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定值电阻分别为R1= R2=6Ω和R3=R4=3Ω,现在 M、N两点间加12V 的稳恒电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N间的总电阻为9Ω B、R1和R2两端的电压比为2:1 C、流过R2和R3的电流比为1:2 D、R1和R4两端的电压比为1:2
  • 2、关于多用电表的使用和操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用欧姆挡测量不同的电阻时,不改变欧姆挡的倍率就不需要重新进行欧姆调零 B、用欧姆挡测量电阻时,可用双手捏住两表笔和电阻两端的接触处进行测量 C、用两只表笔分别接电阻两端测量电阻时,红表笔接触点比黑表笔接触点的电势高 D、欧姆调零后,用“×100”挡测量电阻的阻值,发现指针偏转角度太小,为了提高测量精度,应换用“×10”挡,重新欧姆调零后再进行测量
  •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闭合开关S,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由a向b移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源的效率变大 B、电源的总功率变小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 D、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 4、如图所示为电容式话筒含有电容式传感器,导电性振动膜片与固定电极构成一个电容器,当振动膜片在声压的作用下运动时,两个电极间的电容发生变化,电路中电流随之变化,这样声信号就转变为电信号.当振动膜片向左运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容器电容增大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增加 C、电容器两极板间的场强减小 D、电阻R上电流方向自右向左
  • 5、如图所示,匀强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为E=100V/m , A、B两点连线与电场线夹角为θ=60° , 且相距10cm,则A、B两点电势差UAB的值为(  )

    A、5V B、5V C、50V D、50V
  • 6、如图所示,当闭合开关K后,螺线管通以恒定电流,不计其他磁场的影响,螺线管正上方A点处的小磁针,静止时S极所指的方向为(  )

    A、向左 B、向右 C、垂直纸面向里 D、垂直纸面向外
  • 7、如图所示,光滑水平面上固定质量为2m、倾角为θ的斜面 OAB,在斜面右侧有 n个质量均为m2的物块,质量为m 的滑块从光滑斜面顶端A 由静止释放。OA=hg=10m/s2

    (1)、求滑块到达斜面底端时的速度大小v0
    (2)、若斜面底端有一小圆弧,斜面和地面平滑连接。

    ①所有的碰撞均为完全非弹性碰撞,求第n个物块的最终速度大小vn

    ②所有的碰撞均为弹性碰撞,求第n个物块的最终速度大小vn'

    (3)、水平面上靠近 B处有一固定竖直挡板,斜面不固定,滑块运动至斜面底端与水平面碰撞后,仅保留水平方向动量。物块与挡板碰撞后以原速率返回,此时改变滑块与水平面、斜面与水平面间的粗糙程度,斜面与水平面动摩擦因数μ1=0.2h=0.75m θ=45°。要使滑块能追上斜面,求滑块与水平面间动摩擦因数的最大值。
  • 8、如图所示,二块水平放置、相距为d的长金属板接在电压可调的电源上。两板之间的右侧区域存在方向垂直纸面向里的匀强磁场。将喷墨打印机的喷口靠近上板下表面,从喷口连续不断喷出质量均为m、水平速度均为v0、带相等电荷量的墨滴。调节电源电压至U,墨滴在电场区域恰能沿水平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进入电场、磁场共存区域后,最终垂直打在下板的M点。

    (1)判断墨滴所带电荷的种类,并求其电荷量;

    (2)求磁感应强度B的值;

    (3)现保持喷口方向不变,使其竖直下移到两板中间位置。为了使墨滴仍能到达下板M点应将磁感应强度调至B´,则B´的大小为多少?

  • 9、理想变压器原、副线圈的匝数比为n1:n2=10:1 , 原线圈接在电压峰值为Um的正弦交变电源上,副线圈的回路中接有阻值为R的电热丝,电热丝密封在绝热固定容器内,容器内封闭有一定质量的理想气体,接通电路开始加热,加热前气体温度为T0

    (1)、求变压器的输出功率P;
    (2)、已知该容器内的气体吸收的热量Q与其温度变化量ΔT成正比,即Q=CΔT , 其中C已知。若电热丝产生的热量全部被气体吸收,要使容器内的气体压强达到加热前的2倍,求电热丝的通电时间t。
  • 10、某同学利用热敏电阻的阻值随温度变化的特性,制作了一个简易的汽车低油位报警装置。
    (1)、该同学为了探究该热敏电阻阻值随温度变化的关系,设计了如图甲所示的实验电路,定值电阻R0=2.0kΩ , 则在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应置于最(选填“左”或“右”)端;在某次测量中,若毫安表A1的示数为2.5mA,A2的示数为1.0mA,两电表可视为理想电表,则热敏电阻的阻值为kΩ。

    (2)、该同学通过探究得到热敏电阻RT随温度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他利用此热敏电阻设计的汽车低油位报警装置如图丙所示,其中电源电动势E=6.0V,定值电阻R=1.1kΩ,长为l=50cm的热敏电阻下端紧靠在油箱底部,不计报警器和电源的内阻。已知流过报警器的电流I3.0mA时报警器开始报警,若测得报警器报警时油液(热敏电阻)的温度为30℃,油液外热敏电阻的温度为70℃,由此可知油液的警戒液面到油箱底部的距离约为cm。
  • 11、如图甲所示,正方形线圈abcd内有垂直于线圈的匀强磁场,已知线圈匝数n=10 , 边长ab=1m , 线圈总电阻r=1Ω , 线圈内磁感应强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如图乙所示。设图示的磁场方向与感应电流方向为正方向,电动势顺时针为正,则下列有关线圈的感应电流i、电动势e、焦耳热Q以及ab边的安培力F(取向下为正方向)随时间t的变化图像正确的是(  )

    A、 B、 C、 D、
  • 12、装有一定量细沙的两端封闭的玻璃管竖直漂浮在水中,水面范围足够大,如图甲所示。把玻璃管向下缓慢按压4cm后放手,忽略水的粘滞阻力,玻璃管的运动可以视为竖直方向的简谐运动,测得振动周期为0.6s。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从某时刻开始计时,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其中A为振幅。对于玻璃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振动频率与按压的深度有关 B、振动过程中玻璃管的振幅为8cm C、t2时刻的横坐标为0.25 D、t1~t2时间内,玻璃管的位移减小,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 13、某天文爱好者观测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的卫星,测出不同卫星的线速度v和轨道半径r,作出v21r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地球的半径为R,引力常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地球的质量为aGb B、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为baR C、地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为abR2 D、线速度为a的卫星与地心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为a2b
  • 14、污水中的污泥絮体经处理后带负电,可利用电泳技术对其进行沉淀去污,基本原理如图所示。涂有绝缘层的金属圆盘和金属棒分别接电源正、负极,金属圆盘置于底部,金属棒插入污水中,形成如图所示的电场分布。其中实线为电场线,虚线为等势面,M点和N点在同一电场线上,M点和P点在同一等势面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点的电势比N点的高 B、N点的电场强度比P点的大 C、污泥絮体从M点移到N点,电场力对其做正功 D、污泥絮体在N点的电势能比其在P点的小
  • 15、我国的风洞技术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如图所示,在某次风洞实验中,一质量为m的轻质小球,在恒定的风力作用下先后以相同的速度大小v经过a、b两点,速度方向与a、b连线的夹角α、β均为45°。已知a、b连线长为L,小球的重力忽略不计。则小球从a点运动到b点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风力方向与a、b连线平行 B、所用时间为Lv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风力大小为mv2L
  • 16、早期浸入式光刻技术利用了光由介质Ⅰ入射到介质Ⅱ后改变波长,使波长达到光刻要求,然后对晶圆进行刻蚀。如图所示,光波通过分界面后,α>γ ,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频率变小 B、波长变长 C、速度变小 D、介质Ⅰ的折射率大于介质Ⅱ的折射率
  • 17、如图(a)所示的智能机器人广泛应用于酒店、医院等场所。机器人内电池的容量为25000mA·h,负载10kg时正常工作电流约为5A,电池容量低于20%时不能正常工作,此时需要用充电器对其进行充电,充电器的输入电压如图(b)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器的输入电流频率为100Hz B、充电器的输入电压瞬时表达式为u=2202sin100πt(V) C、机器人充满电后电池的电量为25C D、机器人充满电后,负载10kg时大约可以持续正常工作5h
  • 18、滑索是一项体育游乐项目,如图所示游客从起点利用自然落差向下滑行,越过绳索的最低点滑至终点。不考虑空气对人的作用力,下列对游客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游客正加速下滑 B、乙图中游客处于超重状态 C、游客从起点到最低点重力功率一直减小 D、游客运动过程中机械能一定守恒
  • 19、甲、乙两个小灯笼用轻绳连接,悬挂在空中,在相同的水平风力作用下发生倾斜,稳定时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θ,如图所示,已知甲的质量为2m、乙的质量为m,下列关系式正确的是(  )

    A、tanαtanθ=23 B、tanαtanθ=21 C、tanαtanθ=12 D、tanαtanθ=43
  • 20、中国科学家在国际上刊文宣布,通过我国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拉索”,在人类历史上首次找到能量高于1亿电子伏特的宇宙线起源天体。已知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 电子的电荷量e=1.6×1019C , 人眼能看见的最高能量的可见光为频率ν=7.8×1014Hz的紫光,该紫光光子能量约为(  )
    A、1.2eV B、3.2eV C、4.1eV D、5.1eV
上一页 60 61 62 63 6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