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下图中
和
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 A、
B、
C、
D、
-
2、“宏观辩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如表对于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当温度降低到0℃以下,水结成冰不能流动
温度低,分子不再运动
B
一氧化碳能燃烧,二氧化碳不能燃烧
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C
气体可以压缩在钢瓶中
压强增大,分子变小
D
湿衣服晾晒后变干
水分子凭空消失了
A、A B、B C、C D、D -
3、下列常见物质的“自我介绍”正确的是A、水:我很厉害,所有物质遇到我都会溶解 B、空气:我家的成员很多,主要有氮气、氧气、氢气、甲烷等 C、氧气:人们的呼吸离不开我,我能燃烧是火箭发射的燃料 D、汞:在常温下是液态的金属
-
4、规范的实验操作是获得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如图所示操作符合规范的是A、
移动蒸发皿
B、
量取液体
C、
点燃酒精灯
D、
闻未知气体气味
-
5、下列仪器既可以直接加热又可以用作反应容器的是A、试管 B、烧杯 C、锥形瓶 D、量筒
-
6、
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小组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查阅资料】
(1)白磷的着火点为40℃,红磷的着火点为260℃;
(2)磷燃烧产生的物质会刺激人的呼吸道。
【实验探究】该小组以图甲为例探究燃烧的条件:
(1)烧杯中热水的作用一方面是隔绝氧气,另一方面是。
(2)通过对比图中(填序号)处的现象,可得出燃烧需要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交流讨论】
(3)化学实验要遵循绿色化学的原则,小组同学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装置,该装置的管口系牢小气球,其作用是。
【拓展延伸】
(4)当天然气燃气灶的火焰呈黄色或橙色,锅底就容易出现黑色,这说明天然气发生不充分燃烧,此时就要调节一下灶具进风口,灶具的进风口应(选填“调大”或“调小”);关闭燃气灶阀门火焰就会熄灭,其原理是。
-
7、
某小组同学在实验课上完成了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实验,请你与他们一起完成以下实验报告。
【选择方案】按照表格中的方案进行实验:向反应容器中先加入等质量的大理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杂质不与酸反应),再加入等体积的足量酸,测得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随时间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方案
试剂

①
大理石粉末、7%盐酸溶液
②
块状大理石、7%盐酸溶液
③
块状大理石、7%硫酸溶液
(1)据图分析:最适合在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是方案(选填“①”“②”或“③”)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确定装置】
(2)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选填字母),可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原因是。

【制取并检验】
(3)小明同学将燃着的木条伸入收集完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发现木条熄灭,于是小明认为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请评价小明同学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拓展延伸】菜窖中一般会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人不能贸然进入。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将针筒中的菜窖气体推入到装置中,可以粗略测定菜窖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提示:足量的氢氧化钙溶液可以吸尽二氧化碳气体)。

(4)连接装置:装置接口的连接顺序为a→→f。
(5)用于实验的菜窖气体为 , 最终量筒中共收集到水为 , 该菜窖气体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约为。
-
8、A~H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D为红色固体,F、G的组成元素相同,H很不稳定,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G的俗称是。(2)、自然界产生C的途径主要是。(3)、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为。(4)、反应①~④中属于分解反应的是(选填序号)。 -
9、根据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甲是镁条燃烧的实验。实验前用砂纸打磨镁条的原因是;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后所得固体的总质量(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镁条的质量。(2)、乙是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红磷燃烧的现象是﹔实验装置未冷却就打开弹簧夹,测量结果会(选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 -
10、一种净水机可以将水厂原水直接净化为饮用水,其中处理流程如图所示。
(1)、净水机中,PP棉净水原理和化学基本实验操作中的原理相似,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所需要的玻璃仪器有。(2)、颗粒活性炭可去除异味和余氯,这是因为活性炭具有良好的性,净化后的饮用水属于(选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
11、我国科学家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合成,其中第一步二氧化碳制取甲醇()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图中的微观粒子恰好完全反应)。
(1)、物质丁的化学式为。(2)、甲醇()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3)、该反应前后不发生改变的微观粒子是(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在制备淀粉的过程中使用了催化剂,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不变。 -
12、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对人类的生产、生活有很重要的作用。(1)、从变化角度: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大量制取氧气,主要是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不同,属于(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2)、从应用的角度:氧气有很多用途,下列不属于氧气用途的是_______(填字母)。A、
医疗急救
B、
航空航天
C、
气割气焊
D、
食品防腐
(3)、从环保的角度:请你写出一条有效保护空气的措施。 -
13、家用燃料使用的发展历程(括号内表示燃料主要成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煤、石油、天然气都属于化石燃料 B、罐装液化气是石油化工的一种产品 C、夜间管道煤气泄漏可以开灯查找泄漏源 D、天然气与蜂窝煤相比较,是更清洁的能源 -
14、为保护他人和自己的生命财产安全,运输危险化学品火药、汽油、浓硫酸等的车辆,必须使用重要的警示标志,其中在运输火药的车辆上应该张贴的是A、
B、
C、
D、
-
15、如图所示的元代夏永创作的一幅绢本墨笔画——《岳阳楼图》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保存了这么长时间也没变色,是因为墨汁中的炭黑具有的性质是
A、可燃性 B、还原性 C、很强的吸附能力 D、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
16、某实验小组用图甲装置,通过红热的玻璃导管引燃红磷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过程中瓶内物质或元素质量变化与图乙相符的是
A、气体总质量 B、氮气的质量 C、氧元素的质量 D、固态物质的质量 -
17、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下列符号表达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 B、2个铵根离子: C、2个水分子: D、高锰酸钾:
-
18、我国科学家首次发现月壤中含有钇元素的矿物盐,该盐被命名为“嫦娥石”。钇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钇属于非金属元素 B、钇的原子序数为39 C、钇原子的核内有39个质子 D、钇的相对原子质量为88.91 -
19、如图甲所示为某小组使用数据采集器探究“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装置,集气瓶内氧气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用于吸收有毒物质 B、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促进燃烧 C、开始采集数据时,瓶内是纯净的氧气 D、铁丝停止燃烧时,瓶内氧气已经耗尽 -
20、分类法是化学学习的重要方法。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A、水、氯化钠、冰水混合物 B、液氧、氧化铁,石油 C、干冰、氢氧化钙、食醋 D、蒸馏水、高锰酸钾、硫酸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