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甲为快递物流配送分拣示意图,水平传送带和倾斜传送带以相同的速率逆时针运行。现将一质量为 的货物 (可视为质点) ,轻放在倾斜传送带上端 处, 图乙为倾斜传送带 段的数控设备记录的货物的 图像,1.2s 末货物刚好到达下端 处, 随后以不变的速率滑上水平传送带 端。已知 段的长度 , 最大静摩擦力均与相应的滑动摩擦力相等,货物与两条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B、C 间距忽略不计,取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货物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倾斜传送带与水平面间的夹角为 C、货物在水平传动带上运动的时间为 D、货物从到的过程中,与传送带间因摩擦产生的总热量为
-
2、某运动员在进行摸高跳训练时,为监测腿部的爆发力,他站在接有压力传感器的水平训练台上完成下蹲、起跳和回落动作,图甲中的小黑点表示人的重心,图乙是训练台所受压力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图中可视为直线。取 , 下列说法中正确( )A、该运动员的质量为 B、cd段表示运动员一直处于失重状态 C、段运动员对训练台的冲量大小为 D、运动员跳离训练台后,重心上升的最大高度约
-
3、如图,地球半径为R,卫星与探测器的组合体沿半径为nR的圆形轨道绕地球运动。 某时刻,探测器在P点沿运动方向以v1的速度射出后沿椭圆轨道Ⅰ运动,探测器射出瞬间卫星的速度大小为v2、方向仍沿原方向,之后卫星沿椭圆轨道Ⅱ运动,设探测器和卫星绕地球沿椭圆运动的周期分别为T1和T2。已知探测器和卫星的质量分别为m和M,Ⅰ轨道上的远地点和Ⅱ轨道上的近地点到地心的距离分别为8nR和L。以无穷远为引力势能零点,在距地心r处的物体引力势能为 , 式中Me为地球质量,m0为物体质量,G为引力常量。若以地心为参考系,不计飞船变轨前后质量的变化。则( )A、 B、 C、 D、
-
4、如图,小滑块P、Q的质量分别为 , P、Q间通过轻质铰链用长为的刚性轻杆连接,Q套在固定的水平横杆上,P和竖直放置的轻弹簧上端相连,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横杆上。当轻杆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时,弹簧处于原长状态,此时,将P由静止释放,P下降到最低点时。整个运动过程中P、Q始终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滑块P始终没有离开竖直墙壁,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忽略一切摩擦,重力加速度为 , 在P下降的过程中( )A、P、Q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B、两个滑块的速度大小始终一样 C、弹簧弹性势能的最大值为 D、P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最小时,Q受到水平横杆的支持力大小等于
-
5、如图为某闯关游戏简化图。一绕过其圆心O的竖直轴顺时针匀速转动的圆形转盘浮在水面上,转盘表面始终保持水平,M为转盘边缘上一点。某时刻,一挑战者从水平跑道边缘 点以速度向右跳出,初速度方向平行于方向,且运动轨迹与此时刻在同一竖直平面内,随后参赛者正好落在M点,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跳出时刻不变,仅增大 , 参赛者必定落水 B、若跳出时刻不变,仅减小 , 参赛者一定会落在OM之间 C、若跳出时刻不变,仅增大转盘的转速,参赛者不可能落在M点 D、若跳出时刻不变,仅减小转盘的转速,参赛者可能落在M点
-
6、如图,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上端固定在天花板上,下端连接一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将小球托起至O点,弹簧恰好处于原长状态,松手后小球在竖直方向运动,小球最远能到达B点,A点为OB的中点,g为重力加速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从O到B的加速度不断增大 B、小球在A点所受合外力为零 C、小球在B点时加速度大小为 D、O、B两点间的距离为
-
7、商场自动感应门如图,人走进时两扇门从静止开始同时向左右平移,经2s恰好完全打开,两扇门移动距离均为 , 若门从静止开始以相同大小加速度先匀加速运动后匀减速运动,完全打开时速度恰好为0,则加速度的大小为( )A、 B、 C、 D、
-
8、2024 年 8 月 6 日,在巴黎奥运会女子 10 米跳台跳水决赛中,中国选手全红婵以总分 425.6 分获得冠军。从她离开跳台开始计时,全红婵重心的 图像可简化为下图所示,其中 0 至 时间段的图像为直线,则( )A、 时她离水面最远 B、 时她开始入水 C、她入水后加速度逐渐减小 D、 时间内她所受重力的冲量为零
-
9、如图是新型墙壁清洁机器人—— “蜘蛛侠”,在竖直玻璃墙面上由M点沿直线匀速爬行到右上方N点。在这一过程中,设 “蜘蛛侠” 除重力外所受其他各个力的合力为F,下列各图中表示该合力F的方向可能正确的是( )A、
B、
C、
D、
-
10、套圈游戏深得人们的喜爱。游戏时,将圆圈向前抛出,套中目标即为获胜。假定沿水平方向将圆圈抛出,忽略空气阻力。(1)、圆圈在空中( )A、做匀速运动 B、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C、做匀变速曲线运动 D、做变加速曲线运动(2)、若初速度 , 则从抛出开始,到的时间内圆圈速度变化的方向( )A、竖直向下 B、在水平方向上 C、与水平方向成45°角斜向上(3)、某同学在试投时,圆圈落在图中的虚线位置。正式投掷时,为了能套住小熊,应( )A、保持初速度不变,增大抛出点的高度h B、保持初速度不变,减小抛出点的高度h C、保持抛出点的高度h不变,增大初速度 D、同时增大抛出点的高度h和初速度(4)、为探究圆圈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某同学在实验室用图示装置进行研究。下列说法中合理的是( )A、应选用体积较大的木球研究 B、每次小球释放的初始位置可以改变 C、实验中,档板的高度必须固定不变 D、斜槽的摩擦力对探究小球在水平方向的运动规律没有影响(5)、另一同学用频闪照相拍下圆圈运动的照片如图所示,已知方格每边对应的实际长度。
①画出圆圈经过图中位置C的速度方向。
②相邻两个频闪的时间间隔s,初速度m/s。
-
11、密立根油滴实验是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于1908-1913年进行的一项物理学实验,该实验首次测定了电子电荷。此实验的方法主要是平衡重力与电场力,使油滴悬浮于两片金属电极之间,并根据已知的电场强度,计算出整个油滴的总电荷量。重复对许多油滴进行实验之后,密立根发现所有油滴的总电荷值皆为同一数字的倍数,因此认定此数值为单一电子的电荷。密立根因此获得了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1)、关于元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电荷是自然界中电荷的最小单元 B、元电荷就是点电荷 C、元电荷就是质子 D、1C的电量叫元电荷(2)、油滴在运动过程中受到的阻力可由斯托克斯公式计算(其中r为油滴半径,v为油滴下落的速度,为空气粘滞系数)。则空气粘滞系数的单位用国际基本单位制表示为( )A、 B、 C、 D、(3)、密立根在做油滴实验时,将带负电的油滴喷入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中,用显微镜观察,发现某个油滴在电场力和重力的共同作用下,缓慢地沿竖直向下方向做匀速运动。则对于该油滴( )A、它的电势能增大 B、它的电场力不做功 C、它的电场力小于重力 D、无法判断(4)、一平行板电容器的带电量 , 两极板间的电压 , 则它的电容为F(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如果将两板的带电量各减少了一半,则两板电势差为V,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填(“变化”或“不变”)(5)、油滴实验的原理如图所示,两块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与电源连接,上、下板分别接电源、正负极。油滴从喷雾器喷出后,由于相互碰撞而使部分油滴带负电。油滴进入上板中央小孔后落到匀强电场中,观察者通过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油滴的运动情况。两金属板间的电压为U,距离为d,忽略空气对油滴的浮力和阻力及油滴间的相互作用。
(1)当某个质量为m的油滴恰好做匀速运动时,求该油滴所带电荷量q。
(2)观察到某个质量为2m的带负电油滴进入电场后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运动,经过时间t运动到下金属板,求此油滴电势能的变化量∆Ep。
-
12、生活离不开电(1)、央视《是真的吗》节目中,主持人做了“电池 + 口香糖锡纸 = 取火工具”的实验:取口香糖锡纸,中间剪掉一些(如图2),将锡纸条带锡的一端接在电池的正极,另一端接在电池的负极,很快发现锡纸条开始冒烟、着火(如图1),这里利用了电流的热效应。已知锡纸条上ab、bc、cd段长度相等,则段的电阻最大,因为材料和长度相同时,横截面积越(“大”或“小”),电阻越大。(2)、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的实验中,电路如图所示。若被测电阻丝的电阻在30 Ω左右,则实验中选用的滑动变阻器最合理的阻值范围为( )A、0 ~ 1 Ω B、0 ~ 50 Ω C、0 ~ 500 Ω(3)、若有一根长为L直径为d的金属丝,测得阻值为R,则电阻率ρ =。(4)、如图电路,电源电压是6 V,且保持不变,定值电阻R1 = 1 Ω,R2 = 2 Ω。在滑动变阻器R3的滑片P由最上端移动到最下端的过程中,以下情况可能出现的是( )A、电压表增加2 V,电流表增加2 A B、电压表增加1 V,电流表增加0.5 A C、电压表减少2 V,电流表减少1 A D、无法判断(5)、如甲图所示是观察电容器的充、放电现象的实验装置,电源输出电压恒为8 V,S是单刀双掷开关,G为灵敏电流计,C为平行板电容器。
(1)当开关S接时(选填“1”或“2”)平行板电容器放电,流经G表的电流方向与充电时(选择“相同”或“相反”),此过程中电容器的电容将(选填“增大”或“减小”或“不变”)。
(2)如果不改变电路其他参数,只减小电阻R,放电时I − t曲线与横轴所围成的面积将(填“增大”“不变”或“变小”);放电时间将(填“变长”“不变”或“变短”)。
-
13、闪电是云与云之间,云与地之间或者云体内各部位之间的强烈放电现象。为避免闪电造成损害,高大的建筑物都装有避雷针。产生闪电的雷雨云底层带负电,建筑物的顶部会因静电感应而带正电,由于避雷针是尖的,在其周围形成强放电电场而导致尖端放电,使云层中积累的电荷通过避雷针导入避雷针大地,减少地面物受雷击的可能性。静电力常量 , 元电荷。(1)、某次避雷过程中,从云层向地面输送了16C的负电荷,此过程中有个电子到达地面。(2)、在某次避雷放电前,避雷针周围电场的等势线如图所示。在图中画出一条通过b点的电场线;(3)、a、b两点中点电场强度较大,点电势较高(均选填:A.a B.b)。(4)、某次雷雨天气,带电云底层与避雷针之间的电势差。一个电子从带电云底层运动到避雷针的过程中:电场力对电子(选填:A.做正功 B.做负功)。电子的电势能(选填:A.增加 B.减少)了。(5)、如图所示,把质量为的带电小球A用绝缘丝线吊起,若将带电的小球B靠近它且B的电荷量为 , 两小球在同一高度且相距时,小球A平衡,丝线与竖直方向夹角为45°,小球A、B可视为点电荷,求:
①小球A带何种电荷;
②A受到的库仑力;
③小球A所带电荷量的大小。
(6)、如图所示是静电推进装置的原理图,发射极与吸板接在电源两端,两极间产生电场,虚线为等差等势面(相邻等势面的电势差相等),在强电场作用下,一带电液滴从发射极加速飞向吸板,a、b是其路径上的两点,不计液滴重力,则( )A、液滴带正电,b点电场强度大 B、液滴带正电,a点电场强度大 C、液滴带负电,b点电场强度大 D、无法判断 -
14、2021年10月17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出征太空,并成功与中国空间站组合体完成自主对接、出舱,以及在轨驻留六个月,空间站绕地球一圈约90分钟。驻留期间,航天员进行了“天宫课堂”授课,王亚平抛出一只“冰墩墩”后,“冰墩墩”沿抛出方向近似匀速直线前进。(1)、根据下列器材在地面上使用时的主要功能,航天员在空间站中同样可以正常使用的是( )A、单摆演示器 B、弹簧拉力器 C、家用体重秤 D、哑铃(2)、神舟十三号与空间站对接过程中,(选填:A.可以 B.不可以)把神舟十三号看作质点。(3)、“天宫课堂”中,“冰墩墩”近似匀速直线前进,这一过程中“冰墩墩”受到( )A、万有引力 B、向心力 C、离心力(4)、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角速度约为rad/s。(保留2位有效数字)。(5)、空间站的速度第一宇宙速度(选涂:A.大于B.等于C.小于);同步地球卫星的周期为小时。(6)、空间站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约为地球同步卫星绕地球运行的轨道半径的( )A、 B、 C、(7)、考虑相对论效应,在高速飞行的空间站里的时钟走过10s,理论上站在地面上的观察者手里的时钟走过的时间( )A、大于10s B、小于10s C、等于10s D、都有可能
-
15、中国女子冰壶队近年来在国际大赛中屡创佳绩。比赛中,冰壶在水平冰面上的运动可视为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静止。已知一个冰壶被运动员推出时的初速度大小为3m/s,其加速度大小为0.2m/s2。求冰壶从运动到静止的过程中:
(1)10s末冰壶的速度;
(2)10s内冰壶的位移大小。
-
16、如图所示,矩形ABCD的边长AB=24m,BC=32m,一质点从A点沿逆时针方向匀速率运动,在20s内运动了矩形周长的一半到达C点。求:
(1)质点的位移和路程;
(2)质点的平均速度和平均速率。
-
17、利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完成以下问题:(1)、关于打点计时器的使用说法正确的是 。A、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10V以下的直流电源 B、在测量物体速度时,先让物体运动,后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 C、使用的电源频率越高,打点的时间间隔就越小 D、纸带上打的点越密,说明物体运动的越快(2)、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时,某同学得到一条用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纸带如图所示,并在其上取了A、B、C、D、E、F、G、7个计数点,每相邻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图中没有画出),打点计时器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源,试求打下C点时纸带的速度vC=m/s;纸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3)、如果当时电网中交变电流的频率是f=51Hz,而做实验的同学并不知道,那么加速度的测量值(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实际值。
-
18、某同学用电磁打点计时器打出一条如图所示的纸带,按照打点的先后顺序,纸带上的计数点依次用O、A、B、C、D、E表示,每两个相邻的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没画出来。(已知电源频率为50Hz)(1)、电磁打点计时器使用V的电源;(2)、由图可以知道,A、B两点间的时间间隔是s,A、C点间的平均速度是 m/s。(最后一空保留3位有效数字)
-
19、一个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先后经过、两点时的速度分别是和 , 所用时间是 ,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 B、经过位移中点的速度是 C、经过中间时刻的速度是 D、前时间通过的位移比后时间通过的位移少
-
20、一质点时刻从原点开始沿x轴正方向做直线运动,其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时,质点在处 B、时,质点运动方向改变 C、第3s内和第4s内,速度变化相同 D、内和内,质点的平均速度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