相关试卷
-
1、风洞实验室中可以产生沿水平方向、大小可调节的风力。在时刻,在风洞实验室中将一质量为的小球以大小为的初速度水平抛出,抛出点距水平地面的高度为 , 此后控制风洞实验室中的风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内和内的风力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同,重力加速度 , 求:
(1)小球落地时的速度大小;
(2)小球落地点距离抛出点的水平距离。

-
2、光导纤维是一种利用全反射规律使光线沿着弯曲路径传播的光学元件。如图所示为某一光导纤维(可简化为圆柱形长玻璃丝)的示意图,玻璃丝长度 , 直径为 , 折射率为。已知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为 , , 则
(1)欲使从玻璃丝左侧横截面圆心O射入的激光在玻璃丝中发生全发射,求入射角的正弦值取值范围;
(2)若从玻璃丝左侧横截面圆心O射入的激光在玻璃丝中恰好发生全发射,求激光在玻璃丝中传播所用的时间及发生反射的次数(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3、某实验小组要测量一未知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准备的器材有:
毫安表(量程0~100mA,内阻4Ω);
电阻箱R(最大阻值99.9Ω);
一个开关和若干导线。
(1)、由于毫安表的量程较小,考虑安全因素,该实验小组决定将其量程扩大到0~500mA,还需一个阻值为Ω的定值电阻,并将该定值电阻与毫安表(选填“并联”或“串联”)。(2)、请在图甲虚线框内将实物图连接完整。
(3)、实验中多次改变电阻箱的阻值R并记录相应通过毫安表的电流I,得到多组数据后描点作出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该电源的电动势V,内阻Ω。(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4、如图甲所示,光滑的平行金属轨道水平固定在桌面上,轨道左端连接一可变电阻R,一导体杆与轨道垂直放置,整个装置处在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导体杆先后两次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均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两次运动中拉力大小F与速率v的关系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第一次对应直线1,开始时拉力大小为 , 改变电阻R的阻值和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后,第二次对应直线2,开始时拉力大小为 , 两直线交点的纵坐标为。若第一次和第二次运动中电阻的阻值之比为a、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b、杆从静止开始运动相同位移的时间之比为c,导体杆与轨道始终垂直并接触良好,不计导体杆和轨道的电阻,则a、b、c的值可能为( )
A、、、 B、、、 C、、、 D、、、 -
5、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电路模拟研究远距离输电。图中交流电源电压为 , 定值电阻为 , 小灯泡L的规格为“6V 3.6W”,接通电路调节两个变压器,使小灯泡始终以额定功率工作,此时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 , 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和的乘积小于1 B、越大电路的输电效率越高 C、若 , 则R上消耗的功率为0.2W D、若 , 则变压器的输出电压为38V -
6、图甲为一列简谐横波在时的波形图,质点P、Q为该波传播方向上的两个质点,它们平衡位置之间的距离为1m,质点P的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则质点Q的振动图像可能是( )
A、
B、
C、
D、
-
7、如图所示为卡诺逆循环过程(制冷机)的图像,该循环由两个等温过程和两个绝热过程组成,全过程以理想气体为工作物质,工作物质与低温热源和高温热源交换热量的过程为等温过程,脱离热源后的过程为绝热过程。图中虚线、为两条等温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一个循环过程中,外界对气体做的功大于气体对外界做的功 B、a→b过程气体压强减小只是由于单位体积内分子数减少导致的 C、a→b过程气体对外界做的功等于c→d过程外界对气体做的功 D、d→a过程气体向外界释放的热量等于b→c过程从低温热源吸收的热量 -
8、质量为和的两个物体在光滑水平面上正碰,其位置坐标x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若令 , 则p的取值范围为( )
A、 B、 C、 D、 -
9、迷你系绳卫星在地球赤道正上方大气层外,沿圆形轨道绕地球飞行。如图所示,某系绳卫星由两个质量相等的子卫星a、b组成,它们之间的绳沿地球半径方向,已知子卫星a、b绕地球做圆周运动的半径分别为、 , 地球半径为R,地球表面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系绳质量不计,则系绳卫星做圆周运动的角速度大小为( )
A、 B、 C、 D、 -
10、如图所示为竖直平面内的粗糙的四分之一圆轨道ABC,A点的切线水平,B为圆弧AC的中点。一小物块自A点水平进入轨道,从C点冲出轨道上升至最高点后沿原路返回,忽略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物块第一次和第二次到达B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相等 B、小物块第一次到达C点的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大小 C、小物块第一次到达A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等于自身的重力大小 D、小物块由A到B克服摩擦力做的功大于由B到C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
11、如图所示,一水晶球支架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支架由水平底托和三根金属支杆构成。一质量为m、半径为l的水晶球静置于支架上,水晶球与三根金属支杆的三个接触点等高,接触点的连线构成边长为l的等边三角形。已知水晶球质量分布均匀,不计支杆与水晶球间的摩擦,重力加速度为g,则每根支杆对水晶球的作用力大小为( )
A、 B、 C、 D、 -
12、如图所示,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与均匀带电薄板相距2d,点电荷到带电薄板的垂线通过板的几何中心。若图中A点的电场强度为0,静电力常量为k,则图中B点的电场强度为( )
A、 B、0 C、 D、 -
13、某实验小组研究光电效应规律时,用不同频率的光照射同一光电管并记录数据,得到遏止电压与入射光频率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已知电子电荷量为e,则该光电管的阴极材料的逸出功为( )
A、 B、 C、 D、 -
14、如图所示,将一块平凹形玻璃板倒扣在另一块平板玻璃之上,从而在两块玻璃之间形成一层空气薄膜,玻璃板的一边沿x方向,用平行单色光向下垂直照射平凹形玻璃板,观察到的干涉条纹形状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15、在一次抗洪抢险活动中,解放军某部运用直升机抢救一重要落水物体,在静止在空中的直升机上用电动机通过悬绳将物体从离飞机处的洪水中吊到机舱里,已知物体的质量为 , 吊绳的拉力不能超过 , 电动机的额定输出功率为 , 为尽快把物体安全救起,操作人员采取的办法是:先让吊绳以最大的拉力工作一段时间,达到额定功率后电动机以额定功率工作,当物体到达机舱时它达到最大速度。()求:
(1)落水物体刚到达机舱时的速度v;
(2)这一过程所用的时间t。
-
16、如图甲所示,一个质量为0.6 kg 的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P点水平抛出,恰好从光滑圆弧ABC的A点的切线方向进入圆弧(不计空气阻力,进入圆弧时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圆弧的半径R=0.3 m,θ=60°,小球到达A点时的速度vA=4 m/s.g取10 m/s2 , 求:
(1)小球做平抛运动的初速度v0 .
(2)P点与A点的高度差h.
(3)小球到达圆弧最高点C时对轨道的压力
-
17、(1)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中,有如下器材:
A.打点计时器; B.低压交流电源(附导线); C.天平(附砝码); D.铁架台;
E.重锤(附夹子); F.纸带; G.秒表; H.复写纸; I.刻度尺。
其中不必要的有(填写字母符号)。
(2)实验中,质量为m的重锤从高处由静止开始下落,重锤上拖着的纸带通过打点计时器所打出一系列的点,如图所示,O点为纸带上打出的第一个点,点A、B、C、D、E是五个连续点,测出OA的距离为 , AC的距离为 , CE的距离为 , 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打点计时器打C点时重锺的速度为 , 在打C点时重锤的动能为 , 在打O点到C点的这段时间内重锤重力势能的减少量为。(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即可)
(3)实验中发现重锤减少的重力势能略大于重锤增加的动能,其主要原因是:
-
18、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现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B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
a.用天平分别测出A、B的质量、;
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
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
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
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分别碰撞C、D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和。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
(2)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作用前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作用后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即可)
-
19、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面上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滑块,滑块的一侧是一个弧形槽,凹槽半径为R,A点切线水平。另有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以速度从A点冲上滑块,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当时,小球能到达B点 B、如果小球的速度足够大,小球可从B点越过滑块后落在滑块左侧的水平面上 C、小球到达斜槽最高点处,小球的速度一定不为零 D、小球回到斜槽底部时,小球速度方向可能向左 -
20、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在采样返回过程中,“嫦娥五号”要面对取样、上升、对接和高速再入等四个主要技术难题,要进行多次变轨飞行。“嫦娥五号”绕月球飞行的三条轨道示意图如图所示,轨道1是贴近月球表面的圆形轨道,轨道2和轨道3是变轨后的椭圆轨道,并且都与轨道1相切于A点。A点是轨道2的近月点,B点是轨道2的远月点,“嫦娥五号”在轨道1上的运行速率约为1.7km/s。不计变轨中“嫦娥五号”的质量变化,不考虑其他天体的影响,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嫦娥五号”在轨道2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等于在轨道1经过A点时的加速度 B、“嫦娥五号”在轨道2经过B点时的速率可能大于1.7km/s C、“嫦娥五号”在轨道3上运行的最大速率大于其在轨道2上运行的最大速率 D、“嫦娥五号”在轨道3所具有的机械能小于其在轨道2所具有的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