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图甲为早期的电视机是像管工作原理示意图,阴极K发射的电子束(初速度不计)经电压为U的加速电场后,进入一半径为R的圆形磁场区,磁场方向垂直四面。荧光屏AN到磁场区中心O的距离为L,当不加磁场时,电子束打到荧光屏的中心P点,当磁感应强度随时间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时,在荧光屏上得到一条长为23L的亮线。因电子穿过磁场区域时间很短,电子通过磁场区的过程中磁感应强度可看做不变,已知电子的电荷量为e,质量为m,不计电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所受的重力。求:

    (1)电子离开加速电场时速度大小v

    (2)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0大小;

    (3)当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0时,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间t。

  • 2、某同学在实验室先后完成下面二个实验:

    ①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②描绘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

    (1)用①实验测量得到的数据作出U-I图线如图中a线,实验所测干电池的电动势为V,内电阻为Ω。

    A.                    B.

    C.                    D.

    (2)在描绘小灯泡伏安特性曲线的实验中,为减小实验误差,方便调节,请在给定的四个电路图和三个滑动变阻器中选取适当的电路或器材,并将它们的编号填在横线上。应选取的电路是 , 滑动变阻器应选取

    E.总阻值15Ω,最大允许电流2A的滑动变阻器

    F.总阻值200Ω,最大允许电流2A的滑动变阻器

    G.总阻值1000Ω,最大允许电流1A的滑动变阻器

    (3)将实验②中得到的数据在实验①中同一U-I坐标系内描点作图,得到如图所示的图线b,如果将实验①中的电池与实验②中的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此时小灯泡的实际功率为W,若将两节与实验①中相同的干电池串联后与该小灯泡组成闭合回路,则此时小灯泡实际功率为W。

  • 3、现有一特殊的电池,其电动势E约为9V,内阻r在35Ω55Ω范围内,最大允许电流为50mA,为测定这个电池的电动势和内阻,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电路进行实验,图中电压表的内电阻很大,对电路的影响可以不计,R为电阻箱,阻值范围为09999ΩR0是定值电阻,起保护作用。

    (1)实验室备有的保护电阻R0有以下几种规格,本实验应选用

    A.10Ω,2.5W       B.50Ω,1.0W     C.150Ω,1.0W     D.1500Ω,5.0W

    (2)该同学接入符合要求的R0后,闭合开关S,调整电阻箱的阻值,读出电压表的示数U,再改变电阻箱阻值,取得多组数据,作出了如图乙所示的图线,根据乙图所作出的图像求得该电池的电动势E为V,内电阻r为Ω。

  • 4、如图所示,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当(  )

    A、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B、θ一定时,a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C、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D、a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 5、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木块从半径为R的半球形碗口下滑到碗的最低点的过程中,如果由于摩擦力的作用使木块的速率不变,那么(     )

    A、加速度为零 B、加速度恒定 C、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改变,但不一定指向圆心 D、加速度大小不变,方向时刻指向圆心
  • 6、现有一台落地电风扇放在水平地面上,该电风扇运行时,调节它的“摇头”旋钮可改变风向,但风向一直水平.若电风扇在地面上不发生移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风扇受到5个力的作用 B、地面对电风扇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都不变 C、空气对风扇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大小相等 D、风扇对空气的作用力与地面对风扇的摩擦力互相平衡
  • 7、2025年1月20日,我国有“人造太阳”之称的全超导托卡马克实验装置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实验装置内发生的核反应方程之一为12H+13H→24He+X , 已知该反应过程中质量亏损为Δm , 则(  )
    A、X为电子 B、该反应为α衰变 C、该反应放出能量12Δmc2 D、24He的平均结合能大于12H的平均结合能
  • 8、引力常量G的单位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可表示为(  )
    A、Nm/kg2 B、Nm2/kg2 C、m3/kgs2 D、m3/kgs3
  • 9、在竖直平面内建立一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x轴沿水平方向,如图甲所示。第二象限内有一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场强为E1。坐标系的第一、四象限内有一正交的匀强电场和匀强交变磁场,电场方向竖直向上,场强E2=E13 , 匀强磁场方向垂直纸面。现一个比荷为qm=102C/kg的带正电微粒(可视为质点)以v0=4m/s的速度从x轴上A点竖直向上射入第二象限,并以v1=12m/s的速度从y轴正方向上的C点沿水平方向进入第一象限。取微粒刚进入第一象限的时刻为0时刻,磁感应强度按图乙所示规律变化(以垂直纸面向外的磁场方向为正方向),重力加速度g=10m/s2。则:

    (1)、求微粒在x方向的加速度大小和电场强度E1的大小;
    (2)、在x轴正方向上有一点D,OD=OC,若带电微粒在通过C点后的运动过程中不再越过y轴,要使其恰能沿x轴正方向通过D点,求磁感应强度B0及磁场的变化周期T0各为多少?
    (3)、要使带电微粒通过C点后的运动过程中不再越过y轴,求交变磁场磁感应强度B0和变化周期T0的乘积B0T0应满足的关系?
  • 10、下列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两个必做实验的部分步骤,请完成实验操作和计算。
    (1)、如图所示,在“用双缝干涉测量光的波长”的实验中,使光源、透镜、滤光片、单缝、双缝中心均在遮光筒的中心轴线上,使单缝与双缝 , 二者间距约2~5cm。若实验中观察到单色光的干涉条纹后,撤掉滤光片,则会在毛玻璃屏上观察到。若测量单色光波长时发现条纹太密,难以测量,可以采用的改善办法是(填正确答案标号)。

    A.增大双缝到屏的距离     

    B.增大单缝到双缝的距离     

    C.增大双缝间距

    (2)、右图为“探究向心力大小与半径、角速度、质量的关系”实验装置,在小球质量和转动半径相同,塔轮皮带套在左、右两个塔轮的半径之比为2∶1的情况下,逐渐加速转动手柄到一定速度后保持匀速转动,此时左、右两侧露出的标尺格数之比为。其他条件不变,若增大手柄的转速,则左、右两标尺的格数(选填“变多”“变少”或“不变”),两标尺格数的比值。(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11、如图1所示,在倾角θ=37°的足够长绝缘斜面上放有一根质量m=0.2kg、长l=1m的导体棒,导体棒中通有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大小恒为I=1A的电流,斜面上方有平行于斜面向下的均匀磁场,磁场的磁感应强度B随时间t的变化关系如图2所示。已知导体棒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 , 重力加速度g取10m/s2 , sin37°=0.6,cos37°=0.8。在t=0时刻将导体棒由静止释放,则在导体棒沿斜面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

    A、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垂直斜面向上 B、导体棒达到最大速度所用的时间为4s C、导体棒的最大速度为8m/s D、导体棒受到的摩擦力的最大值为5.2N
  • 12、有一款三轨推拉门,门框内部宽为2.4m , 三扇相同的门板如图所示,每扇门板宽为d=0.8m质量为m=20kg , 与轨道的动摩擦因数为μ=0.01。在门板边缘凸起部位贴有尼龙搭扣,两门板碰后可连在一起,现将三扇门板静止在最左侧,用力F=12N水平向右拉3号门板,一段时间后撤去,3号门板恰好到达门框最右侧,大门完整关闭。重力加速度g=10m/s2 , 取3号门运动的方向为正方向。则有(  )

    A、3号门板与2号门板碰撞前瞬间的速度大小为0.8m/s B、拉力F的作用时间为0.8s C、三扇门板关闭过程中系统由于摩擦产生的热能为4.8J D、2号门板对3号门板作用力的冲量为8Ns
  • 13、某实验小组测得在竖直方向飞行的无人机飞行高度y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E、F、 M、 N为曲线上的点,EF、MN段可视为两段直线,其方程分别为y=4t26y=2t+140。无人机及其载物的总质量为2kg,取竖直向上为正方向。则(  )

    A、EF段无人机的速度大小为4m/s B、FM段无人机的货物先超重后失重 C、FN段无人机和装载物总动量变化量大小为4kg∙m/s D、MN段无人机机械能守恒
  • 14、我国预计在2030年前实现载人登月,登月的初步方案是:采用两枚运载火箭分别将月面着陆器和载人飞船送至环月轨道对接,航天员从飞船进入月面着陆器。月面着陆器将携航天员下降着陆于月面预定区域。在完成既定任务后,航天员将乘坐着陆器上升至环月轨道与飞船交会对接,并携带样品乘坐飞船返回地球。已知月球的半径约为地球的14 , 月球表面重力加速度约为地球的16 , 则(  )
    A、发射火箭的速度必须达到地球的第二宇宙速度 B、月面着陆器下降着陆过程应当一直加速 C、载人飞船在环月轨道匀速圆周运动的运行速度小于地球的第一宇宙速度 D、航天员在月面时受到月球的引力小于其在环月轨道时受到月球的引力
  • 15、彩虹是由太阳光进入水滴,先折射一次,然后在水滴的背面反射,最后离开水滴时再折射一次形成的。下图为彩虹形成的示意图,一束白光L由左侧射入水滴,a、b是白光射入水滴后经过一次反射和两次折射后的两条单色光线。则(  )

    A、a光的频率小于b光的频率 B、a、b光在由空气进入水滴后波长变长 C、从同一介质射向空气,a光比b光容易发生全反射 D、通过同一双缝干涉装置,a光的相邻条纹间距比b光的大
  • 16、某同学在玩“打水漂”时,向平静的湖面抛出石子,恰好向下砸中一个安全警戒浮漂,浮漂之后的运动可简化为竖直方向的简谐振动,在水面形成一列简谐波,距离浮漂S处的水蕊上有一片小树叶,则(  )
    A、小树叶将远离浮漂运动 B、小树叶将先向下运动 C、浮漂的振幅越大,波传到S处时间越短 D、浮漂的振幅越大,小树叶振动频率越大
  • 17、如图所示,某货场需将质量为m1=30kg的货物(可视为质点)从高处运送至地面,为避免货物与地面发生撞击,现利用固定于地面的光滑斜面轨道使货物从轨道顶端无初速度滑下,轨道高h=3.2m , 轨道斜面倾角为θ。地面上紧靠轨道依次排放两个完全相同的木板A、B,其长度均为l=4.8m , 质量均为m2=30kg , 轨道末端通过微小圆弧与木板上表面相连,使货物通过轨道末端的速度大小不变,方向变为水平方向,货物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 , 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0.2。已知最大静摩擦力与滑动摩擦力大小相等,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货物到达斜面轨道末端时的速度大小;
    (2)、若货物滑上木板A时,木板不动,而滑上木板B时,木板B开始滑动,求μ1应满足的条件;
    (3)、若μ1=0.5 , 求货物滑上木板后的对地位移。
  • 18、如图为某高速公路出口的ETC通道示意图。一汽车入ETC车道,到达O点的速度v0=10m/s , 此时开始匀减速运动,到达M时速度v=6m/s , 并以此速度匀速通过MN区域。已知MN的长度d=36m , 汽车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大小a=1m/s2。求:

    (1)、汽车从OM所用的时间t
    (2)、OM间的距离x
    (3)、汽车从ON的平均速度大小。
  • 19、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

    A. 拉小车的细绳一定要始终保持与桌面平行
    B. 拉小车的细绳一定要始终保持与长木板平行
    C. 平衡摩擦力时,一定要将钩码通过细绳与小车相连
    D. 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移动垫木的位置以平衡摩擦力

    (2)本实验中认为细绳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力,由此造成的误差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通过多次测量来减小误差。

    (3)正确平衡摩擦力后,按住小车,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挂上钩码,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得到一条带有清晰点迹的纸带,在保证小车和砝码质量之和远大于钩码质量条件下,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操作,得到多条纸带,记下小车中的砝码质量,利用纸带测量计算小车加速度,如图是其中一条纸带,ABCDE是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都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已知打点计时器所接交流电频率为50Hz , 则这条纸带记录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m/s2(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4)已知某次小车和砝码的质量之和为M , 钩码的总质量为m , 细绳中拉力的真实值为F , 实验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10% , 即mgFF<10% , 则实验中选取钩码的总质量应该满足:m<________M

  • 20、在“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如图(a)所示,桌上放一块木板,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木板上,再用图钉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通过一个轻质小圆环连接了两根细绳套,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动小圆环;再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动小圆环。
    (1)、实验中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与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两次效果相同的依据是_________。

    A、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之和等于一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B、橡皮条上的轻质小圆环处于同一位置 C、橡皮条伸长相同的长度
    (2)、如图(b)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动小圆环时,两弹簧的弹力分别为F1F2 , 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其合力为F';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弹簧的弹力为F , 则(选填“F”或“F'”)的方向一定与AO在一条直线上。
    (3)、下列操作正确的是_________。
    A、在不超出量程的前提下弹簧测力计示数应适当大一些 B、两根细绳套与AO方向的夹角必须相等 C、标记同一细绳套方向的两点要适当远些 D、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时两细绳套的夹角应为90°
    (4)、实验中仅将两细绳套换成两根橡皮条,则(选填“能”或“不能”)完成本实验。
上一页 33 34 35 36 3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