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如图所示,一匝数n=10的正方形线圈的两端通过一个电容C=80μF的电容器连接,线圈的边长L=10cm , 一个范围很大的匀强磁场与线圈平面垂直。当磁感应强度以0.5T/s均匀增大时,求:

    (1)、线圈中的感应电动势。
    (2)、电容器所带的电荷量。
  • 2、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量某干电池组的电动势和内阻,电路图如图甲所示。

    (1)、根据所给实物器材在图丙中连线
    (2)、由图乙知,该电池组的电动势为V,电源内阻为Ω。(结果均保留2位小数)
    (3)、由于上述实验存在系统误差,测出的电池组的电动势 , 内阻。(均选填“偏大”或“偏小”)
  • 3、某实验小组用可拆变压器做“探究变压器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和匝数的关系”实验,可拆变压器零部件和组装后的变压器如图所示。

    (1)、在下列给出的器材中,本实验需要用到的有______。
    A、干电池 B、学生电源 C、实验室用电压表 D、多用电表
    (2)、本实验通过改变原、副线圈匝数来探究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比与匝数比的关系,实验中需要运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等效替代法 C、整体隔离法
    (3)、某次用匝数na=400匝和nb=800匝的线圈进行实验,测量的数据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Ua/V

    1.80

    2.80

    3.80

    4.90

    Ub/V

    4.00

    6.01

    8.02

    9.98

    A、原线圈的匝数为na , 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B、副线圈的匝数为na , 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成反比 C、原线圈的匝数为nb , 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成正比 D、副线圈的匝数为nb , 原、副线圈两端的电压与匝数成反比
  • 4、将一通有稳定电流I的长方体铜块放入匀强磁场中,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铜块内的电子受到的洛伦兹力方向垂直电流向下 B、铜块所受的安培力等于其内部所有电荷定向移动时所受的洛伦兹力的合力 C、铜块表面上a、b两点的电势关系为φa>φb D、铜块中的电流I越大,a、b两点的电势差越大
  • 5、如图所示,金属杆ab的质量为m,有效长度为l,通过的电流大小为I,处在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斜向上与导轨平面成θ角,现金属杆ab静止于水平导轨上。已知金属杆ab与导轨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 , 重力加速度为g。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杆ab受到的安培力方向水平向左 B、金属杆ab受到的安培力大小为BIl C、金属杆ab对导轨的摩擦力为μmgμBIlcosθ D、金属杆ab对导轨的压力为mgBIlcosθ
  • 6、某品牌空调的部分技术参数如表格所示。当该空调正常工作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额定电压

    220V

    额定频率

    50Hz

    制冷功率

    1100W

    A、该空调制冷时的电流为5A B、该空调制冷时的电流为4.4A C、该空调连续制冷1h消耗1.1度电 D、空调能够制冷,说明热量能自发地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
  • 7、如图所示,在匀强磁场中水平固定两足够长的光滑平行金属导轨,磁场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B,两导轨间的距离为l,导轨的左侧接有阻值为R的定值电阻和理想二极管D。从t = 0时刻起,导体棒ab在外力作用下向右运动,其速度的变化规律v=vmsin2πTt , 在运动过程中,导体棒ab始终与导轨垂直且保持良好接触,导体棒ab接入电路中的阻值为R,不计导轨电阻。则通过导体棒ab的电流的有效值为(  )

    A、Blvm2R B、Blvm4R C、Blvm2R D、BlvmπR
  • 8、在理想LC振荡电路中的某时刻,电容器极板间的场强E的方向如图所示,M是电路中的一点。若该时刻电容器正在充电,据此可判断此时(  )

    A、电路中的磁场能在增大 B、电路中电流正在增加 C、流过M点的电流方向向左 D、电容器两板间的电压在减小
  • 9、如图所示,三个完全相同的小球1、2、3,其中小球1的电荷量q1=+5C , 小球2的电荷量q2=3C , 小球3不带电。现保持小球1、2的位置不变,让小球3先后与小球1和小球2接触。则接触后,小球1、2间的库仑力是接触前小球1、2间库仑力的(     )

    A、12 B、14 C、112 D、124
  • 10、特高压输电可使输送中的电能损耗大幅降低。假设从A处采用550kV的超高压向B处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为ΔP。在保持A处输送的电功率和输电线电阻都不变的条件下,改用1100kV特高压输电,输电线上损耗的电功率变为ΔP'。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则ΔP'ΔP为(  )
    A、2 B、12 C、14 D、22
  • 11、麦克斯韦在稳恒场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涡旋电场和位移电流的概念,这就是麦克斯韦电磁场理论,它的基本概念是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彼此不是孤立的,它们永远密切地联系在一起,相互激发,组成一个统一的电磁场的整体。下面对于电磁场与电磁波的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
    A、有电场就会产生磁场 B、电场和磁场总是相互联系的 C、变化的电场和变化的磁场交替产生,由近及远地向周围传播形成电磁波 D、电磁波的传播一定需要传播介质
  • 12、普朗克的能量子假设是对经典物理学思想与观念的一次突破。按照该假设,3×1018J的能量子对应的电磁辐射的波长为(普朗克常量h=6.63×1034Js , 真空中的光速c=3×108m/s)(  )
    A、663nm B、221nm C、100nm D、66.3nm
  • 13、如图所示,两光滑平行的水平导轨固定,整个空间存在竖直向上的匀强磁场,两导体棒ab、cd垂直放在导轨上,并与导轨始终保持良好接触。现分别给导体棒ab、cd水平方向的速度,分别记为v1v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v1=v2且方向水平向右,则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cdba B、v2<v1且方向水平向左,则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dca C、v1>v2且方向水平向右,则回路中感应电流的方向为abdca D、v1v2方向相反,则回路中没有感应电流
  • 14、(1)如图1,电压之比U1U与电阻R1R2的值有什么关系?请推导出这个关系式。

    (2)如图2的电路常被叫作分压电路,当AB之间的电压为U时,利用它可以在CD端获得0和U之间的任意电压。试说明其中的道理。

  • 15、如图甲所示,两振动情况相同的波源M、N相距0.5m,波源激起的横波波长为0.4m,其振动图像如图乙所示,求:

    (1)波的传播速度大小v;

    (2)M、N连线间振动加强点的位置。

  • 16、如图所示,R1=2 Ω,R2=3 Ω,滑动变阻器最大值R3=5 Ω,则当滑动触头从a滑到b的过程中,电流表示数的最小值为多少?

  • 17、某研究性学习小组用图甲装置测定当地重力加速度,其主要操作步骤如下:

    ①将电磁铁、小铁球、光电门调节在同一竖直线上;

    ②切断电磁铁电源,小铁球由静止下落,光电计时器记录小铁球通过光电门的时间t,并用刻度尺测量出小铁球下落前球的底部和光电门的距离h;

    ③用游标卡尺测小球的直径d,如图乙所示。

    (1)则d= mm,当地的重力加速度为(用题中给出的字母表示);

    (2)其中有几个小组同学测量g值比当地的重力加速度偏大,通过反思后提出了四种原因,你认为哪些项是合理的

    A.小球下落时受到了空气阻力

    B.切断电源后由于电磁铁的剩磁,小球下落后仍受到电磁铁的引力

    C.误把h当做小球下落的高度

    D.将电磁铁、小铁球光电门调节在同一竖直线上不准确,在小球通过光电门时球心偏离细光束

  • 18、某同学要测量一新材料制成的均匀圆柱体的电阻率:

    (1)如图用螺旋测微器测其直径d=mm。

       

    (2)用多用电表粗测此圆柱体电阻,该电阻约为7Ω,为尽可能准确测量其电阻,除待测圆柱体外,实验室还备有的实验器材如下,电压表V(量程3V,内阻约为15kΩ)、电流表A(量程0.6A,内阻约为1Ω)、滑动变阻器R1(0~5Ω,0.6A)、1.5V干电池两节、内阻不计,开关S,导线若干。为了测多组实验数据,本次实验应当采用的最佳电路为

       

    (3)若按(2)问电路进行实验,且实验操作正确,则测量的电阻率比实际(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 19、如图所示,a、b是一列横波上的两个质点,它们在x轴上的距离s=30 m,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当a振动到最高点时,b恰好经过平衡位置向下振动,经过5s波传播了30 m。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波的波速一定是6m/s B、该波的周期一定是12s C、该波的波长可能是40m D、该波的波长可能为24m
  • 20、如图,倾角为30°的光滑斜面固定在水平面上,其底端固定一劲度系数为k的轻质弹簧,弹簧上端放置一个质量为m的物块B。t=0时刻,将质量也为m的物块A(可视为质点)从斜面顶端由静止释放,t1时刻A与B发生碰撞并粘在一起,粘合体沿斜面简谐运动过程中,弹簧最大形变量为2mgk。已知弹簧弹性势能表达式为Ep=12kx2 , 弹簧振子周期公式T=2πMk , 其中x是弹簧形变量,k为弹簧劲度系数,M为振子质量,重力加速度大小g=10m/s2 ,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粘合体速度最大为mg22k B、物块A释放点到碰撞点的距离为mg2k C、粘合体向下运动过程中的最大加速度大小为g D、从物体A、B碰撞到运动到最低点的时间为2π32mk
上一页 11 12 13 14 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