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
化学兴趣小组同学进行“氧气制取”系列实验研讨活动。
【实验一】实验室制氧
(1)图一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用AE来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用装置E收集氧气,当________,导管伸入集气瓶开始收集氧气。硫在氧气中的燃烧实验中,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的作用________。
【实验二】家庭制氧
(3)①利用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的原理,小玲自制了一个家庭简易制氧机如图F所示,这个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
②若想利用F装置监测产生氧气的速度,小组同学改进的措施是________(填字母)。
a.将a导管加长并伸入水面以下
b.将b号管加长并伸入水面以下
c.将a 和b导管同时加长并伸入水面以下
(4)将150g质量分数为18%的过氧化氢溶液稀释为7.5%,需要水的质量________g。
(5)若得到0.8g氧气,则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
2、
《天工开物》是我国古代的科学技术著作,记载了制盐、冶金等场景。
Ⅰ、制盐:
“西川有火井……以长竹剖开去节,合缝漆布,一头插入井底,其上曲接,以口紧对釜脐,注卤水釜中,只见火意烘烘,水即滚沸”
(1)火井指的是天然气井。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填“能”或“不能”)产生温室效应。三大化石燃料除了天然气,还包括:石油和。
(2)制盐的原理是卤水通过(填“蒸发结晶”或“降温结晶”)得到粗盐。
Ⅱ、采矿和冶炼锡:
(3)铁在自然界中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磁铁矿的主要成分是(写化学式)。锡是“五金”(金、银、铜、铁、锡)之一,这五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4)采矿:常温下,锡露置于空气中能保持金属光泽。以锡为原料加工而成的金属工艺品以色如银、亮如镜、声如磬、色泽历久常新的特点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锡还广泛用于电子信息、化工及航天工业等。古代水中淘取锡砂(主要成分为SnO2 , 难溶于水)与操作的原理相似,所用容器的孔径需(填“大于”或“小于”)锡砂颗粒大小。
(5)冶炼: “凡煎炼亦用洪炉,入砂数百斤,丛架木炭亦数百斤,鼓鞘(指鼓入空气)熔化……点铅勾锡……”。鼓入充足空气的目的是 , 涉及的反应之一是一氧化碳在高温条件下还原锡砂,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硝酸钾和氯化铵的溶解度曲线如图 1 所示。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如图 2 所示实验,R是硝酸钾、氯化铵中的一种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硝酸钾和氯化铵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B、由图1可知:t1℃时,氯化铵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液的质量比为2:7 C、由图1和图2:若烧杯内的物质R是硝酸钾,则①②③三种情况下,一定是饱和溶液的有②③ D、将t2℃下硝酸钾、氯化铵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时,硝酸钾溶液析出的晶体多
-
4、下列对应变化关系图象正确的是A、
向等体积、等浓度的稀盐酸中分别加入Mg、Al、Fe金属 B、
向一定量的铁粉中加入稀盐酸 C、
向一定温度下饱和石灰水中加入一定质量的CaO D、
向一定温度下不饱和的KNO3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
-
5、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 NaOH、NaCl、CuSO4三种固体
水
B
鉴别H2和CH4
点燃,在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
C
KNO3中混有的少量NaCl, 提纯KNO3
蒸发结晶
D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把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碳
A、A B、B C、C D、D -
6、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通过对比说法错误的是A、图1 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着火点高 C、图3 实验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D、图4实验比较不同催化剂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
-
7、下列劳动项目涉及的化学知识不正确的是
选项
劳动项目
化学知识
A
用厨余垃圾沤制花肥
物质发生缓慢氧化
B
用明矾处理浑浊的天然水
明矾具有杀菌消毒的作用
C
用木炭烧烤食物
木炭燃烧放热
D
用氦气填充气球
氦气密度小于空气且化学性质稳定
A、A B、B C、C D、D -
8、理清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常见的化学概念间的关系有包含、交叉等。下列图示是化学概念之间关系的形象表示,不正确的是A、
B、
C、
D、
-
9、酒精灯和酒精喷灯是化学实验常用的加热仪器,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A、酒精燃烧而陶瓷灯头未燃烧,说明燃烧需要物质具有可燃性 B、常温时未燃烧的酒精灯一经点燃就燃烧,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C、酒精喷灯比酒精灯燃烧更剧烈,是因为增大了酒精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D、酒精灯不慎被碰倒后,洒出的酒精在桌面燃烧,立即用水浇灭
-
10、以H2O、CaBr2(溴化钙)、Fe3O4为原料进行气固相反应可以实现水的分解制得H2 , 其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反应“①”中生成HBr与生成氢气的质量比为243:1 B、反应“②”是置换反应 C、反应过程中只有氢、氧、溴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D、该过程的总反应方程式为
-
11、我们刚开启一瓶可乐饮料,会在瓶口看到大量白雾,在瓶内看到气泡(如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口看到的白雾是小水珠 B、气体不能做溶质 C、平时喝的可乐饮料是乳浊液 D、开启可乐前后二氧化碳的溶解度不变
-
12、下列化学用语书写正确的是A、两个铁离子:2Fe2+ B、两个氮分子:2N2 C、氖气:Ne2 D、氧化镁中镁元素的化合价:
-
13、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相结合是化学学科的重要思想之一。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选项
宏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自行车轮胎夏天容易爆裂
气体分子受热变大
B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C
墙内开花墙外香
分子在不断运动
D
水和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同
分子构成不同
A、A B、B C、C D、D -
14、在化学实验操作考核中,某班同学有如下几种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过滤悬浊液
B、称量NaOH的质量
C、滴加石蕊试液
D、加热固体试剂
-
15、校园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站的组装和使用,可以提高同学们保护环境的意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空气质量指数越低,空气质量越差 B、加强大气监测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 C、二氧化硫和二氧化氮可以导致酸雨 D、空气评价的主要污染物有臭氧及一氧化碳
-
16、宋代李重元在《忆王孙 ·夏词》中写到“过雨荷花满院香”。从微观角度分析,花香飘满院的合理解释是A、分子可以再分 B、分子的体积变大 C、分子间有间隔 D、分子在不断运动
-
17、
碳-氧循环作为自然界的重要循环,对保持人类生活与自然环境生态平衡有着重要意义。
I.自然界中的碳-氧循环如图一所示。
(1)图一中转化为植物的________作用。
(2)写出一个有关转化i的化学方程式。
(3)转化中的反应之一为:。
①淀粉属于下列营养物质中的________(填字母)。
a.蛋白质 b.糖类 c.油脂 d.维生素
②为探究该反应能吸收二氧化碳,某化学小组设计了图二的实验装置(甲、乙中植物均已提前放到黑暗处一昼夜)。水槽中的培养液含有硫酸铵,硫酸铵可作________(填“氮肥”“磷肥”或“钾肥”);光照一段时间后,甲中的植物叶片能检测到有淀粉生成,而乙中的不能,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_______。
Ⅱ.太空空间站内的碳-氧循环如图三所示。
(4)富集常采用图四的方法。“分子筛“的作用类似于________(填操作名称)。
(5)萨巴蒂尔反应器中发生的反应为: , 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
(6)每位航天员每天需要的氧气大约为 , 若其中的氧气来自电解水,试计算需要消耗水的质量是多少?
-
18、为探究铝、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某兴趣小组准备了以下物质:铝丝、铜丝、稀盐酸、硫酸铜溶液、硝酸银溶液、硫酸铝溶液,设计了多组方案。(1)、写出一组比较铝、铜活动性顺序所需要的物质。(2)、写出比较铜、银活动性顺序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有同学提醒,若选用铝丝,要先用砂纸打磨,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
-
19、如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1)、利用A装置制取气体,为防止加热时试管炸裂,需要注意的操作事项有什么?(写一条即可)(2)、B装置可制取多种气体,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制取的原理。(3)、用C装置收集某气体时,气体需从b导管口通入,则该气体具有什么性质?
-
20、某同学利用如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步骤
现象
I.将一定量的白磷,红磷分别浸入热水中
白磷、红磷均不燃烧
Ⅱ.升高右侧漏斗至红磷露出水面
红磷不燃烧
Ⅲ.升高左侧漏斗至白磷露出水面
白磷燃烧
(1)、热水的作用是什么?(写一种即可)(2)、能说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可燃物着火点"的证据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