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1)、如图所示,一束光垂直AB射入玻璃砖,折射后从玻璃砖AC 面射出.请画出这束光发生折射的大致光路图.

    (2)、小明站在湖边看日出,同时也看到水中的太阳,请在图中画出他看到水中太阳的光路图.

    (3)、如甲图所示是博物馆内印章的展台,能看到放大的印章也能看到印章底部的字;乙图是其示意图,请在图乙中画出:①光线a、c经过凸透镜折射后的光线;②光线b经过平面镜反射后的光线.

  • 2、完全相同的瓶子中装有不同的液体,放在已先调平的天平上,如图甲所示,则ρρ(选填“>”“=”或“<”);如图乙,阴影部分S的面积可表示液体的 , 其值为

  • 3、如图,小明制作简易望远镜时优先选用 (选填“A”或“B”)作为物镜,目镜成像原理和(选填“照相机”“投影仪”或“放大镜”)相同,若制作中没有现成的透镜,可以选用合适的(选填“近视”或“远视”)眼镜镜片来代替.

  • 4、冬天,汽车开进温度较低的地下车库时,车窗玻璃有时会蒙上一层雾,可以擦车窗玻璃的(选填“内侧”或“外侧”)除雾.在车库转弯处,装有如图所示的反光镜,它属于(选填“平面”“凸面”或“凹面”)镜;车内的倒车雷达是利用 (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工作的.

  • 5、如图,小明在A处看不到硬币,这是因为光沿传播.向杯中缓缓注水后,能看到硬币由于光的射而产生的 (选填“实”或“虚”)像.

  • 6、在“观察碘的升华和凝华”实验中,若用图甲的加热方式碘除了发生升华外,还会发生(填物态变化名称);若用图乙的加热方式,碘锤内 (选填“会”或“不会”)出现液体.(碘的熔点是113.5℃,沸点是184.4℃)

  • 7、甲、乙两小车同时从同一起点向东运动,它们运动的 s-t 图像如图所示,由图可知甲车的速度是m/s;乙车行驶 5s 的路程是m,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选填“静止”“向东行驶”或“向西行驶”)

  • 8、图甲所示的波形图显示的声音中,响度最大的是 , 音调最低的是;分别向图乙所示的试管中吹气,其中试管发出声音的音调最高.(均选填“A”B”或“C”).

  • 9、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测得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m与液体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空烧杯的质量和液体的密度分别为

    A、140g 0.9g/cm3 B、90g  0.9g/cm3 C、248g  1.4g/cm3 D、158g 0.75g/cm3
  • 10、汽车进入智慧停车场时如图所示,车辆面对摄像头,经系统自动拍照、扫码等信息确认后,允许进入;出场时扫码支付后放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摄像头对光有发散作用 B、入场时,车牌等重要信息应位于摄像头二倍焦距之外 C、摄像头成像特点与投影仪相同 D、扫码支付时,二维码经摄像头成正立放大的实像
  • 11、制作糖画时,艺人晋起高温的液态糖浆,将其绘制成图案,最后等糖浆慢慢变硬;测量了糖浆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像如图乙所示.关于“糖画”的制作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制作过程中糖浆温度一直在降低 B、如图乙所示过程,糖浆发生的物态变化是凝固 C、在图像中BC段,糖浆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制作糖画使用的糖是非晶体
  • 12、如图是“蜘蛛人”在做玻璃幕墙清洁工作时的情景,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A、“蜘蛛人”在幕墙中的像比本人小 B、“蜘蛛人”能在幕墙中成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C、玻璃幕墙上映射出蓝天白云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D、人们能看到“蜘蛛人”,是因为光发生了漫反射
  • 13、有关厨房里的物理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烧水时,看到壶嘴胃出的白气是水蒸气 B、被100℃的水蒸气烫伤更严重的原因是水蒸气液化要吸热 C、利用制冷物质迅速汽化吸热,使电冰箱内温度降低 D、沸腾的油锅中溅入水滴后会有剧烈响声并溅起油花,因为水的密度比油大
  • 14、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 B、图乙:用相同的力敲击水瓶能发出音调不同的声音 C、图丙:蝙蝠利用次声波确定目标的位置 D、图丁:禁止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控制噪声的
  • 15、如图书写时保持正确坐姿能有效预防近视,“一尺一寸一拳”中“一拳”的距离约为

    A、10.0nm B、10.0mm C、10.0cm D、10.0dm
  • 16、    

    (1)、如图1所示是小明设计的一个气体温度计的示意图。瓶中装的是气体,瓶塞不漏气,弯管中间有一段液柱。这个温度计是根据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将该装置放在室内观察到液柱向右移动,说明温度在(选填"升高"或"降低”)。
    (2)、如图2所示是一种干湿泡温度计,它是由两个相同的温度计并列组成,其中一个是干泡温度计,另一个温度计用湿布包起来,浸人蒸馏水中,称为湿泡温度计。如果干泡温度计的示数为28℃,一般情况下,湿泡温度计的示数(选填“高于”、“低于”或“等于")28℃,原因是.
    (3)、如图3所示是气象站所用的百叶箱。为了观测大气的自然状况,要求百叶箱不仅通风要好,而且还要避免阳光的直接照射,外层百叶条应采用(选填“甲”或“乙”)图方式倾斜。该箱内的温度计是可以记录一天中最高气温的温度计,所以该温度计和 (选填"体温计"或"实验室温度计”)的结构相似。
  • 17、五代时期名士谭峭所著《化书》中,记载了照镜子时"影与形无异"的现象。关于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小明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了探究。

    (1)、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目的是便于确定像的
    (2)、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前面,再拿一支与蜡烛A外形(选填"相同"或“不相同")的蜡烛B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证实了"影与形无异"。
    (3)、改变蜡烛A的位置,进行三次实验用直线将物和像的位置连接起来,如图乙所示,发现物和像的连线与镜面 ,用刻度尺测得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4)、为确定像的虚实,需在蜡烛B位置放一个光屏,并在图丙中的(选填数字序号)处观察光屏上是否有像。
    (5)、小明为了更好地研究像与物的位置关系,采用了彩色 LED 光源进行实验,现有"A、R、M、T、V、X"六种字母形状的光源供选择,你认为最佳选择是(选填字母)。
    (6)、小明完成实验后,采用厚玻璃板做实验,透过玻璃板看到了蜡烛A的两个像,移动B蜡烛分别找到两个像的位置如图所示,测得两个像到平面镜的距离L1=1cm、L2=1.4cm,由此可知玻璃板的厚度为cm。

    (7)、根据实验的经验可知,如果白天在较暗的室内照镜子,为了更清楚看到自己的容貌,人应该让(选填"镜子"或“脸")朝向窗户。
  • 18、小明利用烧杯、天平、量筒和水测量不规则石块的密度。

    (1)、小明在测量石块质量的过程中,将砝码盒中的最小砝码(m=5g)放人天平的右盘后,分度盘的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接下来的操作是 , 直至天平平衡为止。
    (2)、天平平衡时,所用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该石块的质量m=g
    (3)、小明测量石块的体积时,发现石块不能放人量筒中,于是他用排水法测量石块的体积,过程如图乙所示:

    ①往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将石块浸没在水中,在水面位置做上标记。

    ②取出石块,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1

    ③往烧杯中加水,直到水面与标记处相平,再测出此时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 m2。那么石块的体积V= , 石块的密度ρp= 。(均用m、m1、m2和ρ表示)

    (4)、用此方法测得的石块密度将. (选填“偏大"或“偏小")。
  • 19、暑假,小明在科技创新大赛中获奖。他想知道所获奖牌的材质,于是他把奖牌放入盛满酒精的烧杯中,奖牌沉底并从烧杯中溢出8g酒精。下表为部分物质的密度,求:

    物质

    密度/(×103kg/cm3

    物质

    密度/(×103kg/cm3

    酒精

    0.8

    8.9

    10.5

    7.9

    (1)、求该奖牌的体积;
    (2)、若将该奖牌捞出并擦干后放入盛满水的烧杯中(沉底),则从烧杯中溢出的水的质量是多少?(ρ=1.0g/cm3)
    (3)、小明测得该奖牌的质量为89g,则它的密度是多少?请根据密度表判断该奖牌的材质是哪种金属?
  • 20、“探索一号"科考船在大洋洲的某海域进行科学考察时,用声呐系统从海面垂直向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 12s声呐系统接收到回声信号。(超声波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激光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2.25×108m/s)
    (1)、求该海域的深度;
    (2)、如果发射的是激光,则激光传播到海底需要多长时间?
上一页 32 33 34 35 36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