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2023年5月28日中国首款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民用客机C919飞机圆满完成首航。C919飞机上的钛合金用量达达9.3%,工业上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TiO3)制取钛并获得Fe2O3的主要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查阅信息:Ti在高温条件下可与氧气发生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酸浸过程中所加入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2)、反应③需持续通入氢气,氩气的作用是
    (3)、反应④的化学方程式是 , 属于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4)、该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填写一种即可)
  • 2、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对于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实现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要共识和一致行动。中国承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举措有:

    一、大力开发利用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利用,推动能源绿色低碳转型。

    二、加强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废塑料、医用输液瓶(袋)等主要再生资源领域行

    业规范条件企业创建,推动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三、加强“碳捕捉与封存”“碳转化利用”等减碳技术攻关,加快推动科技减碳。

    (1)、化石燃料是指石油、和天然气。
    (2)、回收利用废旧金属的好处有(写出一种即可)。
    (3)、“碳捕捉与封存”技术有多种途径。

    ①利用NaOH溶液喷洒成雾状“捕捉”二氧化碳。 喷洒成雾状的目的是

       

    ②利用高压将二氧化碳压入地下封存,如图所示。此封存技术可行的依据是(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

    (4)、“碳转化利用”是指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甲醇、淀粉等物质。下图是二氧化碳转化为甲烷的微观示意图,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下图是氯元素的部分化合价和物质类别关系的价-类图和氯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结合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M处物质类别为
    (2)、甲的化学式为
    (3)、乙的浓溶液敞口放置在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下降,其原因是
    (4)、X的数值为 , 氯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周期。
  • 4、金属材料在科技、生产和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
    (1)、生铁和钢是两种含碳量(填“相同”或“不同”)的铁合金。
    (2)、铜是优良的导线材料,主要是因为它具有良好的性。
    (3)、西汉时期《淮南万毕术》中记载了“曾青(硫酸铜)涂铁,铁则化为铜”,成为现代湿法治金的先驱。这说明铁的金属活动性比铜(填“强”或“弱”)。
    (4)、将一定量的锌粉加入到Cu(NO3)2和AgNO3的混合溶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滤渣和滤液。若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明显现象,则说明滤渣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填化学式),此时滤液的溶质成分组成情况有种可能。
  • 5、已知氯化钾、硝酸钾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如下表,请结合表中数据和两者的溶解度曲线分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溶解度/g

    氯化钾

    27.6

    31.0

    34.0

    37.0

    40.0

    42.6

    硝酸钾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A、34.0<M<37.0 B、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钾,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硝酸钾 C、将25g氯化钾固体加入到一杯50g40℃的水中,搅拌,充分溶解后得到70g溶液 D、将5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和氯化钾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t1℃,此时所得两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比较:氯化钾溶液>硝酸钾溶液
  • 6、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A、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探究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验证NaOH能吸收CO2    D、探究MnO2能否加快H2O2的分解   
  • 7、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如图是关于盐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若A、B、C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B、C依次可能是

       

    A、MgO、Ba(OH)2、CuSO4 B、Ba(OH)2、CO2、CuSO4 C、NaOH、Ba(NO3)2、MgO D、KOH、HNO3、K2CO3
  • 8、在一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甲、乙、丙、丁四种物质 物质质量/g在一定条件下,经过一段时间后,测得各物质质量和 M 甲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是单质 B、M值为28 C、乙可能是催化剂 D、参加反应的丙和丁的质量比为2:1
  • 9、煤气站、加油站、面粉加工厂等场所张贴有如图的标识,它表示

       

    A、禁止烟火 B、当心火灾 C、禁止吸烟 D、禁止携带火种
  • 10、垃圾分类有助于资源的回收利用。易拉罐可归为
    A、有害垃圾    B、其它垃圾    C、厨余垃圾    D、可回收物   
  • 11、正确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重要保证。下列有关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    B、测定溶液的pH    C、加热液体        D、过滤   
  • 12、根据如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仪器a的名称:。·
    (2)、写出实验室用C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 其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装置C相对于装置B,其优点是。要收集一瓶较纯的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最好选择的收集装置是 , 收集的最佳时机是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若用装置E收集满一瓶CO2 , CO2应从(填① 或②)端通入。
    (5)、比较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与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的实验,两者的共同点是______。
    A、发生装置可以相同 B、都可以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C、完全反应后剩余固体成分相同 D、收集装置可以相同
  • 13、中国商飞C919是中国首款按照国际通行适航标准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中程干线客机,其发动机使用航空煤油(含C11、C24、C12H24、C13H28等分子)作燃料。航空煤油属于(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发动机的化油器会将煤油喷成雾状,进入气缸燃烧,原因是。航空煤油在氧气中充分燃烧的产物是
  • 14、下列有关CO2的实验只能证明CO2物理性质的是
    A、 B、 C、 D、
  • 15、请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和提供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g;
    (2)、求原混合物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
    (3)、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结果精确到0.1%)
  • 16、小明同学看到妈妈将买来的排水口洗净剂(主要成分:过碳酸钠、柠檬酸)洒在厨房排水口网状盖的底部,倒上温水后迅速冒出气泡。为了解其反应过程,他与学习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1探究。

       

    (一)小组同学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设计并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要保证实验的效果,实验装置要有良好的气密性,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实验中观察到如下现象:A中有气泡产生;B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中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由此同学们得出结论: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是(填化学式)。

    (二)教师提供了一瓶过碳酸钠(Na2CO4),小组同学进行了如图2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无色溶液X中的溶质有哪些物质?

    【猜想与假设】根据以上实验现象,X溶液中一定存在的溶质是;还可能存在Na2CO3、NaHCO3、NaOH中的一种或几种。

    写出上述实验探究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查找资料】

    ①氯化钙溶液呈中性,氯化钙溶液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不发生反应;

    ②NaHCO3溶液呈碱性,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碳酸氢钠、碳酸钠与足量的酸反应产物相同。

    【实验过程】小组同学对溶液X中的溶质进行了如表实验,请将下列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实验操作

    主要实验现象

    结论

    ①取溶液X适量于试管中,加入

    证明溶液中有Na2CO3

    ②取①中反应后上层清液适量,加入

    证明溶液中既无NaHCO3又无NaOH

    【实验反思】

    (1)根据资料,NaHCO3溶液能与石灰水反应生成白色沉淀。请写出碳酸氢钠与氢氧化钠反应的方程式

    (2)Na2CO3、NaHCO3两种物质性质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其差异性可用于鉴别、

  • 17、如图是初中化学部分重要的实验装置。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Ⅰ中a看到的现象是;b装置中的现象能说明二氧化碳具有性质,这一性质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为
    (2)、若实验Ⅱ集气瓶底部炸裂,其可能的原因是。铁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为
    (3)、过氧化钠(Na2O2)通常情况下为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剧烈的反应产生氧气,某同学在实验室用过氧化钠制取氧气时发生装置选择了B而没有选择C,你认为他选择的理由是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反应的化学方程为。若用D装置收集二氧化碳,其验满方法是
  • 18、如图所示,贝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A是氧化物,可作干燥剂;D是一种钠盐,用于制造玻璃、纺织、洗涤剂的生产等,它们之间发生如图变化,请你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作出推断并完成相关问题:

       

    (1)、A , D的俗称为
    (2)、贝壳高温煅烧的化学方程式
    (3)、E+H→蓝色沉淀的化学方程式是
    (4)、E溶液放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小爱同学设计如下方案:取样,向其中滴加2滴酚酞溶液,观察到溶液呈色,她认为E溶液未变质。小碧同学认为上述方案不合理,他设计的方案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他的方案可能是
    (5)、AgNO3溶液中的阳离子是(填符号)。将一定量的铁粉加入到含有AgNO3和Cu(NO3)2的废液中,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滤渣中一定含有Ag、Cu、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

    B.滤渣中一定不含Fe,滤液中一定含有Fe(NO3)2和(NO3)2

    C.滤渣中一定含有Ag,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D.滤渣中一定含有Ag和Cu,滤液中可能含有Cu(NO3)2和AgNO3

  • 19、海洋是巨大的资源宝库,人类应合理开发利用。回答下面问题:
    (1)、海水淡化。常用的海水淡化法是
    (2)、海水晒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序号)。
    A、气温高、湿度低、风力大、雨量少、阳光充足有利于海水晒盐 B、结晶池内母液蒸发得到盐卤(亦称苦卤)属于混合物 C、母液一定是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也是所含杂质氯化镁、氯化钙的饱和溶液 D、蒸发池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大于海水中氯化钠的质量分数
    (3)、如图是对海水综合利用的示意图。

    ①粗盐提纯。粗盐中还含有硫酸钠、氯化镁、氯化钙等可溶性杂质,他们在溶液中主要以SO42、Ca2+、Mg2+的形式存在,为将这些杂质离子除净,应加入等试剂将其转化为沉淀除去。第②步操作中蒸发结晶时玻璃棒的作用是

    ②海水制镁。使海水中氯化镁转化为沉淀,方程式是。由镁单质的制取,我们可以判断氯化钠通电制取钠单质的反应方程式是

    ③海水制碱。我国科学家发明的联合制碱法的反应方程式是 , 反应后碳酸氢钠先结晶析出的原因是。该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反应后的氯化铵可以作肥。

  • 20、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

       

    (1)、根据如图1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①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电子(填“得到”或“失去”)。

    ②若B、E两种粒子属于同种元素,则X=12,请写出E的化学符号

    (2)、美国一列载有化学物质的火车于2023年2月3日晚在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出轨,意外导致氯乙烯(C2H3Cl)等危险化学品外泄而起火燃烧,有毒的化学物质也因此随着雨水、空气而污染周边土地与水源。生成氯乙烯的反应为:C2H2+HCl═C2H3Cl,在基本反应类型中,该反应属于反应。
    (3)、我国提出要在2026年提出“碳平衡”的要求,“碳平衡”是指碳的排放和吸收两方面在数量或质量上相等或相抵。如将工厂废气中的CO2转化成甲醇(CH3OH),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

       

    ①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反应生成丙和丁的质量比为

    ②为实现“碳平衡”,还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A.整改不合格的、污染大的企业

    B.节约纸张,保护森林

    C.多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倡导绿色出行

上一页 836 837 838 839 84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