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每年的3月22日是“世界水日”,水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1)、图1是电解水的实验示意图,试管A、B中产生气体的体积比约为。试管(填“A”或“B”)中的气体能燃烧并产生淡蓝色火焰。此实验证明水是由组成的。
    (2)、某同学将浑浊的河水样品静置后采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过滤,图2中还缺少的一种仪器是 , 其作用是
    (3)、某同学制作了图3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利用活性炭的性可除去水中的颜色和异味。
    (4)、某海水淡化系统(如图4)工作时,蒸发腔中的水在光热作用下变为水蒸气,太阳能风扇将水蒸气吹到冷凝腔冷凝,实现海水淡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序号)

    a.光热作用下,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液态水变为水蒸气,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水蒸气冷凝为水,水分子本身变小

  • 2、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序号

    实验

    方案

    A

    证明酒精含有碳元素

    点燃酒精,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

    B

    除去CaCO3中的CaO

    高温煅烧

    C

    鉴别MnO2和碳粉

    观察颜色

    D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A、A B、B C、C D、D
  • 3、分析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分析推理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则有能量变化的过程一定是化学反应 B、单质只含有一种元素,则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同种元素粒子的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原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D、某物质中加入稀盐酸,有气泡产生,证明该物质一定是活泼金属
  • 4、维生素CC6H8O6主要存在于蔬菜、水果中,它能促进人体生长发育,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下列关于维生素C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维生素C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9:1:12 B、1个维生素C分子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6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6 D、维生素C属于氧化物
  • 5、下图为处理汽车尾气时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变 B、反应后氧原子个数不变 C、丁的化学式为CO2 D、生成物中丙和丁分子个数比是1:1
  • 6、我国稀土储量世界第一。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钕元素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钕原子核外有60个电子 B、钕的原子质量是144.2 C、钕属于金属元素 D、钕的原子序数是60
  • 7、下列有关化学用语的叙述,正确的是
    A、2H表示2个氢元素 B、O2表示2个氧原子 C、2H2O表示2个水分子 D、Fe2+表示1个铁离子
  • 8、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项目所涉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石墨粉润滑生锈的门锁

    石墨有导电性

    B

    制作水果沙拉,切开的苹果表面变色

    切开的苹果表面发生了缓慢氧化反应

    C

    擦干被雨淋湿了的自行车

    防止金属部件生锈

    D

    清理家里的鱼缸后往鱼缸里通入空气

    空气中的氧气可以供给呼吸

    A、A B、B C、C D、D
  • 9、认识燃烧能更好地帮助我们做好消防安全。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用完酒精灯后用灯帽盖灭是利用隔绝空气或氧气的灭火原理 B、用水喷淋灭火主要是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C、可燃性的气体在点燃前需要检验纯度 D、冬天用煤炉取暖时注意室内通风以防止CO中毒
  • 10、学习科学家事迹,弘扬科学家精神。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徐寿创造许多元素中文名称 B、道尔顿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C、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 D、张青莲测量相对原子质量新值
  • 11、秋冬季节天干物燥,是森林火灾的高发期。为了加强防火意识,在森林入口处应悬挂的标志是
    A、 B、 C、 D、
  • 12、下列选项没有用到金属材料的是
    A、人面鱼纹彩陶盆 B、铜导线 C、鹅城大桥 D、高铁钢轨
  • 13、“打铁花”是一种大型民间传统焰火表演,表演者先将生铁熔化成铁水,再用工具将铁向空中用力抛出,熔化的铁水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形成“火树银花落,万点星辰开”的精彩场景。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涉及的变化是化学变化的是
    A、生铁熔化 B、击打铁水 C、铁水氧化 D、铁水凝固
  • 14、我国提出2060年前要实现“碳中和”。CO2减排战略即CO2捕集、利用与储存。如图是CO2利用的一种方法。

    (1)、CH3OH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2)、反应I中,理论上产生的H2O2体积比为(填最简整数比)。
    (3)、上述流程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4)、已知反应Ⅱ的化学方程式为CO2+3H2__CH3OH+H2O , 要产生8kgCH3OH , 理论上可消耗CO2的质量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 15、空气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图是以空气等为原料合成尿素【CO(NH2)2】的流程(部分产物略去)。请回答相关问题:

    (1)、X是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化学式是
    (2)、分离空气常用方法有以下两种。

    Ⅰ、分离液态空气法:液态空气气化时首先分离出氮气,则沸点:氮气氧气(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此过程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Ⅱ、用分子筛分离:分子筛是一种内部分布有均匀微小孔径的固体,通过特制的分子筛把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孔穴而与其它分子分离,则分子大小:氮气氧气(选填“>”、“=”、“<”)。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4)、用“○”表示氢原子,用“●”表示氮原子,“”表示催化剂,观察下列微观图,合成氨气的化学反应过程中微观粒子变化顺序为(将下面三张图用序号排列)。反应前后氮元素的化合价(填“升高”、“降低”或“不变”)

    (5)、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当容器中氨气的含量不再发生变化时,测得氨的含量分别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那么按下列条件进行合成氨反应,氨的含量较高的是_____(填字母)。

    A、200大气压和300℃ B、200大气压和500℃ C、400大气压和300℃ D、400大气压和500℃
    (6)、合成尿素的化学方程式是:2NH3+CO2__CONH22+R , 则R化学式是
  • 16、

    草酸(H2C2O4)存在于自然界的植物中,在170°C以上易分解生成水和碳的氧化物。兴趣小组为确定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哪些含碳的氧化物,展开了探究。

    【提出问题】草酸的分解产物中有哪些含碳的氧化物?

    【猜想与假设】

    (1)猜想1:只有CO;     猜想2:;     猜想3:有COCO2

    【查阅资料】氢氧化钠溶液可以除去二氧化碳;浓硫酸具有吸水性。

    【进行实验】基于猜想3,该兴趣小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部分固定装置已略去)。

    (2)请完善下面表格。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分解产物从左至右依次通过各装置

    A中

    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CO2

    E中黑色粉末变为色,F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说明分解产物中含有

    【交流与反思】

    (3)装置A、E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为

    (4)E装置中的反应体现了CO(填“还原性”或“氧化性”)。

    (5)有同学从安全、环保角度考虑,认为该实验装置存在不足,改进的方法为

  • 17、现有图1实验装置图,结合该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1①号仪器的名称:
    (2)、若用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则在图1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编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只能选用E装置收集二氧化碳的原因是:
    (3)、某同学利用图2的装置,通过排水法收集一定体积的氧气,请将图2补画完整。实验后,若采用仰视读出量筒中水的体积为200mL , 则实际收集到氧气的体积200mL(填“=”“>”或“<”)。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甲烷,则实验室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甲烷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编号)。
    (5)、气体发生装置在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B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先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再往长颈漏斗中加水,若 , 说明气密性良好,但该装置不能控制反应速率,图3中能控制反应速率的是(填字母)。

  • 18、

    Ⅰ.阅读下面的科普短文。

    可燃冰,又称天然气水合物,一种外观似冰且遇火即燃的结晶化合物,其分子由甲烷分子和水分子构成,具有笼状结构(如图1)。

    可燃冰主要蕴藏在深海沉积物和陆地永久冻土中,由水和天然气在高压和低温条件下结晶而成,当温度升高或压强降低时,会立即分解释放出可燃性气体——甲烷。可燃冰燃烧值高、污染小,且储量丰富,因而被各国视为未来化石燃料的替代能源。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可燃冰的形成有三个基本条件:原材料(水和天然气)、高压和________。

    (2)可燃冰被视为“未来能源”,开发利用新能源有利于环境保护,请写出一种我县可以开发利用的新能源________。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可燃冰能燃烧,说明水具有可燃性
    B. 当今世界能源储量中,可燃冰居首位
    C. 可燃冰的能量密度约为煤的十倍

    (4)我国可燃冰开采技术世界领先,将可燃冰进行二次能源开发意义重大。甲烷和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制备合成气(主要成分是COH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Ⅱ.火是人类文明的起源,人类一直试图征服“火”。

    (5)钻木取火:将木屑放置在木板上,木棒轻轻钻动,便可着火。该实验中木屑提供的燃烧条件为________。

    (6)火石取火:用火镰击打火石,产生火花先引燃艾绒,艾绒容易着火是因为艾绒的着火点________(填“高”或“低”)。

    (7)发展到今天,家庭用的燃料大多是天然气,燃烧不充分时会出现黄色火焰,这时可调大天然气灶________(填“空气”或“天然气”)进气量。

  • 19、燃料的发展促进社会文明的进步。《酉阳杂俎》记载:“高奴县石脂水,水腻,浮上如漆,采以燃灯极明”。《梦溪笔谈》记载:“子知其烟可用,试扫其烟为墨,黑光如漆”。
    (1)、“石脂水”,即石油是一种(填“可”或“不可”)再生能源,密度比水
    (2)、“扫其烟为墨”,产生黑烟的原因是
    (3)、为使燃料充分燃烧,需要满足什么条件(写一点即可)。
    (4)、在现代根据石油中各成分不同可分离得到液化石油气,写出液化石油气的成分之一丙烷(C3H8)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20、证据推理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下列合理的是
    A、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能量的改变,所以有能量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B、阴离子带负电荷,所以带负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阴离子 C、分解反应的生成物有多种,所以有多种生成物的反应一定是分解反应 D、含有一种元素的纯净物是单质,所以单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
上一页 526 527 528 529 530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