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物质的用途中,主要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铁用于制作铁锅 B、氧气用于钢铁冶炼 C、活性炭用于净水 D、稀有气体用于霓虹灯
-
2、化学教会我们从微观角度去认识宏观现象。下列对生活中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氮气不如氧气活泼,说明不同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B、春天公园里柳絮纷飞,因为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水烧开后易把壶盖顶起,因为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增大 D、一滴水大约有1.6×1021个水分子,说明分子的体积很小
-
3、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空间站和潜水艇等密闭环境中的氧气从何而来?一方面通过地面携带加压氧气罐,另一方面可通过化学方法进行制氧,例如:
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电解水制氧;
潜水艇利用氧烛(主要含氯酸钠)制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氯酸钠(NaClO3)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A、-1 B、+1 C、+3 D、+5(2)、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氯酸钠制取氧气的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空间站利用太阳能电池板供电制氧时太阳能最终转化为化学能 C、水和氧烛均可以制氧的原因是两者都含有氧元素 D、氧烛中加入催化剂可以产生更多氧气 -
4、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A、2个氢原子:2H2 B、氧元素:O2 C、2个钙离子:2Ca2+ D、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
-
5、规范实验操作是保障实验成功的前提条件。下列图示操作规范的是A、
连接橡胶塞
B、
点燃酒精灯
C、
读取液体体积
D、
倾倒液体
-
6、香蕉含有钾、镁、磷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其中镁具有消除疲劳、缓解紧张的效果。这里的“钾、镁、磷”指的是A、单质 B、元素 C、原子 D、分子
-
7、把少量下列物质加入水中,充分搅拌,能形成溶液的是A、泥土 B、蜡烛 C、食盐 D、花生油
-
8、2024年4月25日,我国科学家发布了重大成果——制备出世界上已知最薄的光学晶体转角菱方氮化硼。下列关于氮化硼(化学式为BN)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两个原子组成 B、其中的硼属于金属元素 C、氮和硼元素的质量比为 D、已知氮元素为价,则硼元素为价
-
9、下列实验方法正确的是A、用托盘天平称取5.85g氯化钠 B、用肥皂水区分硬水和软水 C、用明矾对自来水进行杀菌消毒 D、用点燃的方法除去CO2中的CO
-
10、下列词语包含物质变化,有一种和其他三种有所区别的是A、花香四溢 B、干冰升华 C、沙里淘金 D、蜡炬成灰
-
1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李白《将进酒》中著名诗句,黄河是沿岸数亿人的水源地。下列关乎水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用吸附的方法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黄河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还需要进行消毒来杀灭水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 C、向黄河水中加入适量的明矾,可以加速悬浮杂质的沉降 D、自然界的水可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得到纯水
-
12、小南用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加入适量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生成氧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1)、完全反应后生成氧气的质量为。(2)、计算该一定量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的过氧化氢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
1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产生疑问:红磷燃烧熄灭后密闭容器内氧气是否完全耗尽?为此他们进行以下探究活动。
【问题】足量红磷燃烧熄灭后密闭容器内氧气是否完全耗尽?
【预测】氧气仍有剩余。
【实验设计】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1所示装置测定瓶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情况。

【实验探究】
(1)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分析与结论
I
按图1组装好实验装置,检查装置的良好后加入试剂,利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足量红磷
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II
待红磷熄灭,装置完全冷却后,将燃烧匙提起,使白磷露出水面,再次用高能激光笔照射燃烧匙上的白磷
预测正确
(2)从燃烧的条件分析,实验中激光笔的作用是。
(3)实验过程中,用传感器测得密闭容器内氧气浓度的变化曲线如图2所示。分析图像可知,白磷开始燃烧的时刻为点(填“B”“C”或“D”),白磷燃烧(填“能”或“不能”)完全消耗密闭容器内的氧气。

【拓展延伸】为提高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精确度,兴趣小组改用暖宝宝贴替代红磷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暖宝宝贴中有脱氧剂,能与氧气发生缓慢氧化并放出热量。
【实验方案】如图3所示,取用足量暖宝宝贴,往150mL集气瓶(温度计和暖宝宝贴所占体积忽略不计)中加入50mL水,右侧连接装有50mL空气的注射器。实验过程中不断缓慢推拉注射器,直到读数不再改变,记录读数。重复3次上述实验,记录数据如表:

实验次数
1
2
3
注射器剩余气体读数
18.7mL
18.9mL
18.8mL
(4)根据实验数据计算,空气中氧气含量为(用百分数表示,结果精确至0.1%)。
-
14、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的部分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①的仪器名称:。(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较纯净氧气时,所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组合为(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实验室制取CO2可选用的试剂是稀盐酸和(填名称),将产生的CO2通入澄清石灰水,观察到的现象是。若用E装置收集CO2 , 验满的方法是。(4)、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F所示的家庭简易供氧器。为了更好地监测氧气的流速,同学们发现可将装置中右侧饮料瓶中(填“a”或“b”)端导管延长伸入水面以下。 -
15、阅读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碳中和”是指人类活动的碳排放通过森林碳汇和人工手段加以捕集、利用和封存,使排放到大气中的温室气体净增量为零。一定条件下,可用氧化钙捕集CO2后再释放利用,CaC2O4•H2O在高温下可分解得到氧化钙,同时生成另外三种气体,使得该反应生成的氧化钙比用碳酸钙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更疏松多孔,捕集CO2效果更好。当温度在30℃左右,还可用氨水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铵(碳酸氢铵受热易分解)。

目前,CO2捕集技术的关键是将CO2从排放物中分离出来。分离出的CO2可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CH3OH的产率受温度、催化剂等因素影响。以CuO为催化剂时,CuO质量分数对产率的影响如图所示。
我国科学家们还提出“液态阳光”概念,将太阳能转化为可稳定存储并可输出的燃料,实现燃料零碳化。
(1)、森林碳汇主要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填“光合”或“呼吸”)作用,将大气中的CO2吸收并固定的过程,此过程将太阳能转化为能。(2)、CaC2O4•H2O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比碳酸钙分解得到的氧化钙更疏松多孔的原因是。(3)、用氨水吸收CO2时,温度要控制在30℃左右,原因是。(4)、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其他条件相同时,CuO质量分数约为时,甲醇的产率最高。(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a.“碳中和”的“碳”指的是二氧化碳
b.“液态阳光”将实现燃料零碳化
c.减少化石燃料的使用可减少“碳”排放
(6)、写出CO2与H2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甲醇和水的化学方程式:。 -
16、
某兴趣小组开展“调查家用燃料的变迁与合理使用”跨学科实践活动。
任务一:调查家用燃料变迁
某地区家用燃料变迁历程为:柴草→煤→液化石油气→天然气→……
【查阅资料】I.煤直接燃烧产生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会形成酸雨。
II.1kg燃料完全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如表所示:
燃料
柴草
煤
石油气
天然气
热量(kJ/kg)
12
29
40~45
45~50
(1)煤、石油、天然气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结合资料分析,家用燃料从煤变迁到天然气的具体优点是(写一点)。
任务二:了解燃料合理使用
(2)西汉彩绘雁鱼青铜釭灯造型和工作原理如图所示(釭灯是带导烟管的灯,灯罩可自由开合,烟气通过鱼身和雁颈导入雁体,雁腹中盛放少量清水,具有实用性、艺术性和科学性)。

①关闭灯罩可熄灭灯火的原理是。
②雁腹中清水的作用是(写一点)。
任务三:展望未来燃料
(3)同学们预测未来燃料的发展方向是开发和利用清洁而又高效的能源,如氢气。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请你再写出一种新能源。
-
17、中国芯片蚀刻技术国际领先。三氟化氮气体(NF3)进行硅芯片蚀刻时的产物均为气体,在蚀刻物表面不留任何残留物,如图是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1)、物质甲、乙、丙、丁中属于单质的是。(2)、丙分子中原子的个数比为。(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该反应(填“属于”或“不属于”)化合反应。 -
18、水是一切生命赖以生存的重要物质基础。空间站中的废水会被收集起来,进入污水净化系统,净化后再进行蒸馏,然后通过电解制氧,从而实现水的循环使用。
(1)、在污水净化系统中,通过(填操作名称)可以除去水中难溶性固体杂质。(2)、如图为电解水的装置,通电一段时间后,a、b管内气体体积比约为 , 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 通过该实验可得出结论:水由元素组成。(3)、爱护水资源是公民应尽的义务。请你举一例生活中节约用水的措施。 -
19、请用下列物质对应的序号填空。
①稀有气体 ②金刚石 ③氧气 ④干冰 ⑤活性炭 ⑥石墨
(1)、可用于人工增雨的是。(2)、可作冰箱除臭剂的是。(3)、可用于医疗急救的是。(4)、可用做干电池电极的是。(5)、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是。(6)、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可用于霓虹灯的是。 -
20、用化学用语填空。(1)、氢元素。(2)、2个钾原子。(3)、3个一氧化碳分子。(4)、硫酸铜。(5)、4个钠离子。(6)、标出二氧化硫中硫元素的化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