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小科利用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电磁感应现象,下列能使灵敏电流计发生偏转的操作是()

    A、磁体不动,导体 AB竖直向上运动 B、导体AB 和磁体同速水平向右运动 C、导体AB 不动,磁体竖直向上运动 D、导体AB 不动,磁体水平向右运动
  • 2、下图是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三个阶段的微观示意图,图中“o”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a阶段容器中物质为单质 B、变化I属于化学变化 C、b、c阶段容器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相同 D、变化Ⅱ中分子间隙缩小
  • 3、如图为科学小组的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到的植物的叶表皮部分结构,对于该部分的结构和功能,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陆生植物上表皮b数多于下表皮 B、a为保卫细胞,吸水时,能使b关闭 C、b为气孔,是植物蒸腾作用的“门户” D、b开放的数量影响蒸腾作用,但不影响光合作用
  • 4、深呼吸(包括深吸气和深呼气)能使人的胸部、腹部相关肌肉、器官得以较大幅度地运动,能较多地吸进氧气,吐出二氧化碳,使血液循环得以加强,对于解除疲惫,放松情绪,都有益处。关于深吸气时身体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A、膈肌舒张 B、横膈膜变扁平 C、胸腔体积变小 D、肺容积变小
  • 5、爱因斯坦曾说,在一个现代的物理学家看来,磁场和他坐的椅子一样实在。为了形象地研究磁场,物理学家法拉第最先发明并引入了磁感线。如图是条形磁体的磁感线分布。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没有磁场 B、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C、①端磁极是 S极 D、b点的磁场比c点的更强
  • 6、空气是一种重要的天然资源,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下列对空气中各成分气体的叙述不正确的()
    A、氧气性质活泼,可以作为燃料 B、稀有气体可以用来制霓虹灯 C、氮气可以用来制造化肥和炸药 D、二氧化碳不属于空气污染物
  • 7、如图是卢瑟福核式结构模型。在该原子结构模型中,a表示的是()

    A、离子 B、质子 C、中子 D、电子
  • 8、对科学概念进行分类,是认识概念之间相互关系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酸 =加热+二氧化碳 B、二氧化碳+ = 叶绿体 有机物+氧气 C、+氧气=点燃 二氧化硫 D、过氧化氢 =二氧化锰+氧气
  • 9、通电螺线管的磁极跟电流的方向有关系,可以用安培定则来判断。若通电螺线管的连接如图所示,下列利用安培定则判断磁极方向正确的是()

    A、 B、 C、 D、
  • 10、由于山火燃烧时破坏力极强,传统灭火方式很难控制住火势,消防员常采用以火灭火的方案,将马上烧到的地方提前点燃,以此制造出一条隔离带。该方案的原理是()
    A、隔绝氧气 B、清除可燃物 C、降低着火点.` D、降温到着火点以下
  • 11、 “安全用电,珍惜生命”是公民应有的安全意识。如图,甲、乙站在干燥的木桌上,丙站在地上。根据所学的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甲、乙、丙都会触电 B、甲、乙会触电,丙不会触电 C、甲、丙会触电,乙不会触电C D、甲会触电,乙、丙不会触电
  • 12、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工具。下列表示三个钠离子的是()
    A、Na3- B、3Na+ C、3Na+1 D、3Na-
  • 13、模型常常可以帮助人们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或复杂的事物。下列不属于模型的是()
    A、电流表 B、细胞模式图 C、地球仪 D、乙炔分子
  • 14、某同学在乘坐手扶电梯时发现,当电梯上没有人时,电梯以较慢的速度运行;当电梯上有人时,电梯运行速度加快。查阅资料知道:电梯运行的简易电路如图甲所示,电动机的转速随电流的增大而增大,压敏电阻, R2的阻值随压力而变化,如图乙所示。  (线圈电阻可忽略不计)

    (1)、由图乙可知,压敏电阻的阻值随压力增大而
    (2)、当触点与1接触时, 电梯以(选填“较快”或“较慢”)的速度运行。
    (3)、若控制电路的电源电压为24V,当电流达到20mA时电磁铁将衔铁吸下。现要求一个质量为40kg的小朋友站在电梯上,就能使电梯以较快速度运行,则滑动变阻器 R3接入电路的阻值为多大? (g取 10N/ kg)
    (4)、如果要求质量更小的人站在电梯上就能使其较快运行,应该如何改动控制电路?  (写出两种方法)
  • 15、某同学利用干簧管设计制作了一款水位自动报警器。干簧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它由薄铁片制作而成,是一种利用磁场来控制线路的开关器件。浮球与永久磁体连接,随着水位的变化二者的位置随之改变。当水箱内的水位过高或过低时,均会亮起不同颜色的灯进行警示并触发电铃。请结合图片判断水位自动报警器在水位到达A 处时黄灯、红灯和电铃的工作情况,并说明理由。

  • 16、
    (1)、某同学所在的小山村被群山包围,难以获得阳光照射。该同学想在A 处安装一个大平面镜,反射太阳光照亮村子中心的B处。如图所示,请根据光的反射定律在图中作出平面镜和反射光线。  (保留作图痕迹)

    (2)、防溺水六不准中“不要到不熟悉的河边、池塘等地方下水游泳”,清澈的水看似很浅,实则很深,不明水情擅自下水游泳容易发生溺水事故,如图甲所示。在学习了科学之后,我们可以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其中的原理,请在图乙中作出人眼看到池底A的大致光路图。(保留作图痕迹。提示:A'是人眼看到的池底A 的像)

  • 17、某同学想设计一个测量未知电阻的电路:电源两端电压保持不变(未知),将待测电阻Rx(图中未画出)接在a、b之间,仅利用电流表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便可得到 Rx的阻值。

    (1)、该同学首先设计的是如图甲所示的电路图,很快被老师指出在操作过程中有可能会引起电路故障,理由是
    (2)、随后他又设计了如图乙所示的电路图,请在空格内把实验步骤补充完整。

    ①闭合开关S1和S2 , 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1 , 之后断开所有开关。

    , 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记作I2

    ③断开所有开关,整理实验器材。用I1、I2和定值电阻的阻值R0来表示待测电阻 Rₓ=

  • 18、利用如图所示电路研究“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其中电源电压3V 保持不变,电流表量程为“0~0.6A”, 电压表量程为“0~3V”, 滑动变阻器的规格为“10Ω1A”。依次将阻值为5Ω、10Ω、20Ω的定值电阻接入AB之间完成实验,获得数据如下表。请回答:
    (1)、完成第一组实验后,断开开关,拆下5Ω的电阻,改接10Ω的电阻。继续进行以下操作:

    实验组别

    1

    2

    3

    电阻R(Ω)

    5

    10

    20

    电流I(A)

    0.4

    0.2

    0.1

    ①闭合开关;②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最右端;③记录电流表示数;④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移到合适位置。从安全和规范角度考虑,正确的顺序是

    (2)、上述操作④中判断滑片已处于合适位置的依据是
    (3)、根据表中数据,可以得出的实验结论是
    (4)、为使结论更有说服力,某同学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将30Ω的电阻接入电路,却没有取得成功。为此, 同学们提出了下列解决方案,其中可行的有____。
    A、仅将电源电压调至2.5V B、仅将电源电压调到6V C、仅将滑动变阻器换为“20Ω1A” D、仅将定值电阻两端控制的电压换为2.5V
  • 19、 甲同学将生长状况相似的①、②两盆蚕豆幼苗分别置于两个暗箱中,在②盆蚕豆幼苗的暗箱右侧开一小窗口,并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保持其它环境条件适宜且相同。一周后,①、②两盆蚕豆幼苗的生长状况如图甲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乙同学认为用成熟的蚕豆植株取代蚕豆幼苗进行实验现象会更明显,你认为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2)、图乙表示生长素浓度和茎生长的关系。图甲②中蚕豆幼苗向光弯曲生长时,其背光侧生长素浓度最可能是图乙中(填字母)点浓度。
    (3)、丙同学提出为使实验更严密,应另取一盆蚕豆幼苗,在暗箱右侧也开一小窗口,在窗口外侧装一个固定光源,并且在花盆底部再装一个旋转器。当旋转器以一定速度匀速旋转时,花盆也随之一起旋转,但暗箱和光源都不转,如图甲③所示。设置这一实验的目的是与②形成 , 当图③中的花盆连续旋转一星期以后,请你预测装置中的蚕豆幼苗的生长或弯曲情况是
  • 20、 图甲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图乙是“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

    (1)、图甲实验过程中要确定蜡烛B和蜡烛A 的像是否完全重合,人眼观察位置应是 ____。
    A、从玻璃板后(蜡烛B 这侧) B、在玻璃板前(蜡烛A 这侧) C、A、B 两个方向都需要
    (2)、图乙实验过程中, 目前已经观察到了清晰的物像,若将光屏稍微往右移动一定距离,发现像变模糊,想要再次得到清晰的物像,蜡烛应向移动。
    (3)、在两个实验中,不改变蜡烛的位置,把图甲中 M玻璃板和图乙中凸透镜分别竖直向上移动,则成像位置如何变化?答:图甲中成像位置;图乙中成像位置
上一页 117 118 119 120 12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