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小明用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电源电压为4.5V,三个定值电阻阻值分别为5Ω、10Ω和15Ω,两个滑动变阻器规格分别为“10Ω 1A”和“20Ω 1A”。
(1)、图甲电路连接不完整,请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将电路连接完整。(2)、闭合开关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移到 (选填“左”或“右”)端。(3)、正确连接电路后,小明依次使用三个定值电阻进行实验。每次更换定值电阻后,移动滑动变阻器的滑片,使电压表示数与前二次实验相同,记录相应电流表示数,绘制出I-R图像如图乙所示,实验中电压表的示数为 V。(4)、小明找来一个未知阻值的电阻,重复上述实验,电流表表盘如图丙所示,其示数为A,该电阻的阻值为 Ω。(5)、根据以上实验数据,实验中小明选择的滑动变阻器规格应为 。 -
2、如图甲是“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装置,该实验通常有两种方案:

方案一: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比较温度的变化。
方案二:取相同质量的两种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
(1)、小华用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入质量相等的a、b两种液体,选用 (选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电加热器加热,目的是通过比较 来比较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2)、在实验过程中,记录了相关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出两液体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乙所示。由图乙中虚线部分可知,小华采用的是方案 (选填“一”或“二”)。(3)、当两液体均加热到30℃时,a液体吸收的热量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b液体吸收的热量。(4)、若a液体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b液体的比热容为 J/(kg•℃)。(不计热量损失) -
3、在图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闭合开关S后,若开关S1由断开到闭合,电流表A1示数 ,(填“变大”“变小”“不变”,下同),电流表A示数 。

-
4、“低碳环保”是当今世界环境主题,天然气是一种低污染燃料,q天然气=4×107J/m3 , 完全燃烧0.84m3的天然气所释放的热量为 J,若释放的这些能量能使100kg、20℃的水温度升高40℃,那么该过程中的热效率是 [c水=4.2×103J/(kg•℃)]。
-
5、如图所示电路,开关闭合后,要使L1、L2都能发光且互不影响,则a表应该是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b表应该是 (选填“电流表”或“电压表”)。

-
6、一只小灯泡的正常工作电压为8V,正常发光时通过它的电流为0.5A。若将该灯泡接在12V的电源上,要使其正常发光,下列方法可行的是( )A、串联一个8Ω的电阻 B、串联一个16Ω的电阻 C、并联一个8Ω的电阻 D、并联一个16Ω的电阻
-
7、居民楼的楼道里的照明灯泡一般为白炽灯泡,图示的白炽灯泡的各部件中,通常情况下,属于绝缘体的是( )
A、连接点 B、玻璃泡 C、金属架 D、灯丝 -
8、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已知甲带正电。甲和乙互相吸引,丙和甲互相排斥,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一定带负电,丙带正电 B、乙可能不带电,丙带正电 C、乙可能带负电,丙带负电 D、乙一定不带电,丙带正电
-
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温度越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越多 B、物体放出热量,物体温度不一定降低 C、热量多的物体温度未必就高 D、物体的温度为0℃时热量为零
-
10、夏天,海边的昼夜温差小,这是因为水的比热容较大。下列现象中不能反映水的这一特性的是( )A、北方供暖系统用热水取暖 B、春天的夜晚,农民往稻田里灌水以防秧苗冻坏 C、炎热的夏天常常在教室的地面上洒水 D、城区建造人工湖以降低“热岛效应”造成的夏季高温
-
11、科学探究需要进行实验,在取得数据和事实后,再进行分析和推理,因此,在科学探究中我们需要区分事实与推论,根据以下的事实或推论,说法正确的是( )
①在气体扩散实验中,抽去玻璃板后,红棕色的NO2气体进入到空气中
②在液体扩散实验中,红墨水滴入热水,热水很快变红
③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④温度越高,分子的无规则运动越剧烈
A、由①事实,可以得到②推论 B、由②事实,可以得到④推论 C、由③事实,可以得到①推论 D、由④事实,可以得到②推论 -
12、注射器中吸满水后,再用橡皮套将注射器口封住,用力推活塞,发现水的体积很难被压缩,关于这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存在引力 C、分子间存在斥力 D、分子间存在间隙
-
13、小枫用煤油自制了一个简易温度计(包含刻度尺),如图所示,在标准大气压下,把自制的温度计先后放入沸水和冰水混合物中,液柱分别达到2cm的B处和6cm的A处,试求;
(1)、该简易温度计的分度值;(2)、用它测某液体温度时,管内液面停留在图中O点位置,则液体温度是多少? -
14、一列长为200m的“复兴号”动车组列车,在平直的铁轨上以80m/s的速度匀速行驶。(1)、求列车行驶5km所需的时间t。(2)、若列车完全通过一个隧道仅耗时18s,求隧道的长度s
-
15、如图甲所示,在“探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中,将平面镜置于水平桌面上,把一个可沿ON折转的纸板置于平面镜上。
(1)、为了能在纸板上清晰地显示出光的传播路径,纸板表面应 (选填“光滑”或“粗糙”)些。(2)、纸板在实验中不但可以显示光路,还可以探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 。(3)、光在纸板E上沿AO方向入射,其反射光在纸板F上沿OB方向射出,则∠BON ∠AON;让光沿BO方向入射,发现反射光沿OA方向射出,说明在反射现象中, 。(4)、实验时激光笔射出的光若是没有紧贴纸板,会出现什么情况?请写出一种可能: 。(5)、在图乙中,根据给出的入射光线AO画出反射光线OB,并标出反射角的度数。 -
16、小南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冰的熔化特点,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小试管内应该放 (选填“大冰块”或“碎冰粒”),并采用水浴法加热,目的是 。(2)、如图乙所示温度计示数为 ℃;图丙是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成的温度-时间图像,则冰的熔化时长为 min。(3)、持续加热,小试管中的水 (选填“能”或“不能”)沸腾,小南继续记录数据作出如图丁所示图像,由此猜测当地的大气压 1个标准大气压。 -
17、小明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进行了如图的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力敲响音叉,并将乒乓球轻轻靠近叉股,我们看到乒乓球被弹开,此现象说明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乒乓球的作用是放大音叉的振动,这种实验方法叫 。(2)、如图乙,将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所听到声音的响度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知 。 -
18、 在斜面上测量小球运动的平均速度,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下滑,并用电子表记录小球通过A、B、C三处的时刻(单位分别表示“时:分:秒”)。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该实验的原理是 。(2)、实验时发现小球运动的时间太短,为了更方便计时,应将支撑木块 (选填:“向左”或“向右”)适当移动。(3)、让小球从A点静止下滑,经过B点最终到达C点,小球从A点到B点的路程sAB= cm;小球在AC段运动的平均速度是 m/s。(4)、在测量AB段的时间时,如果小球没有到达B点就停止计时,则会造成AB段平均速度比真实值偏 (选填“大”或“小”)。 -
19、小明在学校操场做了一个实验:阳光下让杆直立于O点,如图甲所示,每间隔几分钟记下影子端点的位置,画出其轨迹如图乙。图中B点离O点最近,则O→B连线指向 方(东/南/西/北),为了更准确地确定其方向,你认为所选的直杆应适当 (长/短)一点。

-
20、雨后夜晚,地上有积水,当我们迎着月光走时,为了不踩到地上积水,应该走 (亮处/暗处)这是因为光在地上积水处发生了 反射。课堂上,教室里各个位置的同学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因为光在黑板上发生 反射的缘故,它 (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若一条入射光线与平面镜的夹角为40°,则平面镜使光的传播方向改变 度,若镜面顺时针转动10°,反射光线转过 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