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一辆以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汽车,司机发现前方的障碍物后立即刹车,刹车过程可看成匀减速运动,加速度大小为 , 从刹车开始计时,则:(1)、求第15s末汽车的速度;(2)、求前8秒内汽车的位移大小。
 - 
                            2、一个实验小组做“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的实验。


(1)、某同学发现用一条纸带穿过电磁打点计时器有图1中的两种穿法,他感到有点犹豫。你认为(填“甲”或“乙”)的穿法效果更好。(2)、完成实验后,小明用刻度尺测量纸带点间距离时如图2所示,B点的读数是cm。(3)、已知打点计时器每隔0.02s打一个点,则B点对应的速度m/s。(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4)、图3为正确操作后获得一条纸带,建立以计数点O为坐标原点的x轴,各计数点的位置坐标分别为0、、、。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T,则小车加速度的表达式是( )A、 B、 C、 - 
                            3、叠放在水平地面上的四个完全相同的排球如图所示,质量均为m,相互接触,球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都为 , 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则( )
A、上方球所受重力与支持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下方三个球与水平地面间均没有摩擦力 C、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摩擦力相同 D、水平地面对下方三个球的支持力均为 - 
                            4、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中,某同学的实验情况如图甲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和为细绳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乙中的F是力和合力的实际测量值,是力和合力的理论值 B、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C、同一次实验过程中,O点位置允许变动 D、实验中,把橡皮条的另一端拉到O点时,两弹簧秤之间夹角应取 , 以便于算出合力的大小 - 
                            5、如图所示,A、B保持静止。若A与B的接触面是水平的,则B的受力个数为( )
A、2个 B、3个 C、4个 D、5个 - 
                            6、如图所示是一个网球沿竖直方向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知:( )
A、网球正在上升 B、网球正在下降 C、网球的加速度向上 D、网球的加速度向下 - 
                            7、某科学馆有一个“最速降线”的展示项目。如图,在高度差相同的三个不同轨道中,将三个完全相同的铁球、、分别放在I、II、III轨道的起点 , 同时由静止释放,发现I轨道上的铁球最先到达终点。关于三个铁球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三个铁球运动的位移大小不等 B、三个铁球运动的路程大小相等 C、铁球运动的平均速率最大 D、铁球运动的平均速度最大 - 
                            8、下列对于运动基本概念的描述正确的是( )A、顺丰速运“无人机快递”完成一次快件投递回到出发点,此运动过程的路程为零 B、微信支付交易记录中有一单的转账时间为“2020100119:49:34”,这里的时间指时刻 C、“复兴号”列车在京沪高铁线运行最高时速可达350公里,这里的时速指平均速率 D、足球比赛挑边时,上抛的硬币落回地面猜测正反面,硬币可以看作质点
 - 
                            9、为将一批圆筒从车厢内卸下,工人师傅利用两根相同的钢管A、B搭在水平车厢与水平地面之间构成一倾斜轨道,两钢管底端连线与车厢尾部平行,轨道平面与地面夹角θ=37°,如图甲所示。车厢内有两种不同的圆筒P、Q,图乙所示为圆筒P置于轨道上时圆筒P与钢管A、B的截面图,当两钢管间的距离与圆筒P的截面半径R相等时,轻推一下圆筒P,圆筒P可沿轨道匀速下滑。已知圆筒P、Q的质量均为m,重力加速度为g,sin 37°=0.6,cos37°=0.8。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忽略钢管粗细。
(1)、求此时圆筒P受到钢管的摩擦力f的大小;(2)、求此时单根钢管对圆筒P的支持力的大小(结果可保留根号);(3)、工人师傅想通过调整两钢管间的距离(夹角θ=37°不变),使圆筒Q被轻推后匀速下滑,但是发现无论怎样调整都不能使圆筒Q匀速或加速下滑,试通过计算分析圆筒Q与轨道间的动摩擦因数满足的条件。 - 
                            10、如图是商场内儿童游乐区设置的双人赛车竞技轨道,参与游戏的儿童可通过游戏手柄控制赛车在赛道上进行坡道加速、弯道减速和直道冲刺等动作。某时刻甲、乙两辆赛车并排(不接触)同时通过赛道上的同一位置后进入一段长为10 m的直轨道开始竞速,若甲车通过该位置后速度大小始终为2 m/s,乙车通过该位置时的速度为1 m/s,并开始以0.5 m/s2的加速度开始加速。
(1)、若乙车一直加速,求乙车追上甲车前,两车间的最大距离。(2)、若乙车行驶的最大速度为2.5 m/s,则乙车能否在该直道完成超越?(3)、第二次进入直轨道时,甲车先以速度1 m/s的速度到直轨道入口并保持匀速运动,1 s后乙以3 m/s的速度进入直轨道并以0.5 m/s2的加速度开始刹车,求两车相遇时(两车相遇并排时不相撞)的位置离直轨道入口的距离(结果可保留根号)。 - 
                            11、如图所示,用三根相同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灯笼1和2悬挂起来。两灯笼静止时,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7°,细线c水平。已知sin37° = 0.6,cos37° = 0.8。求:
(1)、细线a中的拉力大小;(2)、细线b中的拉力大小(结果可保留根号)。 - 
                            12、景区内的高空滑索运动可简化为如图所示的物理模型。质量为的游客通过轻质滑环可以的速度沿倾角的倾斜钢索匀速下滑,为消除安全隐患,须在倾斜钢索末端加装一段相同材质的水平钢索,使滑环和人向左到达水平钢索末端时速度刚好为0,若进入水平钢索时滑环和人的速度大小不变,不计轻绳重力,重力加速度 , , , 则:
(1)、滑环与钢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多大?(2)、水平钢索有多长? - 
                            13、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桌上放一块方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筋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形成结点,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筋。(1)、判断力F单独作用与力F1、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的依据是______。A、F的大小等于F1与F2的大小之和 B、使橡皮筋伸长相同的长度 C、使橡皮筋上的结点到达同一位置(2)、实验中不需要标记或者记录的信息有_________。A、橡皮筋原长时结点的位置 B、橡皮筋拉伸后结点的位置 C、力的大小和方向 D、力的大小和方向(3)、如图甲所示,右侧弹簧秤的读数为N。
(4)、如图乙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填“张华”或“李明”)的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是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图示)
(5)、如图丙所示,某同学在实验中用两弹簧秤同时拉橡皮筋AO,弹簧秤a、b间夹角等于90°,此后在纸面内逆时针缓慢旋转弹簧秤a,同时保持橡皮筋AO两端位置和弹簧秤b拉力方向不变,直到弹簧秤a转至与AO垂直,弹簧秤未超量程,则此过程中弹簧秤b的读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4、如图甲所示,自动炒菜机的炒菜原理可简化为如图乙所示的模型,内壁光滑的半球形容器开口向上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可视为质点)放在容器的底部,竖直光滑挡板与其接触,挡板的上端刚好与圆心重合,现让挡板绕点缓慢转动,使小球到达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挡板对小球的弹力不变 B、挡板对小球的弹力增大 C、内壁对小球的弹力增大 D、内壁对小球的弹力不变 - 
                            15、如图为跳水运动员在一次10m跳台跳水时重心的运动轨迹和相关数据(如图所示),本次跳水她在空中的运动过程忽略空气阻力等因素可近似看成竖直上抛运动,教练员利用手机连拍了多张照片测得其中两张连续的照片中运动员重心离水面的高度分别为7.4m和1.4m,运动员重心到手指的距离约为0.9m,取g=10m/s2 , 根据已知条件和图中数据不能计算出( )
A、运动员双手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大小 B、运动员起跳时的竖直速度 C、运动员双脚刚接触水面时的速度大小 D、手机连续拍摄两张照片所用的时间 - 
                            16、频闪摄影是研究运动常用的实验手段,某频闪仪每隔相等时间发出一次短暂的强烈闪光,于是照相机胶片上记录了小球在几个闪光时刻的位置。如图是小球从A点经B点运动到C点的频闪照片示意图,则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小球处于A点时速度不为零 B、小球的运动近似匀加速直线运动 C、段平均速度与B点瞬时速度的大小相等 D、由图片可以求出小球经C点的瞬时速度大小 - 
                            17、如图所示,用气垫导轨测量滑块的速度和加速度,滑块上安装了宽度为d的遮光条。滑块做匀变速运动先后通过两个光电门,数字计时器记录了遮光条通过光电门1的时间t1 , 通过光电门2的时间t2 , 遮光条从光电门1到光电门2的时间为t,t1和t2均远小于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测得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B、测得滑块在两个光电门之间的平均速度为 C、测得滑块的加速度为 D、测得两光电门间的距离为 - 
                            18、如图为仰韶文化时期的某款尖底双耳汲水瓶,展现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智慧。在双耳处用轻绳将瓶子竖直悬挂,重心的位置随着瓶中的水位改变而发生改变,出现“虚则欹(欹通倚,斜倚,斜靠)、中则正、满则覆”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重心概念的建立用到了“转换法” B、瓶子所受重力的施力物体是瓶中的水 C、轻绳对瓶子的拉力沿轻绳的收缩方向 D、从空瓶到装满水后倾覆的过程中,瓶子(包括瓶中的水)重心的位置一定不断上升 - 
                            19、下列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摩擦力有可能是物体前进的动力 B、用细杆拨动水中的木头,木头受到的弹力是由于木头发生形变而产生的 C、射出的炮弹在向前飞行的过程中受到推力和重力的作用 D、用拳头击打棉花包,拳头不会感到疼痛,说明棉花包对拳头没有作用力
 - 
                            20、如图所示,物体A和物体D重分别为400N、200N,物体A与桌面间、物体A和物体D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0.4,它们间的最大静摩擦力近似等于滑动摩擦力。AC绳水平,OC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求:
(1)整个系统静止时,物体A和物体D间摩擦力为多少;
(2)当物体B重100N时,A所受桌面的摩擦力为多少;
(3)如果保证A静止不动,问所挂物体B的最大重量为多少。(结果可用根式表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