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有三个质量相等,分别带正电,负电和不带电的小球,从上、下带电平行金属板间的P点以相同速率垂直电场方向先后射入电场,它们分别落到A、B、C三点,则(       )

    A、三小球在电场中运动时间相等 B、带正电的小球受到三个力 C、电场力对落至B点的小球做负功 D、三个小球的加速度关系:aC>aA>aB
  • 2、平安同学先用多用电表的欧姆表“×10”挡测量,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很大而读数很小。为了减小测量误差,他再次进行测量前应该进行的操作步骤顺序是(  )

    ①将红表笔和黑表笔接触

    ②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00”位置

    ③把选择开关旋转到“×1”位置

    ④调节欧姆调零旋钮使表针指向欧姆零点

    A、③①④ B、②①④ C、③④① D、②④①
  • 3、如图所示,有三个电阻,已知R1:R2:R3=2:3:6。则电路工作时,电压U1:U2=(  )

    A、1∶1 B、2∶3 C、2∶6 D、1∶2
  • 4、如图所示是电阻R的I-U图象,图中α=45°,由此得出(  )

    A、欧姆定律适用于该元件 B、电阻R=0.5 Ω C、因I-U图象的斜率表示电阻的倒数,故R=1tanα=1.0 Ω D、在R两端加上6.0 V的电压时,每秒通过电阻横截面的电荷量是2.0 C
  • 5、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带有等量异种电荷,与静电计相连,静电计金属外壳和电容器下极板均接地。在两极板间有一固定在P点的点电荷,以E表示两极板间的电场强度,Ep表示点电荷在P点的电势能,θ表示静电计指针的偏角。若保持下极板不动,将上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至图中虚线位置,则(  )

    A、θ增大,E增大 B、θ减小,E不变 C、θ不变,E增大 D、E增大,Ep增大
  • 6、如图,abcbc=4cmacb=30°。匀强电场的电场线平行于abc所在平面,且a、b、c点的电势分别为3V、-1V、3V。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场强度的方向沿ac方向 B、电场强度的大小为200V/m C、电子从a点移动到b点,电势能减少了4eV D、电子从c点移动到b点,电场力做功为4eV
  • 7、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12两点的场强相等 B、13两点的场强相等 C、12两点的电势相等 D、23两点的电势相等
  • 8、使两个完全相同的金属小球(均可视为点电荷)分别带上3Q+5Q的电荷后,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1。现用绝缘工具使两小球相互接触后,再将它们固定在相距为2a的两点,它们之间库仑力的大小为F2。则F1F2之比为(  )
    A、2:1 B、4:1 C、16:1 D、60:1
  • 9、如图所示,t=0时刻,小球以5m/s的速率从固定斜面的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t=3.5s时,小球以2m/s的速率经过出发点,已知小球在上行和下行过程中均做匀变速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整个过程中小球的加速度方向一直沿斜面向下 B、小球下行过程的加速度比上行过程的加速度大 C、整个过程小球的平均加速度大小为2m/s2 D、小球从斜面底端向上运动的最大距离为2.5m
  • 10、酒后驾驶会导致许多安全隐患,其中之一是驾驶员的反应时间变长,“反应时间”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开始采取制动的时间.下表中“反应距离”是指驾驶员从发现情况到采取制动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刹车距离”是指驾驶员从踩下刹车踏板制动到汽车停止的时间内汽车行驶的距离.分析上表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速度

    反应距离

    刹车

    正常

    酒后

    正常

    15m/s

    6m

    12m

    15m

    A、驾驶员正常情况下反应时间为0.4s B、驾驶员酒后反应时间比正常情况下多0.5s C、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10m/s2 D、汽车刹车时,加速度大小为7.5m/s2
  • 11、甲、乙、丙三个物体同时同地出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位移一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在20s内,关于它们的运动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甲先加速后减速 B、物体乙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C、三个物体位移大小相等,路程s>s>s D、三个物体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 12、如图所示,在某次实战训练中潜艇遇到情况需要紧急下潜,假设在某段时间内下潜的加速度可视为不变,若在这段时间内5s末的速度比2s末的速度小3m/s,取初速度方向为正方向,则潜艇在该段时间内的加速度为(  )

    A、1m/s2 B、1.5m/s2 C、1m/s2 D、1.5m/s2
  • 13、关于重力和重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B、同一物体在赤道和北极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C、重力方向竖直向下,所以地球上一切物体所受的重力方向都一样 D、根据G=mg可知,两个物体相比较,质量较大的物体重力不一定较大
  • 14、2024CFS成都国际飞行大会将于10月2日至6日在成都淮州机场举办,打造天空之城,汇聚世界冠军级飞行员,展示特技飞行表演等,并设置丰富夜间表演及乐园式新消费场景,助力低空经济发展。在某次飞行表演时的画面如图,四架飞机保持队形不变飞过观众上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飞机的远距离飞行轨迹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B、选地面为参考系,飞机是静止的 C、研究飞机飞行姿态时,可将其视为质点 D、选编队中某飞机为参考系,编队中其它飞机是运动的
  • 15、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斜面长l=1.9 m,在斜面底端正上方的O点将一小球以v0=3 m/s的速度水平抛出,与此同时由静止释放斜面顶端的滑块,经过一段时间后,小球恰好能够以垂直于斜面的速度在斜面P点处击中滑块。(小球和滑块均可视为质点,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 , sin 37°=0.6,cos 37°=0.8)求:

    (1)抛出点O离斜面底端的高度;

    (2)滑块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

  • 16、一辆客车正在以v0=20m/s的速度匀速行驶,突然司机看见车的正前方x=34m处有一只小狗,小狗正以v1=4m/s的速度与长途客车同向奔跑,如图甲所示,司机立即采取制动措施。若从司机看见小狗开始计时(t=0),客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

    (1)、求客车制动时的加速度大小a;
    (2)、从司机发现小狗到停止运动的这段时间内,求客车前进的距离s;
    (3)、通过计算说明小狗能否被汽车撞上?
  • 17、某物理课外小组利用图(a)中的装置探究物体加速度与其所受合外力之间的关系。置于实验台上的长木板水平放置,其右端固定一轻滑轮,轻绳跨过滑轮,一端与放在木板上的小滑车相连,另一端可悬挂钩码。本实验中可用的钩码共有N=5个,每个质量均为m=0.010kg。实验步骤如下:

    (1)将5个钩码全部放入小车中,在长木板(填“左下方”或“右下方”)垫上适当厚度的小物块,使小车(和钩码)可以在木板上匀速下滑。

    (2)将n(依次取n=1,2,3,4,5)个钩码挂在轻绳右端,其余Nn个钩码仍留在小车内;用手按住小车并使轻绳与木板平行。释放小车,同时用传感器记录小车的速度v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经数据处理后可得到相应的加速度a。

    (3)对应于不同的n的a值见下表。

    n

    1

    2

    3

    4

    5

    a/(m∙s-2)

    0.20

    0.43

    0.62

    0.77

    0.98

    (4)利用表中的数据在图(b)中描点,并作出a-n图像。从图像可以看出:当物体质量一定时,物体的加速度与其所受的合外力成正比

    (5)利用a-n图像求得小车(空载)的质量为kg(保留2位有效数字,重力加速度取g=9.8ms2)。

    (6)若以“保持木板水平”来代替步骤(1),同样实验作出an图像,发现an图像仍是直线,理论上该直线(填“过”或“不过”)原点,该直线的斜率(填“大于”“小于”或“等于”)步骤(4)中直线的斜率。

  • 18、如图,倾角为30°的斜面体放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物块A通过跨过光滑定滑轮的柔软轻绳与小球B连接,O点为轻绳与定滑轮的接触点。初始时,小球B在水平向右的拉力F作用下,使轻绳OB段与水平拉力F的夹角为θ,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现将小球向右上方缓慢拉起,并保持夹角θ不变,从初始到轻绳OB段水平的过程中,斜面体与物块A均保持静止不动,则在此过程中(  )

    A、拉力F先增大后减小 B、轻绳对小球的拉力一直减小 C、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先减小后增大 D、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先增大后减小
  • 19、如图所示,在倾角为θ的斜面顶端有一压缩的弹簧,弹簧将一个小球弹射出去,若小球从斜面水平抛出的初速度为v1 , 小球落到斜面上的速度为v2 , 小球落到斜面瞬间的速度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α。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越大,α越小 B、α的大小与v1大小无关 C、tanθ=v22v122v12 D、tanθ=v22v124v12
  • 20、如图,快递员工通过倾斜传送带将包裹从A处运往较低的B处,传送带与水平面的夹角θ,且始终以一定速度v逆时针转动。在某时刻将小包裹(看作质点)轻放在传送带的A处,小包裹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关于小包裹从A运动到B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若μ<tanθ,则可能一直加速 B、若μ<tanθ,则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C、若μ>tanθ,则可能先加速再匀速 D、若μ>tanθ,则可能先加速再减速
上一页 136 137 138 139 1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