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对化学变化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质量守恒定律为定量揭示化学变化的规律,提供了理论依据 B、随着科技的发展,精密仪器为我们定量研究化学变化创造了条件 C、人们研究物质化学变化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获得所需要的物质或能量 D、通过化学变化,既能改变世界上物质的种类,又能改变物质的总质量
-
2、下列关于物质组成和构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A、看似庞杂无序的化学物质均统一于种类有限的元素之中 B、“元素论”和“原子-分子论”是物质科学的基石,是科学和哲学的重要思想工具 C、核外电子特别是外层电子,是决定原子间作用方式的重要原因 D、跟卢瑟福原子模型比较,道尔顿原子模型不科学,对科学发展的贡献不大
-
3、食醋是厨房中常用的调味品,它的主要成分是乙酸,乙酸分子的模型如图所示,其中
代表一个碳原子,
代表一个氢原子,
代表一个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从类别上分析:乙酸属于化合物 B、从组成上分析:乙酸是由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组成 C、从构成上分析:乙酸分子由2个碳原子和2个水分子构成 D、从定量上分析:乙酸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C%)为: -
4、天宫课堂中,航天员王亚平展示了“锆金属熔化与凝固”实验。如下图是锆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锆原子的中子数为40 B、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91.22 C、锆原子在化学变化中容易失去两个电子 D、锆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五周期 -
5、化学变化通常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下列实验现象的记录不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放出大量的热,生成大量白烟 B、硫磺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白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二氧化碳气体
-
6、物质的性质决定其用途,下列常见物质的性质与其用途相符的是
选项
物质
性质
用途
A
氧气
助燃性
作嫦娥七号发动机燃料
B
稀有气体
通电可发出不同颜色光
作工业生产和科学实验中的保护气
C
氮气
沸点低
作制冷剂
D
氦气
通常条件下几乎不与任何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探空气球
A、A B、B C、C D、D -
7、下列关于化学符号及其意义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2H2:表示2个氢分子 B、O2:表示氧气 C、Ca2+——数字“2”表示1个钙离子带两个单位的正电荷 D、2Al——表示2个铝元素
-
8、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温度计的水银柱液面上升——汞原子体积变大 C、热胀冷缩——分子之间的间隔随温度变化而发生改变 D、一滴水中约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
9、近年来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下列关于“富氧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富氧空气”是纯净物 B、“富氧空气”中氧气和氮气的体积比可能为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是物理变化,膜分离制“富氧空气”是化学变化 D、“富氧空气”中的各种气体仍然保持其原有的化学性质
-
10、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金刚石 B、水银 C、氮气 D、氯化钠
-
11、人体缺钙会引起多种疾病,可服用葡萄糖酸钙口服液来补钙。这里的“钙”指的是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
12、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A、空气 B、矿泉水 C、氧气 D、自来水
-
13、小江同学为了寻找含碳酸钙质量分数超过85%的石灰石,对一样品进行了如下定量实验(石灰石样品中的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取12g石灰石样品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100g恰好完全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107.6g。试通过计算,分析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要求?
-
14、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回答下列问题




A.电解水实验
B.排水法收集气体
C.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
D.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1)、实验A水中加入少量硫酸钠或氢氧化钠的目的是 , 当电源接通一段时间后,a管与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约为 , 可用检验a管中的气体。(2)、实验B若收集的气体不纯,可能的原因是。(答1点)(3)、实验C得出的结论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D中实验现象是 , 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 -
15、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完成下列空白。
(1)、写出图中标号的仪器名称:②。(2)、小强想用A装置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收集装置可选择(填字母,下同)。(3)、小红同学要制取并收集CO2应选择和(填字母)进行组装;实验室中选择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和;写出检验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4)、实验室在常温下用块状电石与水反应制取微溶于水的乙炔气体,该反应必须严格控制加水速度,以免剧烈反应放热引起发生装置炸裂。要控制加水速度,你认为B装置应如何改进才符合要求。 -
16、我们的生活与化学息息相关。(1)、学生早餐中每天有牛奶,牛奶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填六大营养素之一)。(2)、超氧化钾KO2常备于急救器和消防队员背包中,能迅速与水反应放出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O2+2H2O=2KOH+X+O2↑,则X的化学式是 , 你推断的依据是;(3)、单质气体(填物质名称)被认为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实现“碳中和”“碳达峰”是我国对世界的郑重承诺,中国科学家首次利用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其化学式为(C6H10O5)n】,淀粉中各元素的质量比为m(C):m(H):m(O)。
-
17、请用化学用语回答:(1)、氯化钠中含有的阳离子是。(2)、60个碳原子 。(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4)、保持氖气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5)、中正上方“+3”的含义是:表示。
-
18、科学的进步源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2和CO2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B
鉴别硬水和软水
加肥皂水
C
除去N2中少量的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A、A B、B C、C D、D -
19、某厂生产的样品中含有少量杂质。该厂质检员称取该样品,完全溶解在蒸馏水中,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生成沉淀的质量为g。(2)、所加氢氧化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
20、探究碱的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分析实验一和实验二可知,氢氧化钠会吸收空气中的。(2)、实验三方案是鉴别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分别编号为A、B),观察到 , 证明A中试剂为饱和的氢氧化钙溶液,理由是。(3)、同学们看到盛有的试剂瓶上标注“含量不少于96.0%”,开始进行如下探究:【提出问题】氢氧化钠中含有什么杂质?
【查阅资料】工业制取的反应原理是: , 反应完成后蒸发溶剂获得固体(在化工生产中,原料往往不能完全转化为产品)。
【提出猜想】Ⅰ.杂质为碳酸钠;Ⅱ.杂质为氯化钠;Ⅲ.杂质为。
【实验探究】①甲同学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酚酞试液,观察到溶液变红,认为杂质中含有碳酸钠。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不足以证明杂质中含有碳酸钠,理由是。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如下: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a:取样溶于水,向溶液中滴加过量氯化钙溶液
无明显现象
杂质中不含碳酸钠
步骤b:向a所得溶液中继续滴加硝酸银溶液
有白色沉淀产生
杂质中含有氯化钠
【分析交流】丙同学认为,乙同学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所选取的试剂不合理。丙同学更换了合理的试剂后重新进行实验,发现在步骤b中仍有沉淀生成,请写出步骤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