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铜铜同学乘坐杭温线“和谐号”动车组,发现车厢内有速率显示屏。当动车组在平直轨道上经历匀加速、匀速与再次匀加速运行期间,他记录了不同时刻的速率,部分数据列于表格中。在铜铜同学记录动车组速率这段时间内,求:
t/s
v/m∙s-1
0
20
100
30
300
40
400
40
500
50
550
60
600
70
(1)、动车组的加速度值分别多大?(2)、动车组位移的大小? -
2、利用图1所示的装置可测量滑块在斜面上运动的加速度,一斜面上安装有两个光电门,其中光电门乙固定在斜面上靠近底端处,光电门甲的位置可移动,当一带有遮光片的滑块自斜面上滑下时,与两个光电门都相连的计时器可以显示出遮光片从光电门甲至乙所用的时间t,改变光电门甲的位置进行多次测量,每次都使滑块从同一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米尺测量甲、乙之间的距离s,记下相应的t值;所得数据如下表所示。
s(m) 0.500 0.600 0.700 0.800 0.900 0.950 t(ms) 292.9 371.5 452.3 552.8 673.8 776.4 s/t(m/s) 1.71 1.62 1.55 1.45 1.34 1.22 完成下列填空和作图:
(1)若滑块所受摩擦力为一常量,滑块加速度的大小a、滑块经过光电门乙时的瞬时速度v1、测量值s和t四个物理量之间所满足的关系式是;
(2)根据表中给出的数据,在图2给出的坐标纸上画出图线;
(3)由所画出的图线,得出滑块加速度的大小为a=m/s2(保留2位有效数字)。
-
3、如图所示物体自O点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A、B、C、D为其运动轨迹上的四点测得AB=2m,BC=3m。且物体通过AB、BC、CD所用时间相等,A、B、C各点的瞬时速度表示为vA、vB、v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以求出物体加速度的大小 B、可以求得C、D两点间距离 C、可以确定vC-vB>vB-vA D、可求得OA的距离为1.125m
-
4、利用速度传感器与计算机结合,可以自动作出物体运动的图像。某同学在一次实验中得到的运动小车的速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小车在一直线上先前进,再后退 B、小车运动的最大速度为0.8m/s C、0~14s内小车的位移一定大于7.5m D、小车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
-
5、A、B两物体沿同一直线同向运动,0时刻开始计时,A、B两物体的 图像如图所示,已知在t = 10 s时A、B在同一位置,根据图像信息,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B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1 m/s2 B、A、B在0时刻相距10 m C、t = 2s时,A、B在同一位置 D、在0~10 s内A、B之间的最大距离为49 m
-
6、如图,两木块的的质量分别是和 , 两轻弹簧的劲度系数分别为和 , 上面的木块压上面的弹簧上(与弹簧不连接),整个系处于平衡状态,现缓慢向上提上面的木块直到它刚离开上面的弹簧,在这个过程中,上面的木块移动的距离为( )A、 B、 C、 D、
-
7、迪拜塔超过160层,拥有56部电梯,那将是世界上速度最快且运行距离最长的电梯,电梯的简化模型如图1所示。考虑安全、舒适、省时等因素,电梯的加速度a随时间t变化。已知电梯在t=0时由静止开始上升,a-t图如图2所示。(类比是一种常用的研究方法。对于直线运动,教科书中讲解由v-t图像求位移的方法,请你借鉴此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11s内电梯向上做减速运动 B、电梯在第1s内速度改变量∆v1=0.5m/s C、电梯在第2s末的速率v2=1.0m/s D、电梯41s末回到出发点
-
8、如图为点做直线运动的x-t图象,关于这个点在4s内的的运动情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4s时质点回到出发点 B、质点始终向同一方向运动 C、质点先向负方向运动,再向正方向运动 D、4s内质点通过的路程为8m,而位移为零
-
9、汽车拉着拖车在平直的公路上运动,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能拉着拖车向前是因为汽车对拖车的拉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拉力 B、汽车先对拖车施加拉力,然后才产生拖车对汽车的拉力 C、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加速前进时,地面对汽车向前的作用力(牵引力)大于拖车对它的拉力 D、匀速前进时,汽车对拖车的拉力等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加速前进时,汽车向前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向后拉汽车的力
-
10、由静止开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汽车,第1s内通过的位移为0.4m,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第1s末的速度为0.4m/s B、加速度为0.8m/s2 C、第3s内通过的位移为1.2m D、前2s内通过的位移为1.2m
-
11、下列物理量的合成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的是( )A、速率 B、路程 C、时间 D、速度变化量
-
12、汽车紧急刹车,会在路面上留下刹车痕迹,某次汽车紧急刹车后测得的刹车痕迹长为 , 假设制动后汽车做加速度大小恒为的匀减速直线运动直到停止.则关于该汽车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刚刹车时,汽车的初速度大小为 B、刹车后第末的速度大小为 C、刹车后,汽车做减速运动的最后内的位移大小为 D、刹车后内的位移大小为
-
13、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伽利略认为根据亚里士多德“重的物体下落的快”的论断,会推出相互矛盾的结论 B、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的核心是把实验和逻辑推理(包括数学演算)和谐地结合起来,从而发展了人类的科学思维方式和科学研究方法 C、马拉车向前运动,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所以马车才会向前运动 D、轮船的螺旋桨给水一个向后的力,同时水给螺旋桨一个向前的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向前运动
-
14、图所示,底端固定在水平面上的轻弹簧竖直放置,物块A、B叠放在弹簧上,物块间相互绝缘但粘在一起,且质量均为 , A带正电且电荷量为 , B不带电。开始A、B处于静止状态,此时弹簧压缩了 , 若突然施加竖直方向的匀强电场,此瞬间A对B的压力大小变为 , , 求:(1)、所施加电场的电场强度大小;(2)、A、B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弹力为多大;(3)、施加电场后系统机械能的最大增加量。
-
15、在x轴正半轴和负半轴存在两种不同材质的弹性绳(相连于O点),和处为两波源,分别向右、向左传播形成振幅均为的简谐横波,时刻的波形如图所示,此时和处的质点刚好开始振动,已知波在左右两种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之比为 , 到时间内P点经过的路程为 , 求:(1)、波2的振动周期(2)、波2在x轴负半轴的传播速度(3)、不考虑不同介质中的振幅变化,两列波相遇后在处质点的振幅
-
16、安全气囊是有效保护乘客的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安全气囊的性能测试中,可视为质点的头锤从离气囊表面高度为H处做自由落体运动。与正下方的气囊发生碰撞。以头锤到气囊表面为计时起点,气囊对头锤竖直方向作用力F随时间t的变化规律,可近似用图乙所示的图像描述。已知头锤质量M = 30 kg,H = 3.2 m,重力加速度大小取g = 10 m/s2。求(1)、碰撞过程中F的冲量大小和方向(2)、碰撞结束后头锤上升的最大高度
-
17、某同学在“测量金属丝的电阻率”实验中,选用金属丝的电阻约为30Ω。(1)、用螺旋测微器测量金属丝直径,示数如图甲所示,则金属丝的直径mm。(2)、现有电源(电动势E为 , 内阻不计)、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下列器材:
A.电流表(量程 , 内阻约) B.电压表(量程 , 内阻约)
C.滑动变阻器( , 额定电流) D.滑动变阻器( , 额定电流)
为减小误差,且电压调节范围尽量大,滑动变阻器应选(选填器材前的字母)。然后利用图乙所示的电路来测量某合金丝的电阻率,补充完成答卷中图乙实物间的连线。
(3)、改变合金丝右端接入电路的长度L,记录L及对应电流表电压表的示数I和U,并作出的图像,如图丙所示。图丙得到图线的斜率为k,则该合金丝的电阻率(用d、k表示);(4)、图丙中图线的纵轴截距b表示。 -
18、如图所示,水平面上放置着半径为R、质量为的半圆形槽,为槽的水平直径。质量为m的小球自左端槽口A点的正上方距离为R处由静止下落,从A点切入槽内。已知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不计一切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槽向左运动的最大位移为 B、小球在槽中运动的最大速度为 C、小球能从B点离开槽,且上升的最大高度小于R D、若槽固定,小球在槽中运动过程中,重力做功的最大功率为
-
19、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图1是波传播到的M点时的波形图,图2是质点N()从此时刻开始计时的振动图像,Q是位于处的质点。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这列波的传播速度是 B、时质点Q首次到达波峰位置 C、当Q点第一次出现波峰时,P点通过的路程为 D、该简谐横波的起振方向为y轴正方向
-
20、如图所示,光滑水平轨道上静置着A、B、C、D四个物块,其中 , B、C两物块用一轻质弹簧连接,某一瞬间,物块A以速度向右滑动与物块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然后继续向右运动,当物块B、C速度相等时,物块C恰好与物块D发生弹性碰撞,碰后物块D的速度为 , 设整个过程中碰撞时间均极短,弹簧始终在弹性限度内,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整个过程中损失的机械能为 B、物块D的质量为 C、物块C对物块D的冲量大小为 D、物块C、D碰撞后弹簧再次压缩至最短时物块C的速度大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