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如图所示,小明洗碗时发现放在水平地面的洗菜池中有只空碗漂浮在水面上,他将洗菜池中的水舀入碗中,最终使碗沉入水底。忽略水溅出,碗附着水等次要因素,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碗未浸没之前,碗所受到的浮力大小增大 B、将水舀入碗中,水对池底的压强减小 C、碗沉入水底,池底所受的水的压力变小 D、整个过程中,洗菜池对地面的压强不变
  • 2、 如图甲,北京时间2025年4月24日,搭载神舟二十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中心点火发射,加速上升进入太空,与在预定轨道上以7.7km/s速度飞行的天宫空间站完成会合对接。期间当飞船与空间站之间的距离缩短到200m(如图乙所示)时,飞船进入“悬停—推进—再悬停”的精密靠拢阶段,以较小的相对速度缓缓靠近,最终,对接环上的捕获锁弹出,神舟二十号与天宫空间站对接成功,宇航员们顺利完成太空会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火箭点火升空过程中,受到向上的推力,其施力物是喷出的高温燃气 B、火箭加速升空时,飞船的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机械能不变 C、飞船在精密靠拢阶段,先悬停再靠拢,说明此时飞船不具有惯性 D、空间站以7.7km/s速度绕地球匀速运行的过程中,受平衡力作用
  • 3、篮球运动包含了许多力学知识,下列有关解释正确的是(  )
    A、运球时,篮球受到每个力都是在与施力物接触时产生的 B、投篮时,空中的篮球仍然上升,是因为球受到手的推力作用 C、扣篮后,运动员“挂”在篮筐上,篮筐对他的拉力和他对篮筐的拉力一定相等 D、篮球落地时,观察到篮球明显形变,地面形变不明显,说明地面对球的作用力更大
  • 4、小明利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与哪些因素有关。

    (1)、如图甲所示,微小压强计是一种  (选填“测量”或“判断”)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工具;
    (2)、为了使每次实验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更明显,应该 ____ (选填字母)。
    A、使用内径更细的U形管 B、使用内径更粗的U形管 C、U形管内换成密度更大的液体 D、U形管内换成密度更小的液体
    (3)、小华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后,还希望测出某盐水的密度,于是又做了如下操作:

    ①将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一端扎上橡皮膜并倒入水,底端橡皮膜向下微微凸起,用刻度尺测出玻璃管中水柱的高度为h1(如图乙所示);

    ②将玻璃管缓慢插入装有盐水烧杯中,直到橡皮膜表面没有凹凸,测出管底到盐水液面高度为h2(如图22丙所示);

    ③待测盐水密度表达式ρ盐水=  (用ρ、h1、h2表示,忽略橡皮膜形变对h1影响)。

  • 5、小明同学研究滑轮的使用特点,他每次都匀速提起钩码,如图所示为研究过程。

          

    (1)、比较图中的(a)(b)(c)(d)四图可知:定滑轮不能省力,但可
    (2)、 小明同学又按照如图(e)所示的装置对动滑轮特点进行了多次探究,实验数据见下表。提升重物时应该注意沿 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
    (3)、分析数据,他觉得与“使用动滑轮能省一半的力”的结论偏差较大。该实验中出现这样结果的主要原因是没有考虑 

    实验次数

    物重G/N

    弹簧测力计示数F/N

    1

    1.0

    0.7

    2

    1.5

    1.0

    3

    2.0

    1.3

  • 6、小明练习使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的重力,有如下操作:

    ①把待测物体加在挂钩上;

    ②观察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弄清刻度上每一小格表示多少牛顿;

    ③在竖直方向上调整弹簧测力计指针的位置(对准零刻度线);

    ④待指针稳定后读数。

    (1)、 你认为合理的顺序是 ____;
    A、①②③④ B、②③①④ C、②①③④ D、①④②③
    (2)、待指针稳定后示数如图20甲所示,测得该物体重力为N;
    (3)、小明接着测量金属块A在水平方向受到的拉力大小,他把金属块A放在水平桌面上,如图乙所示,直接用刚做完上述实验的弹簧测力计拉着金属块A沿着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请你评判上述操作是否规范,并说明理由:
  • 7、当海水的温度及所含盐分变化时,可能会导致海水密度发生突变,在垂直海面方向上形成一个类似“悬崖”的突变水层,如图所示。若有潜艇潜航至低密度水域时,就会急速下沉,发生“掉深”事故,危及潜艇安全。已知某潜艇总体积V=2500m3 , 在高密度海水中悬浮时总质量为m=2.675×106kg,某次潜航时,遭遇海水密度突变,从高密度水层ρ1=1.07×103kg/m3 , 骤降至低密度水层ρ2=1.02×103kg/m3 , g取10N/kg。求:

    (1)、当该潜艇在300m深的高密度水层航行时,该潜艇受到的液体压强为多少?
    (2)、当该潜艇从高密度水层骤降至低密度水层时,该潜艇需要排出多少质量的压载水舱中的高密度水,才能使潜艇所受浮力与潜艇剩余重力大小相等。
  • 8、如图所示的是某国产双人智能电动飞行汽车,纯电动,零碳排放,全碳纤维机身,质量为560kg,最大载重200kg,静止在水平地面上时,底杠与地面的总接触面积约为200cm2。某次测试时,质量为70kg的驾驶员驾驶飞行汽车从200m的空中匀速下降,平稳着陆,g取10N/kg。求:

    (1)、飞行汽车空载(无人)时,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
    (2)、此次测试时,该飞行汽车着陆过程中重力做的功。
  • 9、  
    (1)、如图所示,滑雪运动员正沿着雪道下滑,请画出运动员所受摩擦力f和斜面所受压力F的示意图。      

    (2)、小明推着购物车在超市购物,如图所示,当前轮遇到障碍物时,小明向下按把手B点,这时手推车可视为杠杆。请在图中标出支点O,画出小明施加的最小作用力F的示意图。

  •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23、24题填空:

    横跨德夯大峡谷的湖南湘西矮寨大桥(如图15甲)其结构如图15乙所示。这座没有桥墩、没有支架的“云中大桥”是世界桥梁建设史上的奇迹,创造了四项世界第一:一是主跨1176米,成为当时跨峡谷跨度世界第一的大桥;二是首次采用塔梁分离式结构,主塔与钢桁梁无刚性连接,显著降低地震、温度变形对结构的影响,同时减少山体开挖67万立方米,保护生态;三是首创岩锚吊索结构,以高强度、耐腐蚀、抗疲劳、轻质碳纤维复合材料作为锚索材料,将主缆拉力通过锚索传递至稳定岩体的创新工程技术,解决了陡峭峡谷、岩溶地质等难以建造重力锚碇区域的施工难题;四是全球首创“轨索滑移法”架设钢桁梁,利用永久吊索安装水平轨索,解决了传统高山峡谷地形条件下桥梁建设的诸多难题。

    (1)、根据形状和结构分类,常见的桥梁包括梁桥、拱桥、悬索桥和斜拉桥,矮寨大桥属于桥。如图15丙,大桥主桁架(核心承重骨架)采用带竖腹杆的华伦式三角形桁架,用三角形做桁架的优点是 。(写出一条即可)
    (2)、碳纤维复合材料的密度为1.8g/cm3 , 传统钢绞线的密度为7.8g/cm3。相同长度,粗细一样的锚索,碳纤维复合材料锚索相比钢绞线锚索可减重%(保留整数)。桥面距谷底高度差为355米,若桥面气压为7.5×104 Pa,谷底气压为1.0×105 Pa,则桥面相对于谷底每平方米承受的压力差为
  • 11、如图所示,一杯密闭的饮料正立平放在水平桌面上,若将该饮料倒置过来平放在桌面上,杯子对桌面的压强 ,饮料对杯底的压力 。

  • 12、如图所示是古人利用圆滚木搬运巨石的情境,在巨石底下放入圆滚木是为了摩擦,拉动绳子时人们需要用力握住绳子才能防止绳子脱手,这是通过增大的方式来增大手与绳子间的摩擦。

                

  • 13、如图所示,一只苹果从高处掉入水里,最终漂浮在水面上。苹果在水中减速下降时,苹果受到的浮力苹果的重力,苹果最终漂浮在水面上时受到的浮力 重力。

  • 1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时:实验前杠杆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静止,此时杠杆处于  (选填“平衡”或“非平衡”)状态。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后,小明同学在A处挂了3个钩码,如图乙所示,为了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可在处挂2个钩码(所用钩码规格均相同)。

  • 15、小明坐在高速行驶的动车上,两枚硬币稳稳地立在车窗窗台上(如图所示),此时窗台对硬帀的支持力与硬帀的重力是一对力;后一瞬间发现硬币突然自行向车头方向滚动,这是因为具有惯性(选填“动车”或“硬帀”)。

  • 16、流星是指运行在星际空间的流星体进入地球大气层,并与大气摩擦燃烧所产生的光迹。流星体在进入大气层坠落到地面的过程中,重力势能 ,与大气摩擦导致流星体表面温度急剧升高,部分

    能转化为内能。

  • 17、 用球拍击打乒乓球的不同部位,乒乓球运行的轨迹不同,既说明了力的作用效果是改变物体的 , 又能说明力的的作用效果与力的有关。
  • 18、小明在超市买了萝卜、面粉和鸡蛋,用三只保鲜袋将三样食材分别装好后,再将三样食材放在环保袋中提回家。最合理的装袋方式是(  )
    A、 B、 C、 D、
  • 19、小明同学先后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s﹣t图像如图,根据图像,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0﹣8s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之比s1:s2 =1:1 B、0﹣8s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之比F1:F2 =2:1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之比P1:P2=4:1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之比W1:W2=2:1
  • 20、大气压强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下列关于大气压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大气压强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B、用吸管吸饮料是利用大气压把饮料压入口中 C、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且很大 D、托里拆利实验精确测量出了大气压强的值
上一页 21 22 23 24 25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