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024年6月2日,嫦娥六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进行探测。嫦娥六号着陆架下安装圆盘型“脚”,其目的是(  )

    A、减小压强 B、增大压力 C、减小压力 D、增大压强
  • 2、如图所示,若跳水运动员起跳在上升过程中的某时刻,所受的外力突然全部消失,那么她将(  )

    A、匀速直线上升 B、保持静止 C、匀速直线下降 D、可以向各个方向运动
  • 3、5月29日1时31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行星探测工程天问二号探测器发射升空(如图),标志我国首次小行星探测与采样返回任务正式启航。火箭加速升空过程中,天问二号探测器的(       )

    A、动能减小 B、重力势能增大 C、机械能不变 D、机械能减小
  • 4、如图甲所示,小辉同学用海波和石蜡“探究物质熔化规律”。

    (1)、这个实验的装置要(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安装。
    (2)、此实验中没有直接对物质进行加热,而采用“水浴法”进行加热,其目的是
    (3)、将温度计正确插入海波中,观察温度计示数时视线如图乙所示,在①、②、③三种观察方法中正确的是
    (4)、图丙是小辉绘制的海波的熔化图像,图中BC段海波处于(选填“固”“液”或“固液共存”)态,此过程中海波吸收热量,温度(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说明海波是(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5)、图丁是小辉绘制的石蜡的熔化图像,石蜡在熔化过程中(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
  • 5、“蛟龙号”潜水器在某次下潜之前,用声呐向该海域的海底发出超声波,经过14s声呐接收到回声信号,“蛟龙号”从海水表面匀速竖直下潜到5400m深处,需3h的时间。(声音在海水中的传播速度为1500m/s)求;

    (1)该海域的深度为多少;

    (2)“蛟龙号”的下潜速度是多少m/s?

  • 6、香海大桥落成贯通,全长29.8km,缩短了香洲至斗门的行驶时间。小珠一家驾车到斗门游玩,途经香海大桥某段时,观察到大桥设置了限速100km/h的标志牌,如图1所示。若汽车行驶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2所示,前0.05h,汽车行驶了3km。求:

    (1)、若全程按最高速度行驶,通过大桥需要时间是多少h;
    (2)、汽车在前0.05h内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3)、汽车0.2h的平均速度是多少km/h。
  • 7、彤彤同学用图甲所示装置做“观察水的沸腾”实验:

    (1)、安装实验器材时,彤彤同学应按照(选填“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顺序进行。实验时,老师要求向烧杯中倒入热水而不用冷水,这样做的优点是
    (2)、从85℃开始,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计示数,直到水沸腾一段时间为止。如图乙所示是1min时的温度计示数,此时烧杯中水的温度为
    (3)、彤彤同学观察到水沸腾前和沸腾后水中气泡的上升情况不同,如图丙所示,则图(选填“a”或“b”)是水在沸腾前的情况。
    (4)、如图丁所示是根据实验数据所作的水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图像可获得的信息有(写出一条即可)。
    (5)、撤去酒精灯,小明观察到水没有立即停止沸腾,原因是 , 此时水的温度(选填“高于”、“等于”或“低于”)沸点。
    (6)、生活中,常把碗放在锅里的水中蒸食物,如图所示。当锅里的水沸腾以后,碗中的水温度(选填“能”或“不能”)达到沸点,(选填“会”或“不会”)沸腾。

  • 8、如图所示是小组同学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和“声音的特性”两个实验。

    (1)、如图甲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 , 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质的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乙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
    (3)、如图丙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乒乓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
    (4)、如图丁若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保持不变,改用更大的力拨动钢尺,则听到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有变化。若拨动钢尺的力大小保持不变,逐渐增加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听到声音的(选填“响度”“音调”或“音色”)变低。当钢尺伸出桌面超过一定长度时,虽然用同样的力拨动钢尺振动,却听不到声音,这是由于
  • 9、自然界中的水循环是通过水的物态变化实现的,大海、湖泊、河流、土壤和植物中的水(填物态变化名称)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选填“吸收”或“放出”)热量,液化成小水滴或(填物态变化名称)成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和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空,就形成了
  • 10、中国最年轻的兵种——特种兵(如图所示)被称为“陆地猛虎、海底蛟龙、空中雄鹰”,他们装备着黑色特种作战消音靴,最拿手的是穿消音靴上天、入地、下海.消音靴能够在 处减弱噪声,这样做主要是防止 (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过大而暴露目标。阅兵式上,他们的动作整齐划一,以身边的战士为参照物,该战士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

      

  • 11、一个甲型H1N1流感病毒分子的直径约为9×10-8m=nm;如图甲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测同一物体的长度,放置正确的是(填“A”或“B”)刻度尺,该刻度尺分度值是mm,被测物体的长度是 cm.如图乙,秒表的读数为s;

  • 12、下列关于物态变化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衣柜里的樟脑丸变小了,属于凝华现象 B、发烧时在身体上擦些酒精可以降低体温,属于汽化现象 C、冬天,窗户玻璃上形成的冰花,属于凝固现象 D、家庭电路短路时,保险丝烧断,属于液化现象
  • 13、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教室里不同学生发出的声音传播速度不同 B、即使物体正在振动,我们也不一定能听到其发出的声音 C、地震、火山爆发会产生次声波 D、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表明声音能传递能量
  • 14、小明家用天然气做饭时,将一壶质量为1.5kg的水由20℃烧至100℃时,消耗了天然气0.02m3 , 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天然气的热值为3.6×107J/m3 , 求:
    (1)、壶中水吸收的热量;
    (2)、天然气完全燃烧放出的热量;
    (3)、用天然气烧水时的效率。
  • 15、小南在“探究浮力大小的影响因素”的实验时,用到了弹簧测力计、圆柱体G、两个相同的圆柱形容器,一定量的水和盐水,其实验装置和弹簧测力计示数如下图所示。

    (1)、圆柱体G浸没在水中时所受浮力为N;
    (2)、分析比较图A、B、C,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分析比较图A、D、E,说明浮力的大小与有关;
    (3)、圆柱体G的体积是m3;用图示实验数据可以测出盐水的密度kg/m3(保留一位小数);
    (4)、完成上述实验后,小南想利用浮力知识来测量金属块的密度,于是找来了刻度尺、水、水槽、柱形的薄壁玻璃杯等器材,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①玻璃杯漂浮在盛有水的玻璃水槽中,如图甲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槽中水的深度为h1

    ②金属块轻轻放入水槽中,如图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槽中水的深度为h2

    ③将金属块从水槽中取出平稳放在玻璃杯中,如图丙所示,用刻度尺测出此时水槽中水的深度为h3

    ④已知水的密度为ρ , 则小明测出金属块的密度表达式为ρ=;(用已知的物理量字母表示)

    ⑤同组的小宁对小南的实验过程提出质疑,认为将金属块从水中取出时会沾水,导致测量的密度会产生误差。小南坚持认为所测出金属块的密度不受影响,请你分析所测出金属块的密度不受影响的原因:

  • 16、如图所示,这是某实验小组做“探究并联电路中电流规律”实验的电路图。

    (1)、连接电路时,开关应
    (2)、按照图甲所示电路图连好实物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指针位置如图乙所示,原因可能是
    (3)、纠正错误后,图丙是他们测量电流时连接的实物图,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点电流。若在图丙中把a导线的左端由电流表的“0.6”接线柱改接在“-”接线柱上,此时电流表测量的是点的电流;(以上两空均选填“A”、“B”或“C”)
    (4)、小安换用(选填“相同”或“不同”)规格的灯泡做了三次实验,进行多次实验的目的是
    (5)、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用表格中字母描述)。

    实验次数

    A处电流IA/A

    B处电流IB/A

    C处电流IC/A

    1

    0.10

    0.12

    0.22

    2

    0.14

    0.22

    0.36

    3

    0.10

    0.24

    0.34

  • 17、
    (1)、如下图所示为“探究影响液体内部压强大小的因素”的实验操作过程,液体压强是通过U形管两侧液面来表示的,这种物理实验方法叫做法;通过比较C、D两个步骤可知,液体内部压强与有关;

    (2)、为探究不同物质吸热能力,小明用如下图所示两套完全相同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加热时间/min

    0

    1

    2

    3

    4

    甲的温度/℃

    30

    34

    38

    42

    46

    乙的温度/℃

    10

    18

    26

    34

    42

    ①实验前应称取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

    ②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如表格所示,当它们吸收相同热量时,(选填“甲”或“乙”)的温度变化更快;从开始加热到42℃,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热量的大小关系为QQ(选填“>”、“=”或“<”)。

  • 18、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实验中,某实验小组用完全相同的木块A分别做了如图所示的甲、乙、丙三个实验。

    (1)、将木块放在水平木板上,弹簧测力计必须沿方向拉动,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此时木块受到的滑动摩擦力(选填“>”、“=”或“<”)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2)、甲、乙两个实验说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有关;在甲实验中,若拉力增大为2N,此时木块受到的摩擦力(选填“>”、“=”或“<”)2N;
    (3)、比较乙、丙两图中的测力计示数,可得出结论:在压力大小相等的情况下,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
  • 19、
    (1)、如图为体操运动员静止在平衡木上的情景,请画出运动员所受力的示意图;

    (2)、如图,请根据水中的折射光线大致画出它在空气中的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

    (3)、请按照电路图把实物图连接起来。(用笔画线代替导线)

  • 20、A、B两个质量均匀的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如图甲所示,B的边长是A的2倍。将A沿竖直方向切去宽为L的部分,把切去部分叠放在B上,B对地面的压强pB与L的变化关系如图乙所示。切割后,A剩余部分对地面的压强为pA , 则B的重力是N;当L=2cm时,pA∶pB=

上一页 27 28 29 30 3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