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

    (1)、本次实验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图甲中最合适的是
    (2)、同学们提出了如下关于实验操作的建议,其中正确的是(  );
    A、两根细绳必须等长 B、在使用弹簧测力计时,要使弹簧测力计与木板面平行 C、橡皮筋应与两绳夹角的平分线在同一直线上 D、重复实验再次进行验证时,结点O的位置可以与前一次不同
    (3)、某次测量时弹簧秤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其读数是N
    (4)、在实验中,如果将细绳换成橡皮筋,实验结果(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变化。
  • 2、在“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
    (1)、下列实验器材中__________是电火花计时器。
    A、 B、 C、
    (2)、如图所示是实验中得到的一条做加速运动的纸带,纸带的(选填“A端”或“E端”)与小车相连。纸带上标出的每两个相邻点之间还有4个打出的点未画出,其中计数点B的读数为cm。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交流电的频率为50 Hz,打计数点C时小车速度的大小为m/s(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3)、为计算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下列做法最为合理的是(  )
    A、测量纸带上的第一个点与另一相距较远点的距离,利用x=12at2算出加速度 B、挑选两个点迹清晰计数点,计算速度后,利用a=ΔvΔt算出初速度 C、根据实验数据做出v − t图像,挑选图像上相距较远的两点,计算得出加速度 D、依次算出通过连续两计数点间的加速度,取平均值作为小车的加速度
  • 3、甲、乙两车在同一条直道上行驶,它们运动的位置x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乙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图像与t轴相切于10s处,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515s内,乙车的平均速度为0 B、乙车的加速度大小为4m/s2 C、整个运动过程中,甲、乙两车共相遇2次 D、0~15s,乙车速度的变化量大小为24m/s
  • 4、在某次电力抢修中,汽车保持静止,机械臂带动车斗匀速上升,车斗底面始终保持水平。质量为75kg的电工直立在车斗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车斗底面的工具包不受摩擦力 B、车斗受到电工的作用力大小为750N , 方向竖直向下 C、在车斗上升过程中,一金属钳不慎脱落后做自由落体运动 D、在车斗上升过程中,机械臂对车斗的作用力沿AO方向
  •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和质点概念的建立都采用了“等效替代”方法 B、Δt0时,ΔxΔt就可表示物体的瞬时速度 C、加速度概念a=ΔvΔt的建立采用了“比值定义法” D、伽利略直接用实验验证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
  • 6、如图所示,用等长的轻质细线将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abc悬挂在天花板上。现对小球ac施加一个水平向右的力,对小球b施加一个水平向左的力,三个力大小均为F , 最后达到平衡状态。下列表示平衡状态的图可能正确的是(  )

    A、 B、 C、 D、
  • 7、如图是由轻质弹簧与A、B两物体组成的系统,弹簧上端与天花板相连,B与地面接触,整个系统处于静止状态,且此时弹簧形变量为0.2m , 已知弹簧的劲度系数为100N/m , A的重力为10N , B的重力为20N , 此时AB间的作用力为(  )

    A、30N B、20N C、10N D、0
  • 8、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质细绳将一幅画框对称悬挂在光滑的挂钩上,画框上两个挂钉间的距离为d。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绳拉力一定小于画框重力 B、细绳对画框的拉力是由于画框的形变而产生 C、仅增大两个挂钉间的距离,细绳拉力增大 D、仅减小细绳长度,细绳拉力减小
  • 9、如图所示,学校门口水平地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石墩,石墩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工作人员用轻绳按图示方式匀速移动石墩时,两平行轻绳与水平面间的夹角均为θ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石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 B、石墩所受的摩擦力大小为μmgcosθ C、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μmgcosθ+μsinθ D、轻绳的合拉力大小为μmgcosθ
  • 10、在光滑斜面上有一长为L的木板,其下端M与斜面上A点距离为LB点距离为2L。木板由静止释放,在斜面上做匀加速直线运动,木板下端M点到达A点所用的时间为Δt1 , 木板上端N点到达B点所用的时间为Δt2 , 则Δt1:Δt2为(  )

    A、1:2 B、1:3 C、2:3 D、21:31
  • 11、如图所示,A同学用两个手指捏住直尺的顶端,B同学用一只手在直尺0刻度位置做捏住直尺的准备。在A同学放开手指让直尺下落时,B同学立刻捏住直尺,通过捏到的刻度即可测出反应时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实验测量是A同学的反应时间 B、捏到的刻度越大,反应时间越短 C、若在长度刻度旁标记反应时间刻度,则该刻度均匀分布 D、若B同学开始时在0刻度线下方做好准备,则测得的反应时间偏短
  • 12、8月16日,我国使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遥感四十三号”卫星发射升空。某同学拍摄了该火箭点火瞬间与发射后t秒的照片,并测算出各点的实际距离,如图所示。假设火箭发射后t秒内沿竖直方向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下列估算正确的是(  )

    A、t秒时,火箭的速度约为L+st B、t秒时,火箭的速度约为2L+st C、0t秒内火箭的加速度约为L+st2 D、0t秒内火箭的加速度约为2L+st2
  • 13、如图是一蜗牛“吸附”在倾斜平面的下表面,该平面与水平方向夹角为θ , 蜗牛所受重力为G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蜗牛与叶片之间可能不存在摩擦力 B、蜗牛受到的支持力大小为Gcosθ C、蜗牛对叶片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下 D、蜗牛对叶片的吸附力与叶片受到蜗牛的压力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 14、一辆汽车以2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前方出现紧急情况需立即刹车。若汽车刹车的加速度大小恒为4m/s2 , 不计司机反应时间,则刹车6s后汽车的位移为(  )
    A、48m B、50m C、72m D、120m
  • 15、8月6日,巴黎奥运会女子跳水单人10米台项目中,中国选手全红婵成功卫冕,斩获金牌。如图所示是全红婵比赛时其竖直分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以其离开跳台为计时起点,至运动员触水停止计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时刻运动员的加速度为0 B、t2时刻运动员到达最高点 C、0至t1时间内运动员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D、t1t2时间内运动员加速度方向竖直向上
  • 16、如图是特技跳伞运动员的空中造型图。当运动员保持该造型向下落时,下列说法正确的(  )

    A、某运动员以对面运动员为参考系,自己向下运动 B、某运动员以自己为参考系,对面运动员向上运动 C、某运动员以地面为参考系,自己是静止 D、某运动员以对面运动员为参考系,地面向上运动
  • 17、9月6日,杭温高铁开通运营,正线全长276公里,设计最高时速350km/h , 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最高达38列,杭州西至温州北最快87分钟可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276公里”为位移的大小 B、350km/h”为瞬时速率 C、“87分钟”为时刻 D、在计算火车通过某站台的时间,可将其视为质点
  • 18、如图所示,倾角为θ=37°的粗糙斜面体固定在水平地面上,质量为mA=2kg的物块A静止在斜面上,斜面与A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0.5 , 与A相连接的绳子跨在固定于斜面顶端的小滑轮上,绳子另一端固定在与滑轮等高的位置。再在绳上放置一个轻质动滑轮,其下端的挂钩与物块B连接,物块B、C、D与弹簧1、2均拴接,B、C之间和C、D之间弹簧的劲度系数k1=k2=100N/m,mB=3.5kgmC=0.6kgmD=0.4kg , 当绳子的张角α=74°时整个系统处于平衡状态、且A恰好不上滑。弹簧、绳子、滑轮的重力,以及绳子与滑轮间的摩擦力均可忽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取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求:

    (1)、此时绳子的拉力T的大小;
    (2)、若对物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 , 要使A不滑动、求施加的压力F的取值范围;
    (3)、若对物块A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压力F,使其缓慢下滑一段距离至绳子的张角为β=120°时,物块D对地的压力恰好减小至零,求物块B上升的高度h
  • 19、2024年7月26至28日,湖南受台风“格美”影响,多地发生山体滑坡灾害,人民警察深入灾区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如图所示,一警察(可视为质点)在C位置执勤.C与山坡底部B位置在同一水平线上,距离为s0=19m , 此时距坡底Bs1=100m的山腰A位置有一圆形石头(可视为质点)与山体脱离.从静止开始以大小a1=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下滑,警察经过t0=2s的反应时间.立即由静止开始以大小a2=1.5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直线运动、警察奔跑的最大速度为vm=6m/s , 可以维持最大速度运动的时间为TT大于4s),经过时间T之后警察将因体力不支而立即停下。石头经过B位置前后速度大小不变,经过B位置后立即以大小a3=2m/s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警察的运动和圆形石头的运动在同一竖直平面内.求:

    (1)、石头从A处滑到B处的时间及滑到坡底B处时的速度大小;
    (2)、石头运动到B点时,警察距离石头有多远;
    (3)、要使警察能够脱离危险,警察可以维持最大速度的时间T至少大于多少。
  • 20、某同学为了研究三角形承重结构各部分受力大小的规律,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有一与水平方向成30°角的轻质细杆AB,A端通过光滑铰链连接于竖直墙上,B端系上轻质细绳,细绳水平,另一端系于竖直墙上C点,在B点通过另一细绳悬挂一质量为5kg的重物,轻质细绳,轻质细杆与重物处在同一竖直平面,该系统保持静止状态,重力加速度g=10m/s2。求此时:

    (1)、轻绳BC和轻杆AB受到的弹力大小;
    (2)、若保持细杆AB位置不动,只改变C点在竖直墙上的位置,求轻绳BC所受拉力的最小值。
上一页 756 757 758 759 76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