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剁椒鱼头是一道经典湘菜,菜一上桌,香气不一会儿就弥漫到整个房间,这是因为( )
    A、分子间存在引力 B、分子间存在斥力 C、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D、分子的质量很小
  • 2、小明在实验室测量一根细铜丝的直径,因为铜丝的直径很小,很难直接测量,于是他通过所学的知识,利用一支足够长且笔直的铅笔和一把刻度尺完成测量。
    (1)、他将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杆上,如图所示,用刻度尺测出铅笔杆上排绕的铜丝绕圈的总长度L,数出绕的圈数n,则细铜丝的直径d=(用题目给出的字母表示);

    (2)、他没有用学生常用的刻度尺来直接测量该细铜丝的直径,是因为刻度尺的分度值过(选填“小”或“大”),误差较大,测量结果不准确;
    (3)、如在将铜丝缠绕在铅笔上的过程中,各线圈没有紧密缠绕,有间隙,则测出的细铜丝的直径将(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小红也用这种方法测细铜丝直径,与小明唯一不同之处她把铜丝密绕在锥形圆珠笔上,如图所示,这种方法测量结果将( )(填字母)。

    A、偏大 B、偏小 C、没有偏差 D、都有可能
    (5)、小明又学习了一种特殊测量法,如下图所示是用圆规测曲线长度的一种方法,先将圆规两脚分开,记下分割的总段数 n,然后测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d,那么曲线的长度L=(用题目给出的字母表示);小明、小红两同学用上述的方法分别测量同一曲线的长度,他们分别选取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是5mm、10mm,他们的测量方法、读数、记录、计算均正确,那么,(选填“小明”或“小红”)的测量结果较准确,而两人的测量结果都是(选填“偏大”或“偏小”)。

  • 3、乐于探究的小南设计了几个声学实验,请你帮他写出结论或补充完整实验过程。

    (1)、如图甲,用橡胶小锤敲击音叉,能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将正在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可看到音叉周围水花四溅,这个现象说明发声的音叉在;如果将停止发声的音叉放入水中,(选填“能”或“不能”)看到此现象。
    (2)、小南突发奇想:小芳将该实验装置移到月球上进行实验,将正在振动的音叉放入水中,他( )。
    A、既能听到声音,又能看到水花四溅 B、不能听到声音,但能看到水花四溅 C、能听到声音,不能看到水花四溅 D、既不能听到声音,也不能看到水花四溅
    (3)、如图丙,用相同的玻璃杯分别装不同量的水。从装水多的玻璃杯向装水少的玻璃杯依次敲击,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各瓶发声的音调变化(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说明振动体的长度越短,声音的音调越
    (4)、如果图丙中是改为用嘴向各个玻璃杯口吹气发声,从装水多的玻璃杯向装水少的玻璃杯依次吹气,音调变化是(选填“由高变低”或“由低变高”)、
  • 4、声音是一种很常见的物理现象,看看下面的生活情景中涉及到的声学知识。
    (1)、城区广场上安装的噪声监测装置(如图1所示),显示了噪声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请你替它补上单位:55 , 利用噪声监测仪(选填“能”或“不能”)减弱噪声。
    (2)、车辆上装备的倒车雷达(如图2所示)是利用(选填“超”或“次”)声波来定位测距,说明声可以传递信息,我国正在开发的月球车将来要在月球上行驶,你认为有必要装上这种倒车雷达吗?(先填“有必要”或“不必要”);
    (3)、(如图3所示)我们看到蝴蝶翅膀在振动时,却听不到因翅膀振动而发出的声音,这是因为蝴蝶翅膀振动的(选填“振幅”或“频率”)太小。

  • 5、
    (1)、一辆汽车停止在路边,到一座高山的距离为480m,鸣笛一声,求多长时间后汽车司机会听到回声;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如果汽车以10m/s的速度匀速正对着高山行驶,经过某处时鸣笛一声并继续前行,2s后听到了回声,汽车鸣笛处距离高山有多少米?(已知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6、滚铁环是传统的儿童游戏,小朋推着一个周长为0.8m的铁环绕学校操场跑道一周,当铁环转过500圈时,离起点还有12m,求操场跑道的长度约为多少m?

  • 7、如图所示,在跨学科实践活动中,小红和小兰利用几根粗细不同的橡皮筋、一个纸盒、两根木条制作了一个橡皮筋吉他。

    (1)、小红用相同的力拨动松紧程度相同、粗细不同的橡皮筋时,(选填“粗”或“细”)橡皮筋振动得快,它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用相同的力拨动粗细相同、松紧程度不同的橡皮筋时,较(选填“松”或“紧”)橡皮筋振动得快,它发出声音的音调(选填“高”或“低”)。
    (2)、小兰用大小不同的力拨动同一根橡皮筋时,用力越大橡皮筋振动的幅度越大,声音的响度越(选填“大”或“小”)。
    (3)、分析上述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音调与发声体振动有关,响度与发声体有关。
  • 8、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 , 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
    (2)、如图②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可以传声,在月球表面做这个实验(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塑料球弹起;
    (3)、如图③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的铃声逐渐(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 , 这种研究方法叫
  • 9、
    (1)、如图甲所示,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填写单位);A同学测量物体长度时读数的方法如图所示,错误的原因是视线没有刻度尺;纠正错误后,测得物体的长度为 cm;

    如图乙所示是测量的工具,它的读数是s。

    (2)、①如下图所示选择用三角板和刻度尺测出硬币直径,下列方法最合适的是

    ②多次测得同一枚硬币的直径分别为: 1.55cm、1.56cm、1.55cm、1.34cm、1.54cm,这五个数据中,错误的数据是 , 这枚硬币的直径为cm。

  • 10、
    (1)、使用不同力度两次敲击同一音叉时,同一设置的示波器获取两列声波波形图。一次重敲的声波波形图如甲所示,请你在图乙中画出轻敲时的大致声波波形图。
    (2)、小兴将直尺一端压在桌面上,另一端伸出桌面,用力拨动直尺,听到了直尺振动发出的声音(如图A)。然后他改变直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再次拨动直尺,听到直尺发出声音的音调比前次高。请在B图中画出直尺伸出桌面的大致长度。
  • 11、在15℃的空气中,声音每分钟传播距离米;某声源1分钟振动600次,人耳听到(选填“能”或“不能”);古代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早听到夜袭的敌人的马蹄声,这是因为声音在大地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的缘故(选填“快”或“慢”)。(已知在15℃的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为340m/s)
  • 12、在研究“摆的摆动快慢与摆球质量、摆幅和摆长关系”的实验中,如果要研究摆长对摆动快慢的影响时,应该保持摆球质量、不变,而改变(以上两空均选填“摆幅”或“摆长”),在物理中把这种方法称为法。
  • 13、智能手机的“智慧语音”功能,只有该手机“听到”特定的人的声音才能实现对手机解锁,该系统主要是根据声音的(选填“音调”、“音色”或“响度”)这一特征来工作的;手机中“抖音”APP 是一款社交类的软件,它将正常录制的音频和视频以3倍的速度快速播放,此时声波的频率也为正常声音的3倍,则此时声音的音调比正常声音(选填“高”或“低”);我们通过手机的铃声就知道有电话打进来,是因为声音能传递
  • 14、在公共场所打电话,轻声说话是文明的表现。从声音的特性分析,“轻声”是指声音的(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从控制噪声的角度分析,这是在(选填“声源处”、“传播过程中”或“人耳处”)减弱噪声;从物理的角度来说,图中的(选填“甲”或“乙”)图是噪声的波形。

  • 15、如图,让弹性薄片在书页上刮动(选用纸页较厚实的书),可以听到弹性薄片振动发出的声音,可视为弹性薄片每滑过一页便振动一次,当弹性薄片在书页上刮动时的速度越快,音调就(选填”越高”或“越低”);实验说明音调的高低是由声源振动的来决定的;声音是通过传到人耳中。

  • 16、我国与尼泊尔共同测得珠穆朗玛峰最新高度为8848m=km;1.5h=s;人的头发的直径约为7x10-5=nm。
  • 17、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长度单位:某学生的身高为1.6;一支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7.5 ; 一张纸的厚度约为0.1
  • 18、站在百米赛跑终点的计时员,听到起跑的枪声后立即开始计时,测得小郑同学百米赛跑的时间是13.00s,则小郑同学跑百米的真实时间是 ( )
    A、小于13.00s B、等于13.00s C、大于13.00s D、无法确定
  • 19、乘坐公共汽车时,禁止电子设备声音外放,这是为了控制声音的( )
    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速度
  • 20、用量筒测量液体的体积时仰视刻度读数,则读数将会 ( )

    A、偏大 B、偏小 C、没有偏差 D、无法确定
上一页 24 25 26 27 28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