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回答下列问题。(1)、质量守恒定律的发现对化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某兴趣小组为验证质量守恒定律,依次进行了下列实验:

①上图三个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是(填“实验1”“实验2”“实验3”之一)。
②实验1中,参加反应的白磷的质量与的质量之和一定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③实验2中,调节天平平衡后,称得反应前物质的总质量为 , 倾斜烧杯使药品接触,完全反应后称得物质的总质量为。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和的大小关系为:。(填“>”“<”“=”之一)。
④实验3中,已知蜡烛在空气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蜡烛中一定含有元素(填元素符号)。
(2)、下图中A—G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其中A、C分别是由两种相同元素组成的物质,且C为常见的溶剂;B和D均为气体单质,且B是一种具有助燃性的气体。它们之间存在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转化条件已略去)。
试回答:
①气体B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约为%,E的化学式为。
②气体D具有可燃性,因此点燃气体D之前,一定要检验该气体的。
③向F中加入足量澄清石灰水,出现的现象X为。
④如果G为黑色固体,写出该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⑤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更剧烈,请从微观角度说明原因。
-
2、
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基于特定需求制取氧气”为主题的学习活动。
任务一:实验室制取氧气
(1)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氧气常用的实验装置,试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室可采用分解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方法制取氧气,可选择的发生装置为(填字母序号,下同)。若要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收集装置为 , 原因是氧气具有的性质。
②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时,可使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下列对催化剂的认识中,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变少 B.此反应中二氧化锰的化学性质不变
C.加二氧化锰可使产生氧气的质量变多 D.二氧化锰在所有反应中都可做催化剂
③实验室也可用加热高锰酸钾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同时生成锰酸钾和二氧化锰,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高锰酸钾中锰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任务二:探究家用制氧机制取氧气
(2)通过对实验室制取氧气知识的学习,同学们对市面上常见的一种简易制氧机进行了研究,发现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查阅资料】甲试剂的主要成分是过碳酸钠(化学式为),它是一种白色固体,溶于水或受热时,分解生成碳酸钠和过氧化氢;乙试剂是难溶于水的二氧化锰固体。将一定量的甲试剂和乙试剂先后放入盛有水的反应仓中,即可产生氧气。
①写出反应仓中,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②将带火星的木条放置在加湿过滤仓管口处,可观察到的现象是:带火星的木条。
③如下图所示,同学们利用饮料瓶、注射器、吸管等日常用品设计并制作简易家庭制氧机。下列关于该简易制氧机说法中,不正确的是(填选项序号之一)。

A.装药品前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实验中采用注射器可控制药品用量
C.通过乙瓶中的水可增大产生氧气的量
D.通过乙瓶中的水可增大产生氧气的湿度
任务三:了解航天员呼吸氧气的来源
(3)固体燃料氧气发生器(氧烛)是空间站供应氧气的备用系统。氧烛的主要成分是氯酸钠 , 通过撞击发生反应放出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计算完全分解理论上最多可制得氧气 。 -
3、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水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试回答下列问题:(1)、利用电解水实验可探究水的组成。如下图所示,D端为电源的极(填“正”或“负”),将水注入电解器中,通直流电一段时间后,观察到a管和b管中气体的体积比为(填最简整数比)。水通电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水质的净化是我们健康的保障。高铁酸钾不仅可以净水,还能消毒,高铁酸钾中质量分数最小的元素是。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学到的净水知识,自制了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并对污浊的河水进行了净化。利用活性炭的作用,可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3)、水在化学实验中也得到广泛应用。
①如图甲所示,A烧杯里盛有浓氨水(氨气由分子构成,溶于水得到氨水),已知浓氨水有挥发性,氨水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一段时间后,可观察到B烧杯中滴有无色酚酞试液的蒸馏水变为红色,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观察到这一现象的原因。
②图乙为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需要预先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
③物质在水中溶解通常会伴随能量变化。如图丙所示,在烧杯中加入适量的固体物质X,溶于水后,溶液的温度会下降,则X可能为(填“硝酸铵”或“氢氧化钠”)。若X为氯化钠固体,欲配制2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需要水的质量为g。
-
4、回答下列问题。(1)、按要求从氢气、氧化铝、碳酸钙、一氧化碳中选择合适的物质,将其化学式填写在下列横线中。
①一种非金属单质
②一种金属氧化物
③一种非金属氧化物
④一种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2)、中国古代典籍既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也对世界科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①我国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屠呦呦从东晋葛洪所著的《肘后备急方》一书“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中获得灵感,研制出抗疟新药。提取药汁的方法与实验室分离固、液混合物的方法相似,该操作是。
②《天工开物》中有“火法”冶炼金属锌的记载,这种方法一直沿用至今。工业上可用高温煅烧炉甘石(主要成分是)的方法冶炼金属锌。从物质分类的角度,属于(填“化合物”“混合物”“氧化物”之一)。计算中锌元素的质量为kg。
③我国茶文化源远流长,唐代陆羽所著的《茶经》被誉为茶叶百科全书。茶汤的色、香主要由茶黄素(化学式为)、儿黄素(化学式为)等物质所致。茶黄素分子中碳原子与氢原子的个数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④古有《齐民要术》记载:“粟米曲作酢”,酢即醋酸;今有科研人员利用二氧化碳和甲烷在催化剂作用下制取醋酸(化学式)。醋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之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
5、在一密闭容器中放入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物质
甲
乙
丙
丁
反应前质量/g
20
5
24
32
反应后质量/g
16
5
x
0
A、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物质丙一定是单质 C、上表中 D、反应中甲和丁的质量比为1:8 -
6、下列鉴别物质的方法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用闻气味的方法区分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B、用品尝味道的方法鉴别实验室中的食盐和蔗糖 C、用水溶解的方法鉴别氯化钠固体和氢氧化钠固体 D、用灼烧的方法区分氧化铜粉末和碳粉
-
7、学习化学需结合学科本质去认识和理解世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结构与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B、宏观与微观:氢气和氧气化学性质不同,原因是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C、分析与推理:单质一定由一种元素组成,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D、性质与用途:氢气具有可燃性,燃烧热值高且产物无污染,是理想的清洁能源
-
8、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甲、乙、丙、丁分别代表图中对应的四种物质),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化学式为 B、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C、该反应前后共涉及两种氧化物 D、生成的丙、丁两物质的质量比为22:9 -
9、人类的生命活动一刻也离不开空气。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清新、洁净的空气属于纯净物 B、稀有气体可用于制造多种用途的电光源 C、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D、一氧化碳、二氧化氮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
10、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分子间的间隔: B、原子的核电荷数: C、地壳中元素含量: D、空气中气体的含量:
-
11、科学家为世界变得绚丽多彩做出了巨大贡献。下列有关科学史实的叙述中,不正确的A、拉瓦锡——利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表 C、张青莲——精确测定部分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发现了原子核
-
12、试卷答题卡的条形码常用于识别考生信息。条形码的黏性主要来源于胶黏剂——丙烯酸(化学式为)。下列关于丙烯酸的说法中,合理的是A、丙烯酸中含有氧气 B、丙烯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2g C、丙烯酸中含有9个原子 D、丙烯酸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
-
13、记录和整理笔记的习惯,对化学的学习非常有帮助。下列笔记内容不正确的是A、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B、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质子数相同的微粒属于同种元素 D、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
-
14、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独特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A、一滴水中大约含有个水分子——水分子很小 B、冬天进入室内眼镜起雾——水分子能量降低,相互作用增强 C、水银温度计可以测量体温——原子的大小随温度发生了改变 D、水通电后生成氢气和氧气——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
-
15、下图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及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A、钠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钠原子易得电子变为阴离子 C、钠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D、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2.99 -
16、溶液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都是溶液 B、溶液稀释过程中,溶质的质量保持不变 C、一定温度下,氯化钠的饱和溶液不能再溶解蔗糖 D、转移配制好的溶液时洒出少量,溶质质量分数减小
-
17、规范的实验操作技能是进行探究活动的基础和保证。下列实验操作中,不规范的是A、
量取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倾倒液体
D、
点燃酒精灯
-
18、树立环保意识,践行环境友好生活方式。下列做法中,不值得提倡的是A、垃圾分类回收处理 B、开发利用清洁能源 C、露天随意焚烧落叶 D、坚持绿色低碳出行
-
19、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着变化。下列变化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
光合作用
B、
灯泡发光
C、
木炭燃烧
D、
葡萄酿酒
-
20、如图是水的蒸馏装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给水加热,水分子获得能量,运动速率加快,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B、蒸馏得到的水称为蒸馏水 C、图1取所得冷凝水,滴在玻璃片上,在酒精灯上慢慢加热至水分消失,观察到玻璃片上无任何物质,可认为该冷凝水是混合物 D、图2冷凝水应从a端口进入,使冷凝更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