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量子化的观点最早是由谁提出来的(  )
    A、爱因斯坦 B、密立根 C、普朗克 D、卢瑟福
  • 2、如图所示,长直导线与闭合金属线框位于同一平面内,长直导线中通以恒定电流,则下列运动中,闭合金属线框中有感应电流产生的是(  )

    A、闭合金属线框向上平移 B、闭合金属线框向右平移 C、闭合金属线框以直导线为轴在空间中旋转 D、闭合金属线框向下平移
  • 3、如图所示,在水平面上有一个质量为2.0kg的物体A,正在向右运动,运动过程中还受到一个水平向左、大小为10N的外力的作用,则物体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为(接触面间动摩擦因数为0.5,取g=10N/kg)(  )

    A、10N,向右 B、10N,向左 C、20N,向右 D、20N,向左
  • 4、如图所示,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两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拉伸到O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应平行于木板拉弹簧测力计,且两个测力计都不能超过最大刻度 B、只需记录两个弹簧秤的示数 C、应保证BO、CO相互垂直 D、改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只需保证橡皮条方向与原来一致
  • 5、书法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握笔的姿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手握毛笔静止时,毛笔不受摩擦力作用 B、手握笔的力越大,毛笔所受摩擦力越大 C、书写时毛笔对纸面的压力等于毛笔受到的重力 D、写“一”时,毛笔受到纸面的摩擦力方向向左
  • 6、如图所示,一重球悬挂于轻绳下端,并与光滑斜面接触,处于静止状态。若绳保持竖直,则重球的受力为(  )

    A、重力、绳的拉力 B、压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C、重力、斜面的支持力 D、重力、下滑力、绳的拉力和斜面的支持力
  • 7、滑雪圈是冬季滑雪场中常见的游乐项目之一,如图所示,人拉雪圈在水平地面上前行。绳子对雪圈的拉力为F,F与水平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把拉力F分解为水平向右的分量Fx和竖直向上的分量Fy。则Fy的大小为(  )

    A、Fsinθ B、Fcosθ C、Fsinθ D、Fcosθ
  • 8、汽车以15m/s的速度在水平路面上匀速前进,紧急制动后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3m/s2 , 则刹车后6s时汽车的速度为(  )
    A、5m/s B、3m/s C、-3m/s D、0
  • 9、下列图像中,能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
    A、 B、 C、 D、
  • 10、手机导航App极大地方便了“不识路”的驾车一族,如图为某车主从扬州大学(瘦西湖校区)到扬州东高铁站的手机导航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图中“25分钟”指的是时间间隔 B、图中“14公里”指的是位移 C、图中“预计15:16到达”指的是时刻 D、研究汽车在导航图中的位置时,可把汽车看作质点
  • 11、下列说法中的“快”,指加速度的是(  )
    A、高铁提速后列车运行更快 B、张雨霏在50米自由泳比赛中游的最快 C、摩托车相比汽车起步很快 D、骑自行车上学比走路快
  • 12、如图所示,在游乐场里有一种滑沙运动。某学生坐在滑板上一起从斜坡的高处A点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斜坡底端B点后,沿水平的滑道再滑行一段距离到C点停下来。若人和滑板的总质量m=60kg , 滑板与斜坡滑道和水平滑道间的动摩擦因数均为μ=0.5 , 斜坡的倾角θ=37°sin37°=0.6cos37°=0.8),斜坡与水平滑道间是平滑连接的,整个运动过程中空气阻力忽略不计且人和滑板未发生相对运动,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1)求人和滑板在水平面上滑行时的摩擦力为多大?

    (2)人和滑板一起在斜坡上下滑的加速度为多大?

    (3)若由于场地的限制,水平滑道BC的最大长度L=20m , 则斜坡上A、B两点间的距离应不超过多少?

  • 1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小车的加速度与质量的关系。

    (1)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A.拉小车的细线一定要始终保持与桌面平行

    B.拉小车的细线一定要始终保持与平面轨道平行

    C.平衡摩擦力时,一定要将钩码通过细线与小车相连

    D.每次改变小车的质量时,都要重新移动垫木的位置以平衡摩擦力

    (2)本实验中认为细线对小车的拉力等于钩码的总重力,由此造成的误差(填“能”或“不能”)通过多次测量来减小误差。

    (3)正确平衡摩擦后,按住小车,在小车中放入砝码,挂上钩码,打开打点计时器电源,释放小车,得到一条带有清晰点迹的纸带;在保证小车和砝码质量之和远大于钩码质量条件下,改变小车中砝码的质量,重复操作,得到多条纸带。记下小车中的砝码质量,利用纸带测量计算小车加速度a。如图是其中一条纸带,A、B、C、D、E是计数点,相邻两个计数点间都有4个计时点没有标出,已知交流电频率为50Hz,则这条纸带记录小车的加速度大小为m/s2(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4)已知某次小车的质量为500g,若钩码的质量为m , 细线中拉力的真实值为F , 若实验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10%,即mgFF<10% , 则实验中选取钩码的质量时应该满足:m<g。(重力加速取g=10m/s2

  • 14、
    (1)、“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实验中电火花打点计时器使用的是(选填“交流”或“直流”)的工作电压为(选填“8V”或“220V”)的电源。
    (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一定的角度拉橡皮筋实验中,以下操作正确的是(  )
    A、 B、 C、 D、 E、 F、
  • 15、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G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悬挂,如图所示。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30°,细线c的右端可以由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旋转60°,两小球始终保持静止状态,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细线c水平时,细线a、c上的拉力大小分别为43G323G3 B、细线b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30° C、细线c的右端由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旋转60°的过程中,细线a、c上的拉力都减小 D、细线c的右端由图示位置逆时针缓慢旋转60°的过程中,细线c上拉力的最小值为G
  • 16、如图所示是中国第一高楼。在顶楼外壁固定保温材料时,装修人员不小心掉落一颗螺钉,由静止加速下落,在空气阻力作用下,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然后进入收尾阶段。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始下落阶段,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 B、开始下落阶段,每经历相等时间,速度增加量越来越大 C、在下落的收尾阶段,速度的变化率为零 D、在下落的收尾阶段,空气阻力和重力大小相等
  • 17、在物理学的探索和发现过程中,科学家们运用了许多研究方法。以下关于物理学研究方法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用质点来代替物体的研究方法是微元法 B、伽利略在研究自由落体运动时采用了放大法 C、Δt0时,ΔxΔt就可以表示物体在t时刻的瞬时速度,该定义运用了极限法 D、研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及正压力的关系时可以用理想模型法
  • 18、一汽车以某一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行驶过程中,司机忽然发现前方50m处有一警示牌,立即刹车,刹车过程中,汽车运动加速度随位移变化可简化为图1中的图线,从司机发现警示牌到采取措施期间为反应时间(这段时间内汽车所受阻力已忽略,汽车仍保持匀速行驶),x1~x2段位移为刹车系统的启动阶段,从x2位置开始,汽车的刹车系统稳定工作,直至汽车停止,已知从x2位置开始计时,汽车第1s内的位移为12m,第4s内的位移为0.5m。

    (1)、求x2位置后汽车的加速度大小a
    (2)、求x2位置汽车的速度大小v
    (3)、若x1~x2段位移大小为15m,求:司机发现警示牌前匀速行驶的速度大小v0
  • 19、如图所示,用三根细线a、b、c将重力均为30N的两个小球1和2连接并静止悬挂,细线a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30° , 细线c水平。求:

    (1)细线a、c分别对小球1和2的拉力大小;

    (2)细线b对小球2的拉力大小;

    (3)若撤掉c绳,保持a绳方向不变,改用一个任意方向的外力F作用于球2使整个系统仍保持静止,则当F达到最小值时,细线a上的拉力大小。

  • 20、如图所示,离地面足够高处有一竖直的空管,管长为24m,MN为空管的上、下两端,空管受外力作用,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下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为2m/s2。同时在M处一个大小不计的小球沿管的轴线以初速度v0竖直上抛,不计一切阻力,取g=10m/s2。求:

    (1)、若小球上抛的初速度为10m/s , 从抛出开始计时,经过多长时间从管的N端穿出?
    (2)、若此空管的N端距离地面64m高,欲使在空管到达地面时小球必须落到管内,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求小球的初速度v0大小的范围。
上一页 84 85 86 87 8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