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材料,完成小题。
【甲】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乙】
鲁公治①园,欲凿池,父曰:“无地 置 土。”公遂止。或曰:“土可垒山。”公善之,欲行。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②耶?”公复止。 或曰筑径通之设栏护之又何忧焉 , 公从之 ,又欲行。家人有止之者曰:“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公犹夷③不能 决 ,事又寝④。
【注释】①治:修建。②颠踬:跌倒。③犹夷:迟疑不决的样子。④寝:停止。
(1)、下列每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 身已半入, 止露尻尾 B、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C、操蛇之神闻之 / 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D、帝感其诚 / 公孙衍、张仪岂不诚大丈夫哉(2)、请把【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园成必添仆妇,下房不足,甚可虑也。
(3)、请用“/”给【乙】文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筑 径 通 之 设 栏 护 之 又 何 忧 焉
(4)、下面是小明同学根据《愚公移山》一文绘制的思维导图,请你将导图中空缺的部分补充完整。
⑴⑵⑶
(5)、愚公移山,感动天帝;鲁公建园,最终搁浅。请写出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是什么?(6)、两文中,愚公的妻子和鲁公的妻子都分别表达了自己的见解。请结合下面句子,分析二位妻子关于事件态度的相同之处。①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②妻曰:“不畏小儿女颠踬耶?”
-
2、在下面田字格中填写古诗名句。
徜徉于古诗文的天地,我们会有精彩的发现:古诗文中有景,①“ , ”《黄鹤楼》中崔颢写出了汉阳生机勃勃的美景;古诗文中有情,“报君黄金台上意,②”《雁门太守行》表达出诗人李贺的报国之志;古诗文中有理,晏殊在《浣溪沙》中以“③ , ④。”两句揭示了“时光流逝、人事变迁是不可抗拒的”这一自然规律;古诗文中有志,我们从“,⑤ , ⑥ , ⑦ ”(《富贵不能淫》)中感受到孟子的气节和胸襟。古诗文中有无穷无尽的宝藏,等着你去发现。
-
3、阅读语段,按要求完成小题。
新征程上,让我们坚持实干①笃____行,勇于攻坚克难。中国式现代化既是最难的,也是最伟大的。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将伴随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全过程。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A☐惟其笃行,才②mí____足珍贵。我们要在机遇面前甲____,在困难面前乙____,在风险面前丙____,以愚公移山的志气事不避难、义不逃责,以滴水穿石的毅力真抓实干B☐埋头苦干,在新时代新征程上铸就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1)、给选文①处横线上填拼音,②处横线上填上汉字。①笃行 ②mí足
(2)、选文中甲乙丙三处应填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A、迎难而上 主动出击 积极应对 B、积极应对 迎难而上 主动出击 C、积极应对 主动出击 迎难而上 D、主动出击 迎难而上 积极应对(3)、下列选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伟大”“勇毅”“华章”的感情色彩都是赞扬肯定的。 B、成语“愚公移山”出自于《愚公移山》这篇古代的寓言故事。 C、“攻坚克难”“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坚持实干”短语类型相同。 D、选文画线句的主语是“斗争”。(4)、选文中A、B两处☐中应填的标点符号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 -
4、我们每个人都在家庭、学校、社会、国家的怀抱中生活、成长。“家人”的关怀照顾、理解支持、帮助关心,都给了我们无尽的勇气与力量。
请以《我们是一家人》为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文。
要求:①力求写出真切的体验与独特感受。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与人名。
-
5、根据名著导读《朝花夕拾》,完成小题。
《朝花夕拾》中,鲁迅记录了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有些在生活上给予他帮助,有些带给他情感上的慰藉,有些对他精神的成长产生过影响,这些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任选书中的一个人物,为其制作“人物名片”。
人物名片《朝花夕拾》
人物:
外貌:
性格特点: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镇上的读书时光
唐宝民
①我出生在东北牡丹江林区的一个小山村里,三年的中学时光,确是在一个叫做柴河的小镇上度过的,这三年是我生命中最快乐、最重要的时光。
②那三年时间学习是紧张的,但嗜书如命的我仍没有改掉看书的习惯,在紧张的学习之余,仍然读了大量的课外书。
③每天下午放学之后,只要没有别的事情需要做,我就会拿起一本课外书,爬到山顶上去读。那座山很陡峭,有林立的怪石、高大的树木,我喜欢在山顶那块又大又平整的石头上读书,或坐着、或躺着,耳边是林间的风声和鸟鸣,头顶是蓝天和白云。在那块大石头上读杜甫、读辛弃疾、读老舍……这些文字开阔了我狭小的视野,让我有了像蓝天白云那样自由驰骋的梦想,也产生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当血红的夕阳渐渐落下之时,我便合上书本向山下走去。山路是崎岖陡峭的,但那个夹着书本的瘦弱的少年心里想的确是“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④双休日的时候,只要不回乡下老家,我都会在午后带着一本课外书,到江边去阅读。那时的牡丹江水还很清澈,江水静静地流淌,就像渐渐老去的时光一样。我坐在江边的沙滩上,享受着美妙的阅读时光。江水无言,江畔坐着一个捧着书本的少年。少年心事有谁知!有的时候,在苍茫的暮色中,我会合上书本,两只手端着下巴在江边静坐,回想着书里读到的故事、思考着自己未来的人生出路。月亮出来了,月光投射在江水中,随着水波晃动。“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春江花月夜》里的诗句浮现在我的脑际,让我瞬间产生了人生如梦的幻灭感。我知道那是少年的闲愁,寄予着一种青春的迷茫和感伤。好在有书可读,书中的文字能让我从迷茫中振作,让我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和动力。
⑤那时的我精神上是充盈的,因为那些书籍充实了我的心灵,人类文明之光的慷慨照耀,让一个懵懂少年的精神世界渐渐成长起来了。更幸运的是,我那个年龄所读的书都是人类文化的优秀经典。因为在小学时代,一位长者就曾语重心长地告诉过我:“读书一定要读经典名著,要读有文化内涵、思想深刻的书。”正因如此,我很早就“认识”了很多大师级的文学家,领我走进了不一样的世界。那么早就能与这些大师们“相遇”,真是我的幸运!他们的文字滋养了我的精神生活,也提高了我的思想境界。阅读经典的过程,就是在接受大师们的教诲、谛听他们庄严的声音。此时的我就像一个从原始森林中走出来的蛮荒人一样,顷刻之间被现代文明之光照亮了。
⑥许多年过去了,小镇的山水已经改变旧时的模样,但小镇的那段读书时光,让我永远无法忘记并影响我至今。
(有删改)
(1)、文章重点写了哪几件往事,想一想,这几件事对作者有什么特殊的意义。(2)、文章第③段引用了杜甫和李白的诗词,请你谈谈这样写的好处。(3)、品味第⑤段画线句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合欢树
史铁生
①十岁那年,我在一次作文比赛中得了第一。母亲那时候还年轻,急着跟我说她自己,说她小时候的作文写得还要更好些,老师甚至不相信那么好的文章会是她写的。“老师找到家来问,是不是家里的大人帮了忙。我那时可能还不到十岁呢。”我听得扫兴,故意笑道:“可能?什么叫可能还不到?”她就解释。我装作根本没注意她的话,对着墙打乒乓球,把她气得够呛。
②二十岁刚出头,我的两条腿残废了。母亲那时已不年轻,为了我的腿,她头上开始有了白发。医院已经明确表示,我的病目前没办法治。母亲的全部心思却还放在给我治病上,到处找大夫,打听偏方,花了很多钱。她倒总能找来些稀奇古怪的药,让我吃,让我喝,或者是洗、敷、熏、灸。“别浪费时间了!根本没用!”我说。我一心只想着写小说,仿佛那东西能把残疾人救出困境。“再试一回,不试你怎么知道有没有用?”她说,每一回她都虔诚地抱着希望。然而对我的腿,有多少回希望就有多少回失望。最后一回,我的胯上被熏成烫伤。我倒没太害怕,心想死了也好,死了倒痛快。母亲惊惶了几个月,昼夜守着我,一换药就说:“怎么会烫了呢?我还直留神啊?”幸亏伤口好起来,不然她非疯了不可。
③后来她发现我在写小说。她跟我说:“那就好好写吧。”我听出来,她对治好我的腿也终于绝望了。“我年轻的时候也最喜欢文学,”她说,“跟你现在差不多大的时候,我也想过搞写作。你小时候的作文不是得过第一?”她提醒我说。我们俩都尽力把我的腿忘掉。她到处去给我借书,顶着雨或冒着雪推我去看电影,像过去给我找大夫、打听偏方那样,抱了希望。
④快三十岁时,我的第一篇小说发表了,母亲却已不在人世。过了几年,我的另一篇小说又侥幸获奖,母亲已经离开我快十年了。
⑤获奖之后,登门采访的记者就多了。但是我只准备了一套话,说来说去就觉得心烦。我摇着车躲出去,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想:上天为什么早早地召母亲回去呢?迷迷糊糊的,我听见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天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了。”我的心得到一点安慰,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吹过。
⑥我摇车离开那儿,在街上瞎逛,不想回家。
⑦母亲去世后,我们搬了家。我很少再到母亲住过的那个小院儿去。小院儿在一个大院儿的尽里头,我偶尔摇车到大院儿去坐坐,但不愿意去那个小院儿,推说手摇车进去不方便。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都把我当儿孙看,尤其想到我又没了母亲,但都不说,光扯些闲话,怪我不常去。我坐在院子当中,喝东家的茶,吃西家的瓜。有一年,人们终于又提到母亲:“到小院儿去看看吧,你妈种的那棵合欢树今年开花了!”我心里一阵抖,还是推说手摇车进出太不易。大伙儿就不再说,忙扯些别的,说起我们原来住的房子里现在住了小两口,女的刚生了个儿子,孩子不哭不闹,光是瞪着眼睛看窗户上的树影儿。
⑧我没料到那棵树还活着。那年,母亲到劳动局去给我找工作,回来时在路边挖了一棵刚出土的“含羞草”,以为是含羞草,种在花盆里长,竟是一棵合欢树。母亲从来喜欢那些东西,但当时心思全在别处。第二年合欢树没有发芽,母亲叹息了一回,还不舍得扔掉,仍然让它长在瓦盆里。第三年,合欢树却又长出叶子,而且茂盛了。母亲高兴了很多天,以为那是个好兆头,常去侍弄它。又过一年,她把合欢树移出盆,栽在窗前的地上。再过一年,我们搬了家,悲痛弄得我们都把那棵小树忘记了。
⑨与其在街上瞎逛,我想,不如就去看看那棵树吧。我也想再看看母亲住过的那间房。我老记着,那儿还有个刚来到世上的孩子,不哭不闹,瞪着眼睛看树影儿。
⑩院儿里的老太太们还是那么欢迎我,大伙儿都不知道我获奖的事,也许知道,但不觉得那很重要;还是都问我的腿,问我是否有了正式工作。这回,想摇车进小院儿真是不能了。家家门前的小厨房都扩大了,过道窄到推自行车进出也要侧身。我问起那棵合欢树。大伙儿说,年年都开花,长到房高了。这么说,我再看不见它了。我要是求人背我去看,倒也不是不行。我挺后悔前两年没有自己摇车进去看看。
⑪有一天那个孩子长大了,会想起童年的事,会想起那些晃动的树影儿,会想起他自己的妈妈。他会跑去看看那棵树。但他不会知道那棵树是谁种的,是怎么种的。
(有删改)
(1)、阅读全文,按照提示梳理思路,补全下面的表格。时间
“我”
母亲
十岁那年
(1)——自负、好胜
还年轻
二十岁刚出头
两条腿残废——(2)
头上有了白发
快三十岁
(3)——(4)
不在人世
(2)、反复朗读下面的文字,请用符号和文字标示这句话朗读时的重音、语调和节奏。“别浪费时间了!根本没用!”我说。
朗读符号:重音“·”;较短停顿“|”较长停顿“
”;语调:升调“
”,降调“
”;节奏:轻快、凝重、高亢、低沉、舒缓、急促、降调(3)、文中有许多处细节能体现母亲对“我”深沉的爱,请你找出一处并进行分析。(4)、本文描写母亲的文字并不多,反而花了很多笔墨去写合欢树,请谈谈你的理解。 -
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
【乙】
子曰:“吾尝①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卫灵公》)
①尝:曾经。
(1)、解释下列句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学而时习之
(2)不亦君子乎
(3)三省吾身
(4)仁在其中矣
(2)、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是“通用、借代”之意,即用读音或字形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本字。下列关于通假字解释有误的是( )A、《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在不”中的“不”,同“否”。 B、《论语》“不亦说乎”中的“说”,同“悦”,愉快。 C、《论语》“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中的“有”,同“又”,表示重复或继续。(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2)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
(4)、《论语》是记录的一部书。从选章看,它多从学习方法、、等方面,告诫我们学习是为了更好地做人。(5)、《<论语>十二章》中哪一句与【乙】文语意相近?它们共同强调的学习方法是什么? -
9、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是诗人北征乌桓,经过碣石山时所作,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B、诗人把登高望海所见的秋天自然景色,特别是把大海的壮阔生动地描绘出来,让我们可以领略到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宏大的抱负。 C、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通篇以写实的手法展现了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 D、“观”字统领全篇,是诗的线索,诗歌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2)、诗中划线句子描绘了大海怎样的景象?有何用意? -
10、根据语境及加点字提示完成填空。
在漫漫诗词长河中,我们结交了很多诗友:有写①“ , 行舟绿水前”的王湾;吟②“ , ”寄托明月遥寄友人的李白;悲③“ , ”漂泊断肠的马致远;叹④“ , ”落花逢君的杜甫;思⑤“ , 应傍战场开”写菊竞相绽放的岑参;听⑥“ , ”芦笛望乡的李益,学习其文就是感受其不同的人生态度,让我们与名人为友,感受诗意人生。
-
11、作文。
题目:请以“时光里的温情”为题目,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开头第一行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字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
-
12、按要求写一篇作文。
在历史的长河中,人类从未停止过跨越的脚步;跨越了高山大海、跨越了时空的界限、跨越了思想的束缚。每一次跨越,都是我们对未知的探索、对自我的挑战、对未来的憧憬。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以“跨越”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请将作文题目写在开头第一行上,作文内容积极向上,字数在600——800字之间,不出现学校的真实校名、师生姓名。
-
1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①从天宫、北斗、嫦娥到天和、天问、羲和,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这背后,有一大批航天青年挑大梁、担重任,展现了新时代中国青年奋发进取的精神风貌。
②对广大青年来说,听从时代的召唤, 。
③青年常为新,青年也最能为新。参与港珠澳大桥建设的青年突击队,啃下沉管预制、最终接头等“硬骨头”;以年轻人为主体的中国海油“深海一号”开发生产团队,攻克多个技术难关,推进我国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进入“超深水时代”;沈飞第一批“罗阳青年突击队”成立后,航空工业累计超37万人次青年参与其中……开拓创新,激发着青年热情;创新创造,激励着青年攀升。实践表明,充分把青年群体中蕴藏的创新力、创造力激荡出来、挖掘出来,创新的“冲刺跑”就能成为青年人一棒接一棒的“接力跑”。
④创新创造没有捷径,唯有奋勇者能胜、唯有坚韧者能赢。广大青年,正是这样的奋勇争先的生力军。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在技术水平上已经达到国际领先,不过曾经一些部件仍依赖进口,中国科大中科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副研究员王鹏飞和团队,靠着不服输的干劲、开展关键部件和关键技术的攻关、部分核心零部件已实现自主研制。很多前沿科技、未来领域,往往都面临“没有路”的情况,广大青年自己必须闯出一条新路,勇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敢于闯“无人区”,锤炼逢山开路、遇河架桥的意志。
⑤创新的大门,向青年敞开着;创新的事业,呼唤青年勇奔赴。同时,勇于创新、善于创造的青年,应深刻理解把握时代潮流和国家需要,既培养自我敢为人先、敢于突破的精神品质,又注重以聪明才智贡献国家、以开拓进取服务社会。这意味着,广大青年在创新创造创业中走在前列,不仅是个人的事,更与党和国家事业、人民群众福祉息息相关。始终胸怀“国之大者”,始终筑牢理想信念,把初心和使命体现在服务国家战略的具体行动上,自觉担起民族复兴重任,广大青年以创新创造点燃奋斗激情,以奋斗拼搏融入时代洪流,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取材于人民网,2024年9月20日)
(1)、根据全文,请在第②段横线处填写恰当的内容。(2)、阅读全文,下列说法不恰当的一项是[甲]第①段举中国航天不断创造新的历史的事例,引出新时代中国青年精神风貌的话题。
[乙]第④段举多波段脉冲单自旋磁共振谱仪研发事例,证明在创新创造路上,青年人也遇到过坎坷和失败。
[丙]第⑤段呼唤中国青年以创新创造点燃奋斗激情,以奋斗拼搏融入时代洪流。
(3)、说出第③段的论证方法,并分析其论证效果。 -
14、阅读《老海棠树》,完成问题。
①奶奶,和一棵老海棠树,在我的记忆里不能分开;好像她们从来就在一起,奶奶一生一世都在那棵老海棠树的影子里张望。
②老海棠树近房高的地方,有两条粗壮的枝丫,弯曲如一把躺椅,小时候我常爬上去,一天一天地就在那儿玩。
③春天,老海棠树摇动满树繁花,摇落一地雪似的花瓣。我记得奶奶坐在树下糊纸袋,不时地冲我唠叨:“就不说下来帮帮我?你那小手儿糊得多快!”我在树上东一句西一句地唱歌。奶奶又说:“我求过你吗?这回活儿紧!”我说:“我爸我妈根本就不想让您糊那破玩艺儿,是您自己非要这么累!”奶奶于是不再吭声,直起腰,喘口气,【甲】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④或者夏天,老海棠树枝繁叶茂,奶奶坐在树下的浓阴里,又不知从哪儿找来了补花的活儿,戴着老花镜,埋头于床单或被罩,一针一线地缝。天色暗下来时她冲我喊:“你就不能劳驾去洗洗菜?没见我忙不过来吗?”我跳下树,洗菜,胡乱一洗了事。奶奶生气了:“你们上班上学,就是这么糊弄?”奶奶把手里的活儿推开,一边重新洗菜一边说:“我就一辈子给你们做饭?就不能有我自己的工作?”这回是我不再吭声。奶奶洗好菜,重新捡起针线,从老花镜上沿抬起眼,【乙】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⑤有年秋天,老海棠树照旧果实累累,落叶纷纷。早晨,天还昏暗,奶奶就起来去扫院子,“刷啦——刷啦——”,院子里的人都还在梦中。那时我大些了,正在插队,从陕北回来看她。那时奶奶一个人在北京,已经腰弯背驼。“刷啦刷啦”的声音把我惊醒,赶紧跑出去:“您歇着吧,我来,保证用不了三分钟。”可这回奶奶不要我帮。“咳,你呀!你还不懂吗?我得劳动。”我说:“可谁能看得见?”奶奶说:“不能那样,人家看不看得见是人家的事,我得自觉。”她扫完了院子又去扫街。“我跟您一块儿扫行不?”“不行。”
⑥这样我才明白,曾经她为什么执意要糊纸袋,要补花,不让自己闲着。有爸和妈养活她,她不是为挣钱,她为的是劳动。奶奶的心思我有点懂了:什么时候她才能像爸和妈那样,有一份名正言顺的工作呢?大概这就是她的张望吧,就是那老海棠树下屡屡的迷茫与空荒。不过,【丙】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⑦在我的记忆里,几乎每一个冬天的晚上,奶奶都在灯下学习。窗外,风中,老海棠树枯干的枝条敲打着屋檐,磨擦着窗棂。奶奶曾经读一本《扫盲识字课本》,再后是一字一句地念报纸上的头版新闻。在《奶奶的星星》里我写过:她学《国歌》一课时,把“吼声”念成了“孔声”。我写过我最不能原谅自己的一件事:奶奶举着一张报纸,小心地凑到我跟前:“这一段,你给我说说,到底什么意思?”我看也不看地就回答:“您学那玩艺儿有用吗?您以为把那些东西看懂,您就真能摘掉什么帽子?”奶奶立刻不语,唯低头盯着那张报纸,半天目光都不移动。我的心一下子收紧,但知已无法弥补。“奶奶。”“奶奶!”“奶奶——”我记得她终于抬起头时,眼里竟全是惭愧,毫无对我的责备。
⑧但在我的印象里,奶奶的目光慢慢离开那张报纸,离开灯光,离开我,在窗上老海棠树的影子那儿停留一下、继续离开,离开一切声响甚至一切有形,飘进黑夜,飘过星光,飘向无可慰藉的迷茫和空荒……而在我的梦里,我的祈祷中,老海棠树也便随之轰然飘去,跟随着奶奶,陪伴着她,围拢着她;奶奶坐在满树的繁花中,满地的浓阴里,张望复张望,或不断地要我给她说说:“这一段到底是什么意思?”——这形象,逐年地定格成我的思念,和我永生的痛悔。
(取材自史铁生《老海棠树》)
(1)、这篇散文回忆了“我”和奶奶的一些生活场景。这些场景包括:春天,奶奶让我帮忙① , 我说奶奶自己找累受;夏天,奶奶找来了补花的活儿,让我帮忙洗菜,我却②;秋天,奶奶扫院扫街,我要帮忙,奶奶却③;冬天,奶奶④ , 我却讽刺打击她。(2)、结合上下文,理解文中画线语句中“张望”所体现的奶奶的心理活动。【甲】这当儿就呆呆地张望——从粉白的花间,一直到无限的天空。
【乙】又会有一阵子愣愣地张望。
【丙】这张望或许还要更远大些——她说过:得跟上时代。
(3)、“老海棠树”,既是文章题目,又在文中多次出现。阅读全文,谈一谈“老海棠树”在文中的作用。 -
15、阅读下面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①东六环(京哈高速——潞苑北大街)改造工程是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市重点工程。项目南起京哈高速,北至潞苑北大街,全线长约16.3公里,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80公里/小时。
②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的顺利进行,得益于拥有自主创新专门为该工程打造的大国重器——超大直径国产盾构机“运河号”。“运河号”盾构机直径达16.07米,采用了自主研发和多项国产核心零部件设计制造,突破多项超大直径盾构机“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据了解,该工程首次在超大直径盾构隧道内创新性应用同步双液注浆技术,更好地保持地层的稳定性,抑制施工引起的过大变形,大幅提升隧道稳定性和防水质量,已成型隧道质量达到“不渗不漏”状态。
③东六环改造工程建成后,北京城市副中心12条规划道路和5条现状道路将实现东西向贯通、可有效“缝合城市空间”,缓解交通压力,使通州城区与副中心行政办公区融为一体,对促进京津冀区域交通协同发展,构建综合交通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
①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枢纽项目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标志性工程,是北京规划建设的十大服务全国的客运枢纽之一。工程占地61公顷,全地下3层结构,建设内容包括城际车站、接驳场站、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枢纽配套、公共服务空间和市政配套共六个功能区。
② 。“京帆”屋盖设计灵感来源于大运河的帆船,通过抽象和提炼,形成具有标识性的建筑形态。它不仅是融入城市花园、衔接城市绿洲的独特景观,还寓意京津冀协同发展、扬帆起航。
③“京帆”屋盖共有十片京帆,其中七片是较大的主帆,另外三片为小帆。“京帆”屋盖采用“双层共构”设计,上层为“钢结构+ETFE张拉膜+幕墙蜂窝铝板”的“帆面”,下层为“钢结构+ET—FE气枕膜”的“采光泡泡”。“京帆”屋盖采用了多项获得专利的新技术,如屋盖采用了穿孔遮阳板、高效的保温材料和隔热技术,以优化采光和节能性能。按照规划,副中心站枢纽建成后将形成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和“八线交汇”。
材料三
①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工程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和《北京城市总体规划》的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的市级重点项目。工程西起通州区潞城镇,东至大厂回族自治县,全长1631.5米。大桥由主桥和引桥组成,主桥为3孔110米下承式拱桥,引桥为钢混组合梁、现浇箱梁及装配式小箱梁。主桥设计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断面宽39米,设计速度为60千米/小时。
②近日、潮白河大桥主桥首段钢箱梁开始吊装,采用了“多用途水上作业平台分幅、分片拼装+大斜角大节段整体钢梁吊装”的新工艺,为潮白河大桥建设中首次运用。另外,大桥主桥采用先进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铺装。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低收缩超高性能混凝土,被称为“永不开裂”的混凝土。
③项目建成通车后、大厂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区的距离将缩短为5公里,通行时间缩短30分钟,该项目建设将进一步加快“大桥飞架、联通京冀”的建设进度,将有效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1)、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拥有自主创新的大国重器——超大半径国产盾构机“运河号”促进了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顺利进行。 B、“京帆”采用“双层共构”设计,屋盖采用了穿孔遮阳板、高效的保温材料和双液注浆等多项新技术。 C、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采用先进的超高韧性混凝土铺装,被誉为“永不开裂的桥面板”。 D、北京东六环改造工程、副中心站枢纽项目和厂通路潮白河大桥工程都是在落实《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根据材料二的内容,在文中横线处补写一句话。下列恰当的一项是( )A、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是亚洲最大地下综合交通枢纽。 B、北京城市副中心站极具标志性的建筑是“京帆”屋盖。 C、“京帆”屋盖结构复杂,采用“双层共构”的结构设计。 D、“京帆”屋盖是副中心站地下建筑的主要形式。(3)、结合上述三则材料,请说出副中心三大交通项目建设发展的共同点:①、②、③。(每空限10字以内) -
16、有人评价艾青的诗歌“常常借助‘土地’‘太阳’‘火把’等丰富的意象来表达赤子之情,使得诗歌真挚、深沉、恒久地直刺人心”。请结合《艾青诗选》的相关内容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00—120字)
-
17、阅读《醉翁亭记》,完成问题。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乙】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丙】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四时之景 春和景明 情景交融 良辰美景 B、去国怀乡 扬长而去 人去楼空 游人去而禽鸟乐也 C、临溪而渔 把酒临风 临危受命 身临其境 D、述以文者 不以物喜 可以一战 拭目以待(2)、下列对文中画线句的翻译和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甲】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翻译:山势回环,道路也随着弯转,有一个亭子四角翘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高踞于泉水之上的、是醉翁亭啊。
理解:醉翁亭位于距离滁州城六七里的琅琊山上的酿泉之上。
【乙】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欣赏山水的乐趣,在心中得到却寄托在酒上。
理解:太守被山水美景所陶醉,体会到的乐趣妙不可言,只能借宴饮来抒发快乐之情。
【丙】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
翻译:山间的野味野菜,杂七杂八地摆在面前的,这是太守的宴席啊。
理解:这句话写太守宴席上的菜肴虽然都是就地取材,却丰盛而充满野趣,别有滋味。
(3)、根据《醉翁亭记》及下面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修)奉使河东。自西方用兵,议者欲废麟州以省馈饷。修曰:“麟州,天险,不可废;废之,则河内郡县,民皆不安居矣。不若分其兵,驻并河内诸堡,缓急得以应援,而平时可省转输,于策为便。”由是州得存。又言:“忻、代、岢岚多禁地废田,愿令民得耕之,不然,将为敌有。”朝廷下其议,久乃行,岁得粟数百万斛。
……
为文天才自然,丰约中度。其言简而明,信而通,引物连类,折之于至理,以服人心。超然独鹜,众莫能及,故天下翕然①师尊之。奖引后进,如恐不及,赏识之下,率为闻人。曾巩、王安石、苏洵、洵子轼、辙,布衣屏处,未为人知,修即游其声誉,谓必显于世。笃于朋友,生则振掖②之,死则调护③其家。
(取材于《宋史•欧阳修传》)
注:①翕然:形容言论、行为一致。②振掖:推荐帮助。③调护:接济帮助。
欧阳修为官后心系百姓。他被贬滁州后与民同游醉翁亭,以“乐其乐”来表现他与民同乐的政治思想;他奉命出使河东,提出了分兵驻堡和 的策略,使得百姓丰衣足食。作为朝廷上下最受尊重的老师,他极力推举有才能的人。对于当时做平民时隐没无名的人才,欧阳修“”,认为他们将来一定会名闻于世。
-
18、阅读《水调歌头》,完成问题。
水调歌头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面是一位同学为本词下片绘制的词人情感变化轨迹图。根据你的理解,在下面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①
②
(2)、苏轼是写“月”的高手,有的诗文中并无“月”字,却处处在写月。请分析画线句这种写法的表达效果。 -
19、默写。
(1)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2)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
(3)《岳阳楼记》中一些短语非常精彩。如,用“”来描述早晚阴晴明暗多变,用“”来形容荣耀和屈辱一并忘却。
-
20、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举行“追求崇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主题宣传活动,请你加入宣传小组,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
[任务二]
[任务三]
(1)、请在宣传册的封面上用正楷字书写“追求崇高精神,厚植家国情怀”12个字作为宣传主题。
(2)、下面是小组同学收集并整理的部分宣传材料,请你帮助完善。我不晓得一下子就找对了行业的人,能占多大比例。从大多数人谈到工作时乏味麻木的表情推算,估计这样的幸运儿不多。不要轻觑了事业对精神的濡养或反之的腐蚀作用,它以深远的力度和广度,挟持着我们的精神,以成为它麾下持久的人质。
适合你的事业,不靠天赐,主要靠自我寻找。这不但因为相宜的事业,并非像雨后的菌子一样俯拾即是 , 而且因为我们对自身的认识,也如抽丝剥茧 , 需要水落石出的流程。你很难预知,将在18岁还是40岁甚至更沧桑的时分,才真正触摸到倾心的爱好。当我们太年轻的时候,因为尚无法真正独立,受种种条件的制约,那附着在事业外壳上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光环,也许会晃了我们的眼。当我们有了足够的定力,将事业之外的赘物一一剥除,露出它单纯可爱的本质时,可能已耗费半生。然费时弥久,精神的小屋,也定须住进你所爱好的事业。否则,鸠占鹊巢 , 李代桃僵,那屋内必是鸡飞狗跳,不得安宁。
我们的事业,是我们的田野。我们背负着它,播种着,耕耘着,收获着,欣喜地走向生命的远方。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使事业和人生呈现缤纷和谐、相得溢彰的局面,是第二间精神小屋坚固优雅的要诀。
(节选自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1)有同学对材料中加点字的读音有疑问。下列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轻觑(xù) 挟持(xié) 附着(zháo) 耗费(háo)
B.轻觑(qù) 挟持(xié) 附着(zhuó) 耗费(hào)
C.轻觑(xù) 挟持(jiā) 附着(zhuó) 耗费(háo)
D.轻觑(qù) 挟持(jiā) 附着(zháo) 耗费(hào)
(2)小组成员请你确认文段中加横线词语是否有错字。你根据词义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因为表达的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就到处都是,形容某一类东西多”的意思,所以“俯拾即是”中有错字。
B.因为表达的是“形容分析事物极为细致,而且一步一步很有层次”的意思,所以“抽丝剥茧”中有错字。
C.因为表达的是“比喻强占别人的房屋、土地、产业等”的意思,所以“鸠占鹊巢”中有错字。
D.因为表达的是“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的意思,所以“相得溢彰”中有错字。
(3)、阅读回答问题。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惟一的秘诀就是忠实,忠实从心理上发出来的便是敬。《庄子》记佝偻丈人承蜩的故事,说道:“虽天地之大,万物之多,而唯吾蜩翼之知。”凡做一件事,便把这件事看作我的生命,无论别的什么好处,到底不肯牺牲我现做的事来和他交换。我信得过我当木匠的做成一张好桌子,和你们当政治家的建设成一个共和国家同一价值;我信得过我当挑粪的把马桶收拾得干净,和你们当军人的打胜一支压境的敌军同一价值。大家同是替社会做事,你不必羡慕我,我不必羡慕你。怕的是我这件事做得不妥当,便对不起这一天里头所吃的饭。①我做这事的时候,丝毫不肯分心到事外。曾文正说:“坐这山,望那山,一事无成。”……一个人对于自己的职业不敬,从学理方面说,便是亵渎职业之神圣;从事实方面说,一定把事情做糟了,结果自己害自己。②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③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说:“用志不分,乃凝于神。”孔子说:“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我所说的敬业,不外这些道理。
(1)小组成员讨论应如何理解文段中的“忠实”。请根据语境判断,下列正确的一项是
A.忠厚老实 B.尽心诚信 C.专注敬业 D.固执坚守
(2)在文段横线处依次填入关联词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①所以②所以③又 B.①因为②所以③更 C.①因为②虽然③更 D.①所以②虽然③又
(4)、下面是一位同学撰写的宣传文稿,请你完成以下任务。青年人要有崇高理想,这不仅是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更是对家人、对社会负责。
①有理想的青年,犹如一粒种子,拥有着无尽的向上的生命力。②他们崇尚真善美,具备独立的思考和判断能力。③他们懂得感恩,知晓自己来自哪里,面对选择不犹豫,取得成功不骄傲,遭遇失败不气馁。④他们渴望学习,把自己的时间全部投入到学习中,这样的青年怎么会不成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的人呢?
有理想的青年,犹如一只凌空翱翔的鹰,不畏风雨,不惧逆境。他们责任感强,是社会的中坚力量。他们志向远大,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应对未来的激烈竞争。他们勇往直前,愿意以一己之力,为建设和谐、稳定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
有理想的青年,他们用信仰与追求开启自己的人生,用坚定与毅力砥砺自己的品格,用勤奋与汗水铺成自己的道路。总之,通过有理想的青年人一直在努力拼搏,为自己的未来、社会的进步、家人的幸福而奋斗。
(1)阅读文段中的第①—④句,请从修辞的角度判断,下列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2)文段中的画线句有两处存在问题,请你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