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燃烧放热、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B、硫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硫气体 C、镁条在空气中: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D、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放热,发白光,产生白色烟雾
  • 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称量氯化钠固体 B、量取液体体积 C、检查装置气密性 D、加热液体
  • 3、如图为某品牌儿童钙片标签上的部分文字,某儿童按标签用量服药,每天补充钙元素的质量是多少克?(写出计算过程)

    ××牌儿童钙片

    【主要成分】碳酸钙维生素D

    【功效】补钙

    【规格】2.5g/片

    每片中含碳酸钙80%

    【食用方法】每日一次,每次1片

  • 4、

    水是生命之源,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水的研究。化学兴趣小组以“生命之源——水”为主题开展项目式学习,请你一起参与并解答探究过程中的问题。

    任务一:河水的净化

    【查阅资料】自然界中的河水中含有多种杂质,其中的不溶性杂质使河水浑浊,可溶性杂质使其具有气味和颜色,小组同学按照一定的流程对河水样品进行净化。

    (1)同学们向河水样品中加入 , 使水中悬浮的杂质快速沉降。如图1是进行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过滤完成后,同学们发现样品仍然浑浊,则操作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是(写出一点)。纠正错误后重新过滤,他们得到了澄清的河水样品。
    (3)若想要进一步得到净化程度较高的水,可以进行操作。

    任务二:探究水的组成

    如图2为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电解水实验,以此来探究水的组成。

    (4)实验前,老师向水中加入了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是。图中B试管连接的是电源的(选填“正”或“负”)极,A试管中生成的气体是(填化学式)。
    (5)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5、

    质量守恒定律是自然科学的基本规律之一,又称物质不灭定律。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此定律展开了一系列探究实验,请你一起参与并回答问题。

    I.初步探究

    如图1为兴趣小组设计的两组实验

    (1)实验A中,加热细铜丝团一段时间后撤走酒精灯,观察到铜丝表面变黑,钩码会(选填“上升”或“下降”)。实验B中,蜡烛燃烧一段时间后,观察到托盘天平的指针会向(选填“左”或“右”)偏。

    (2)于是兴趣小组认为化学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他们得出错误结论的原因是

    II.反思改进

    兴趣小组成员在老师的建议下,重新设计了两组实验,如图2。

    (3)实验C中观察到的现象是铁钉表面有红色固体生成, , 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实验D中,观察到红磷燃烧,小气球先变鼓再变瘪,其中“变鼓”的原因是

    (4)实验C和D反应结束后,托盘天平指针的位置均不发生变化,由此可得出结论:

  • 6、结合图像,从不同角度学习化学。
    (1)、建立模型

    用“”表示氮原子,“”表示氧原子。若空气中其他成分忽略不计,如图中可表示空气微观模型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B、 C、
    (2)、微观示意图

    如图表示某密闭容器中物质的变化过程。

    ①变化I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 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②从微观角度分析,变化II和变化III的实质是。写出一个生活中应用变化II的实例:

  • 7、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装置,图2是探究氧气性质的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编号①的仪器名称为
    (2)、若利用装置A制取O2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3)、若利用装置B和F制取O2 , 则长颈漏斗中加入的试剂是(填化学式),B中的导管应与F中的(填“b”或“c”)端连接,连接时应先 , 再稍稍用力把玻璃导管插入乳胶管。
    (4)、图2中,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 , 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燃烧停止后,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可观察到
  • 8、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月背土壤,成分揭秘!

    9月17日,我国科学家对月背土壤的成分进行揭秘,阐述了返回样品的物理、矿物和地球化学特征。

    月壤与岩屑特性:嫦娥六号返回样品具有较低密度,表明其结构较为松散,孔隙率较高。

    矿物与地球化学特征:嫦娥六号样品中的铝氧化物(Al2O3)和钙氧化物(CaO)含量较高,而铁氧化物(氧化亚铁)含量相对较低。此外,样品中的钍、铀和钾等含量显著低于KREEP玄武岩,与位于月球正面风暴洋克里普地体中的阿波罗任务和嫦娥五号任务的样品表现出了巨大差异。

    (1)、从物质分类角度来看,月背土壤属于
    (2)、Al2O3读作 , 氧化亚铁的化学式为
    (3)、样品中的钍、铀和钾指的是
    (4)、月背土壤中的CaO即生石灰,可与水反应生成Ca(OH)2 , 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 9、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如图是A~E五种微观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1)、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2)、A粒子的化学性质
    (3)、写出B粒子的符号
    (4)、C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E粒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则m的值为
  • 10、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0

    3

    20

    18

    反应后的质量/g

    2

    x

    30

    26

    A、x=3 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乙一定在该反应中作催化剂 D、该反应中生成物丙和丁的质量比为5:4
  • 11、下列实验方案能解决相应实际问题的是

    选项

    实际问题

    实验方案

    A

    鉴别氮气和氦气

    向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观察现象

    B

    探究蜡烛燃烧产物中是否有水

    取一干冷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现象

    C

    验证分子在受热时运动会加快

    向热水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现象

    D

    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向水中加入活性炭

    A、A B、B C、C D、D
  • 12、分类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的科学方法。下列物质属于单质的是
    A、液氧 B、空气 C、氧化铜 D、冰水混合物
  • 13、二氧化氯(ClO2)是一种高效、安全、环保的杀菌消毒剂,已知ClO2O的化合价为2 , 则Cl的化合价为
    A、1 B、0 C、+2 D、+4
  • 14、金秋九月,全国多地水稻喜迎丰收,稻浪飘香。能闻到稻香是因为
    A、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分子的体积很小 C、分子之间有间隔 D、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 15、下列有关试管的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A、取用块状试剂 B、夹持试管 C、取用液体试剂 D、洗涤试管
  • 16、以氢气(H2)和氮(N2)为原料合成氨(NH3)是化学工业最伟大的发明,对人类的发展有着重要的贡献,合成氨的流程可表示如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有关问题:

    (1)、焦炭与水蒸气反应时要对焦炭进行粉碎,目的是 
    (2)、氨气加压降温后可转化成液态,从微观粒子角度分析原因是
    (3)、合成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N2+3H2高温、高压__催化剂2NH3 , 若要制备34t氨气,则需要多少吨氮气?(请写出计算过程)
    (4)、在流程图中可循环利用的物质是 。
  • 17、【基础实验和跨学科实践】
    (1)、CO2的制取及性质

    ⅰ.制取CO2

    实验室在常温下制备二氧化碳,反应该选择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 (填字母)。

    ⅱ.性质实验

    操作

    现象

    性质及方程式

    X为澄清石灰水时,现象为

    CO2能与石灰水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X为紫色石蕊溶液时,现象为

    CO2能与水反应生成酸性物质

    低处的蜡烛先熄灭,高处的蜡烛后熄灭

    ;CO2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2)、低碳行动方案

    同学们展示如图所示的方案,并交流讨论、完善方案。

    ⅰ.完善方案中的内容(各补写一条):a ;b ;c 

    ii.二氧化碳的封存方式包括生物封存、地质封存、海洋封存等,用海洋封存二氧化碳时,部分二氧化碳被海水吸收,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18、【科普阅读】

    纯净的臭氧(O3)在常温下是天蓝色的气体,有难闻的鱼腥气味,不稳定,一旦受热极易转化成氧气,并放出大量的热。它虽然是空气质量播报中提及的大气污染物,但臭氧层中的臭氧能吸收紫外线,保护地面生物不受伤害。而且近年来臭氧的应用发展较快,很受人们的重视。生产中大量使用的臭氧通常由以下方法制得。

    臭氧处理饮用水。早在19世纪中期的欧洲,臭氧已被用于饮用水处理。由于臭氧有强氧化性,可以与水中的有害化合物(如硫化铅)发生反应,处理效果好,不会产生异味。

    臭氧做漂白剂。许多有机色素的分子遇臭氧后会被破坏,成为无色物质。因此,臭氧可作为漂白剂,用来漂白麻、棉、纸张等。实践证明,臭氧的漂白作用是氯气的15倍之多。

    臭氧用于医用消毒。与传统的消毒剂氯气相比,臭氧有许多优点,可杀灭一切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芽孢等,而臭氧很快转化为氧气,无二次污染,高效环保。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臭氧的物理性质有(写出一条)。
    (2)、臭氧处理饮用水时,发生了 (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臭氧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
    (4)、臭氧转化为氧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

    在此过程中,下列不会发生变化的是(填序号)。

    A.元素种类       B.分子种类       C.原子质量        D.分子数目

    (5)、臭氧和氧气的组成元素相同,但化学性质差异大的原因是
    (6)、下列关于臭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填序号)
    A、臭氧的漂白作用比氯气强 B、由氧气制得臭氧的过程中,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 C、臭氧在生产生活中有很多用途,对人类有益无害,不是空气污染物 D、臭氧稳定性差,不利于储存,其应用可能会受到限制
  • 19、炉甘石始载于《外丹本草》,主要成分为碳酸锌(ZnCO3)和碱式碳酸锌,炮制后主要成分为氧化锌,可作为外用药使用。

    (1)、碳酸锌中锌的化合价为
    (2)、碳酸锌中碳、氧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 质量比为 
    (3)、氧化锌、碳酸锌、碱式碳酸锌都有一定的抑菌活性,说明起抑菌作用的有效成分可能是 (填字母,下同)。     

    a.锌分子        b.锌元素          c.锌单质

    (4)、如图为锌元素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锌原子的质量为65.38g                            b.锌的原子序数为30

    c.锌在元素周期表位于第四周期                  d.锌原子在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5)、药效高低与有效成分的含量相关。碳酸锌的抑菌活性低于相同质量的氧化锌,可能的原因是
  • 20、能正确反映对应变化关系的图像是

    A.过氧化氢分解制备氧气

    B.电解水实验

    C.密闭条件下加热铜粉

    D.高锰酸钾受热分解

    A、A B、B C、C D、D
上一页 199 200 201 202 203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