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轻绳OA与水平方向成θ角,轻绳OB水平,轻绳OC系住一个质量为m的物体使其处于平衡状态,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当轻绳OA的悬点缓慢向右移动时,OB始终保持水平,在OA到达竖直位置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动悬点前,OA绳的拉力大小为mgcosθ B、移动悬点前,OB绳的拉力大小为mgtanθ C、移动悬点过程中,OA绳的拉力变小 D、移动悬点过程中,OAOB两绳合力变小
  • 2、蓝牙是一种无线技术标准,可实现各种设备之间的短距离数据交换。某同学用安装有蓝牙设备的玩具车A、B进行实验,如图所示,O1O2为距离d=8m的两条平行直轨道上的两点,且O1O2的连线与轨道垂直,A车自O1点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1m/s2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B车自O2点以速度v=2m/s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当两车间的距离超过10m时,两车无法实现通信,忽略信号传递的时间。若两车同时出发,则两车能通信的时间为(  )

    A、2s B、4s C、6s D、8s
  • 3、第33届夏季奥运会已于2024年8月11日在法国巴黎闭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跳水裁判员在给运动员评分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 B、赵杰以74.27m的成绩获得女子链球铜牌,这个成绩指的是链球的路程 C、潘展乐以46.40s的成绩打破男子1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其平均速率为0 D、在男子100米预赛中,有两位选手的成绩均为9.91s,说明他们平均速度相等
  • 4、如图所示,位于水平桌面上的物块P,由跨过定滑轮的轻绳与物体Q相连,轻绳处于水平状态。已知Q与P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0.2 , P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4 , Q的质量为m1=1kg , P的质量为m2=2kg。滑轮的质量、滑轮轴上的摩擦都不计,重力加速度g取10m/s2。现用一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F作用在Q上,使Q匀速运动。求:

    (1)、物体P对地面的摩擦力大小和方向;
    (2)、水平拉力F的大小。
  • 5、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急刹车时的加速度大小为5m/s2 , 则自驾驶员急踩刹车开始,2s内与4s内汽车的位移大小之比为:(  )
    A、5:4 B、4:5 C、3:4 D、4:3
  • 6、短跑运动员完成s=100m赛跑的过程可简化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和匀速直线运动两个阶段。一次比赛中,某运动员用t=11.00s跑完全程。已知运动员在加速阶段的第2s内通过的距离为7.5m,求∶
    (1)、该运动员的加速度a。
    (2)、匀加速阶段的时间t1和通过的距离s1
  • 7、细雨霏霏,在一个楼房的屋檐边缘,每隔一定时间有一水滴落下。若某一水滴共用时t=1.2s落到地面时,恰好有另一水滴离开屋檐开始下落,并且空中还有另外两滴水滴正在下落,求:(取g =10m/s2
    (1)、此屋檐离地的高度;
    (2)、水滴落下的时间间隔;
    (3)、某一水滴落地的瞬间,空中的两滴水滴分别距离地面的高度。
  • 8、如图a所示,在水平桌面上放一个重力Mg=20N的木块A,已知木块A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1=0.4。那么:

    (1)、使木块A沿桌面做匀速运动,水平拉力F1应为多大?
    (2)、如果再在木块A上加一块重力mg=10 N的木块B,如图b所示,B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2=0.2。当A、B两木块一起沿桌面匀速滑动时,作用于木块A的水平拉力F2应为多大?此时木块B是否受到摩擦力的作用?
  • 9、某实验小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如图甲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有轻质小圆环,橡皮条的长度为GE。在图乙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拴在小圆环上的两条细绳,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共同作用,静止于О点,记录F1、F2的大小和方向。撤去F1、F2 , 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保证与F1、F2 , 作用的效果是相同的,记录力F的大小和方向,利用图示法画出力F、F1、F2 , 探究三者的关系。

    (1)、本实验采用的实验方法主要是

    (填“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2)、请简述实验中如何保证“力F单独作用时,与F1、F2 , 共同作用的

    效果是相同的”:

    (3)、下列操作有利于减小实验误差的是                 (填字母代号)。
    A、拴在小圆环上的两条细绳必须等长 B、在记录力的方向时,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远些 C、用两弹簧测力计同时拉小圆环时,两条细绳之间的夹角必须取90°
    (4)、某次实验记录了F1和F2的方向如图中虚线所示,F1和F2的大小分别为2.0N和3.0N,图中已经画出了F的大小和方向。请根据图中给出的力的标度,完成力F1、F2的图示

  • 10、某实验小组利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1)为完成实验,除了图甲中标出的器材外,还需要

    A.秒表       B.天平       C.刻度尺

    (2)某次实验时小车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实验获得的纸带及测量数据如图乙所示,A、B、C、D、E、F为相邻的六个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还有四个计时点未画出。实验时忘记标注纸带上A、B两点间的距离,下列数据中最接近xAB的是

    A.1.20cm       B.1.39cm       C.1.50cm       D.1.60cm

    (3)已知电火花计时器连接的是频率为50Hz的交变电源,结合图乙中的测量数据,纸带上打出C点时小车的速度大小vC=m/s,小车的加速度大小a=m/s2 . (计算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 11、甲、乙两车在平直的公路上同向行驶,二者运动的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如图所示,已知t=0时刻,甲在前,乙在后,二者之间的距离为s,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s=20m,甲、乙能相遇一次 B、若s=20m,甲、乙能相遇二次 C、若s=12m,甲、乙能相遇两次 D、若s=24m,甲、乙能相遇一次
  • 12、如图所示是李强同学设计的一个小实验。他将细绳的一端系在手指上,绳的另一端系在直杆的A端,杆的左端顶在掌心上,组成一个“三角支架”。在杆的A端悬挂不同重物,并保持静止。下列正确的说法是(  )

    A、绳子是被拉伸的,杆是被压缩的 B、杆对手掌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杆由C指向A C、绳对手指施加作用力的方向沿绳由A指向B D、所挂重物质量越大,绳和杆对手的作用力也越大
  • 13、一列火车和一辆汽车沿直线做匀变速运动,其速度分别为v1和v2。v1、v2在各个时刻的大小如下表所示。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  )

    t/s

    0

    1

    2

    3

    4

    v1/(m·s-1

    18.0

    17.5

    17.0

    16.5

    16.0

    v2 /(m·s-1

    9.8

    11.0

    12.2

    13.4

    14.6

    A、火车的速度变化较慢 B、汽车的加速度较小 C、火车的位移在减小 D、汽车的位移在增大
  • 14、将完全相同的原木按图( a )所示堆放。设原木半径为R,重力为G。若不考虑原木之间的摩擦,最上面三根原木可视作图( b )一样的“品”字形。最上面这根原木对其下面两根原木的作用力大小是(  )

    A、12G B、33G C、32G D、G
  • 15、用弹簧测力计悬挂静止的小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对小球的拉力的大小等于小球所受重力的大小 C、小球所受拉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 D、小球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测力计
  • 16、高铁的开通,大幅缩短了沿线各城市的通行时间。这一条金华到温州的线路全188 km,乘坐某次高铁列车从金华到温州只需要1h 24 min,最高时速可达200 km/h。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1h 24 min是指时刻 B、全长188 km指位移 C、200 km/h指瞬时速度 D、测定高铁列车完全通过短隧道的时间时,高铁列车可看成质点
  • 17、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的道路上,甲车匀速行驶,乙车停在路边。当甲车在乙车后54m处时,开始匀减速运动准备停车。从甲车减速时开始计时:第1s内位移为32m , 第5s内位移为1m , 第1s末,乙车开始匀加速启动,加速度大小为4m/s2 , 第4s末开始做匀速运动。甲、乙相遇时会错车而过,不会相撞。求:
    (1)、乙车在加速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
    (2)、甲车减速时的加速度大小以及刚开始减速时的速度的大小;
    (3)、甲、乙两车相遇的时刻。
  • 18、如图所示,在离地面高H处以v0=1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一个可视为质点的小球,地面上有一长L=6m的小车,其前端M距离抛出点的正下方s=3m , 小球抛出的同时,小车由静止开始向右做a1=2m/s2匀加速直线运动。已知小球落地前最后1s内下落的高度为25m , 忽略空气阻力及小车的高度,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1)、求小球从抛出到下落到地面所用的时间t以及抛出点离地面的高度H;
    (2)、当小车末端N到达抛出点正下方时,便立即做加速度大小恒为a2 , 方向与此时速度方向相反的匀变速直线运动,为了让小车接住小球,试确定a2的取值范围。
  • 19、滑雪运动中当滑雪板压在雪地时会把雪内的空气逼出来,在滑雪板和雪地之间形成暂时的“气垫”。如图所示,一滑雪者在某次滑雪中先后完成了斜坡加速和水平滑道减速的运动。假设滑雪者在斜面上的速度小于4m/s时,加速度大小为4m/s2 , 速度大于4m/s时,加速度大小为5m/s2。在水平滑道上速度小于4m/s时,加速度大小为2.5m/s2 , 速度大于4m/s时,加速度大小为1.25m/s2。若滑雪者从A由静止开始滑至坡底B处(B处为一长度可忽略的光滑小圆弧)后又滑上水平雪道,最后停在水平雪道BC之间的某处,已知AB14.8m。则:

    (1)、滑雪者到达B处的速度大小为多少?
    (2)、滑雪者在水平雪道上滑行的最大距离为多少?
  • 20、如图所示,已知物块A和物块B由同种材料做成,重力分别为100N和150N。当甲图中A物块被拉动,匀速向右运行时,甲图中弹簧测力计a示数为60N,弹簧测力计b示数为85N,则:

    (1)A与B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2)A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少?

    (3)在乙图中,若物块被拉动,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此时弹簧测力计C的示数为多少?

上一页 74 75 76 77 7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