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二章 简单机械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二章:简单机械单元测试(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 浮力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B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十章:浮力单元测试卷(A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 压强 质量检测试卷
- 2017-2018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学期 第九章:压强单元测试卷(B卷)
-
1、如图所示,倒置的玻璃瓶内装有水,瓶口处插着AB两根细管。若从A管向瓶内充气,水会从B管口喷出,则B管出水口处水的压强大气压强;若封住A管进气口一段时间后,B管不会有水流出,此时瓶内上方气体的压强大气压强。(两空均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
2、现有密度分别为ρ1、ρ2(ρ1<ρ2)的两种液体,质量均为m0 , 某工厂要用它们按体积比1:1的比例配制一种混合液(设混合前后总体积不变),且使所得混合液的质量最大。则这种混合液的密度为 , 按要求配制后,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
-
3、有一种火锅叫做“鸳鸯火锅”,如图所示,它是将同一锅隔成相等的两半,一半加的是清汤,一半加的是麻辣红油汤,以满足不同人的口味。当两边的汤汁量和初温基本相等时,总是加(选填“清汤”或“麻辣红油汤”)的一边先沸腾,其主要原因是。

-
4、如图所示,漫画描述的是两逃犯驾车逃离、警车(图中中间黑色部分)在后紧追不舍的情景,逃犯车和警车的车速分别是22m/s和25m/s。若以警车为参照物,逃犯车在向(填“前”或“后”)运动、车速是m/s。

-
5、图甲所示是机械唱片机,图中黑色圆盘是刻录有声音信息的唱片,图乙是唱片机唱头与唱片局部的放大图,图中能看见唱片上记录声音信息的凹槽。唱片转动时,唱头上的唱针划过唱片上刻录有声音信息的沟槽,会振动,且它振动的情况与振动情况相同,它把这种振动传递给电子放大器,放大器推动喇叭发声,我们就听到唱片上记录的声音了。

-
6、一根原长为L0的弹簧,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弹力F和弹簧的伸长量∆x成正比,即F=k∆x,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同一个弹簧,在弹性限度内k值不变)。如图所示是某次实验测得的弹簧弹力F与弹簧长度L的关系图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弹簧的原长L0是10cm B、弹簧的劲度系数k是400N/m C、当弹力F=10N时,弹簧伸长了2.5cm D、当弹簧受到40N的拉力时,长度为20cm -
7、将烧杯中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中,每次倒入10cm3 , 然后称量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多次重复该操作后,绘制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总质量m与量筒内待测液体体积v的关系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烧杯的质量为80g B、待测液体的密度为1.5×103kg/m3 C、液体倒入量筒时有溅出,则测量密度会偏大 D、由图可知,m小于50g后实验就无法进行了 -
8、将橡胶软管一端放人位置较低盛有水的烧杯中,另一端与塑料瓶盖相连并密封。在空塑料瓶中倒入少许热水摇晃后倒掉并迅速盖上瓶盖拧紧,这时烧杯中的一小部分水会通过橡胶软管流人位置较高的塑料瓶内,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塑料瓶中倒入热水摇晃后倒掉,目的是让塑料瓶内空气密度减小 B、迅速盖上瓶盖并拧紧,目的是让塑料瓶内空气的温度保持不变 C、烧杯中的水流人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中,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 D、烧杯中的水流人到位置较高的塑料瓶中,是因为瓶内气压小于大气压 -
9、爱阅读的乐乐同学了解到茶圣陆羽在《茶经》中形容沸腾的水“势如奔涛”。他利用图示装置对水沸腾前后的实验现象进行了观察和记录。以下正确的是
A、沸腾前,水持续吸热,但温度不变 B、沸腾时,有大量“白气”产生,这些“白气”不是水蒸气 C、沸腾时,水中不断有大量气泡上升、变大,到水面破裂 D、沸腾后,拿走酒精灯,水的温度会保持不变 -
10、一名军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需要从正在快速行驶的卡车的侧面跳下。下面的四种跳车方法中,最安全的是A、面向前跳离车落地后站立不动 B、面向前跳离车落地后尽力奔跑 C、面向后跳离车落地后站立不动 D、面向后跳离车落地后尽力奔跑
-
11、如图所示,A、B两同学用甲、乙两种方式推墙。甲中A向前推B、B向前推墙,乙中A、B两人同时向前推墙。每个人的推力大小都为F,方向都水平向右。则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方式中墙受到人的推力为F B、乙方式中墙受到人的推力为2F C、甲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 D、乙方式中两位同学受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都为F -
12、把盛有冰块的试管插入烧杯里的碎冰块中,用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慢慢加热,如图所示。在烧杯中的冰块完全熔化前,试管中的冰
A、不能达到熔点,可能熔化 B、不能达到熔点,不能熔化 C、可以达到熔点,可以熔化 D、可以达到熔点,不能熔化 -
13、如图甲是塔式熔盐光热电站,它由12000面“定日镜”围绕着一座360m高的熔盐塔组成,每面镜子都能追踪太阳并把阳光反射到塔顶的吸热器上。图乙是上午某个定日镜的反射情况,在太阳下山前的一天中,该定日镜会()
A、逆时针旋转 B、顺时针旋转 C、向上移动 D、向下移动 -
14、如图所示是博物馆珍藏的古代青铜“鱼洗”,其盆底铸有两条铜鱼。注人半盆水,用双手搓把手,会发出嗡嗡声,盆内水花四溅,好似“铜鱼”在戏水一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鱼洗”的把手上涂润滑油更容易做到“水花四溅” B、“水花四溅”说明“鱼洗”正在振动 C、“水花四溅”说明声音在水中传播的速度比空气中慢 D、嗡嗡声响时双手是声源 -
15、我国古代把女子一作的长称为“咫”,把男子一作的长称作“尺”,如图所示。词语“咫尺之间”用来比喻相距很近,实际“咫”与“尺”长度相差大约为()
A、3μm B、3mm C、3cm D、3dm -
16、厨房不仅是加工食材的场所,也是日常生活中物态变化的“实验室”。厨房的煤气炉子上正架着一口装了水的锅,盖上锅盖,加热锅里的水。几分钟后就可以听到“咕噜咕噜”的水声从锅里传来:揭开锅盖,“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打开冰箱,上层的隔板上放有一些蔬菜,仔细观察后发现,有时蔬菜上浮着一些“小冰粒”.把蔬菜拿出冰箱一会儿后,那些“小冰粒”就会消失,只剩下蔬菜叶上的水珠。(1)、“一股白气”迅速冒出来,“白气”的形成是水蒸气(填物态变化名称)形成的小水珠:正如把煤气通过(选填“降低温度”或“压缩体积”)方式变成液体放进煤气罐里方便于存储运输。(2)、在揭开盖子的时候如果不小心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比被同质盘的100℃的水烫伤厉害,是因为水蒸气遇冷液化(选填“吸热”或“放热”)的缘故。(3)、橱柜里的樟脑丸,变得越来越小,这是因为发生了现象(填物态变化名称)。(4)、从冰箱里拿出冰棒,冰棒的表层还有一层“白霜”,这层“白霜”和蔬菜上浮着的“小冰粒”的形成是(选填“一样”成“不一样”)的。(5)、冻豆腐是举火锅必备食材,豆腐经冷冻再解冻以后,小孔产生的原因是豆腐里的水经历了先后的物态变化过程。
-
17、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梭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
(1)、实验中所用的光屏应选用(选填“粗糙的”或“光滑的”)。若实验过程中将光屏远离三校镜,则色带会(选填“变亮”“变暗”或“不变”)。(2)、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如果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入射,两束光会经过:点或b点,如图乙所示。用光测出的焦距较大。(3)、将一个紫色发光物体置于凸透镜主光轴上某位置,在凸透镜另一侧得到物体____立、等大的实像。若在原位置换上一个红色发光物体,则该物体通过此凸透镜所成的像是____(填字母)。A、倒立、等大的实像 B、倒立、放大的实像 C、倒立、缩小的实像 D、正立、放大的虚像(4)、如图丙所示,相距很近的两束平行光A和B的间距为d,它们斜射到玻璃砖的上表面,并从玻璃砖的下表面射出,若A为紫光,B为红光,则它们射出玻璃砖的光在玻璃砖下表面的距离(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D,它们射出玻璃砖的光(选填“平行”或“不平行”)。 -
18、阅读短文,回答问题。
逆温现象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的增加而降低。可是在某些天气条件下,地面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层次结构稳定,不发生上下翻滚,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现象”,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翠在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就加重。
逆温形成的因素很多,最常见的是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由于地面强烈的有效辐射,贴近地面的气层很快降温,远离地面的气层受地面影响较小,降温较少,于是出现上暖下冷的逆温现象,随着地面有效辐射的不断继续,逆温层逐渐增厚,黎明时达到最大厚度:日出后,随着太阳辐射的逐渐增强,地面很快升温,近地面气层受地面影响,也开始升温,于是逆温便自下而上地消失,辐射逆温层的垂直厚度可以从几十米到三四百米,其上下界温度差一般有几摄氏度。
逆温现象并非一无是处,它可以抑制沙尘桑的发生,还可应用于农作物种植。如中国新疆伊犁地区曾出现厚度为400米的逆温层,有效地提高了当地冬天的温度,增加了农作物的产盘。
(1)、从气流对飞行的影响而言,飞机在(选填“正常”或“逆温”)天气更易平稳飞行:(2)、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逆温现象是雾霾天气的帮凶,是因为较冷空气在(选填“低空”或“高空”),空气不易流动或流动较慢,造成空气中的污染物聚集:(3)、在我国冬季的白天,(选填“暗天”或“阴天”)更容易形成逆温层:(4)、南极地区也存在“逆温现象”,我国自主研制的“雪龙2号”破冰船,主要用于南极地区科考探查,它可以在极地不超过1.5米的冰层上,以3.7~5.6千米/小时的速度连续破冰前行,以“雪龙2号”破冰船为参照物,破冰船上的科学家是(填“运动”或“静止”)的:(5)、下列各图能反映黎明前后高度随气温变化图像的是(填字母)。
-
19、一辆汽车在平直的高速公路上行驶,司机突然发现前方80m处有障碍物。若司机从发现险情到踩下刹车制动器要的反应时间为1s,这段时间内汽车保持原来速度前进了25m,汽车制动后还要继续向前滑行30m后停下。求:(1)、汽车制动前的速度是多少?(2)、若司机酒后驾车,反应时间会变长,如果反应时间变为原来的3倍,请通过计算判断汽车是否会撞上障碍物。
-
20、小明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白纸平铺在桌面上,将玻璃板垂直纸面放置,取两支完全相同的蟒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的婚烛A,小心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的像重合。
(1)、实验时应选用(选填“较薄”或“较厚”)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便于确定像的(选填“位置”或“大小”)(2)、选用两支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选填“位置”或“大小”)(3)、实验过程中,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时,蜡烛B应(选填“靠近”或“远离")玻璃板:(4)、小明将蜡烛A竖直放在水平桌面的白纸上,点燃蜡烛A,他观察发现:平板玻璃中蜡烛A的像偏低且倾斜。你认为在上图乙的1、2、3三幅图中图是产生以上实验现象的原因。(5)、本实验多次改变蜡烛A的位置,得到多组数据的目的是____(选填选项).A、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B、避免实验的偶然性,得到普遍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