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称作耙。如图甲所示,牛通过两根耙索拉耙沿水平方向匀速耙地。两根耙索等长且对称,延长线的交点为 , 夹角 , 拉力大小均为F,平面与水平面的夹角为(为AB的中点),如图乙所示。忽略耙索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F B、两根耙索的合力大小为 C、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 D、地对耙的水平阻力大小为 -
2、甲、乙两实验小组分别利用传感器,弹簧测力计来探究力的合成规律,装置如图所示。

(1)甲、乙两实验小组的木板须在竖直平面内的是(选填“甲”或“乙”),实验中必须保持O点位置不变的是(选填“甲”或“乙”)。
(2)甲实验中测得两传感器的拉力分别为、 , 钩码总重力为G,下列数据不能完成实验的是。
A.
B.
C.
D.
(3)乙实验中保持O点的位置不变,初始时 , 现使角不变,β角缓慢增大至90°。则此过程中,有关两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减小、减小
B.增大、增大
C.减小、先减小后增大
D.增大、先减小后增大
-
3、为发展新能源,某科研小组制作了一个小型波浪发电机,磁铁固定在水中,S极上套有一个浮筒,浮筒上绕有线圈,其截面示意图如图甲所示。浮筒可随波浪上下往复运动切割磁感线而产生电动势,线圈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随时间按正弦规律变化,如图乙所示,线圈电阻r=2Ω,把线圈与阻值R=8Ω的小灯泡串联,小灯泡恰好正常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灯泡的额定电压为 B、线圈中电流的有效值为 C、发电机的输出功率为 D、一周期内线圈产生的焦耳热为 -
4、如图所示,在竖直平面内,粗糙的斜面轨道的下端与光滑的圆弧轨道相切于B点,C点是最低点,圆心角 , D点与圆心O等高,圆弧轨道半径 , 一个质量为可视为质点的小物体,从D点的正上方E点处自由下落,距离 , 小物体与斜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取 , , 。求:
(1)小物体第一次通过C点时对轨道的压力的大小;
(2)要使小物体不从斜面顶端飞出,斜面的长度L至少要多长;
(3)若斜面已经满足(2)中的要求,小物体从E点开始下落,直至最后不再产生热量,在此过程中系统因斜面摩擦所产生的热量Q。(不计其它阻力)

-
5、如图所示,某个时刻水平地面上A、B两物体相距x=11m,A正以vA=4m/s的速度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而物体B正以vB=10m/s的初速度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a=-2m/s2 , 求:
(1)、A、B两物体间最大距离;(2)、A追上B所经历的时间。 -
6、北京时间2024年4月25日20时,神舟十八号载人飞船圆满发射成功,并于25日6时成功对接于天和核心舱。已知天和核心舱距离地面高度h,环绕地球运动视为匀速圆周运动,运行周期为T,地球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假设地球可视为质量分布均匀的球体。则:
(1)、地球的质量M(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2)、飞船从近地点P到远地点Q的时间t(用题中所给字母表示)。 -
7、小明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1)、实验时,让小球多次从斜槽上同一位置由静止释放,通过描点法画出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在轨迹上取一些点,以平抛起点O为坐标原点,测量它们的水平坐标x和竖直坐标y,下图中图线能说明平抛小球的运动轨迹为抛物线的是( )A、
B、
C、
D、
(2)、如图为一个小球做平抛运动的轨迹图线,小球先后通过a、b、c三点,若相邻两点间的水平距离均为 , 竖直距离分别为和 , 则小球平抛的初速度大小为m/s,b点瞬时速度的大小为m/s,ac之间平均速度的大小为m/s。(重力加速度g取 , 取 , 所有结果均保留3位有效数字)
-
8、如图所示,水平转台边缘固定一光滑竖直卡槽,与轻质杆右端固定在一起的轻质小球可以沿卡槽上、下自由移动,由于卡槽的作用,轻质杆始终沿转台的半径方向且保持水平,劲度系数为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竖直转轴上,另一端与轻质杆共同连在质量的小球上,当转台以角速度绕转轴匀速转动时,轻弹簧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已知转台半径 , 轻质杆的长度 , 重力加速度g取 ,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B、轻弹簧的伸长量为 C、轻质杆中的弹力大小为 D、轻质杆中的弹力大小为 -
9、如图所示,在火星与木星轨道之间有一小行星带,假设该带中的小行星只受到太阳的引力,并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小行星带内各小行星绕太阳运动的周期均大于一年 B、小行星带内距离太阳近的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大于距离远的小行星的向心加速度 C、小行星带内的小行星都具有相同的角速度 D、要从地球发射卫星探测小行星带,发射速度应大于地球的第三宇宙速度 -
10、如图所示,在倾角为的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L的水平轻绳一端固定,另一端拴一个质量为m的小球,将小球从图中所示的位置静止释放,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
A、若仅增大绳的长度L,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将变大 B、若仅增大绳的长度L,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保持不变 C、若小球带正电,并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比不加电场时大 D、若小球带正电,并加一沿斜面向下的匀强电场,小球经过最低点时,绳的拉力与不加电场时相等 -
11、如图所示,电梯质量为M,在它的水平地板上放置一质量为m的物体。电梯在钢索的拉力作用下竖直向上加速运动,当电梯的速度由v1增大到v2时,上升高度为H,重力加速度为g,则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 ,其中W为支持力做的功 B、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W合=0,其中W合为合力做的功 C、对物体,动能定理的表达式为其中W为支持力做的功 D、对电梯,其所受的合力做功为 -
12、关于曲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曲线运动的加速度不可能为零 B、物体在恒力作用下不可能做曲线运动 C、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一定不相等 D、所有做曲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方向与速度方向肯定不在一条直线上
-
13、一滑块冲上固定斜面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最终静止在斜面上的Q点,如图所示,从滑块通过斜面的底端P开始计时,已知滑块在第1s内通过的距离为6m,停止运动前的最后1s内通过的距离为2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滑块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2m/s2 B、滑块通过P点时的速度大小为16m/s C、P、Q两点间的距离为16m D、滑块从P点运动到Q点的时间为2s -
14、如图所示,A、B两小球从同一竖直线上的不同位置水平抛出后,恰好在C位置相遇,已知A、B两球抛出时的速度分别为、 , 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球从抛出到运动至C点的时间相等 B、相遇时A球速度大于B球速度 C、A先抛出,且 D、B先抛出,且 -
15、如图所示,斜劈劈尖顶着竖直墙壁静止在水平面上。现将一小球从图示位置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则在小球从释放到落至地面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斜劈对小球的弹力不做功 B、斜劈与小球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 C、斜劈的机械能守恒 D、小球重力势能的减少量等于斜劈动能的增加量 -
16、将一带正电的点电荷Q固定在水平放置且带负电的正方形金属薄板中心的正上方,点电荷Q与薄板间的电场线竖直切面如图所示。其中两点在同一竖直且垂直于薄板的电场线上,三点在同一条平行于薄板的直线上,关于b点对称。关于各点的电场强度及电势的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点与c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B、b点与d点的电场强度相同 C、a点电势等于b点电势 D、b点电势高于d点电势 -
17、工程人员在测量距离时会用到手推式测距仪,如图所示。已知某款手推式测距仪测距轮子直径 , 当轮子边缘以的平均速率向前滚动时,滚轮的转速约为( )
A、 B、 C、 D、 -
18、“物理”一词最早出现在我国的晋朝,泛指事物之理,源于《庄子·天下》中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关于物理思想与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加速度用到了比值定义法 B、科学家在研究点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时应用了类比的思想 C、用点电荷来代替带电体的方法运用了假设法 D、牛顿第一定律是实验定律
-
19、现代科学研究中,经常用磁场和电场约束带电粒子的运动轨迹,如图所示,有一棱长为L的正方体电磁区域 , 其中M、N分别为棱ab、棱gh的中点,以棱ef中点O为坐标原点、以ON为x轴正方向、OM为y轴正方向、Oe为z轴正方向建立三维坐标系 , 正方体区域内可能单独或同时存在沿z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E及匀强磁场B,在O点有一粒子源,沿x轴正方向发射不同速率的带电粒子,粒子质量均为m,电荷量均为 , 且粒子入射速度在范围内均匀分布,已知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 电场强度大小为 , 不计粒子的重力和粒子间的相互作用,取。
(1)、若正方体区域内只存在磁场,求入射速度大小为的粒子在该区域中运动的时间;(2)、若正方体区域内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求入射速度大小为的粒子从该区域射出的位置的坐标;(3)、若正方体区域内同时存在电场和磁场,求从正方体上表面射出的粒子数占粒子总数的百分比。 -
20、如图所示,质量的平板小车左端放有质量的滑块,二者一起以的速度沿光滑水平地面向右运动,小车与竖直墙壁发生弹性碰撞(碰撞时间极短)。已知滑块和小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 滑块始终未从小车上滑落,g取。从小车与墙壁第一次碰撞后开始研究,求:
(1)、小车与墙壁第一次碰撞后,小车右端与墙壁之间的最大距离;(2)、小车与墙壁第一次碰撞后到第二次碰撞前的过程中,系统产生的热量;(结果可用分式表示)(3)、整个过程中,小车运动的总路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