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关于催化剂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发生改变 B、催化剂一定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 C、化学反应后催化剂本身的质量减少 D、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加入催化剂可使生成氧气的质量增加
-
2、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A、O2 B、SO2 C、KOH D、CaSO4
-
3、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各组物质中,构成物质的微粒种类相同的一组是A、汞、氨气 B、镁、氯化钠 C、水、干冰 D、磷、氯化氢
-
4、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A、碘酒是混合物——由不同种分子构成 B、花棚里香气扑鼻——分子不断运动 C、水受热变成水蒸气——水分子间隔变大 D、空气受压体积变小——分子自身体积变小
-
5、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的是A、空气 B、氧气 C、氮气 D、二氧化碳
-
6、科学家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下列科学家与其成就相对应的是A、拉瓦锡——元素周期律 B、门捷列夫——原子论 C、张青莲——相对原子质量 D、道尔顿——测定空气成分
-
7、纯碱常会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它杂质忽略不计)。取6g纯碱样品放在烧杯中并不断滴入稀盐酸。当稀盐酸滴加至35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38.8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计算:

(1)Na2CO3由 种元素组成,碳、氧元素质量比是 。
(2)A点产生气体的质量m是 g。
(3)纯碱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
8、有一瓶标签受损、没盖瓶盖且装有无色液体的试剂瓶,如图所示。
老师告诉大家,瓶内原有的液体只能是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中的一种。为了判断瓶内是何种溶质,并确定试剂瓶的标签,化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实验探究】
(1)从受损的标签信息看,大家一致认为该液体不可能是。
(2)甲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该液体是碳酸钠溶液
(3)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结论不准确,又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适量瓶内液体加入试管中,滴加过量Ca(OH)2溶液。静置后,取上层清液,滴加酚酞溶液
该液体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丙同学认为乙同学的实验方案有不足之处, 于是丙同学只改用了一种与乙同学所加物质类别不同的溶液,重新按照乙的方法进行实验,得到的实验现象和结论与乙同学的完全一致,且结论完全正确。则丙同学改用的试剂为。
【实验结论】实验结束后,最终得到的结论是:原试剂瓶标签。
【反思与交流】
(1)为了不使标签破损,应如何正确操作。
(2)药品取完之后应及时密封保存。
-
9、根据如图装置结合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示仪器的名称:①;②;③。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填装置编号);试管口放一团棉花的作用是。
(3)用双氧水(H2O2)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发生装置应选用(填装置编号);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4)实验室常用大理石(CaCO3)和稀盐酸(HCl)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收集二氧化碳气体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编号),检验二氧化碳是否集满的方法:。
(5)用锌粒和稀硫酸来制取氢气,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选用的发生装置是(装置编号),收集氢气可以选用的装置是(填装置编号)。
-
10、常温下A、C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C是一种最常用的溶剂;D、I、J均为无色气体,其中I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K为红棕色粉末。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中B物质的作用是 , E的化学式是。(2)、写出图中反应⑤的化学方程式。(3)、写出图中反应⑥的化学方程式。 -
11、A、B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

①t1℃时,A和B的溶解度大小关系是
②把t1℃时A的饱和溶液变成不饱和溶液,除了升高温度外,还可以采取的方法有 .
③t2℃时A的溶解度为25g,在t2℃时,向50g水中加入20g的A物质,充分溶解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
④A中混有少量的杂质B,若想得到较为纯净的A,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
-
12、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和天然气,它们都含有碳元素,都属于(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2)、化石能源的大量使用会产生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气体,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是(填化学式);(3)、甲烷(CH4)是一种清洁能源,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
13、请用合适的化学用语填空:(1)、两个氢原子;(2)、标出氯化亚铁中铁元素的化合价;(3)、三个铵根离子;(4)、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
-
14、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试剂或操作方法不正确的一组是( )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试剂或方法
A
NaOH
Ca(OH)2
适量的Na2CO3
B
CuO
Cu
在氧气中的灼烧
C
CO2
CO
点燃
D
O2
H2O
浓硫酸,干燥
-
15、下列各组离子在水中一定能大量共存,并形成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Ba2+ , Cu2+ , OH- B、Na+ , Cl- , C、Na+ , H+ , D、Fe3+ , Cl- ,
-
16、豆浆被誉为“植物奶”,其中含有的异黄酮()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正确的是( )A、异黄酮属于氧化物 B、异黄酮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5:2 C、异黄酮是由15个碳原子、10个氢原子、2个氧原子构成的 D、异黄酮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
-
17、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B、碳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
18、
小焦同学用“双氧水”(过氧化氢溶液)冲洗伤口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滴到水泥地板上,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
【查阅资料】
①水泥块中含有的氯化铁,二氧化锰,碘化钾都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②气压传感器能描绘出密闭容器中压强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1)。曲线斜率越大,说明过氧化氢分解速度越快,则该条件对过氧化氢分解速率影响越大。

实验一:探究氯化铁能否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1)在进行实验前,要注意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图2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玻璃管右侧加乳胶管,用止水夹夹住乳胶管,再拉注射器,一段时间后,注射器(填“能”、“不能”)回到原来的位置,则表明气密性良好。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向装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伸入带火星的木条
木条不复燃
常温时过氧化氢溶液分解缓慢或不分解
②
木条复燃
氯化铁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2)小芳认为:仅凭上述两个实验不能证明氯化铁为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她觉得还需要证明它在化学反应前后和不变。经实验证明,氯化铁(FeCl3)能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写出此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二:探究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
将体积相同、浓度不同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不同质量的二氧化锰、氯化铁、碘化钾分别放在如图2的密闭容器中,并用气压传感器采集数据:
实验序号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温度/℃
过氧化氢浓度
曲线斜率
1
二氧化锰
0.1
10
2%
0.383
2
0.1
20
2%
2.145
3
0.3
20
5%
6.637
4
氯化铁
0.3
20
5%
0.099
5
碘化钾
0.3
20
5%
0.163
(3)由实验1和2对比得出结论是。
(4)分析上表,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影响因素,除温度,还有。
-
19、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①。(2)、若实验室用A装置加热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则需要对该装置进行以下改进。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为。(3)、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备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若给装置B加一个分液漏斗,则优点为。可以选择装置C收集氧气的原因为。(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应当观察到时开始收集。收集一瓶(容积为500mL)体积分数为60%的氧气,预先应用量筒量取mL的水加入该集气瓶中(不考虑水蒸气的影响)。(5)、已知氨气是一种密度比空气小的无色气体,极易溶于水形成氨水,使酚酞溶液变红。实验室常用加热熟石灰和氯化铵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下列关于实验室制取氨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字母)。
A、可选用装置B为发生装置 B、可选用装置D为收集装置 C、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进气口应为n端 D、若用如图装置收集氨气,检验氨气已收集满的方法是将沾有酚酞溶液的试纸放在m管口,若试纸变红则已收集满 -
20、如图所示,已知A、B、C、D、X均为初中常见物质。②③④属于同种基本反应类型。通常情况下,只有X是气体,其余均为固体,其中A呈暗紫色,B为淡黄色。反应①常用于实验室制取X,反应③的生成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反应④会生成黑色固体。图中“—”表示两端的物质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间存在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生成物或反应条件已略去。
(1)、写出C物质的化学符号:。(2)、A→X转化的文字表达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3)、D—X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 , 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4)、写出D在X中燃烧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