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镇江市丹阳三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邵樊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二模试卷
- 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盐城市盐都区西片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第三次模拟试卷
- 江苏省无锡市新区2015-2016学年物理第二次中考模拟考试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沿江区域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第二次模拟考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靖江、兴化、泰兴三校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下学期物理二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物理中考一模试卷
- 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四中2015-2016学年九年级模物中考二理试卷
- 
                            1、某油电混合动力汽车工作原理如图甲所示,内燃机启动后,既可以向车轮输送能量,又可以给蓄电池充电。电动汽车所受阻力与车速的关系如图乙所示。在某次测试中,测试前蓄电池已储存的电能为2ⅹ108J,测试中全部由内燃机提供能量,汽车以50km/h 的速度水平匀速行驶了1h,同时蓄电池的电能增加了10% ,求: (1)、在该次测试中,若所用燃料的热值为4.5ⅹ107J/kg,测试过程中消耗10kg燃料,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多少焦?(2)、在该次测试中,汽车牵引力做功多少焦?(3)、该次测试中,内燃机的效率是多少?(忽略驱动电机和蓄电池的热损失)(保留一位小数) (1)、在该次测试中,若所用燃料的热值为4.5ⅹ107J/kg,测试过程中消耗10kg燃料,燃料完全燃烧释放的热量为多少焦?(2)、在该次测试中,汽车牵引力做功多少焦?(3)、该次测试中,内燃机的效率是多少?(忽略驱动电机和蓄电池的热损失)(保留一位小数)
- 
                            2、使用厨房中的电热水器将质量为 5kg 的水从 20℃加热到 50℃,该热水器消耗了7.2×105J 的电能。已知c水= 4.2ⅹ103J/(kg·℃),天然气的热值q=4.2ⅹ107J/m3 , 求:(1)、水吸收的热量;(2)、该热水器的热效率;(3)、这些电能相当于完全燃烧多少m3天然气燃烧放出的热量。(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 
                            3、小明同学正在做“连接串并联电路实验”。 (1)、在连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 ,连好后经检查无误再闭合开关;(2)、如图所示是小明连接的实物图。若闭合开关电路状态是 (选填“通路”“断路” 或“短路”),两灯 (选填“会”或“不会”) 被烧坏;(3)、若要两灯串联,只需去掉一根导线即可,应去掉导线 (填导线的号码);(4)、 若要两灯并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头。请在图中把要改动的导线打“×”,并画出改动后的导线;(5)、在(4) 中导线改好后,拧下其中一个灯泡,另一灯泡仍然会发光,这说明并联电路各支路之间互相(选填“影响”或“不影响”)。 (1)、在连电路的过程中,开关必须 ,连好后经检查无误再闭合开关;(2)、如图所示是小明连接的实物图。若闭合开关电路状态是 (选填“通路”“断路” 或“短路”),两灯 (选填“会”或“不会”) 被烧坏;(3)、若要两灯串联,只需去掉一根导线即可,应去掉导线 (填导线的号码);(4)、 若要两灯并联,只需改动一根导线的一个接线头。请在图中把要改动的导线打“×”,并画出改动后的导线;(5)、在(4) 中导线改好后,拧下其中一个灯泡,另一灯泡仍然会发光,这说明并联电路各支路之间互相(选填“影响”或“不影响”)。
- 
                            4、小明和小华一起进行了“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和“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两项探究,他们设计的两组实验装置如下,若忽略热量的散失,且燃料燃烧时均匀放热。 (1)、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选用(选填“甲”或“乙”)组器材;(2)、甲图中,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3)、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是通过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是通过来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以上两空均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4)、在图甲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 C、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质量相同 D、盛放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5)、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1)、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应选用(选填“甲”或“乙”)组器材;(2)、甲图中,除了图中的实验器材外,还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天平和;(3)、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实验是通过来比较不同物质吸收热量的多少,探究“不同燃料燃烧放热能力”是通过来比较不同燃料放出热量的多少。(以上两空均选填“加热的时间”或“升高的温度”);(4)、在图甲实验中,不需要控制的变量是____。A、采用完全相同的加热方式 B、取相同质量的水和沙子 C、酒精灯里所加的酒精质量相同 D、盛放水和沙子的容器相同(5)、通过实验得到的燃料热值与实际相比 。(选填“偏大”“不变”或“偏小”)
- 
                            5、如图甲是小科制作的简易“蒸汽船”模型。将盛有一定量水的铜制容器安装在“船体”上,用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一段时间后铜管会向右喷蒸汽,“蒸汽船”就向左行驶。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采用铜制容器来加热,是因为铜金属具有良好的性。(3)、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 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填冲程名称)冲程相同,该冲程的工作原理图为图乙中的(填“A”“B”“C”或“D”)。(4)、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 20 次,则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r/min。 (1)、蜡烛对铜制容器底部加热导致容器内水温升高,这是通过的方式改变水的内能。(2)、采用铜制容器来加热,是因为铜金属具有良好的性。(3)、铜管向右喷蒸汽,“船体”向左行驶,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是能转化为 能。这与四冲程汽油机的(填冲程名称)冲程相同,该冲程的工作原理图为图乙中的(填“A”“B”“C”或“D”)。(4)、如果此汽油机每秒内对外做功 20 次,则汽油机飞轮的转速为r/min。
- 
                            6、(感应发光“冰块”外形如真实冰块一般,入水即亮,如图甲所示。它外部由无毒无害的食品级 PS 材料制作,内部由液体感应器、纽扣电池和 LED 灯泡组成。 (1)、放入水中的“冰块”,内部的电路处于状态(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2)、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同时闭合开关 , LED 灯能发光。 (1)、放入水中的“冰块”,内部的电路处于状态(选填“通路”“断路”或“短路”)。(2)、如图乙所示的电路中,同时闭合开关 , LED 灯能发光。
- 
                            7、(如图所示,上、下两个广口瓶分别装有空气和二氧化氮气体,中间用玻璃板隔开,抽去玻璃后气体逐渐混合,当两种气体分布均匀后,分子将(选填“停止”或“继续”)运动。把干净的玻璃板吊在弹簧测力计的下面,读出测力计的示数,然后使玻璃板水平接触水面,稍稍用力向上拉玻璃板,如图甲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将会(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8、小莉和小楠两位同学用相同的加热装置对初温相同的水进行加热(水未沸腾),小莉加热的水质量少,小楠加热的水质量多(其他条件均相同)。图中虚线是小莉同学绘制的水的温度、吸收热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请以小莉的图像为参考在图中用实线绘制出小楠同学的水的温度、吸收热量随时间变化的图像。 
- 
                            9、 学校门口安装了智能门禁系统,当本校师生进入校门时,系统通过人脸识别后(相当于闭合开关 S1),显示屏(用灯泡代替)发光且电动机 M 工作将门闸打开,若是校外访客进入校门(相当于继续闭合开关 S2),指示灯 L 亮但门闸会一直关闭。符合设计要求的电路图是( )A、 B、 B、 C、 C、 D、 D、  
- 
                            10、 在学校科技节上,爱动手的小聪同学用橙子做了一个“水果电池”,点亮了发光二极管(LED),赢得了同学们的阵阵掌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发光二极管为水果电池提供电压 B、橙子内部是导体 C、点亮发光二极管是因为自由电荷在移动 D、铜片是负极 A、发光二极管为水果电池提供电压 B、橙子内部是导体 C、点亮发光二极管是因为自由电荷在移动 D、铜片是负极
- 
                            11、 镓是灰蓝色或银白色的金属,元素符号 Ga,它的熔点是 29.7℃,沸点是2403℃。如图所示,一块金属镓放在手心,温度由 20℃升高到 29.7℃并保持一段时间后升温至 36℃。在此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1~4min 镓吸收的热量为零 B、0-1min 镓的比热容大于 4~5min 镓的比热容 C、在 t=1min 时镓的内能大于 t=4min 时镓的内能 D、在 t=1min 时镓的内能小于 t=4min 时镓的内能 A、1~4min 镓吸收的热量为零 B、0-1min 镓的比热容大于 4~5min 镓的比热容 C、在 t=1min 时镓的内能大于 t=4min 时镓的内能 D、在 t=1min 时镓的内能小于 t=4min 时镓的内能
- 
                            12、如图所示是《天工开物》中记载的古人炒蒸油料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锅内炒油料时,油料的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油料的内能 B、木柴在灶膛里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木柴在灶膛里燃烧时,灶膛里的木柴逐渐减少,剩余木柴的热值逐渐增大 D、油料越炒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来越多 A、在锅内炒油料时,油料的温度升高,主要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增加油料的内能 B、木柴在灶膛里燃烧时,将内能转化为化学能 C、木柴在灶膛里燃烧时,灶膛里的木柴逐渐减少,剩余木柴的热值逐渐增大 D、油料越炒温度越高,它含有的热量越来越多
- 
                            13、为了监督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公路上设置了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两次短促的(超声波)信号,第一次发出信号,经过0.5s测速仪接收到信号,则汽车接收到第一次信号时离测速仪有m远,第二次发出信号,经过0.4s测速仪接收到信号,则汽车接收到第二次信号时离测速仪有m远,若两次发出信号之间间隔是0.85s,那么汽车两次接收到信号的时间间隔为s,该过程汽车行驶的距离是m,汽车速度是m/s。(超声波速度340m/s) 
- 
                            14、用超声测位仪向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6s后收到回波。若海水中声音的平均传播速度为1500m/s,则此处海水约有多深?
- 
                            15、小明家距离学校 1.2km,一天上学,小明先用时 300s慢跑前进了 600m,休息了100s以后,余下的路程以 1m/s的速度步行到达学校。试求:(1)、小明前 300s跑步的速度是多少?(2)、余下路程以 1m/s的速度步行到达学校所用时间是多少?(3)、小明上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 
                            16、在探究声音的产生于传播时,小明和小华一起做了下面的实验: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跳起来了,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1)、如图①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可观察到乒乓球跳起来了,它说明了声音是由物体的 产生的。此探究中悬挂着的乒乓球的作用是;这里用到的实验方法是。(2)、如图②所示,为了验证(1)中的探究结论,小华同学用手使劲敲桌子,桌子发出了很大的声响,但他几乎没有看到桌子的振动,为了明显地看到实验现象,你的改进方法是:。(3)、如图③所示,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该实验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4)、如图④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所听到的铃声将会逐渐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并由此推理可知:如果玻璃罩内抽成真空后,就听不到闹钟响铃的声音了,最后得出结论:真空(选填“能”或“不能”)传声。
- 
                            17、如图,小明在测量平均速度的实验中,使小车从带有刻度尺的斜面上由静止下滑。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2)、该实验原理是;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实验时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斜面的坡度不宜过(选填“大”或“小”);(3)、AB段距离sAB=cm,小车在全程AC段时间为4s,AC全程平均速度vAC=m/s;(4)、如果在测量 AB 段的平均速度的步骤操作中,若小车还没释放就提前开始计时,则测得时间会偏 , 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均选填“大”或“小”);(5)、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全程的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B , 全程所用时间一半的速度为v半 , 则两个速度关系为vBv半(选填“>”,“=”或“<”)。(6)、在图 ABCD 四个图像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1)、由图可知,斜面上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cm;(2)、该实验原理是;所需要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和;实验时为了减小测量时间造成的误差,斜面的坡度不宜过(选填“大”或“小”);(3)、AB段距离sAB=cm,小车在全程AC段时间为4s,AC全程平均速度vAC=m/s;(4)、如果在测量 AB 段的平均速度的步骤操作中,若小车还没释放就提前开始计时,则测得时间会偏 , 测得的平均速度会偏(均选填“大”或“小”);(5)、小车在AC段运动过程中,全程的中间位置的速度为vB , 全程所用时间一半的速度为v半 , 则两个速度关系为vBv半(选填“>”,“=”或“<”)。(6)、在图 ABCD 四个图像中能反映小车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是; 
- 
                            18、在小锤敲击下,某金属片3s内振动了720次,金属片振动的频率是 , 人耳(填“能”或“不能”)听到金属片振动。
- 
                            19、甲、乙两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通过的路程之比为3:2,所用时间之比为2:3,则速度之比为
- 
                            20、 骑马是古人最便捷的出行方式,“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当诗人孟郊骑马看到百花纷纷向后退去,是以(选填“花”或“自己”)为参照物,此时马匹相对于诗人是(选填“运动”或“静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