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甲图为波源的振动图像,乙图为该波源在某介质中产生的横波t0时刻的波形图像,O点是波源,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波的传播速度为2m/s B、再经过0.3s,乙图中质点Q刚好开始振动,Q的起振方向沿y轴正方向 C、从该时刻到质点Q开始振动,质点P运动的路程为0.12m D、当乙图中质点Q第一次到达波峰时,质点P正处于平衡位置向下振动
  • 2、如图所示,一群处于第4能级的氢原子,向低能级跃迁时能发出不同频率的光,其中只有3种不同频率的光a、b、c照射到图甲电路阴极K的金属上能够发生光电效应,测得光电流随电压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调节过程中三种光均能达到对应的饱和光电流,已知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丙所示,则下列推断正确的是(       )

    A、阴极金属的逸出功可能为W0=1.50eV B、图乙中的b光光子能量为12.09eV C、图乙中的a光是氢原子由第3能级向基态跃迁发出的 D、单色光c与单色光a的光子能量之差为UaUc
  • 3、如图所示的火灾自动报警器具有稳定性好、安全性高的特点,应用非常广泛,其工作原理为:放射源处的镅A95241m放出的α粒子,使壳内气室空气电离而导电,当烟雾进入壳内气室时,α粒子被烟雾颗粒阻挡,导致工作电路的电流减小,于是锋鸣器报警。则(  )

    A、发生火灾时温度升高,A95241m的半衰期变短 B、这种报警装置应用了α射线贯穿本领强的特点 C、A95241m发生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是94241Pu95241Am+e10 D、A95241m发生α衰变的核反应方程是95241Am93237Np+24He
  • 4、甲图为不同温度下的黑体辐射强度随波长λ的变化规律;乙图为原子核的比结合能与质量数关系曲线;丙图为分子间作用力随分子间距的变化规律;丁图为放射性元素14C剩余质量m与原质量m0的比值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随着温度的升高,辐射强度的极大值向波长较长的方向移动 B、根据图乙可知,92235U核的比结合能比3689Kr核的比结合能小,故92235U核更稳定 C、图丙中分子间距从C到A的过程中分子引力和分子斥力均减小,但分子势能一直增大 D、丁图中,14C的半衰期是5730年,则100个14C经过5730年还剩50个
  • 5、以下现象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的是(       )
    A、用紫外线照射锌板时有电子射出 B、贴有增透膜的相机镜头呈现淡紫色 C、光的偏振 D、泊松亮斑
  • 6、如题图为太极练功场示意图,半径为R的圆形场地由“阳鱼(白色)”和“阴鱼(深色)”构成,O点为场地圆心。其内部由两个圆心分别为O1O2的半圆弧分隔。某晨练老人从A点出发沿“阳鱼”和“阴鱼”分界线走到B点,用时为t,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指的是走到B点的时刻 B、老人的位移为12πR C、老人的平均速度为2Rt D、老人的平均速率为πR2t
  • 7、随着电池技术的发展,零污染排放的锂电池电动汽车逐渐走入我们的生活。某电动汽车技术人员为了测定锂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用如图所示电路进行测量,已知R1=19ΩR2=49Ω。当开关接通位置1时,电流表示数I1=0.60A , 当开关接通位置2时,电流表示数I2=0.24A。则该锂电池的电动势E和内阻r分别为(       )

    A、14V   1.2Ω B、12V   1.0Ω C、10V   0.80Ω D、8V   0.60Ω
  • 8、关于质点,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研究如何才能踢出香蕉球时,可以把足球看作质点 B、乙图中研究列车从杭州到北京的路程时,可以把列车看作质点 C、丙图中研究雄鹰为什么能在空中翱翔时,可以把雄鹰看作质点 D、丁图中研究运动员起跑动作时,可以把运动员看作质点
  • 9、在4s内通过电解槽某一横截面向右迁移的正离子所带的总电荷量为4C,向左迁移的负离子所带的总电荷量为4C,那么电解槽中的电流为(  )
    A、2A B、4A C、6A D、8A
  • 10、下列物理量的负号表示大小的是(  )
    A、速度v=-2m/s B、电量q=-0.01C C、重力势能EP=50J D、力做功为W=-10J
  • 1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后,毛皮带正电,橡胶棒带负电。这是因为(  )

       

    A、通过摩擦创造了电荷 B、橡胶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了毛皮上 C、毛皮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橡胶棒上 D、橡胶棒上的电子转移到了毛皮上
  • 12、如图所示,以v=5m/s的速度顺时针匀速转动的水平传送带,左端与粗糙的弧形轨道平滑对接,右端与光滑水平面平滑对接。水平面上有位于同一直线上、处于静止状态的5个相同小球,小球质量m0=0.2kg。质量m=0.1kg的物体从轨道上高h=4.0m的P点由静止开始下滑,滑到传送带上的A点时速度大小v0=7m/s , 物体和传送带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 , 传送带AB之间的距离L=3.4m。物体与小球、小球与小球之间发生的都是弹性正碰,重力加速度g=10m/s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从P点下滑到A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1.55J B、物体第一次向右通过传送带的过程中,摩擦生热为1.2J C、物体第一次与小球碰撞后,在传送带上向左滑行的最大距离为518m D、第1个小球最终的速度大小为5m/s
  • 13、如图所示,两平行金属板A、B长L=8cm , 两板间距离d=8cm , A板比B板电势高400V,一带正电的粒子电荷量q=1010C , 质量m=1020kg , 沿两板中心线RO以初速度v0=2×106m/s飞入平行金属板,粒子飞出平行板电场后经过界面MN、PS间的无电场区域后,进入固定在O点的点电荷Q形成的电场区域,(设界面PS右边点电荷的电场分布不受界面的影响),已知两界面MN、PS相距为x0=12cm , D是中心线RO与界面PS的交点,粒子穿过界面PS后的运动过程中速率保持不变,最后打在放置于中心线上的荧光屏bc上E点。(E点未画出,静电力常数k=9.0×109Nm2/C2 , 粒子重力忽略不计)

    (1)求粒子到达PS界面时离D点多远?

    (2)确定点电荷Q的电性并求其电荷量的大小。(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求出粒子从进入平行板电场到E点运动的总时间。

       

  • 14、在如图所示的竖直平面内,物体A和带正电的物体B用跨过定滑轮的绝缘轻绳连接,分别静止于倾角θ=37°的光滑斜面上的M点和粗糙绝缘水平面上,轻绳与对应平面平行.劲度系数k=5 N/m的轻弹簧一端固定在O点,一端用另一轻绳穿过固定的光滑小环D与A相连,弹簧处于原长,轻绳恰好拉直,DM垂直于斜面.水平面处于场强E=5×104 N/C、方向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已知A、B的质量分别为mA=0.1 kg和mB=0.2 kg,B所带电荷量q=+4×106C.设两物体均视为质点,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绳不可伸长,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B电荷量不变.取g=10 m/s2 , sin 37°=0.6,cos 37°=0.8.

    (1)求B所受静摩擦力的大小;

    (2)现对A施加沿斜面向下的拉力F,使A以加速度a=0.6 m/s2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从M到N的过程中,B的电势能增加了ΔEp=0.06 J.已知DN沿竖直方向,B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4.求A到达N点时拉力F的瞬时功率.

  • 15、小华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游戏,已知装置甲的A处有一质量m=1 kg的小球(可视为质点),离地面高h=2 m,通过击打可以将小球水平击出,装置乙是一个半径R=1 m,圆心角是53°的一段竖直光滑圆弧,圆弧低端与水平地面相切,装置丙是一个固定于水平地面的倾角为37°的光滑斜面,斜面上固定有一个半径为r=0.5m的半圆形光滑挡板,底部D点与水平地面相切,线段DE为直径,现把小球击打出去,小球恰好从B点沿BC轨道的切线方向进入,并依次经过装置乙、水平地面,进入装置丙。已知水平地面CD表面粗糙,其他阻力均不计,取重力加速度大小g=10 m/s2 , 装置乙、丙与水平地面均平滑连接。(sin53°=0.8,cos53°=0.6,sin37°=0.6,cos37°=0.8)

    (1)小球被击打的瞬间装置甲对小球做了多少功?

    (2)若LCD=5 m,要使小球能进入DE轨道且又不脱离DE段半圆形轨道,则小球与水平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取值范围为多少?


       

  • 16、某实验小组欲利用图甲所示的电路测定电源E1的电动势E和内阻r,已知图中电源E2的电动势为E0 , 内阻为r0 , 定值电阻的阻值为R0 , 电压表可视为理想电压表,S为单刀双掷开关。

       

    (1)当S与1接通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填“左”或“右”)端。

    (2)S与1接通,改变滑片P的位置,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1 , 保持P不动,S与2接通,记下电压表的示数U2 , 重复以上操作,得到多组U1和U2的值。

    (3)该同学作出的1U11U2的图像如图乙所示,若测得图线的斜率为k,纵轴上的截距为b,则电源E的电动势为E= , 内阻为r=。(均用E0 , R0 , r0 , k,b表示)。

  • 17、某同学根据图甲所示的欧姆表原理图,利用微安表(满偏电流为300μA、内阻为100 Ω)、滑动变阻器R(最大值为kΩ)和一节干电池,将微安表改装成欧姆表。

    (1)将两表笔短接,调节R使微安表指针指在“μA”处;

    (2)当两表笔之间接入阻值为2.4kΩ的定值电阻时,微安表指针指在如图乙所示位置,则其读数为μA , 电池的电动势为V , 欧姆表的内阻为kΩ

    (3)将微安表上的μA处标明“Ω”,“300”位置处标明“0”,“100”位置处标明“”,并在其他位置标明相应的电阻刻度值,这样就把微安表改装成了欧姆表;

    (4)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电池的电动势降低,内阻增大,则重新欧姆调零之后,测得的电阻阻值将(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18、某同学设计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来做“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让小铁球从A点自由下落,下落过程中经过A点正下方的光电门B时,光电计时器记录下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g。

       

    (1)用游标卡尺测得小铁球的直径为d,某次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为t0 , 则此次小铁球经过光电门的速度可表示为

    (2)调整A、B之间距离h,多次重复上述过程,作出1t2随h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若小铁球下落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该直线斜率k=

    (3)在实验中根据数据实际绘出1t2h图像的直线斜率为k'k'<k),则实验过程中小铁球所受的平均阻力f为其重力的倍(用k'k表示)。

  • 19、如图所示,三维坐标系O-xyz的z轴方向竖直向上,所在空间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电场。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的小球从z轴上的A点以速度v0沿x轴正方向水平抛出,A点坐标为(0,0,L),重力加速度为g,场强E=mgq。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小球运动的轨迹为抛物线 B、小球在xOz平面内的分运动为直线运动 C、小球到达xOy平面时的速度大小为v02+4gL D、小球的运动轨迹与xOy平面交点的坐标为(v0Lg , L,0)
  • 20、平行金属板PQ、MN与电源和滑动变阻器如图所示连接,电源的电动势为E,内阻不计;靠近金属板P的S处有一粒子源能够连续不断地产生质量为m、电荷量为+q、初速度为零的粒子,粒子在PQ间的加速电场作用下穿过Q板的小孔F,紧贴N板水平进入MN间的偏转电场;改变滑片P的位置可改变加速电场的电压U1和偏转电场的电压U2 , 且所有粒子都能够从MN间飞出,不计粒子的重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粒子在偏转电场中的竖直偏转距离与U2U1成正比 B、滑片P向左滑动,从偏转电场飞出的粒子的偏转角将增加 C、飞出偏转电场的粒子的最大动能为Eq D、飞出偏转电场的粒子的最大速率vm=2qEm
上一页 1306 1307 1308 1309 131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