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一物体运动时的v-t图像如图,图中所示曲线为圆弧,。根据图像,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圆周运动 B、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来越小 C、物体运动中所受合外力方向总在变化 D、段的位移大于段的位移 -
2、在测定年代较近的湖泊沉积物形成年份时,常利用沉积物中半衰期较短的 , 其衰变方程为→Bi+X。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衰变方程中的X是电子 B、为了精确测量时间,应该考虑温度变化对衰变的影响 C、的结合能大于Bi的结合能 D、1000个原子核经过一个半衰期后,还剩500个未衰变
-
3、如图,一质量m=10kg的箱子先从倾角的斜面上匀速滑下来,到地面后即由一女旅客用与水平方向成的斜向上的力拉着继续做匀速直线运动,已知箱子与斜面及地面的滑动摩擦因数相同, , 求:
(1)箱子与斜面的动摩擦因数;
(2)女旅客拉箱子的力的大小以及箱子对地面的摩擦力的大小。

-
4、明朝谢肇淛的《五杂组》中记载:“明姑苏虎丘寺庙倾侧,议欲正之,非万缗不可.一游僧见之,曰:无烦也,我能正之.”游僧每天将木楔从塔身倾斜一侧的砖缝间敲进去,经月余扶正了塔身.假设所用的木楔为等腰三角形,木楔的顶角为θ,现在木楔背上加一力F,方向如图所示,木楔两侧产生推力N,则( )
A、若F一定,θ大时N大 B、若F一定,θ小时N大 C、若θ一定,F大时N大 D、若θ一定,F小时N大 -
5、如图甲所示,物块在时刻从斜面底端滑上固定斜面,选取沿斜面向上为正方向,其前运动的图像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取 , 则物块从出发到返回斜面底端的时间为( )
A、 B、 C、 D、 -
6、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运动,从t=0时刻起同时出发,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x-t图像如图甲所示。乙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整个运动过程的x~v2图像如图乙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0时刻,甲的速度为2m/s,乙的速度为10m/s B、甲质点的加速度大小2m/s2为,乙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C、经过s,甲追上乙 D、经过2.5s,甲追上乙 -
7、如图所示,将小球a从地面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的同时,将另一相同小球b从地面上方某处由静止释放,两球在空中相遇时速度大小恰好均为(不计空气阻力)。则( )
A、两球同时落地 B、球b开始下落的高度为 C、相遇时两球运动的时间为 D、球a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
8、某同学为了测定气垫导轨上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他在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的遮光条。然后他利用气垫导轨和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板通过光电门1所用的时间为 , 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 , 遮光条从开始遮住光电门1到开始遮住光电门2的时间为。
(1)滑块通过光电门1时的速度大小为。
(2)滑块通过光电门2时的速度大小为。
(3)滑块的加速度大小为。
-
9、运动员进行篮球拍球训练时,篮球以的速率竖直打在地面后以的速率反向弹回,篮球和地面作用的时间为 , 则篮球和地面接触过程中的加速度( )A、大小为 , 方向竖直向下 B、大小为 , 方向竖直向上 C、大小为 , 方向竖直向下 D、大小为 , 方向竖直向上
-
10、如图所示,原长为l的轻质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另一端与一质量为m的小球相连。小球套在竖直固定的粗糙杆上,与杆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5。杆上M、N两点与O点的距离均为l,P点到O点的距离为 , OP与杆垂直。当小球置于杆上P点时恰好能保持静止。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小球以某一初速度从M点向下运动到N点,在此过程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B、小球在P点下方处的加速度大小为 C、从M点到N点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先变小再变大 D、从M点到P点和从P点到N点的运动过程中,小球受到的摩擦力做功相同 -
11、某同学用一节干电池,将微安表(量程为0~100μA)改装成倍率分别为和的双倍率欧姆表。
(1)、设计图1所示电路测量微安表内阻。先断开S2 , 闭合S1 , 调节R1的阻值,使表头满偏;再保持R1的阻值不变,闭合S2 , 调节R2 , 当R2的阻值为135Ω时微安表的示数为60μA。忽略S2闭合后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经计算得;(2)、设计双倍率欧姆表电路如图2所示,当开关S拨到(填“1”或“2”)时倍率为当倍率为时将两表笔短接,调节变阻器使表头满偏,此时通过变阻器的电流为10mA,则;(3)、用该欧姆表测电压表内阻时,先将欧姆表调至“×100”倍率,欧姆调零后再将黑表笔接电压表的(选填“+”或“-”)接线柱,红表笔接另一接线柱测电压表内阻;(4)、用该欧姆表测量一个额定电压220V、额定功率100W的白炽灯,测量值可能 。A、远小于484Ω B、约为484Ω C、远大于484Ω -
12、位于坐标原点的波源产生一列沿x轴正方向传播的简谐横波,时完整的波形如图甲所示,如图乙所示为x轴上某质点的振动图像,已知介质中a、c两质点的横坐标分别为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可能为质点c的振动图像 B、该波的传播速度为时波源已振动了 C、再经过 , x轴上的处的质点起振 D、从计时开始到质点c迎来第二个波峰的时间内波源通过的路程为 -
1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轻质弹簧,其左端与竖直墙壁相连,右侧有一倾斜的传送带与水平面在A点平滑连接,皮带轮以的速率逆时针匀速转动。一质量m=1kg可视为质点的物体压缩弹簧到O点(与弹簧不拴接),弹簧所具有的弹性势能J,然后由静止释放,已知物体与水平面及物体与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5,水平面OA段长L=1m,皮带轮AB总长s=1.5m,弹簧原长小于L,传送带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37°,重力加速度g取10m/s2。求∶
(1)物体经过A点时的速率;
(2)物体能否到达B点;(计算说明,只写答案不给分)
(3)物体由静止释放到第二次通过A点过程中由于摩擦所产生的热量是多少。
-
14、如图所示,AB为水平轨道,A、B间距离d=2.25m,BCD是半径为R=0.40m的竖直半圆形轨道,B为两轨道的连接点,D为轨道的最高点。一质量m=1.2kg的小物块,它与水平轨道和半圆形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20。小物块在F=12N的水平力作用下从A点由静止开始运动,到达B点时撤去力F,小物块刚好能到达D点,g取10m/s2 , 试求:
(1)在半圆形轨道上小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2)若半圆形轨道是光滑的,其他条件不变,求当小物块到达D点时对轨道的压力大小;
(3)若半圆形轨道是光滑的,要使小物块能够到达D点,力F的作用距离的最小值。

-
15、天文观测到某行星有一颗以半径R、周期T环绕该行星做圆周运动的卫星,已知卫星质量为m。求:
(1)该行星的质量M是多大?
(2)如果该行星的半径是卫星运动轨道半径的 , 那么行星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有多大?
(3)该行星的第一宇宙速度是多少?(万有引力常量为G)
-
16、图1是利用落体运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装置,所用的打点计时器连接频率为50Hz的交流电。
(1)下列关于本实验的说法中正摔的是。(填选项前的字母)
A.选用密度较小的材料制成的重物
B.实验需要用天平测突重物的质量
C.重物下落高度可用刻度尺测量,不可用计算得到
D.可以用计算重物的瞬时速度
(2)某同学按照正确的实验步骤操作后,选取了一条前两个点间距接近2mm的纸带,如图2所示。其中O点为打点计时器打下的第一个点,A、B、C为三个计数点,在A和B、B和C之间还各有一个点。用刻度尺测得、、.已知重物质量为 , 重力加速度g取。从打下点O至点B的过程中,重物重力势能的减少量J,重物动能的增加量J。(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3)实验中发现重物增加的动能总是稍小于重物减小的重力势能,可能的原因是重物下落时会受到阻力。测出各测量点到起始点的距离h,并计算出各测量点的速度v,用实验测得的数据绘出图线如图3所示。已知图线的斜率为k,重力加速度为g。由图线求得重物下落时受到的阻力f与重物重力mg的比值。(用本小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
17、在“研究平抛运动”的实验中,用频闪照相机拍摄小球P某次平抛运动的轨迹,并将相关数据记录在一张印有小方格的纸上,小方格的边长为。小球P运动途经的几个位置如图中的a、b、c、d所示。重力加速度g取 , 则相邻两位置之间的时间间隔为s,小球P经过b位置时速度大小为m/s。若以a位置为坐标原点,水平向右为x轴正向,竖直向下为y轴正向,则小球P从拋出点运动至b位置所用时间为s,抛出点的坐标为(______cm,cm)。
-
18、某地强风的风速约为 , 设空气密度为 , 如果把通过横截面积为的风的动能全部转化为电能,则利用上述已知量计算电功率的公式应为;大小约W。(取二位有效数字)
-
19、如图所示,倾角为37°的传送带以6m/s的速度沿逆时针方向传动。已知传送带的上、下两端间的距离为L=7.5m。现将一质量m=0.4kg的小木块放到传送带的顶端,使它从静止开始沿传送带下滑,已知木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75,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g=10m/s2。(sin37°=0.6,cos37°=0.8)则( )
A、木块在传送带上一直以1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直线运动直到从下端离开传送带 B、木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是1.5s C、木块从顶端滑到底端的过程传送带对木块做的功是18J D、木块从顶端滑到底端产生的热量是3.6J -
20、人造地球卫星在做圆周运动中,由于受到稀薄大气的阻力作用,其圆周运动的周期变为原来的 , 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卫星的高度是原来的倍 B、卫星的速率是原来的2倍 C、卫星的向心加速度是原来的64倍 D、卫星的向心力是原来16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