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请根据表格信息填写。
元素符号
H
Ne
Na
元素名称
氮
氧
元素符号
P
Ar
Ca
元素名称
铝
氯
-
2、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体现了化学课程对学生发展的重要价值。下列示例说法错误的是A、化学观念:石墨质软且呈灰黑色,可用于制铅笔芯 B、科学思维:化学反应常伴随着能量变化,但有能量变化的不一定是化学反应 C、科学探究与实践:用带火星的木条探究人体呼出气体和空气中的氧气含量 D、科学态度与责任:实验后的废液集中回收处理,防止污染环境
-
3、下列关于“水的沸腾”、“蜡烛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叙述中,正确的说法是A、
能观察到有水和氧气生成 B、
蜡烛熄灭时,产生白烟是化学变化 C、
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 D、
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较多的二氧化碳
-
4、下列有关实验操作顺序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量10.0g固体时,先放砝码,后放药品 B、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需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再放回原瓶 C、用滴管取用液体药品时,先伸入液体内,后挤压取液体药品 D、连接一套较为复杂的化学实验装置,一般按自上而下,从左到右顺序进行
-
5、用量筒量取液体时,某同学操作如下:量筒放平稳,面对刻度,仰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21mL,倾倒出一部分液体,又俯视液体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12mL。这位学生取出液体的实际体积为A、大于9mL B、9mL C、小于9mL D、无法判断
-
6、小金同学需要称量10.3g固体药品,于是他先在左盘放了10g的砝码,游码移到0.3g,然后向右盘上添加药品,直到天平平衡,实际上得到药品的质量等于A、10.3g B、10.0g C、9.7g D、11.3g
-
7、下列对实验中出现的意外情况的可能原因分析不合理的是
选项
意外情况
可能原因分析
A
用橡胶塞塞住试管时,试管破裂
试管竖直放在桌面上,塞进时用力过猛
B
给试管的固体加热结束后,发现试管破裂
试管未竖直放置
C
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样品后,发现胶帽被腐蚀
胶头滴管平放
D
往试管中加入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试管底部破裂
试管竖立且悬空快速添加药品
A、A B、B C、C D、D -
8、给试管里面的液体加热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酒精灯内酒精的量不宜超过自身容积的 B、试管夹应该夹在距试管口约处 C、试管内的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 D、试管应该与桌面成90°角
-
9、向下列气体中各滴入相同滴数的澄清石灰水,振荡,不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①空气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氧气 ④蜡烛燃烧后生成的气体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
10、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将燃着的木条伸入呼出气体中观察到无明显变化 B、往蓝色的硫酸铜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有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生成 C、石灰水和稀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D、研磨胆矾晶体,观察到块状的胆矾变成白色粉末状
-
11、将燃着的木条分别插入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集气瓶中,左边集气瓶装氧气,右边集气瓶装二氧化碳,出现的现象是A、甲熄灭、乙变旺 B、甲变旺、乙熄灭 C、甲、乙都变旺 D、甲、乙都熄灭
-
12、“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体现其物理性质的是A、氧气用于呼吸 B、钨用作灯丝 C、二氧化碳用于灭火 D、酒精用作燃料
-
13、下列有关仪器连接的描述错误的是A、橡皮塞旋进容器口 B、玻璃导管口附近沾水后旋进乳胶管 C、漏斗下端玻璃管用力压进橡皮塞孔中 D、玻璃导管沾水后旋进橡皮塞孔中
-
14、下列关于取用药品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倾倒液体药品时,瓶口不一定紧挨着试管口 B、液体药品未说明用量,一般取用1~2mL C、块状药品可用镊子夹取 D、胶头滴管可以吸取液体药品
-
15、下列实验数据中合理的是A、用普通温度计测得水温为20.66℃ B、用100mL烧杯量取5mL氢氧化钠溶液 C、用20mL量筒量取18.26mL水 D、用托盘天平称得20.9g碳酸钠固体
-
16、小金同学根据生物学的知识指出: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这属于科学探究环节中的A、作出假设 B、设计实验 C、观察现象 D、得出结论
-
17、下列的操作或装置(试剂和酒精灯省略)的图示正确的是A、
振荡液体的操作 B、
滴加液体的操作 C、
加热固体的装置 D、
加热固体的装置
-
18、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 B、
取用固体药品 C、
点燃酒精灯 D、
塞紧橡皮塞
-
19、“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吸入的气体全部是氧气 B、呼出的气体全部是二氧化碳 C、呼出的气体不易溶于水 D、收集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时,可以使用体积不同的集气瓶
-
20、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全国人民同舟共济、众志成城,打赢了一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在日常防疫中,75%的酒精可有效灭活新型冠状病毒,下列对酒精性质的描述中属于化学性质的是A、易挥发 B、具有可燃性 C、熔点114℃、沸点78℃ D、具有特殊香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