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秦山核电站生产614C的核反应方程为714N+01n→614C+X,其产物614C的衰变方程为614C→714N+10e。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是11H B、614 C可以用作示踪原子 C、10 e来自原子核外 D、经过一个半衰期,10个614C将剩下5个
  • 2、如图甲所示,正五边形硬导线框abcde固定在磁场中,磁场方向与线框平面垂直,图乙表示该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0时刻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里。设垂直cd边向下为安培力的正方向,在0~5t0时间内,线框cd边受到该磁场对它的安培力F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图为(  )

    A、 B、 C、 D、
  • 3、如图所示,ABCA表示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的一个循环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A→B过程中,气体对外做了功 B、B→C过程中,气体内能不变 C、C→A过程中,气体内能减少 D、A→B→C过程中,气体放热
  • 4、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所示,如果大量氢原子处于n=3能级的激发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群氢原子可能辐射2种频率的光子 B、处于n=3能级的氢原子至少需吸收1.51eV能量的光子才能电离 C、这群氢原子辐射光子的最小能量为12.09eV D、这群氢原子从n=3能级跃迁到n=1能级,辐射光子的波长最大
  • 5、一个矩形线圈在匀强磁场中转动产生的电动势e=2002·sin 100πt(V),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交变电流的频率是100 Hz B、当t=0时,线圈平面恰好与中性面垂直 C、当t=1200 s时,e达到峰值 D、该交变电流的电动势的有效值为2002 V
  • 6、电磁波的发现和使用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的生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根据麦克斯韦电磁理论,变化的磁场产生变化的电场,变化的电场产生变化的磁场 B、蓝牙耳机的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比手机通信的电磁波速度小 C、盒装牛奶内壁有铝箔,放入微波炉中不能被加热 D、某同学自制收音机来收听广播时,其接收电台的过程称为调制
  • 7、严冬时节,梅花凌寒盛开,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我们能够闻到花香,这与分子的热运动有关,关于热学中的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布朗运动就是液体分子的无规则运动 B、扩散现象是由物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产生的,扩散能在气体和液体中进行,也能在固体中进行 C、两个分子间距离小于r0时,分子间只有斥力没有引力 D、两个分子间的距离增大时,分子间的分子势能一定减小
  • 8、如图所示,真空中a、b两点分别固定电荷量为+q、-q的点电荷,以a、b连线中点O为圆心的圆与a、b连线的中垂线cd交于K点。圆上的四个点M、N、Q、P为矩形的四个顶点,且MP平行于cd。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M、Q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B、P、N两点电势相等 C、电性为负的试探电荷位于K点时的电势能小于其位于M点时的电势能 D、电性为正的试探电荷(不计重力)沿OK方向以一定的速度射出,该电荷将做匀速直线运动
  • 9、如图甲的空间直角坐标系Oxyz中,存在沿y轴正方向的匀强磁场,其内有一 边长为L的立方体区域。现有质量为 m、电荷量为 q的带正电粒子(不计重力),以初速度v0从a点沿x轴正方向进入立方体区域,恰好从 b点射出。

    (1)求该匀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 B的大小;

    (2)若在该区域加一个沿y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让粒子仍从 a点以初速度v0沿 x轴正方向进入该区域,为使粒子从 b'点射出。求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 E1的大小;

    (3)若在该区域加上方向沿 x 轴负方向的匀强电场,电场强度大小为E2=23mv02qL ,该粒子仍从 a 点沿 x 轴正方向以初速度v0射入立方体区域,求粒子射出立方体区域时与 a点的距离 s;

    (4)若撤去原来的电场和磁场,在该区域加方向沿x轴负方向的磁场Bx和沿y轴正方向的磁场By , 磁感应强度Bx、By的大小随时间t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t = 0时刻,粒子仍从a点以初速度v0沿x轴正方向进入该区域,要使粒子从平面cdd'c'离开此区域,且速度方向与z轴正方向的夹角为53°,sin 53°= 0.8,cos 53°= 0.6 ,求磁感应强度B0的可能取值。

  • 10、如图所示,借助电动机和斜面将质量为20kg的货物用最短的时间从斜面底端拉到斜面顶端。货物依次经历匀加速、变加速、匀速、匀减速四个阶段,到达顶端时速度刚好为零。已知电动机的额定功率为1200W、绳子的最大拉力为300N,绳子与斜面平行,斜面长度为34.2m,倾角θ=30°,货物与斜面的摩擦因数为33 , 减速阶段加速度大小不超过5m/s2 , g取10m/s2。求:

    (1)减速阶段电动机的牵引力T;

    (2)货物运动总时间t。

  • 11、一高压舱内气体的压强为1.2个大气压,温度为17℃,密度为1.46kg/m3

    (1)升高气体温度并释放出舱内部分气体以保持压强不变,求气体温度升至27℃时高压舱内气体的密度(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保持第(1)问升温后的温度27℃不变,再向体积为高压舱体积19的真空瓶中释放气体,要使舱内压强低于1.0个大气压,至少要几个瓶子?

  • 12、某同学欲测量某电热丝的电阻率ρ。

    (1)、用多用电表粗测该电热丝Rx的电阻值:多用电表选择开关旋至“×100”挡,并进行欧姆调零,将红、黑表笔连接到电热丝两端,多用电表指针位置如图(a)所示,此时读数为Ω。
    (2)、用螺旋测微器测量电热丝不同位置的直径,某次测量的示数如图(b)所示,该读数为d=mm。多次测量后,得到直径的平均值恰好与d相等。
    (3)、为精确测量该电热丝的电阻Rx , 设计了如图(c)所示的实验电路图。现有实验器材:

    电池组E,电动势为15V,内阻忽略不计;

    电压表V(量程为3V,内阻为RV=3kΩ);

    电流表A(量程为12mA,内阻比较小);

    定值电阻R0(阻值可选用3kΩ和9kΩ);

    滑动变阻器R,最大阻值为50Ω;

    开关、导线若干。

    ①要求电热丝两端的电压可在0~12V的范围内连续可调,应选用阻值为(填“3kΩ”或“9kΩ”)的定值电阻R0

    ②闭合开关S,调节滑动变阻器R,使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尽量大些,读出此时电压表V和电流表A的示数分别为U、I,则该电热丝电阻的表达式为Rx=(用U、I、R0、RV表示,不得直接用数值表示):

    ③多次测量得到电热丝的电阻Rx的平均值,计算得出电热丝的电阻率。

  • 13、某中学实验小组为探究加速度与合力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主要实验步骤如下:

    ①按图甲安装实验器材:质量为m的重物用轻绳挂在定滑轮上,重物与纸带相连,动滑轮右侧的轻绳上端与固定于天花板的力传感器相连,可以测量绳上的拉力大小,钩码和动滑轮的总质量为M,图中各段轻绳互相平行且沿竖直方向;

    ②接通打点计时器的电源,释放钩码,带动重物上升,在纸带上打出一系列点,记录此时传感器的读数F;

    ③改变钩码的质量,多次重复实验步骤②,利用纸带计算重物的加速度a,得到多组a、F数据。

    请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打点计时器的打点周期为0.02 s,某次实验所得纸带如图乙所示,A、B、C、D、E各点之间各有4个点未标出,则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a=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实验得到重物的加速度大小a与力传感器示数F的关系如图丙所示,图像的斜率为k、纵截距为-b(b>0),则重物质量m= , 当M=3m时,重物的加速度大小为a=。(本问结果均用k、b表示)
  • 14、如图所示,间距为L0的两平行长直金属导轨水平放置,导轨所在空间存在方向竖直向下、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长度均为L0的金属杆ab、cd垂直导轨放置,初始时两金属杆相距为L0 , 金属杆ab沿导轨向右运动的速度大小为v0 , 金属杆cd速度为零且受到平行导轨向右、大小为F的恒力作用。已知金属杆与导轨接触良好且整个过程中始终与导轨垂直,在金属杆ab、cd的整个运动过程中,两金属杆间的最小距离为L1 ,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两金属杆的质量均为m,电阻均为R,金属杆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F2mg , 金属导轨电阻不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杆cd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为F2m+B2L02v02mR B、从金属杆cd开始运动到两金属杆间距离最小的时间为mv0F+B2L02L0L1FR C、金属杆ab运动过程中的最小速度为v02 D、金属杆cd的最终速度为FR2B2L02+v02
  • 15、一束单色光从空气中与某种材料表面成45°角入射,每次反射的光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k倍(0<k<1)。已知这束光在某界面处恰好发生全反射,这束光进入材料中的能量为入射光能量的(1k2)倍。设空气中的光速为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材料折射率为2 B、该材料折射率为62 C、光在该材料中的传播速度为63c D、光从空气进入该材料,光的频率变小
  • 16、如图所示,图甲为一简谐横波在t=0.2s时的波形图,P是平衡位置在x=3m处的质点,Q是平衡位置在x=4m处的质点,图乙为质点Q的振动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这列波沿x轴负方向传播 B、当这列波遇到尺寸超过8m的障碍物时不能发生衍射现象 C、t=0.2s到t=0.3s,P点通过的路程为20cm D、t=0.35s时,P点的加速度方向与y轴正方向相同
  • 17、如图所示,一倾角为45°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地面上,底端固定一轻质弹簧。将质量为m的物块(可视为质点)从斜面上由静止释放,物块在A点与弹簧接触,在B点时速度最大,在C点时,弹簧被压缩至最短。已知AC=32mg2k , 弹簧弹性势能为Ep=12kx2 , 其中x是弹簧形变量,k为弹簧劲度系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块在A点时的动能为m2g22k B、物块在A点时的动能为3m2g24k C、物块从A点到B和从B到C所用时间之比为1∶2 D、物块从A点到B和从B到C所用时间之比为1∶4
  • 18、如图甲所示,质量m=1.1kg的物块静置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物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从t=0时刻开始对物块施加一个与水平方向成θ=37°角的拉力F,其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已知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重力加速度g=10m/s2sin37°=0.6cos37°=0.8则物块在t=8s时的速度大小为(  )

    A、2.5m/s B、8.0m/s C、9.0m/s D、12.5m/s
  • 19、同一“探测卫星”分别围绕某星球和地球多次做圆周运动。“探测卫星”在圆周运动中的周期二次方T2与轨道半径三次方r3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其中P表示“探测卫星”绕该星球运动的关系图像,Q表示“探测卫星”绕地球运动的关系图像,“探测卫星”在该星球近表面和地球近表面运动时均满足T2=c,图中c、m、n已知,则(  )

    A、该星球和地球的密度之比为m:n B、该星球和地球的密度之比为n:m C、该星球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m3:n3 D、该星球和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之比为n3:m3
  • 20、如图所示,理想变压器a、b两端接入一内阻不计的稳压电源,电阻r=4ΩR=25Ω , 电压表、电流表均为理想电表,原线圈匝数n1=800匝,副线圈匝数n2通过滑动触头P可调。当P向上滑动时,电压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U , 电流表示数变化量的绝对值为ΔI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流表示数减小 B、ΔUΔI变大 C、电阻R上消耗的功率一定变大 D、n2=2000匝时,变压器的输出功率最大
上一页 1298 1299 1300 1301 130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