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诗句中,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的意境最相似的一项是( )A、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B、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C、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D、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
2、选择一位同学朗读《我爱这土地》,你觉得哪个嗓音条件更合适?( )A、小路 男 雄浑沉稳 B、小乖 男 高亢有力 C、小明 男 沙哑低沉
-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阅读艾青的《我爱这土地》,使我感受到了作者炽热的爱国情怀。 B、《经典咏流传》告诉我们,古诗词本身有着无穷魅力,今人只差一个爱上它的机缘。 C、《厉害了,我的国》这部纪录电影,从圆梦工程、创新驱动、绿色中国等角度,宣传了我国的大国风采。 D、我们既要脚踏实地,又要仰望星空,只要这样,才能走出一条丰富而精彩的人生之路。
-
4、下列诗句空缺处所填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①我也应该用____的喉咙歌唱。
②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____的河流。
③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____的风。
④连羽毛也____在土地里面。
A、嘶哑 悲哀 狂怒 埋藏 B、沙哑 悲剧 愤怒 腐烂 C、嘶哑 悲愤 激怒 腐烂 D、沙哑 愤慨 激愤 埋藏 -
5、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B、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C、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
6、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嘶哑 喉咙 急怒 腐烂 B、黎明 温柔 深沉 敦厚 C、激流 契机 汹拥 神奇 D、复兴 悲愤 象征 挚爱
-
7、“乡愁诗人”余光中离开我们多年了,但是其深情咏吟《乡愁》的情景却仍在眼前,令人难忘。12月14日是先生的忌日,请你代表全班同学写几句话,以表达对诗人的深切悼念。(不超过30字)
-
8、余光中曾用对联的形式给一家报纸题词。请你对出下联。
①上联:海峡无阻
下联:
②上联:一湾浅浅海峡
下联:
-
9、余光中说乡愁是“浅浅的海峡”,席慕蓉说乡愁是“没有年轮的树”,假如让你来表达乡愁,你想用什么意象?试着写下来。
-
10、下列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以形式上的四个小节,将“乡愁”分为四个阶段。这四个阶段在时间上是前后顺承的,即“小时候”“长大后”“后来”“现在”。 B、这首诗从广远的时空中提炼了四个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它们的内涵既单纯又丰富。 C、诗歌把“乡愁”寄托在四种物象上,使抽象的事物变得十分具体。 D、这首诗的形式美主要体现在音乐美上,但该诗在结构上并无美感。
学习了《乡愁》后,某班举行了以“余光中与乡愁”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
11、在下面文字画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乡村是承载乡愁的独特载体,屋瓦前的青山绿水,阡陌间的鹤发翁媪,都令离乡人魂牵梦萦。____。因此,在乡村振兴进程中,保护好这些乡愁载体,才能更好地构建我们的精神家园。
①如村头的古树,千年的祠堂,以及各种地方的风味特色小吃
②乡愁不仅关乎山河故人,也寄托在一些伴随着村民成长的具体事物上
③美丽乡村建设应该是“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④这些都可能成为承载离乡人思念之情的独特标记
A、②④③① B、②①④③ C、③①④② D、③①②④ -
12、下列句子没有运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B、他长得很像他的父亲。 C、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D、爱之深,思之浓,愁之痛。
-
13、下列加粗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一枚(méi) 乡愁(chóu) 脉脉(mò) B、窄窄(zhǎi) 邮票(yóu) 震颤(chàn) C、海峡(xiá) 坟墓(mù) 猝然(cù) D、大陆(lǜ) 陆拾(lìu) 衣冠(guān)
-
14、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材料一: 中国青年网南京12月13日电 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五台山丛葬地纪念碑、北极阁丛葬地纪念碑等多地,民众自发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自1996年起,每年的12月13日,旧金山当地华人华侨都会举办纪念南京大屠杀死难者的“南京祭”活动,如今已是第19年。
2014年的“南京祭”活动在旧金山中华文化中心举办,作为活动的一部分,文化中心展出了日本侵占南京并且制造南京大屠杀的照片,播放了南京大屠杀的纪录片。一副“五洲同怀民族情,四海共祭家国魂”的挽联在祭奠活动现场显得格外醒目。可容纳近400人的会场几乎坐满了人。除了众多华人华侨、社团组织的参与,旧金山市议员、州议员,以及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罗林泉都参加了祭奠活动。
材料二: 听听来自和平的声音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地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活动中南京市77名青少年代表宣读了《和平宣言》。
材料三: 日媒为何在公祭日安静异常?
中新网12月15日电 中国举行了国家公祭仪式。《日本新华侨报》日前刊文称,让人吃惊的是,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的前一天,日本媒体静得出奇。文章摘编如下:
12月12日记者翻遍了当天日本六大主流报纸,关于南京大屠杀和中国国家公祭日,无只字片语。即使在包罗万象的日本互联网上,也只有引自中国媒体的报道,基本看不到本土媒体的评论。
日本左翼媒体对这一事件掌握的资料不多,右翼媒体又故意抹杀,因此就出现了日本媒体对“南京大屠杀”纪念日、中国国家公祭日冷淡处置的奇怪现象。
【微词典】祭奠(jì diàn):为死去的人举行仪式,表示追念。夙愿(sù yuàn):一向怀着的愿望。
(1)、速读以上三则材料,概括你从中得到的主要信息。(2)、仔细阅读材料二,说说你的探究结果。(3)、仔细阅读三则材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4年12月13日是首个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各地民众自发性地以多种形式祭奠遇难同胞。 B、忘记过去意味着背叛。历史告诉我们,只有让人们铭记历史,记得战争的惨痛教训,世界和平才有希望来临。 C、南京大屠杀惨案铁证如山、不容篡改,历史事实不会因某些人的巧舌抵赖而消失。我们应该反思历史,面向未来。 D、中国举行国家公祭仪式,日本媒体静得出奇,这意味着作为当年南京大屠杀的罪魁祸首,日本当局正在反思自己的错误,让悲剧不再重演。(4)、从上述三则材料中,你体会出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5)、通过认真阅读这些材料,你想对至今还在保持沉默的日本当局者说些什么呢? -
15、阅读理解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隆重举行
新华社南京12月13日电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13日上午在南京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和平像阳光一样温暖,像雨露一样滋润。有了阳光雨露,万物才能茁壮成长。有了和平稳定,人类才能更好实现自己的梦想。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惜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吸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1937年的12月13日,侵华日军侵入南京,对我同胞实施长达40多天灭绝人性的大屠杀,30万生灵惨遭杀戮,人类文明史上留下最黑暗的一页。2014年2月27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通过决定,以立法形式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公祭仪式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行。纪念馆集会广场布置得庄严肃穆。现场国旗下半旗。广场西侧巨大的“灾难墙”,灰黑的底色映衬着“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14个白色大字。一万名各界代表胸前佩戴白花,静静肃立。
9时56分,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步入现场,站立在群众方阵前。1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兵齐步行进至公祭台两侧,持枪伫立。
10时整,公祭仪式开始。军乐团奏响《义勇军进行曲》,全场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嘹亮的歌声响彻云霄。国歌唱毕,全场向南京大屠杀死难者默哀。公祭现场拉响了防空警报。同一时间,南京全城警报响起,汽车、火车、轮船汽笛齐鸣。
默哀持续一分钟。军乐团奏响低回空灵的《安魂曲》,16名礼兵抬起8个巨大的花圈,缓步走上公祭台,将花圈安放在“灾难墙”前。77名南京市青少年饱含深情地宣读《和平宣言》。
随后,习近平同南京大屠杀幸存者代表、85岁的夏淑琴老人和一名少先队员一起,缓步走上公祭台,为国家公祭鼎揭幕。
古之以鼎记事,今之铸鼎铭史。这尊高1.65米、重2014千克的三足圆形铜鼎将永久设立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集会广场上。“国行公祭,法立典章。铸兹宝鼎,祀我国荡。”160字铭文记叙了南京大屠杀史实和国家公祭日的设立。
习近平在讲话中表示,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缅怀南京大屠杀的无辜死难者,缅怀所有惨遭日本侵略者杀戮的死难同胞,缅怀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民族英雄,表达中国人民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崇高愿望,宣示中国人民牢记历史、不忘过去,珍爱和平、开创未来的坚定立场。
(有删改)
(1)、第1段中引用的习近平的讲话有什么作用?(2)、第2段属于哪种记叙方式?主要涉及了哪些信息?(3)、第4至8段中,作者列出精确的时间和准确的数字有什么作用?(4)、阅读了本文,你有哪些感想? -
16、岁月的年轮沉淀了斑驳的痕迹,冲天的狼烟留下了悲壮的回声。回顾中国十四年的抗战历史,我们不由得感慨万千。你校准备开展以“历史的记忆”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请你也来参与,完成以下任务。(1)、我国以立法形式确定了以下3个国家级纪念日,请你依照示例,选择其中一个,写一则宣传标语。
日期
国家级纪念日
9月3日
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
9月30日
中国烈士纪念日
12月13日
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示例:不为记住仇恨,是要珍惜和平(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宣传标语:
(2)、小明同学参加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活动后,非常气愤地发了一条微博:“一定要让侵略者血债血偿!”如果请你在小明的微博下留言劝说他,你将怎么说?(3)、某班要以“中国烈士纪念日”为主题出一期黑板报,需要引用古诗,请你从下面选出最恰当的一项( )A、抚剑长号归去也,千山风雨啸青锋。(清·康有为) B、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唐·李贺) C、身既死兮神以灵,子魂魄兮为鬼雄。(战国·屈原) D、杜鹃再拜忧天泪,精卫无穷填海心。(清·黄遵宪) -
17、下面语段中加粗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正义不被扭曲,和平才有可能。墨写的谎言掩盖不了血写的事实,在历史问题上A惨绝人寰 , 美化侵略战争,于人于己都有百害而无一利。B度尽劫波的中国人民有足够的胸襟接纳一个曾经给自己带来深重灾难的国家,但也有清晰的底线对待日本军国主义的历史罪恶和当下C余孽。举行国家公祭,正是为了守护不能忘却的记忆.D捍卫不容否认的真相,用国家之力为历史正义撑腰,为和平发展护航。
A、惨绝人寰 B、镀金劫波 C、余孽 D、捍卫 -
18、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连锁酒店大肆摆放美化侵略战争的书籍,大规模篡改历史教材,阻止有良知的日本国民追寻事实真相。(篡改:别有用心地改动或曲解。) B、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呓语:因劳累而说梦话。) C、中国早已成为具有保卫人民和平生活的坚强能力的伟大国家,矢志捍卫世界和平。(捍卫:保卫。) D、国家公祭日之长鸣警钟振聋发聩,那些装睡梦游的罪恶灵魂无处遁形。(遁形:隐藏形体。)
-
19、下列句子中,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从"恐怖之城"到"和平之城",南京的命运变迁足证和平是何等珍贵。
B、在日本,由高中和大学老师组成的研究会建议将"南京大屠杀"等词语列入教科书……历史,不可能被忘却!
C、南京大屠杀,早已是所有正义力量的集体记忆,唯有日本右翼分子仍在梦中呓语。
D、在本月热播的几部以南京大屠杀为题材的影片中,让我们深切感受到电影主创者直面人间惨剧的勇气。 -
20、根据语境,下列排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国家公祭日是国家为了纪念曾经发生过的重大民族灾难而设立的国家祭日。国家公祭日的设立,是缅怀过去,更是抚慰民心、顺应民意的措施。国家公祭日的设立,____,____,____。____,____,共同以史为鉴、开创未来,____,促进共同发展和时代进步。
①使人类的历史记忆长久保持被唤醒的状态
②是为了中国与世界更好地沟通
③一起维护正义良知及世界和平
④是在向全世界表达我们热爱和平、维护和平的决心与责任
⑤而避免出现哪怕是片刻的忘却与麻木
⑥是在向全世界传递中华民族对于人权和文明的态度
A、②③①⑥⑤④ B、④⑥①⑤③② C、②⑥④①⑤③ D、①③②⑤④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