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小明同学在家发现妈妈洗完衣服后总是将衣服充分展开放在阳光下或通风处晾晒。结合物理课上学过的知识,他提出了“液体蒸发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的问题,并作出如下猜想:
①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温度有关;
②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积有关;
③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表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有关;
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并进行实验探究:
(1)、通过图甲的对比,可以验证猜想。通过图乙的对比,可以得出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有关。实验中主要应用的物理研究方法是。(2)、为了探究“液体蒸发快慢与液体种类是否有关”,小明继续在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装入等质量的酒精和水,在相同的环境下放置一段时间后,酒精消失了,水剩余较多,由此现象可以得出:。 -
2、为保证青藏铁路多年冻土区路基的稳定性,铁路两侧安装了许多热棒。热棒是封闭的中空长棒,下端插在冻土中,上端装有散热片,如图所示。热棒内部填充低沸点的液态氨,利用氨的物态变化给冻土降温。在寒冷的季节,空气温度低于冻土层温度,利用液态氨与气态氨的相互转化,把冻土中的热量“搬运到”热棒上端。通过散热片向空中放热,使冻土层温度降低、厚度增加,从而使冻土保持稳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为降低成本,可以使用液态水替代液态氨 B、正常工作时,气态氨在热棒上端转化成液态氨 C、氨在热棒上端发生物态变化时吸收热量 D、氨在热棒下端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汽化 -
3、如图所示的四个情景,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自制温度计是利用瓶内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B、乙:人们游完泳上岸时感到冷是由于阳光把泳池水晒得比泳池上方的空气更热 C、丙:石油气主要是利用降低气体温度的方法,液化后被储存在钢瓶内 D、丁:在烧瓶底部浇冷水使停止沸腾的水重新沸腾,说明液体的沸点跟液面上方的气压有关 -
4、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如图所示,对于地球的水循环中所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对应正确的是( )
A、海水吸热,变成水蒸气升到空中——汽化 B、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变成小水滴——液化 C、小水滴与寒冷气流接触,变成小冰珠——凝固 D、水蒸气在寒冷高空急剧降温,变成小冰晶——凝固 -
5、把温度为的固态镓放入图甲所示的装置中进行加热,水的恒定温度为 , 测得镓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镓的凝固点为 B、镓的熔化持续时间为16min C、第12min之后,镓开始沸腾 D、镓在熔化的过程中温度不变,不需要吸热 -
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加快的有( )A、用吹风机吹潮湿的头发 B、将湿毛巾展开晾晒 C、将地面上的积水向周围扫开 D、把新鲜的蔬菜装入保鲜袋中
-
7、甲、乙两只相同的透明烧杯中分别倒入冰水和热水,如图所示,一会儿发现两只烧杯的杯壁上都出现了小水珠。关于小水珠出现的大致位置及产生原因分析正确的是( )
A、甲杯出现在杯子的整个外壁,汽化吸热 B、乙杯出现在杯子的整个外壁,液化放热 C、甲杯出现在外壁的液面下方,液化放热 D、乙杯出现在内壁的液面上方,汽化吸热 -
8、下表为几种物质在标准大气压下的熔点和沸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固态氮
固态氧
固态酒精
固态水银
熔点/℃
-210
-218
-117
-39
物质
液态氮
液态氧
液态酒精
液态水银
沸点/℃
-196
-183
78
357
A、在-190℃时氮是液态 B、将氮和氧放在-200℃的环境中一段时间后,慢慢提高环境的温度,氮气会比氧气更快分离出来 C、在标准大气压下,可以用酒精温度计测量沸水的温度 D、将液态氮置于25℃的环境中,从开始直到液态氮完全变成气态的过程中,液态氮会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
9、在碘的升华实验中,小星直接把试管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如图甲所示;小芳将试管浸入装有热水的烧杯中(下面用酒精灯加热,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如图乙所示;结果两试管都出现了碘蒸气。已知:碘的熔点是114℃,沸点是184.35℃;水的沸点是100℃;酒精灯火焰温度约为50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甲装置中的碘蒸气一定是升华而成的 B、乙装置中的碘蒸气一定是汽化而成的 C、乙装置中,水沸腾前,试管内就会出现紫色的气体 D、停止加热后,碘蒸气凝固成碘颗粒 -
10、如图所示,天气较冷时,戴近视眼镜的人佩戴口罩,眼镜镜片容易变模糊,当他进入温暖的房间后,镜片又变清晰,下列与“变清晰”原理相同的是( )
A、教室里的积水“消失” B、衣柜樟脑丸“变小” C、西岭雪山树枝上的“雾凇” D、冬天汽车尾气管冒“白气” -
11、运用物理知识可以解决许多生活实际问题,下列热现象所涉及物理知识解释正确的是( )A、北方冬天在菜窖里放几桶水,是利用了水凝固放热防止菜冻坏 B、舞台上出现的白色薄雾,是干冰升华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 C、液化石油气主要采用降低温度的方法使气体液化储存在钢瓶内 D、用久了的钨丝灯灯泡内壁会发黑是因为玻璃被灯丝的高温烧坏了
-
12、如图所示,用水壶烧水,水烧开后能看到壶嘴周围有“白气”产生,以下关于“白气”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它的形成需要吸热,a处“白气”较浓 B、它的形成需要吸热,b处“白气”较浓 C、它的形成需要放热,a处“白气”较浓 D、它的形成需要放热,b处“白气”较浓 -
13、如图所示的是a、b两种固体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固体a可能是冰 B、固体a、b都是晶体 C、固体b的熔点比a低 D、固体a熔化持续了6min -
14、“观察水的沸腾”实验中,描绘的温度-时间图像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沸点应该是100℃,所以水始终没有沸腾 B、0~10min内水没有汽化,10min后水开始汽化 C、10~15min内水的温度不变,既不吸热也不放热 D、实验时水面上方的气压低于1个标准大气压 -
15、寒冷的冬天,坐在教室里的同学们总能看到窗户的玻璃上出现一层雾蒙蒙的“水汽”,关于这层水汽的形成以及所处的位置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液化现象,位于玻璃内侧 B、属于凝华现象,位于玻璃外侧 C、属于汽化现象,位于玻璃内侧 D、属于液化现象,位于玻璃外侧
-
16、如图所示,工艺师把熔融的玻璃吹拉成漂亮的工艺品,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玻璃是晶体 B、玻璃发生了熔化和凝华现象 C、玻璃熔化时需要吸热 D、玻璃熔化时温度不变 -
17、用实验室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正确顺序为( )
①观察并读出温度计的示数,视线与液柱顶端液面相平
②让温度计的玻璃泡全部浸没在液体中,且不与容器底或容器壁接触
③估测被测物体的温度,选取量程和分度值合适的温度计
④从液体中取出温度计
A、①②③④ B、③②④① C、④③①② D、③②①④ -
18、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300K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70℃ D、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凝固点是0K
-
19、在“连接串联电路”的实验中,实验电路如图1所示。
(1)、在连接电路时,开关应该处于状态.(2)、连接好电路后闭合开关S,小慧发现L1、L2两只灯泡都不亮,她用手按一下灯泡L1 , L2仍然都不亮,再按一下灯泡L2 , 两灯都亮,松开手两灯又不亮,则故障可能是( )A、L1灯丝断了 B、L2灯丝断了 C、L1短路 D、L2与灯座接触不良(3)、小莉又想研究“在并联电路中,开关的位置是否会影响它的控制作用”,于是她找来了器材并按如图2所示电路连接实物进行实验。①把开关只连在a处时,闭合、断开开关,发现它可以控制(选填“L1”“L2”或L1和L2”)。
②把开关只连在b处时,闭合、断开开关,发现它可以控制L1 , 把开关再只连接在c处,闭合、断开开关,发现它可以控制(选填“L1”“L2”或L1和L2”)。
【实验结论】通过以上实验分析得出结论:在并联电路中,干路开关控制电路,支路开关控制所在支路。
-
20、如图所示,在试管里装些水,用橡胶塞塞住管口,将水加热一段时间,观察现象:
(1)、实验时燃料燃烧放出热量,通过的方式使水的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水沸腾后由于汽化形成大量的水蒸气,此过程的实质是能量的。(2)、实验时观察到的现象是塞子被冲出去,试管口出现白雾,这是因为管内的水蒸气对外做功,将它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此过程与汽油机的冲程相似;(3)、通过此实验可知:利用内能可以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