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为验证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某组同学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橡皮条、轻质小圆环、木板、刻度尺、白纸、铅笔、细线和图钉等器材,按照如下实验步骤完成实验:

    (Ⅰ)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水平木板上;

    (Ⅱ)如图(d)(e)所示,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点,另一端连接轻质小圆环,将两细线系在小圆环上,细线另一端系在弹簧测力计上,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到某位置,并标记圆环的圆心位置为O点,拉力F1F2的方向分别过P1P2点,大小分别为F1=3.60NF2=2.90N;拉力F1F2 , 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动小圆环,使其圆心到O点,在拉力F的方向上标记P3点,拉力的大小为F=5.60N请完成下列问题:

    (1)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

    A. 理想实验法       B. 等效替代法       C. 控制变量法       D. 建立物理模型法

    (2)在图(e)中按照给定的标度画出F1F2和F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F1F2的合力F'

    (3)比较F和F' , 写出可能产生误差的一种原因是:

  • 2、如图所示为传送带运输机的示意图,A为传送带上的货物,则(  )

    A、如果货物A随传送带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上匀速运动,A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 B、如果货物A随传送带一起无相对滑动地向下匀速运动,A受到沿传送带向下的摩擦力 C、如果货物A和传送带都静止,A不受摩擦力 D、如果货物A和传送带都静止,A受到沿传送带向上的摩擦力
  • 3、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运动的vt图像如图,下列对汽车运动的描述正确的是(  )

    A、0~2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 B、t=1s时的加速度大小为3m/s2 C、在2s末开始反向运动 D、6s末距出发点的位移最大
  • 4、如图所示,重型自卸车装载一巨型石块,当利用液压装置使车厢缓慢倾斜到一定角度,车厢上的石块就会自动滑下。在石块还没有下滑时,随着自卸车车厢倾角变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车厢对石块的支持力变大 B、车厢对石块的支持力变小 C、车厢对石块的摩擦力变大 D、车厢对石块的摩擦力变小
  • 5、如图所示,网球以很大的速度v沿着水平方向冲击球拍,再以等大的速度被反向打回,作用时间很短,冲击过程可以认为网球速度方向始终在水平方向上,作用过程忽略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下列关于这个过程描述正确的(       )

    A、球拍受到的弹力是由球拍的形变产生的 B、网球冲击球拍的过程中,惯性先减小后增大 C、网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速度变化量大小为2v D、网球从接触球拍到离开球拍先做匀减速运动再做匀加速运动
  • 6、智能化电动扶梯如图所示,乘客站上扶梯,先缓慢加速,然后再匀速上升。则在匀速上升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乘客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扶梯对乘客的作用力始终竖直向上 C、扶梯对乘客的摩擦力方向与v相同 D、扶梯对乘客的摩擦力方向水平向右
  • 7、在校运动会中,某同学以2.20m的跳高成绩达到了运动健将的标准,经了解,该同学身高1.91m,据此可估算出他离地时竖直向上的速度最接近(  )

    A、1m/s B、3m/s C、5m/s D、7m/s
  • 8、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返回舱于2024年4月30日在东风着陆场成功着陆,在飞船返回至离地面十几公里时打开主伞飞船快速减速,返回舱速度大大减小,在减速过程中(  )
    A、返回舱受到的合力向下 B、返回舱处于平衡状态 C、返回舱处于失重状态 D、返回舱处于超重状态
  • 9、2022年6月17日,中国第3艘航空母舰“福建舰”正式下水,这一到标志着中国人民海军进入“三舰客时代”。若“福建舰”在海上某一段航行可当作匀加速直线运动,其初速度大小v0=10m/s , 加速度大小a=1m/s2 , 则航空母舰在t=10s末速度v的大小为(  )
    A、20m/s B、30m/s C、40m/s D、50m/s
  • 10、如图所示,某同学用力F=4N、方向与竖直黑板面成θ=60° , 将黑板擦沿黑板表面竖直向上缓慢推动,黑板擦无左右运动趋势,黑板擦(可视为质点)的质量m=0.1kgg=10m/s2

    (1)、请画出黑板擦受力图;
    (2)、求黑板擦与黑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
    (3)、当她擦到离黑板下边缘的高度为h=0.8m时,黑板擦意外脱手沿黑板面竖直向下滑落,求黑板擦从脱手运动到黑板下边缘的时间t。
  • 11、如图所示,物流公司通过滑道把货物直接运到卡车中,倾斜滑轨与水平面成37°角,长度L1=6m , 水平滑轨长度L2=2.3m , 两滑轨间平滑连接使速度改向而不改变速度大小。若货物从倾斜滑轨顶端由静止开始下滑,其与滑轨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 货物可视为质点(取sin37°=0.6cos37°=0.8 , 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

    (1)、货物在倾斜滑轨上滑行时加速度a的大小;
    (2)、货物滑到水平滑轨末端时速度v的大小。
  • 12、创建文明城市,提倡机动车礼让行人。如图所示,司机小理驾驶汽车以速度v=36km/h匀速行驶,发现前方的斑马线上有行人通过,立即刹车使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直至停止。已知刹车加速度大小为a=2m/s2 , 若小理的反应时间为t=0.5s , 则汽车距斑马线的安全距离x至少为多少。

  • 13、某实验小组用如图1的装置“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所用交变电流的频率为50Hz。

    (1)、实验中可采用如图甲、乙所示的两种打点计时器,请回答下面的问题:

    图乙是(选填“电磁打点”或“电火花”)计时器,电源采用的是(选填“交流8V”“交流220V”或“四节干电池”)。

    (2)、实验以小车为研究对象,为补偿打点计时器对小车的阻力及其他阻力,应把木板一侧垫高,调节木板的倾斜度,使小车在(填“挂”或“不挂”)槽码时能拖动纸带沿木板做直线运动。
    (3)、实验中打出的纸带如图2所示,由该纸带可求得小车的加速度a=m/s2(计算结果保留2位有效数字)。

    (4)、某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通过多次改变对小车的拉力F,由实验数据作出aF图像如图3所示,图线不过原点的原因是

  • 14、下列是《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中列出的两个必做实验的部分步骤,请完成实验操作和计算。

    (1)、某同学利用如图a装置做“探究弹簧弹力大小与其长度的关系”的实验。

    ①在安装刻度尺时,必须使刻度尺保持(选填“水平”或“竖直”)状态。

    ②通过实验得到如图b所示的弹力大小F与弹簧长度x的关系图线。由此图线可劲度系数k=N/m。

    ③利用本实验研究的弹簧做成一把弹簧测力计,当弹簧测力计上的示数如图c所示时,测力计的示数为N

    (2)、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中,木板竖直放置,橡皮筋一端固定,另一端拴有细绳套,如图a所示。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下端拉至A点,如图b所示。再改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筋下端拉至B点,如图c所示。

    ①本实验需要用到带细绳套的橡皮筋,图甲中最合适的带细绳套的橡皮筋是

    ②在实验中必须使B点位置与A点位置

    ③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选填“理想实验法”“控制变量法”或“等效替代法”)。

  • 15、如图甲,长木板A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另一物体B(可看作质点)以水平速度v0=2m/s滑上长木板A的左端。由于A、B间存在摩擦,之后运动过程中A、B的速度随时间变化情况如图乙。g取10m/s2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物体所受的摩擦力与运动方向相同 B、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 C、A物体的质量是B物体的两倍 D、长木板A的最小长度为L=1m
  • 16、如图所示,一轻质弹簧竖直固定在水平地面上,现有一小球由某高处自由落下,落在轻质弹簧上,O为弹簧自由状态时最上端,A为小球合力为零的点,B为小球运动的最低点。运动过程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小球视为质点,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球落至A点时的加速度为零 B、小球落至O点时速度达到最大值 C、小球在OA段处于失重状态 D、小球从O到B的过程中加速度逐渐增大
  • 17、如图所示,工人用斜向上的力拉一个重木箱沿粗糙水平地面匀速前行,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箱只受重力、拉力和摩擦力作用 B、地面对木箱的支持力和木箱对地面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C、拉力的竖直分力大小一定等于木箱所受的重力 D、拉力的水平分力大小一定等于木箱所受的摩擦力
  • 18、如图所示为商场中常见的两种电梯,甲是扶梯,乙是直梯。某乘客分别乘坐不同的电梯上楼(乘客相对电梯静止),则当电梯都加速上升时(加速度方向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电梯上的乘客处于超重状态 B、乙电梯中的乘客处于失重状态 C、甲电梯上的乘客受到的支持力与重力平衡 D、甲、乙电梯中的乘客都受到重力、支持力和摩擦力的作用
  • 19、在光滑水平面上,一个质量为1kg的物体受到大小分别为3N、4N和5N的三个水平方向的共点力作用静止,现在撤去其中5N的力,其余力不变,则物体的加速度大小为(  )
    A、1m/s2 B、3m/s2 C、5m/s2 D、7m/s2
  • 20、跳水是一项优美的水上运动。如图所示为一位女运动员在3米跳板项目中的起跳动作。设她对跳板的压力为F1 , 跳板对她的支持力为F2 , 则(  )

    A、跳板受到压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 B、运动员受到支持力,是因为跳板发生了形变 C、F1F2是一对平衡力 D、运动员能跳得高的原因之一,是F2大于F1
上一页 140 141 142 143 14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