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使一束光从甲介质斜射入乙介质,测量并记录入射角和折射角大小;改变光束射向O点的角度,进行多次实验,数据如表所示:

    实验次数

    1

    2

    3

    4

    入射角

    10°

    20°

    30°

    40°

    折射角

    15.1°

    30.7°

    48.6°

    73.8°

    (1)、光从甲介质斜射入乙介质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入射角,折射角随着入射角的增大而
    (2)、做完第4次实验后,同学们又使一束光从乙介质中以73.8°的入射角射入甲介质,测得折射角恰好为40°,这说明在折射现象中,
  • 2、如图所示,小明同学将刻度尺的一端紧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拨动刻度尺使它振动。

    (1)、小明保持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变,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发生变化。
    (2)、小明改变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刻度尺,刻度尺振动发出声音的发生变化。
    (3)、小明在实验时发现:刻度尺伸出桌面太长,无论怎样用力拨动都听不到刻度尺发声,原因是
  • 3、人若能分清“原声”和“回声”,则“原声”和“回声”时间间隔应大于0.1 s。那么要能区分自己的拍手声和高墙反射回来的回声(空气中的声速为340 m/s),人离高墙的距离至少应该多少米?
  • 4、“凿壁偷光”是匡衡“穿壁引光,映光读书”的故事。如图,M点是光源的位置,请用光路示意图在墙另一侧画出“偷”光的范围。

  • 5、用一组相同的瓶子盛上不等量的水就可以组成一个“乐器”,通过敲击瓶子就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乐曲。被敲击的瓶子发出的音符与瓶中水量的对应关系如图所示。

    (1)、由图可知音调的高低与瓶中水量的关系是
    (2)、往热水瓶或杯子里倒水,有经验的人不用看,就可以根据声音判断水是否快倒满了,这是因为
  • 6、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可以用来研究光从水中斜射到与空气的分界面时所发生的光现象。

    (1)、使入射角i在一定范围内由小变大,会发现折射角r(填写变化规律),且折射角总是大于相应的入射角。 
    (2)、若继续增大入射角i,当入射角i增大到某一角度时,将会发现不再有光线,而只存在光线。
  • 7、如图所示的是一条盘山公路,当汽车在AB路段下坡行驶时,司机看不到BC路段的情况,这是因为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传播,为了看到BC路段情况,应该在(填“A”“B”或“C”)位置安装一块面镜,根据你所学知识判断,该面镜最好是(填“凸”“平”或“凹”)面镜。

  • 8、一束平行光与镜面成30°角射到平面镜上,反射角大小是 , 人迎着反射光的方向可以看到刺眼的光,而在其他方向却看不到反射光,这是由于发生了(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
  • 9、某种昆虫靠翅膀振动发声。如果这种昆虫的翅膀在10 s内振动了3 500次,则它振动的频率是Hz,人类(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声音。
  • 10、2024年6月6日,是第29个全国爱眼日,合理用眼,关注眼健康。不少学生用手机上网课,长时间盯着屏幕,容易导致视力下降,患上近视眼,图(填“甲”或“乙”)是近视眼的光路示意图,近视眼,需配戴(填“凸透镜”或“凹透镜”)。人眼的成像原理与(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

  • 11、一个圆柱形的玻璃瓶内装满水,把一支铅笔放在玻璃瓶的后方,透过玻璃瓶,可以看到这支铅笔。当铅笔由靠近玻璃瓶的位置向远处慢慢移动的过程中,透过玻璃瓶会看到铅笔尖逐渐(填“变长”或“变短”);到某一位置时,铅笔尖会突然改变方向,而“改变方向”后的像为(填“实”或“虚”)像。

  • 12、小明将一枚硬币放在碗的底部,然后后退,眼睛在A处恰好看不到它(如图)。小明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小刚缓缓向碗中加水,小明在A处再次看到硬币了,这是利用了光的

  • 13、汽车鸣笛是由于扬声器产生声音,如图所示的是道路两侧的“禁止鸣笛”标志,这属于在处减弱噪声。城市一些道路设有噪声监测设备,某时刻该设备的显示屏上显示48.8 dB,这个数值反映该路口处噪声的(填“音调”或“响度”)。

  • 14、小华用弹性膜充水制作了一个水凸透镜,通过注射器注水或抽水改变透镜的厚度,如图所示的是他用其模拟眼睛看物体的实验装置。模拟正常眼睛时,固定透镜,将一个F形光源放在合适的位置后,调节光屏得到清晰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此时光源放在透镜二倍焦距以内 B、此时光屏上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C、光源远离透镜时,要将光屏靠近透镜才能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 D、模拟近视眼的成因时需要从透镜向外抽水
  • 15、 中国航天员王亚平在“天宫”空间站上通过天地连线,给同学们展示了一堂精彩的科学课。如图所示的为王亚平老师做“水球”实验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球”相当于凸透镜    B、“水球”对透过它的光有发散作用 C、王亚平远离“水球”时,她的像会变大    D、图中通过“水球”看到王亚平的像是虚像
  • 16、如图所示,某人晚上从远处走近一盏路灯又远离路灯的过程中,他的影子长度的变化情况是(  )

    A、先变长后变短    B、先变短后变长 C、一直在变长    D、一直在变短
  • 17、如图所示,将一束太阳光投射到玻璃三棱镜上,在棱镜后侧光屏上的AB范围内观察到了不同颜色的光,则(  )

    A、A的上侧的不可见光能使荧光物质发光 B、只有AB之间有光 C、将温度计放到A的上侧温度会升得更高 D、该实验证明了太阳光是单色光
  • 18、如图所示的为一只红嘴鸥从水中捕食飞离水面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中的倒影是红嘴鸥的实像 B、若红嘴鸥的嘴恰与水接触,则红嘴鸥在水中的像的嘴也恰好与水面接触 C、水越深,红嘴鸥的像越小 D、红嘴鸥飞离水面时,水面上的像会变小
  • 19、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不可能在一条直线上    B、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C、夏天雨后出现彩虹是光的色散现象    D、黑板“反光”是漫反射的缘故
  • 20、如图所示,下列不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
    A、 B、 C、 D、
上一页 23 24 25 26 27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