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在2025年春晚《秧B0T》节目中,跳舞机器人惊艳全场。.它们主要使用铝合金作为材料,铝合金属于
    A、复合材料 B、天然材料 C、合成材料 D、金属材料
  • 2、实验室有一瓶标签被腐蚀的Na2SO4溶液。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测定该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取100gNa2SO4溶液于烧杯中,然后加入BaCl2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Cl2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计算:

    (1)、两种物质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是________g。
    (2)、该Na2SO4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请写出简明计算过程)?
  • 3、某校兴趣小组从化学视角对我国造纸工艺开展了系列研学活动。
    (1)、活动一:了解我国古代造纸技术

    【查阅资料】我国古代手工造纸以麻、木材、竹等为原料,经过如图多道工序而制成。

    【分析交流】古代造纸过程中步骤1加的生石灰(CaO)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该反应属于(填字母)。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复分解反应              D.置换反应

    同学们对黑液成分产生兴趣,将少量黑液带回实验室进行探究。

    (2)、活动二:探究黑液成分

    【提出问题】黑液中除了有机物还有哪些成分呢?

    【查阅资料】①黑液呈碱性;②氢氧化钙与草木灰(主要成分为碳酸钾)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碳酸钙。

    【提出猜想】猜想一:KOH;       猜想二:KOHK2CO3;猜想三:

    【实验方案】该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Na2CO3溶液,观察现象。

    试管中无明显现象

    猜想成立

    另取适量黑液于容器中,将二氧化碳传感器置于其中,然后逐滴加入H2SO4溶液至过量,得到CO2的浓度变化图像。

    向黑液中加入H2SO4溶液过程中CO2浓度变化情况

    方案二.

    取适量黑液于试管中,向其中

    滴加溶液,观察现象。

    试管中有沉淀生成

    与方案一的结论一致

    【废液处理】造纸会产生碱性废水,加酸调节至接近中性方可排放,生成的盐可用来制备肥,促进植物生长,增强抗倒伏能力。

    【成果分享】通过研学实践,同学们认识到造纸术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经验的积累和智慧的结晶,是人类文明史上一项杰出的发明创造,并且在不断创新中传承。

  • 4、结合下列实验装置示意图,请回答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并检验CO2时,气体应从C装置的________(填字母)端管口通入。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用此原理制取的氧气中含有水蒸气,若要制备并收集干燥的氧气,需要的实验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 5、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从空间站在轨实验,到嫦娥六号月背采样,我国在航天领域不断崛起和迅猛发展,彰显了中国航天技术的强大实力。航天科技的进步,化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I.生命保障:空间站内,用特种活性炭除去气体中的异味和微量有害物质,为航天员提供舒适、健康的环境;由棉、羊毛和聚氯乙烯等材料制作而成的多层结构舱外航天服,保障航天员舱外活动的安全。

    Ⅱ.动力系统:部分运载火箭装载的燃料和助燃剂分别是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 , 二者接触即可发生反应:C2H8N2+2N2O4=3N2+4H2O+2CO2 , 释放出强大的能量,将载人飞船送入预定轨道。

    Ⅲ.新型材料:飞船返回舱进入大气层时会与空气产生剧烈摩擦,表面温度可达数千摄氏度。返回舱外层的复合材料涂层能在高温时保护舱体,并防止过多的热量传递到返回舱内部,确保舱内航天员和各种仪器设备的安全。

    (1)、舱外航天服的制作材料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
    A、 B、羊毛 C、聚氯乙烯
    (2)、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反应的过程中放出热量。从“燃烧的条件”分析,你对燃烧的新认识是________。
    (3)、依据返回舱外层复合材料的作用,推测其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 6、《天工开物》记载“凡引水种盐,……南风大起,则一宵结成,名曰颗盐”,表明古人已经掌握了制盐工艺。用化学知识能很好地解释古人的制盐工艺。

    如图为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20℃时氯化钠的溶解度为g。此温度下,将18g氯化钠溶解到50g水中,可配得氯化钠的(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蒸发部分溶剂,该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 7、铜是重要的金属资源,它对于改善人类生活、促进人类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1)、铜的认识:生活中常用铜作导线,体现了铜的延展性和________性。
    (2)、铜的冶炼:黄铜矿的主要成分是CuFeS2 , 根据其主要成分的组成元素,推断用黄铜矿炼铜过程中产生形成酸雨的空气污染物是________(填化学式)。
    (3)、铜的加工:青铜是金属冶铸史上最早的合金,其主要成分是铜和锡。如表中的AB分别表示铜和青铜中的一种。《吕氏春秋》记载:“金(铜)柔锡柔,合两柔则刚”,据此判断A是________。

    物质

    A

    B

    硬度

    2.53

    5~6.6

    注:硬度以金刚石的硬度为10作标准,1表示很软,10表示很硬。

  • 8、为了饮水便利,许多公共场所安装了直饮水机,处理步骤如图所示:

    步骤①中PP棉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等大颗粒杂质,与实验室常用的操作相同;步骤②中用吸附色素和异味。

  • 9、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A

    B

    C

    D

    实验方案

    实验目的

    探究铁钉生锈的条件

    探究CO2的部分性质

    收集氧气并验满

    比较铁、银金属活动性

    A、A B、B C、C D、D
  • 10、我国科学家利用新技术实现了“原子经济性”反应制取H2O2 , 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不变 B、反应后催化剂的质量不变 C、两种反应物的质量比为16:9 D、该反应中只有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11、盐碱地土壤呈碱性,在农业生产中可因地制宜选择作物。结合下表选出该地区适合种植的作物是

    作物

    小麦

    燕麦

    大豆

    海水稻

    适宜生长的pH范围

    6.0~7.0

    6.0~7.5

    6.5~7.5

    8.0-9.2

    A、小麦 B、燕麦 C、大豆 D、海水稻
  • 12、为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从2023年开始,8月15日定为全国生态日。下列措施不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是
    A、随意丢弃废旧电池 B、普及垃圾分类 C、推广太阳能路灯 D、响应光盘行动
  • 13、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Hg B、NaCl C、NH3 D、C60
  • 14、规范的操作方法是实验安全和成功的保证。下列图示的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气密性 B、稀释浓硫酸 C、测溶液的酸碱度 D、加热液体
  • 15、实验室有一瓶已经部分变质的CaOH2固体,现向锥形瓶中加入10g这种部分变质的样品,再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溶液,产生气体的质量与加入稀盐酸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1)、与CaOH2反应消耗的稀盐酸的质量为g。
    (2)、b点溶液中的溶质是(填化学式)。
    (3)、求原样品中CaOH2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16、海水中含有丰寄的化学资源,可提取食盐等一系列化工产品。

    已知:粗盐中的杂质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

    (1)、溶解池中搅拌器的作用是 , 为了除去杂质,需要加入过量除杂试剂。下列可以作为除杂试剂的是

    A.AgNO3溶液       B.NaOH溶液       C.K2CO3溶液       D.Na2CO3溶液

    (2)、盐泥的主要成分泥沙、CaCO3(填化学式)
    (3)、在滤液中加入调节pH,直到pH=可以开始蒸发,用pH试纸测滤液pH的操作是。在调节pH过程中,滤液中有气泡产生,写出产生气泡的化学方程式
    (4)、蒸发结晶时,当滤液中出现时即停止加热。
    (5)、在粗盐提纯过程中,得到氯化钠晶体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粗盐中氯化钠的质量。
  • 17、【科学探究】

    食品包装袋中的脱氧剂可以起到吸氧防腐的作用。其主要成分包括活性炭、铁粉和氯化钠。某兴趣小组对脱氧剂的成分进行探究。

    (1)、分离、提取氯化钠。

    分离、验证铁粉。用磁铁靠近干燥的黑色滤渣,一部分固体被吸引,取少量被磁铁吸引的固体于试管中,加入足量的硫酸铜溶液,观察到的现象,证明固体为铁粉,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分离、验证活性炭。取少量未被磁铁吸引的固体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观察到 的现象,证明固体为活性炭。试管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深入探究脱氧剂。

    ①失效后的脱氧剂中存在红棕色固体,该固体易溶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②已知:Fe粉易溶于FeCl3溶液,发生反应2FeCl3+Fe=3FeCl2。将部分失效的脱氧剂加入到过量的盐酸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盐为 ,可能存在的盐为

  • 18、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部分实验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b的名称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想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

    (3)使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还需要添加的实验用品是。想要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应该先将F装置 , 然后在(填“c”或“d”)端接一个量筒。

    为践行“碳中和”理念,同学们组织了关于CO2的捕集、封存与利用的研讨会

    (4)捕集:吸附法是利用固态吸附剂对气体进行可逆吸附来分离回收CO2 , 该吸附剂具有结构。

    (5)利用:与工业生成过程中,可将二氧化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合成尿素[CO(NH2)2]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封存:CO2与天然矿石中MgO反应,生成能长期稳定存在的碳酸镁,从而储存CO2 , 该反应属于(填基本反应类型)。

    (7)低碳行动:低碳生活,从你我做起。请说出一条低碳行动措施:

  • 19、2024年10月30日神舟十九号发射成功,在中国航天进展的道路上,又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材料一   我国已成功实现在空间站中氧气和水等物质的“自产自销”。通过收集航天员尿液、汗液和呼出的水汽,通过反渗透膜净化处理,再生为饮用水,使得空间站水资源的利用率达85%。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实现氧气和水的再生(如图),该系统把水资源利用率提高到95%以上。

           

    材料二   长征系列火箭是中国自行研制的航天运载工具。其推进剂曾广泛使用液氢和液氧,目前二者被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两种常温液体取代。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空间站中、实现氧气和水再生所需的电能来自(写能源名称),电解水产生氧气的电极与外接电源的极(填“正”或“负”)相连。
    (2)、空间站中,将人体呼出的CO2气体转化为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3)、反渗透膜的净化方式与实验室中的操作原理相似。
    (4)、使用液氢和液氧的火箭腾空时常出现白雾,其原因是
    (5)、偏二甲肼和四氧化二氮的反应可表示为C2H8N2+2N2O4=2CO2+3N2+4X , X的化学式为。此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20、古代用“失蜡法”铸造青铜器:用蜂蜡做成铸件模型,再用黏土敷成外范,烧成陶模,烧制过程蜂蜡全部熔化流失,使整个铸件模型变成空壳,再往内浇灌高温青铜液,便铸成器物。
    (1)、上述过程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步骤是________(填标号)。
    A、蜂蜡成模 B、黏土烧陶 C、浇灌成器
    (2)、青铜器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青铜为铜与锡的合金,青铜的熔点(填“高于”或“低于”)纯铜的熔点。
    (4)、古代火法炼铜中,氧化铜与碳在高温条件下能反应生成铜与二氧化碳,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5)、铜锈赋予青铜器历史感。铜锈主要有Cu2(OH)2CO3Cu2(OH)3Cl , 考古界根据铜锈是否会加速铜的锈蚀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其作用示意图如下:

    据图可知Cu2(OH)3Cl具有(填“致密”或“疏松”)结构,因此属于(填“有害锈”或“无害锈”)。

上一页 411 412 413 414 41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