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明设计实验证明“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实验报告: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总结
各步骤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少量氯酸钾于试管中,加热至熔融,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接近试管底部,木条
加热氯酸钾产生氧气,但是反应所需温度较高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实验二
取少量二氧化锰于试管中,加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加热二氧化锰不能产生氧气
实验三
, 加热片刻,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在试管口立即复燃
二氧化锰能加快氯酸钾的分解
实验反思:
(1)若要证明二氧化锰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实验来验证二氧化锰在化学反应前后的和没有改变。
(2)实验三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2、
人类日常生活离不开水。
(一)天然水含有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可使用多种方法将水净化。
(1)沉淀过程中加入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
(2)除去水中的臭味,常用的物质是________。
(3)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字母)。
A. 洗脸、刷牙、洗手后随手关闭水龙头 B. 为节约用水,园林浇灌可采用滴灌的方式 C. 污水经处理达标后,可作为绿化和景观用水 (二)如图是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图。

(4)玻璃管端接通电源的________极。
(5)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
-
3、空气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资源。(1)、请从A.氧气 B.氮气 C.二氧化碳 D.氖气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填序号)。
①可用作电光源的是;
②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
③参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是;
④食品包装中常用作保护气的是。
(2)、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造成的环境问题是。(3)、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如下反应:一氧化氮+氧气→二氧化氮,该反应属于(填写基本反应类型)。 -
4、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磷原子。(2)、4个氢分子。(3)、氦气。(4)、氢氧化钙。(5)、标出过氧化氢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5、为探究燃烧的条件,向粘有蜡烛的烧杯中加入水并点燃蜡烛,装置如图。蜡烛燃烧至水面处时熄灭,其主要原因是
A、蜡烛与氧气隔绝 B、蜡烛的着火点降低 C、蜡烛没有可燃性 D、燃烧产生二氧化碳 -
6、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物质是多样的。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A、酱油 B、水银 C、干冰 D、冰
-
7、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其中占空气体积分数最多的气体是A、氮气 B、氧气 C、稀有气体 D、二氧化碳
-
8、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下列行为或做法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减少资源浪费 B、绿色出行,践行“低碳生活”理念 C、大量砍伐树木,增加经济收入 D、合理使用农药,减少对环境污染
-
9、
某兴趣小组设计如下图实验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

资料信息:酚酞溶液遇碱性物质变红,遇酸性物质不变色;氨水呈碱性。
【实验过程】
(1)图Ⅰ所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此实验说明分子________。
但是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Ⅱ所示,并进行如下操作:
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Ⅱ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分析讨论】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
(3)图Ⅱ所示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_。
(4)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
(5)氨气由分子构成,其化学符号为NH3 , 下列表示氨分子的模型是___________。(填序号)

-
10、如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但需在管口放棉花,其作用是 , 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比B的优点是。(3)、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且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填字母序号)。 -
11、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O3)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臭氧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它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强得多。若将氧气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氧气中含有3%的臭氧。超音速飞机排出的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气体,部分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都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的物理性质是;(2)、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3)、在臭氧发生器中,氧气转变为臭氧的的过程属于变化(填“物理”或“化学”);(4)、应采取的方法保护臭氧层;(写一种)(5)、二氧化硫遇到臭氧微热,即被迅速氧化成三氧化硫,三氧化硫跟水反应能生成硫酸,这是除去废气中二氧化硫的理想方法。写出二氧化硫与臭氧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
12、为了探究水的组成,实验室进行了电解水的实验。依据图中的实验现象回答问题:
(1)、通直流电源后,B管产生的气体是 , 检验的方法是。(2)、实验时往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溶液的目的是。(3)、如果B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是5mL,那么A管内产生的气体体积约为mL。(4)、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属于四大基本反应类型中的。(5)、电解水说明了:宏观上,水是由组成。 -
13、“化学家的主要工作是耕耘元素周期表”,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2)、12号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变化中比较容易(选填“得”或“失”)电子,该元素属于(选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3)、由第11号元素与第17号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由构成。(选填“分子”、“原子”或“离子”)。(4)、在元素周期表中,同一族(纵行)的元素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下列各组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___。A、Be和He B、B和C C、C和Si D、F和N(5)、钠离子核外电子排布与(填元素符号)原子核外电子排布相同。 -
14、按要求完成下列问题:(1)、甲同学从某受污染河段取来河水样品,发现河水浑浊,水质变黑发臭,请分析导致水质恶化的原因:。(答一点即可)(2)、甲同学向其中加入明矾粉末,搅拌溶解,静置一会儿,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过滤,乙同学发现他存在操作错误,有:、。
(3)、在乙同学的提醒下更正错误后过滤,甲同学发现滤液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是。(答一点即可)(4)、过滤后甲同学想除去水中的臭味,应该用吸附。 -
15、从分子、原子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是化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如图是某密闭容器中氢气燃烧并降至室温的微观示意图。
(1)、从微观过程可分析出,变化Ⅰ的变化过程属于(填“物理/化学”)变化。(2)、变化Ⅰ的过程中,没有发生变化的最小微粒的名称是。从微观的角度看,变化Ⅰ和变化Ⅱ的本质区别是。(3)、下列关于变化Ⅱ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写序号);A、分子的种类不变 B、分子大小不变 C、分子的数目改变 D、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变(4)、根据上图能获得很多信息,写出一条与化学反应有关的信息。 -
16、将一种白色晶体A和一种黑色固体B按一定比例混合加热,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取淡黄色粉末D点燃放入气体C中,产生蓝紫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E。
(1)写出相应物质的名称:
A
C
E(2)粉末B在反应中起作用。
(3)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符号表达式;
-
17、用化学用语填空。(1)、2个氧离子;(2)、3个镁离子;(3)、5个二氧化碳分子。
-
18、下列图像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变化关系的是A、
用等质量、等浓度的过氧化氢溶液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条件下制氧气
B、
红磷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C、
通电电解水
D、
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
-
19、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应了解并爱护水资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药、化肥不合理使用,会造成水体污染 B、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D、为使水中的悬浮杂质沉降,可在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
-
20、元素符号和化学式是国际通用的化学符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一氧化碳中含有C元素 B、双氧水(H2O2)、水中都含有1个氢分子 C、地壳中含量最高的元素是Al D、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产物的化学式是O4F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