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物质甲发生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加入二氧化锰(填“能”或“不能”)增加生成丙的质量。
    (3)、物质甲中氢元素与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4)、物质甲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结果精确到0.1%)。
  • 2、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
    (2)、若选用装置A制取氧气,向试管中加入试剂前需要进行的操作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若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则选用的装置是(填序号)。
    (4)、可以选择C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 , 用F装置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5)、若用G和H装置来测生成氧气的体积,g应和(填“e”或“f”)相连。
  • 3、

    过氧化钠(化学式为Na2O2)在工业上常用作漂白剂、消毒剂、氧化剂等。某化学小组将少量过氧化钠粉末加入盛水的试管中,看到有大量气泡产生。

    【提出问题】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生成的气体是什么物质?

    【作出猜想】猜想一:生成H2;猜想二:生成O2;猜想三:生成CO2

    (1)大家一致认为猜想不正确,理由是

    【实验验证】

    (2)

    实验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堵住试管口,移近酒精灯火焰,点燃

    无明显现象

    用试管收集生成的气体,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试管内

    猜想二成立

    (3)同学们经查阅资料得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除了产生气体,还有氢氧化钠生成。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过氧化钠保存时应注意的问题是
  • 4、某学习小组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天平已省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四个实验装置中,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
    (2)、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玻璃管上方小气球变化现象是
    (3)、B中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反应后,溶液颜色由蓝色变为
    (4)、C中实验结束后天平指针偏右了,该反应(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天平指针偏右的原因是
  • 5、如图A~I是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已知A是暗紫色固体,H是淡黄色粉末,D与H反应的生成物I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C;G
    (2)、D与H转化为I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的现象为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反应;
    (3)、写出D的一种用途
  • 6、“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的核心素养之一。请根据信息,回答问题:
    (1)、从宏观知微观。

    ①保持二氧化碳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填微粒符号)。

    ②硫酸铜的构成粒子是(填“分子”、“原子”或“离子”)。

    (2)、从微观知宏观。

    如图中A、B、C、D、E分别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

    AE结构示意图共表示种元素;与D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②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填微粒符号)。

    ③若上述C粒子结构示意图表示原子结构,X=;E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周期,该微粒符号为

    ④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BE结合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是

  • 7、2023年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桂花元素多角度的为观众呈现出一场“桂花盛宴”。桂花,是东道主杭州市的市花与秋日“百花之首”。请回答以下问题:
    (1)、桂花糕:桂花糕味道清香淡雅,富含钙、磷、铁、钾等,易于消化和吸收,补中益气,这里的“钙、磷、铁、钾”指的是(填“分子”、“原子”或“元素”)。
    (2)、桂花茶:用杂质少的山泉水泡桂花茶,能充分体现茶的色、香、味。山泉水中含有少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则山泉水属于(选填“硬水”或“软水”);
    (3)、桂花酒:《本草纲目》记载古法酸酒:“烧酒非古法也,自元时创始,其法用浓酒和博入瓶,蒸令气上、……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洒露也”。在甑桶中的淀粉粮食加入酒曲发酵酿酒发生(选字母填:A.“缓慢氧化”或B.“刷烈氧化”)。
    (4)、桂冠:本次亚运会火炬称“桂冠”,桂冠使用的燃料为零碳甲醇CH3OH , 甲醇(选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物。
  • 8、化学用语是简明、信息丰富、化学世界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氧原子
    (2)、2个氢分子:
    (3)、2个碳酸根离子
    (4)、氖气
    (5)、标出氧化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
    (6)、氢氧化铜
  • 9、用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B、该反应有2种生成物 C、每个生成物分子由3个原子构成 D、参加反应的分子个数比为2:1
  • 10、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离子是带电荷的微粒,所以带电荷的微粒一定是离子 B、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所以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是同种元素 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凡是含氧元素的物质都是氧化物
  • 11、陕西临潼火晶柿子软化后,色红耀眼似火球,晶莹透亮如水晶,故得名“火晶柿子”。火晶柿子中富含葡萄糖C6H12O6、维生素C和钙、磷等,营养丰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B、葡萄糖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葡萄糖中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大 D、1个葡萄糖分子由6个碳原子、12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 12、某实验小组收集浑浊的河水,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得到蒸馏水。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入明矾可以使悬浮的杂质较快沉降 B、活性炭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C、操作Ⅰ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 D、经过操作Ⅰ、Ⅱ得到的水是纯净水
  • 13、电解水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是氢气 B、水中加少量硫酸钠是为了增强水的导电性 C、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D、可以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a玻璃管中产生的气体
  • 14、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的重要方法。下列分类正确的是
    A、空气、氧气、海水属于混合物 B、熔点、密度、可燃性都是化学性质 C、铁、氮气、红磷属于单质 D、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二氧化碳都是空气污染物
  • 15、下列物质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黄光,生成白烟 B、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二氧化碳气体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 16、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反应主要是:2KNO3+3C+S=K2S+3CO2+X↑ , 则有关X的说法错误的是
    A、X化学式为N2 B、X中N元素的化合价为0 C、X占空气总质量的78% D、X可用于食品防腐
  • 17、高氯酸铵(NH4ClO4)是一种火箭推进剂,其在加热条件下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物中不可能有
    A、CO2 B、Cl2 C、N2 D、H2O
  • 18、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应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水银用作体温计的测温物质 B、铜丝用作导线 C、稀有气体用于制作霓虹灯 D、氢气用作清洁燃料
  • 19、

    同学们了解到氢氧化钠可用于制作叶脉书签,还可以用于制肥皂。同学们对氢氧化钠展开如下探究活动。

    任务一:配制NaOH溶液

    (1)用溶质质量分数为12%的NaOH溶液配制20g质量分数为3%的NaOH溶液,需要水的质量是

    (2)用量筒量取12%的NaOH溶液时俯视读数,会导致配制的氢氧化钠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填“偏小”、“偏大”或“无影响”)

    任务二:探究NaOH的化学性质

    实验一:探究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

    (3)分别向两个充满二氧化碳的软塑料瓶中加入20mLNaOH溶液和20mL蒸馏水,振荡,使其充分反应,现象为 , 证明NaOH与CO2发生了化学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为使实验一体化探究,利用C瓶改进了实验,先用注射器将NaOH溶液快速推入瓶内,振荡充分反应;再将稀盐酸快速推入瓶内,振荡,产生的现象为 , 再次证明二者发生了反应。

    实验二:同学们将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硫酸钙溶液混合后发现烧杯底部出现了白色浑浊的现象。兴趣小组对“CaSO4与NaOH能否发生复分解反应"进行探究。使用5mL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进行实验,实验操作和现象记录如表:

    实验操作

    序号

    NaOH溶液的质量分数

    饱和CaSO4溶液的体积

    实验现象

    I

    1%

    5mL

    无明显现象

    II

    5%

    5mL

    少量沉淀

    III

    10%

    5mL

    较多沉淀

    通过以上实验可知,氢氧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时,能够产生沉淀,那么产生的沉淀是什么物质呢?同学们查阅了几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如表:

    物质

    CaSO4

    NaOH

    Ca(OH)2

    Na2SO4

    溶解度/g

    0.26

    108

    0.17

    19.5

    (5)依据以上信息,分析实验II、III中生成的沉淀是什么物质,并说明理由

  • 20、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下列实验图示回答问题。

    (1)、实验一所示实验中,观察到铁丝表面有红色物质生成,可判断出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
    (2)、实验二是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按图示实验,可能引起的后果是
    (3)、通过实验三中的3支试管的现象可知铁生锈需要与接触。
    (4)、实验四为实验室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同学们针对原实验存在的不足,将装置进行了改进,用图d的装置重新进行实验。改进后的装置有哪些优点(答出2点)。
上一页 690 691 692 693 694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