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青铜器时代,古人采用“火法”炼铜。将孔雀石[主要成分为碱式碳酸铜]敲碎后与木炭混合,高温煅烧。煅烧过程中,碱式碳酸铜分解为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随后氧化铜与木炭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已知铜的熔点为1083℃,工艺简图如下,回答下列问题。(1)、将孔雀石敲碎的目的是。(2)、碱式碳酸铜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3)、上述流程中可能产生的有毒气态物质是(填化学式)。
-
2、根据如图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P点的意义是。(2)、℃时,氯化钠的溶解度硝酸钾的溶解度(填“>”“<”或“=”)。(3)、℃时,将90g硝酸钾加入1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质量为g。
-
3、生活中的化学知识无处不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1)、铅笔芯能导电,是因为其中含有(填名称)。(2)、西气东输工程将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输送到东部地区,天然气主要成分是(填化学式)。(3)、在学校举行运动会前,小明利用化学知识为同学们准备了几个一次性自制冰袋,冰袋标签如图,你认为冰袋的降温原理是。
-
4、实验小组用pH传感器研究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的反应,随着滴加试剂的体积增加,烧杯中溶液的pH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滴管中的溶液是稀盐酸 B、a点时溶液中钠离子数量最多 C、b点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 D、c点时溶液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
5、物质的鉴别、检验、除杂和分离是重要的实验技能。下列实验方案设计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鉴别NaOH和溶液
取样,通入观察溶液是否变浑浊
B
检验中是否含
取样溶解后,滴加溶液,观察是否产生沉淀
C
除去溶液中的
加入过量铁粉,过滤
D
分离和NaCl的混合物
溶解后降温结晶
A、A B、B C、C D、D -
6、逻辑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所以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 B、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所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中和反应生成盐和水,则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某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和 , 则该物质一定含有碳和氢元素
-
7、花岗岩是一种常见的岩石,主要成分包括石英()、正长石()、云母[]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花岗岩属于纯净物 B、正长石属于氧化物 C、石英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4价 D、云母由24个原子构成
-
8、下列物质长期放置在空气中,因发生化学变化造成质量明显增加的是A、浓硫酸 B、浓盐酸 C、食盐水 D、氢氧化钠
-
9、近年,我国科学家成功研制出高能量密度的硫化物固态电池,其电解质材料含锂、硫、磷等元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离子的符号为 B、锂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固态电解质材料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 D、磷的原子序数为15,其相对原子质量为30.97g
-
10、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接触到各种物质,这些物质的酸碱性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不同影响。当我们不小心被黄蜂蜇伤后,因黄蜂的毒液呈碱性,会使我们感到疼痛。为了减轻疼痛,我们可以涂抹一些酸性物质来中和毒液。以下物质中,适合用来涂抹缓解黄蜂蜇伤疼痛的是A、食盐水(pH为7) B、白醋(pH为2~3) C、牙膏(pH为8~9) D、小苏打水(pH为8~10)
-
11、中国古代炼丹术对化学发展有着深远影响。在炼丹过程中,炼丹家们发现了一些物质的变化规律。以下关于炼丹过程中涉及的化学知识解释合理的是A、用丹砂(主要成分HgS)炼制水银,是因为HgS受热易分解,生成Hg和S,这是物理变化 B、古人在炼丹时常用到硝石(主要成分),硝石受热后分解能产生二氧化碳 C、炼丹过程中发现金属铜能与某些物质反应变成“药金”(主要成分是铜锌合金),“药金”的硬度比纯铜大 D、炼丹家们通过加热某些矿石和木炭混合物制得金属,是因为矿石中的金属化合物在高温下分解生成金属单质
-
12、合理施用化肥能促进农作物生长。下列物质可用作复合肥的是A、 B、 C、 D、
-
13、为了践行“美丽中国”的理念,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推广使用氢能源公交车,减少化石燃料污染 B、工业废水直接排入河流,降低处理成本 C、露天焚烧秸秆,减少垃圾堆积 D、大量使用农药、化肥,提高农作物产量
-
14、下列用大理石与稀盐酸混合制取的实验操作中,错误的是A、检查气密性
B、加大理石
C、收集
D、检验是否集满
-
15、2024年12月,“春节”申遗成功。这一成就不仅是对中国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肯定,也标志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在国际上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推广。请完成下面小题。(1)、春节期间有很多传统习俗。下列习俗中,主要涉及化学变化的是A、写春联 B、贴窗花 C、放鞭炮 D、包饺子(2)、春节期间,我们到处都能闻到肉香、炸年货的香味等。用分子观点解释是A、分子的质量很小 B、分子在不断运动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的体积很小(3)、春节时,人们会准备各种美食。下列美食中,富含蛋白质的是A、红烧肉 B、饺子皮 C、年糕 D、炒青菜
-
16、为了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设计了如下几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序号
过氧化氢溶液
MnO2质量
反应温度
体积
溶质质量分数
①
10mL
5%
0.1g
25℃
②
10mL
10%
0.1g
25℃
③
10mL
5%
0.1g
40℃
④
10mL
5%
0.3g
25℃
A、对比①与②,可以探究过氧化氢溶液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对比②与③,可以探究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C、对比①与④,可以探究MnO2的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D、实验①与实验③最终收集到的氧气质量基本相同 -
17、下列有关常见碱的用途中,说法不正确的是A、农业上,常用熟石灰来改良酸性土壤 B、用含氢氧化钠的药物中和过多的胃酸 C、用熟石灰处理硫酸厂废水中的硫酸 D、氢氧化钠能与油脂反应,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
-
18、碳酸亚铁()应用非常广泛,可以作补血剂、阻燃剂、催化剂,还可用于皮革生产。(1)、碳酸亚铁中铁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小组成员称取样品(含杂质)21.8g,放入如图装置中加热,此时发生的反应为 , 质量不再改变时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9.6g。计算样品中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3)、继续向上图装置中通CO分阶段升温,加热时测得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如图。已知用CO还原的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①图中a点数值为。
②图中N点对应的固体成分为。
-
19、碳酸锂()是制备锂电池的重要原料,工业上可通过湿法回收废旧磷酸铁锂电池来制备,其主要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1)、“破碎”:“酸浸”前,材料需进行“破碎”,目的是。(2)、为回收铜、铝、碳渣等材料,“破碎”时宜通入一段时间氮气再进行,原因是。(3)、“酸浸”步骤中为了抑制铁的溶解,更好的提高锂浸出率(如图2),该过程选择最适宜的pH范围是 (填字母)。A、2.5~3.0 B、3.0~4.0 C、5.0~6.0(4)、“沉淀”:“沉淀”后过滤分离,该步骤在实验室中用到的铁制仪器为。(5)、“蒸发浓缩”后得到硫酸锂溶液加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发生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6)、通过“蒸发浓缩”中利用玻璃棒的目的为 , 操作Ⅱ后得到碳酸锂沉淀与含有硫酸钠的废液,检验碳酸锂已洗净的方法为:。(7)、火法回收是将电池拆解煅烧后提取金属,与火法对比,湿法回收的优点是图(写一点)。
-
20、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创新采用了水面上方架设光伏板发电,下方的水域则用于水产养殖的“渔光互补”发展模式。
任务一:了解渔光互补模式
(1)光伏发电过程中发生了。(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任务二:检测分析鱼塘水质
(2)用对鱼塘水的酸碱度进行了检测。
(3)同学们测定了不同时间段内鱼塘水的pH,发现中午时鱼塘水的pH最大,其原因可能与水中藻类的作用有关。
任务三:探究鱼塘水的成分
【查阅资料】鱼塘底部塘泥中的有机物分解易使水质酸性增强;鱼塘中水多为硬水;该鱼塘养殖鱼虾,需定期投入为鱼虾补充钙质。
【猜想假设】该鱼塘水呈酸性,且含有。
【进行实验】
(4)
实验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
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变成红色
鱼塘水呈酸性
步骤二
另取少量鱼塘水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足量溶液。
, 一段时间后产生白色沉淀
含有
【反思评价】
(5)步骤②中产生白色沉淀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有同学对实验结论提出了质疑,理由是 , 同学们改进方案得出了正确的结论。
任务四:展示项目研究成果
(7)同学们设计了板报进行宣传,请完成板报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