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斜面体M静置于水平桌面上,木块m从斜面底端以初速度v0沿斜面上滑,速度减为零后又沿斜面下滑,木块返回出发点时速度为v , 已知v<v0 , 斜面体M一直处于静止状态,则在上述两个阶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桌面对M静摩擦力方向先水平向右后水平向左 B、桌面对M的摩擦力上滑阶段比下滑阶段大 C、桌面对M的支持力的大小保持不变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上述摩擦力和支持力是否变化
  • 2、一倾角为θ的斜面体C始终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斜面光滑,底面粗糙,如图所示。轻质弹簧两端分别与质量相等的A、B两球连接。B球靠在挡板上,系统处于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撤去挡板瞬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球A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θ B、球B的瞬时加速度沿斜面向下,大小为gsinθ C、地面对斜面体C的支持力等于球A、B和C的重力之和 D、地面对斜面体C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 3、科技的发展正在不断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如图甲是一款手机支架,其表面采用了纳米微吸材料,用手触碰无粘感,接触到平整光滑的硬性物体时,会牢牢吸附在物体上。如图乙是手机静止吸附在支架上的侧视图,若手机的重力为G,表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θ,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机受到3个力的作用 B、手机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Gcosθ C、手机受到的支持力不可能大于G D、纳米材料对手机的作用力竖直向上
  • 4、如图所示,一冰壶以速度v垂直进入三个完全相同的矩形区域做匀减速直线运动,且刚要离开第三个矩形区域时速度恰好为零,冰壶依次进入每个矩形区域时的速度为v1、v2、v3 , 穿过每个矩形区域所用的时间为t1、t2、t3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v3 =32:1 B、v1:v2:v3 = t1:t2:t3 =3221:1 C、t1:t2:t3 = 1:23 D、t1:t2:t3 = 1:2:3
  • 5、如图所示,A、B、C三个物体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物体B受到大小为15N、方向水平向右的力F1的作用,物体C受到大小为5N、方向水平向左的力F2的作用,三者均处于静止状态,则(  )

       

    A、物体B对物体A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B、物体C对物体B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左 C、地面与物体C之间的摩擦力大小为5N D、地面与物体C之间无摩擦力
  • 6、如图所示,人用平行于地面的力推沙发,沙发有相对地面运动的趋势,但没有被推动,与地面仍然保持相对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沙发受到水平推力,是因为沙发发生了形变 B、沙发对地面有压力,但地面不发生形变 C、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沙发受到的水平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D、地面对沙发的摩擦力与人对沙发的推力是一对作用力反作用力
  • 7、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4m,BC=8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的时间均为2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的加速度为2m/s2 B、CD=16m C、物体在B点时的速度为3m/s D、OA之间的距离为2m
  • 8、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与此前已对接的天舟二号、天舟三号货运飞船一起构成四舱(船)组合体,整个交会对接过程历时约6.5小时。3名航天员随后将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北京时间2021年10月16日6时56分”和“约6.5小时”都指时间间隔 B、研究神舟十三号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径向端口时,可以把神舟十三号视为质点 C、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燃气对神舟十三号的作用力没有反作用力 D、神舟十三号点火竖直向上起飞时,若以发射塔为参考系,神舟十三号是运动的
  • 9、如图所示,物体A置于水平桌面上,物体B的重力为6N,物体A、B均处于静止状态,绳OA水平,绳OC与水平方向成37°角。(sin37°=0.6,cos37°=0.8,取g=10m/s2

    (1)求绳OC中的拉力的大小;

    (2)求物体A受到的摩擦力的大小;

    (3)若物体A与水平桌面间的最大静摩擦力为10N,为使物体A、B保持静止状态,则物体B的重力不能超过多大?

  • 10、如图所示,直杆长L1=0.5m,圆筒高为L2=2.75m。直杆位于圆筒正上方H=0.8m处。直杆从静止开始做自由落体运动,并能竖直穿越圆筒。试求:(取g=10m/s2 , )

    (1)直杆下端刚好开始进入圆筒时的瞬时速度v1大小

    (2)直杆穿越圆筒所用的时间t。

       

  • 11、(1)用铁架台、带挂钩的不同弹簧若干、钩码若干、刻度尺等,探究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伸长量x之间的定量关系如图甲所示。

    由图甲可知劲度系数较大的是弹簧;若某同学做实验时,误把弹簧长度当成伸长量作为横坐标作图,则该同学根据所做图像求得的k值是(填偏大,偏小或者不变)。

    (2)①某同学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

    关于本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记录拉力方向时用铅笔贴着细线画直线表示

    B.测量时,弹簧秤外壳与木板之间的摩擦对实验没有影响

    C.测量时,为减小误差,细绳OB和OC的夹角应为90

    D.使用弹簧测力计时,施力方向应沿着弹簧测力计的轴线,读数时视线正对弹簧测力计刻度

    ②在实验中,F1F2表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F表示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做出的F1F2的合力;F'表示用一个弹簧秤拉橡皮筋时的力,则下图丁中符合实验事实的是

       

    ③在另一小组研究两个共点力合成的实验中,两个分力的夹角为θ,合力为F,F与θ的关系如上图丙所示。已知这两个分力大小不变,则任意改变这两个分力的夹角,能得到的合力大小的最大值为N。

  • 12、如图甲,某同学利用光电门计时器测自由落体运动的加速度,小球直径为d。小球被电磁铁吸住时,球心到光电门的距离为h,小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画出h1Δt2图像,如图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中选同体积的小木球比小钢球要好 B、实验中应该先释放小球再接通光电门计时器的电源 C、若图乙中直线斜率为k , 则重力加速度g=d22k D、dΔt比小球球心通过光电门的真实速度偏大
  • 13、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量的关系”、“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经常采用如图的甲、乙实验装置。关于这两个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实验甲中,应将弹簧放置在水平桌面上测量原长 B、实验甲中,若画出弹力和弹簧长度的关系图像,仍能通过斜率求出弹簧的劲度系数 C、实验乙中,求合力过程体现“控制变量”的思想 D、实验乙中,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的合力一定与AO方向完全重合
  • 14、引体向上是中学生正常开展的一项体育活动,如图所示为某运动员在单杠上处于静止的情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运动员每个手臂的拉力都等于人体重力的一半 B、两手臂拉单杠的力的合力方向向上 C、运动员两手臂间的距离越大,手与单杠间的摩擦力就越小 D、运动员两手之间的距离再小些,平衡时运动员手臂的拉力会变小
  • 15、如图所示一只小鸟停在树枝上,树枝发生了弯曲,小鸟处于静止状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树枝对小鸟的弹力是由于树枝发生形变产生的 B、树枝对小鸟作用力的方向垂直于树枝向上 C、小鸟对树枝的作用力大于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 D、小鸟起飞瞬间,树枝对小鸟的作用力大于小鸟对树枝的作用力
  • 16、赵凯华教授说过“加速度是人类认识史上最难建立的概念之一,也是每个初学物理的人最不易真正掌握的概念……”下列关于加速度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速度越大,加速度一定大 B、加速度变大,则速度也一定在变大 C、速度变化率越大,则加速度一定变化得越快 D、加速度的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一定相同
  • 17、一质点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第4s内的位移为16m,第5s内的位移为20m,则该质点运动过程中(  )
    A、初速度大小为2m/s B、加速度大小为3m/s2 C、5s内的位移为50m D、第4s内的平均速度为8m/s
  • 18、1000年前,宋代诗人陈与义乘着小船出游时写下一首诗: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有关这首诗中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花”之所以能飞,是选船作为参考系 B、“卧看满天云不动”中云不动是以大地为参考系 C、“我”相对于大地是静止的 D、“我”相对于船在向东运动
  • 19、A、B两辆汽车在一条足够长的平直公路上沿着同一方向并排行驶,初始时刻,A车在前,B车在后,二者间距为x0=26m , 两车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初始速度分别为vA=16m/svB=4m/s , 汽车A以大小为2m/s2的加速度减速行驶,汽车B以大小为1m/s2的加速度加速行驶,通过计算求:
    (1)、两车经过多长时间相距最大?此时最大间距是多少?
    (2)、经过多长时间两车相遇?
    (3)、若初始时,A车在后,B车在前,当两汽车初始间距x0满足什么条件时,两车可以相遇两次。
  • 20、质量分别为1kg、2kg、3kg的木块a、b、c与两个原长均为10cm、劲度系数均为500N/m的相同轻弹簧p、q用轻绳连接如图所示,其中a放在光滑水平桌面上.开始时p弹簧处于原长,木块都处于静止.现用水平力缓慢地向左拉p弹簧的左端,直到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为止,取g=10m/s2 . 求

    (1)开始时q弹簧的长度;

    (2)c木块刚好离开水平地面时绳子对b的拉力大小;

    (3)该过程p弹簧的左端向左移动的距离.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