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春联灯谜的习俗、一亭一桥的建筑里自有深意;方言俚语、乡土美食里学问深厚;草木山川、博物馆藏中洞见自然万象与人类文明的星火;生活中与人相处,做事中一言一行,都是一门深刻的学问……大千世界,学问无处不在,但它常常隐藏在物之后、事之中,需要我们用心去探寻,去发现。
请以“学问藏在________里”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得套写、抄袭;⑤不少于6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
2、学校近期开展了《西游记》整本书阅读活动,请你参与完成如下问题。(1)、阅读《西游记》的节选文字,概括孙悟空在不同阶段的形象特点。
(甲)那猴在山中,却会行走跳跃,饮涧泉,采山花;与狼虫为伴,虎豹为群,猕猴为亲;夜宿石崖之下,朝游峰洞之中。
石猴(形象特点):
(乙)大圣道:“他虽年劫修长;‘皇帝轮流做,明年到我家。’只教他搬出去,便罢了;若还不让,永不清平!”
齐天大圣(形象特点):
(丙)行者道;“……我老孙身回水帘洞,心逐取经僧。那师父步步有难,处处该灾,你趁早儿告诵我!”
孙行者(形象特点):
(2)、《西游记》中,孙悟空有两位老师——菩提祖师和唐僧;《朝花夕拾》中,鲁迅写了自己的两位老师——寿镜吾先生和藤野先生。这四位老师,你对哪一位印象最深刻?请结合名著具体内容,说明你的选择和理由。(100字左右) -
3、阅读下面文字,回答下列问题。
狗伴
宋昌兴
①狗是人类患难与共的朋友,被认为是通人性的动物。因对人类特别忠诚,所以被赋予了忠贞不渝的意义。但对其腹诽心谤的人也不少,让人对狗心生嫌隙。
②幼年时,我是很惧惮狗的,因为被大舅妈家的狗咬伤过。虽然打了狂犬疫苗,上学放学我总是忐忑不安的,生怕从庄稼地里窜出一条疯狗。
③父亲却说狗其实是最驯良的,最忠义的。于是饶有兴趣地给我讲了《义犬救主》的故事,故事中的详细情节已记不真切了,我忽又对狗生发出敬意。于是破天荒有了一个想法:我也应该有只忠义的狗。父亲似乎洞悉了我的心思:“等有机会给你讨一只来。”
④忽然有一天,我放学回来欣喜地发现屋子角落里有只小狗,其身下用一块麻袋片儿铺着。它长得虎头虎脑的,但也绝非难看。我知道,肯定是父亲为我讨来的。我为它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赛虎。于是,我有了玩伴。
⑤进了冬天,天气凉,它总会瑟缩在墙角一隅。为了让它住得舒适些,我又在麻袋片儿上垫了些草。但是赛虎还瑟瑟发抖,着实让人心疼。我建议把它弄到被窝里,父亲极力反对:“脏死了,成什么样子!你看哪家的小狗儿放被窝里养了?”说真的,村子里几乎家家养狗,但真没看到有把狗放在炕上养的,只好作罢。
⑥春天到了,赛虎也变得健硕了,它已不再习惯待在屋里,略微发红。当有生人从大门前经过时,便会“汪汪汪”地吼几声。父亲说:“真没白养,这个新住宅让它很满意。
⑦它对我很依恋,上学会送我出大门,怕它走丢了或被人抱了去,回去!”于是,它摇着尾巴,极不情愿地往回磨蹭。放学时,它听到了我的脚步声,就会狂奔出大门,到我跟前后用它那玲珑的脑袋蹭我的大腿。我也会拍拍它的脑门儿,抑或是抱起它作为回应。我极佩服它的灵性,生人来了,它会狂吠不停;若是亲戚来了,它反倒会安静下来,像是在表示欢迎一样。
⑧在村子里,有些年龄和我相仿的孩子常常会欺负我,我个子矮,长我六岁的哥哥也不擅长打架,自然帮不上忙。可牵着赛虎出去情形就大不一样了,对我有敌意的孩子目光立刻变得柔顺且充满羡慕。都说“狗仗人势”,于我却完完全全变成了“人仗狗势”,我变得独立而自信。
⑨日子就这样不急不缓地走着,赛虎愈来愈表现出不可小觑的能力,它把我家仓房看得严严实实的,有点儿狗拿耗子——多管闲事之嫌,但毕竟拿的是盗窃自家粮食的耗子,倒也算是本色当行。
⑩正当我们赞叹其所做的贡献的时候,不幸的事情发生了。记得那天是一个雨后的黄昏,父亲慌慌张张地跑到母亲跟前说:“你快去看看,只见赛虎蜷在窝边,嘴角流着涎液,哼哼唧唧地叫着。“一定逮着吃了耗子药的耗子,要不怎会这样?”我在赛虎跟前找寻了半天,可怜的赛虎,逮鼠的功臣,许是左邻右舍家为了灭鼠投放了鼠药,食了药的老鼠在犯药前一定是误打误撞地跑到我家的领地,结果一语成谶,赛虎终是未能逃过此劫,折腾了许久,带着我的不舍和悲伤永远地离开了……
⑪弹指一挥间,三十多年的光阴匆匆而逝。每每看到有人牵着宠物狗遛弯的时候,便会不由自主地想起赛虎,想起曾经的玩伴。
(1)、读完全文,同学们展开了讨论,请帮助完成下面对话。小语:文中的“我”对狗的情感在不断变化,由刚开始的① , 到后来见到赛虎的欣喜,再到与赛虎相处的② , 最后是思念。
小文:既然“我”与赛虎的感情如此之深,我认为应以“赛虎”为文章标题。
小启:我不这么认为,以“狗伴”为题,强调了“伴”字,更能突出。
(2)、说说文中画线句中加点词的作用。它听到了我的脚步声,就会狂奔出大门,到我跟前后用它那玲珑的脑袋蹭我的大腿,身前身后地绕来绕去。
(3)、本文的“赛虎”与郑振铎的“猫”都死了,两位作者面对各自宠物的死亡,心情一样吗?请根据相关语句具体分析。我对于它的亡失,比以前的两只猫的亡失,更难过得多。——郑振铎《猫》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母亲是个好劳动。从我能记忆时起,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全家二十多口人,妇女们轮班煮饭,还要种田,种菜,养蚕,纺棉花。因为她身体高大结实,还能挑水挑粪。
②母亲这样地整日劳碌着。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记得那时我从私塾回家,我就悄悄把书一放,挑水或放牛去了。有的季节里,下午种地;一到农忙,便整日在地里跟着母亲劳动。这个时期母亲教给我许多生产知识。
③佃户家庭的生活自然是艰苦的,可是由于母亲的聪明能干,也勉强过得下去。我们用桐子榨油来点灯,把菜籽榨出的油放在饭里做调料。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赶上丰年,衣服也是自己生产出来的。母亲亲手纺出线,请人织成布,我们叫它“家织布”,有铜钱那样厚。一套衣服老大穿过了,老二老三接着穿还穿不烂。
(1)、选文中“我到四五岁时就很自然地在旁边帮她的忙,到八九岁时就不但能挑能背,还会种地了。”朗读时应注意重读关键词语,并说明理由。(2)、文章语言平实如话,字里行间饱含深情。细读下列语句,说明其中蕴含的作者情感。这类地主富人家看也不看的饭食,母亲却能做得使一家人吃起来有滋味。
(3)、作者的母亲身上有着中国劳动妇女可贵的优秀品质,选文体现了母亲怎样的特点,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母亲的形象。 -
5、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选自诸葛亮《诫子书》)
【乙】
由俭入奢易, 由奢入俭难。 饮食衣服,若思得之艰难,不敢轻易费用①。 酒肉一餐,可办粗饭几日; 纱绢②一匹,可办粗衣几件。不饥不寒足矣,何必图好吃好着? 常将有日思无日,莫待无时思有时,则子子孙孙常享温饱矣。
(选自周怡《勉谕儿辈》)
【注释】①费用:花费钱财。②纱绢:一种细薄的丝织品
(1)、根据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加点词
方法提示
加点词释义
淫慢则不能励精
成语勾连法:励精图治
(1)
非淡泊无以明志
字源法:此字始见于春秋金文,形声字,从心之声。“志”本义为意念、心意,引申为意向、意愿等。
(2)
若思得之艰难
义项选择法:①代词,代指人、事、物等;②结构助词,的;③动词,往,到……去;……
(3)(填序号)
(2)、将文中划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2)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3)、家书是亲人之间传递信息、交流情感的载体。两文分别从什么角度告诫自己的后辈?(4)、读了两则古文后,同学小语用选文中的语句写了一幅书法作品,准备赠送他人。你觉得这幅作品适合送给下面的谁呢?请做出选择并阐明理由。
A经过努力拿到“期中考试全A+”的好友小文;
B大学毕业后,因创业失败变得时而暴躁时而沮丧颓废的哥哥;
C古稀之年,在乡下安度晚年的爷爷;
-
6、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沧海
【汉】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登鹳雀楼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1)、“水何澹澹,山岛竦峙”两句描写沧海景象,动静结合”写的是动景,“②”写的是静景。(2)、有同学一直将“洪波涌起”错误地背诵为“波浪涌起”。请你给这位同学简单讲解原句描绘的景象与“波浪涌起”的不同。(3)、古人常登高抒怀,这首诗与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都是登高之作。比较这两首诗、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向? -
7、小语从以下几个方面谈了自己在阅读诗文时体会到的美感,想邀请你补全句子,共同感受诗文之美。
美感
诗文句子
体会
想象美
① ,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
想象回家团聚后共话今宵的情景。
志趣美
② ,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子夏主张人应当有坚定的志向。
意境美
③ , 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柳絮飘零,朋友将别。
④ , ⑤。(王湾《次北固山下》)
奇特的新旧更替之景,暗示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形式美
⑥ , 山入潼关不解平。(谭嗣同《潼关》)
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富有节奏
-
8、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什么是朋友?朋友是春,让生命花团锦簇;假若有一天,挥舞着大棒向你袭来,只要有了朋友(着落/下落),有了依靠。
那么,我们该如何去交朋友呢?我觉得(甲)要尊重彼此的意见,(乙),勇于指正,要学会②(分辨/辩解)朋友,良师益友与狐朋狗友不能混为一谈。要找到真朋友,并好好珍惜,因为他们就是我们人生中宝贵的。
(1)、从文段的括号内选择符合语境的词语,分别填入横线处。①
②
(2)、文段中甲、乙两处应填入的关联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 所以 B、尽管 也 C、虽然 但是 D、不但 而且(3)、文段中的画线句有语病,请将修改好的句子用正楷写在下面横线上。 -
9、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坐在窗前看世界,是一件颇有(qù wèi)的事。向上,棉花糖一样的云朵在风的追赶下匆匆前行,仿佛在探索天空的奥秘,是水波粼粼的池塘,一朵朵的荷花正竞相(zhàn fàng),如亭亭玉立的粉衫少女;向左,可以看见那条人迹罕至的胡同,那是张爷爷家的大花猫和李姨家的黑猫比武过招的擂台之一,当然轻捷的小麻雀麻木不仁地啄食;向右,踮起脚可以看到一个砖红色屋顶的地儿人声鼎沸的菜市场。
(1)、根据文段中的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①(qù wèi)
②(zhàn fàng)
(2)、给文段中加点的词语注音。①粼粼
②轻捷
(3)、文段中面线的成语运用错误的一项是( )A、亭亭玉立 B、人迹罕至 C、麻木不仁 D、人声鼎沸(4)、“棉花糖一样的云朵在风的追赶下匆匆前行”这句话运用了 的修辞手法。 -
10、请以《触动我心灵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雄伟壮观的山脉、泠泠作响的溪流是风景;车水马龙的城市、静谧祥和的乡村是风景;辛勤劳作的双手、无私奉献的背影是风景……有哪处风景曾进入了你的视野,触动过你的心灵呢?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11、阅读下面文学类文本,完成小题。
大隐富春江
魏楷容
①乘一叶扁舟,看两岸群山绵绵,于富春江上,迎四月东风,咏盛世华幸。“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如果,一条大江,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如果,一片山水,就是天然的隐居地,那么它只能是富春江。
②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流连于此,赋予了富春江传承千年的文化底蕴。
③遥想西汉末年,天下大乱,群雄逐鹿。作为刘秀青年时期的同窗好友严子陵,积极帮助刘秀起兵,历经十余年卓越斗争,刘秀重建河山,意欲重用严子陵。但严子陵不慕仕途,不事权贵,隐居富春山,坚辞不出,拒封“谏议大夫”之官位,只留下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山高水长。严子陵,一竿风月,一蓑烟雨,一生耕钓归隐,阅尽世事沧桑,看透滚滚红尘。
④江水泱泱,群山茫茫。富春江,全长一百多公里,如同一把古琴镶嵌在两岸的山峦之间。船行其境,山水屏风里。富春江畔的山,舒缓平和;富春江碧水迢迢,涤荡人心。吴均游富春山水,领略自然之美,抒己高志。正如“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热衷或苦恼于功名利禄的芸芸众生,游富春江,会打开胸襟,顿悟世俗之扰。人生,不过百年,如一场春梦,繁华终归落寂,何不沉醉画中之境。
⑤六百多年前,一位仕途坎坷,命运多舛的老者来到了富春江畔,在此隐居多年,创作了“画中之兰亭”的《富春山居图》,旷世之作,冠绝古今。山水,烟云变幻;林木,随风摇曳;激流,奔腾不息;渔夫,怡然自得……观《富春山居图》,人随景移,处处皆景,近景峰峦水色疏密有致,远景重山起伏群峰竞秀。山水之间,渔夫、樵夫、读书人无不恬静惬意。这样的画面,也许正是黄公望心中的理想境界,洒脱、豁达、自然、超脱,不问红尘纷扰事,只做青山绿水间的大隐之人。黄公望年轻时曾做过地方小吏,后因遭诬陷蒙冤入狱,出狱后从此不问政事,醉情于山水,入道隐居,倾心水墨。
⑥“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黄公望在《富春山居图》里,为我们描绘了一幅似繁华落尽、万物苍茫的富春江景。后因几经易手,“焚画殉葬”而被烧为两段,前半卷是剩山图,后半卷是无用师卷,但丝毫不影响其作品成为无价之宝。也许,正是黄公望把他特有的随缘自适、看透功名、返璞归真的人生态度浸染于《富春山居图》中,才使得此画经久不衰,回味无穷,举世无双。
⑦观滴水而见沧海,由尺幅而现千里。从严子陵“不事权贵”到吴均“归隐山水”,到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富春江,始终是他们取之不尽的精神源泉。也许,你的人生路荆棘丛生:也许,你的人生路麦穗金黄。面对这一江春水,请将沉重的荣辱得失、功名利禄化作过眼云烟,不在意,放得下,开胸襟,山水之间自有内心宁静平和之处。
(选自《行走山水间,回望来时路》,有删改)
小语在阅读本文后,打算集结班上的文学爱好者,将本文拍成微视频,放在班级的公众号里,请和她一起,完成下面任务。
【任务一】梳内容
【任务二】品文字
【任务三】录旁白
【任务四】选背景
(1)、视频组打算以“富春江”为线索,选取文中人物,展现流淌千年的文人情怀。请参照示例 , 帮小语完成内容梳理。
(2)、视频组安排小语负责文字品读,请按具体要求完成下面文句的赏析和理解。富春江,全长一百多公里,如同一把古琴镶嵌在两岸的山峦之间。
(1)请从比喻的角度品析。
(2)根据具体语境,理解加点词“镶嵌”的含义。
(3)、结合上下文,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分析画线句的作用。如果,一条大江,就是一幅天然的山水画;如果,一片山水,就是天然的隐居地,那么它只能是富春江。
(4)、小语和小文在为该视频录制旁白的时候,因为下面这句话产生了语速处理上的争议:山水,烟云变幻;林木,随风摇曳;激流,奔腾不息;渔夫,怡然自得…小语:我觉得这句话应该一直慢读,而且越来越慢。
小文:我不赞同你的看法。我觉得“激流,奔腾不息”这一分句语速应该要①。因为②
小语:你说得有道理。那其他几个分句如何处理呢?
小文:③
小语:好的,那咱们就按照你的设计来朗读。
(5)、该摄制组打算给这部微视频配背景音乐,下面哪首曲子更合适?请从内容和主旨两方面阐述选择它的理由。A《义勇军进行曲》 B.《命运交响曲》 C.《高山流水》
我选择因为:
-
12、阅读《回忆陈寅恪先生》,完成下面小题。
回忆陈寅恪先生
①我同寅恪先生的关系,应该从六十五年前的清华大学算起。我于1930年考入国立清华大学,入西洋文学系。西洋文学系有一套完整的教学计划,必修课规定得有条有理,完完整整;但是给选修课留下的时间是很富裕的。就在这个时候,我旁听了寅恪先生的“佛经翻译文学”。寅恪师讲课,同他写文章一样,先把必要的材料写在黑板上,然后再根据材料进行解释,考证。他的分析细致入微,如剥蕉心,愈剥愈细、愈剥愈深。他仿佛引导我们走在山阴道上,盘旋曲折,山重水复,最终柳暗花明,豁然开朗,把我们引上阳关大道。读他的文章,听他的课,简直是一种享受,无法比拟的享受。
②现在回想起来,说一句不客气的话:我从这些课程中收获不大,给我留下深远影响的课反而是一门旁听课和一门选修课,前者就是寅恪师的“佛经翻译文学”;后者是朱光潜先生的“文艺心理学”。
③有时候,在校内林荫道上,在熙往攘来的学生之流中,会见到寅恪师去上课。他身着长袍,朴素无华,肘下夹着一个布包,里面装满了讲课时用的书籍和资料。不认识他的人,恐怕大都把他看成是琉璃厂某一个书店到清华来送书的老板,绝不会知道,他就是名扬海内外的大学者。他同当时清华留洋归来的大多数西装革履、发光鉴人的教授,迥乎不同。在这一方面,他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印象,令我受益无穷。
④离开了水木清华,我同寅恪先生有一个长期的别离。我在济南教了一年国文,就到了德国哥廷根大学。到了那里,我才开始学习梵文、巴利文和吐火罗文。在我一生治学的道路上,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折点。我从此告别了歌德和莎士比亚,同释迦牟尼和弥勒佛打起交道来。不用说,这个转变来自寅恪先生的影响。
⑤1945年,在我来到哥廷根十年之后,得知寅恪先生在英国。我连忙写了一封长信,向他汇报我十年来学习的情况,并将自己在哥廷根科学院院刊及其他刊物上发表的一些论文寄呈。出乎意料地迅速,先生回复了一封长信,并说想介绍我到北大任教。我真是喜出望外,谁会听到能到最高学府去任教而不引以为荣呢?
⑥还有一件事,也给我留下了毕生难忘的回忆。在解放前夕,政府经济实已完全崩溃。到了冬天,寅恪先生连买煤取暖的钱都没有。我把这情况告诉了已经回国的北大校长胡适之先生。适之先生想赠寅恪先生一笔数目颇大的美元。但是,寅恪先生拒不接受。最后寅恪先生决定用卖掉藏书的办法来取得适之先生的美元。于是适之先生就派他自己的汽车,让我到清华陈先生家装了一车关于佛教和中亚古代语言的极为珍贵的西文书。陈先生只收了二千美元。这个数目在当时虽不算少,然而同书比起来,还是微不足道的。在这一批书中,仅一部《圣彼得堡梵德大词典》的市价就远远超过这个数目了。
⑦在我同先生来往的几年中,当然会谈到很多话题。我们谈到当代学术,他当然会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对青年学者,他更是只谈优点,一片爱护青年学者的热忱,真令人肃然起敬。就连那一位由于误会而对他专门攻击,甚至说些难听的话的学者,寅恪先生也从没有说过半句贬损的话。
⑧世事如白云苍狗,变幻莫测。现在我的年龄已经超过了他在世的年龄5年,算是寿登耄耋了。现在我时常翻读先生的诗文,每读一次,都觉得有新的收获。我明确意识到,我还未能登他的堂奥①。哲人其萎,空余著述。我却是进取有心,请益无人,因此更增加了对他的怀念。
(作者:季羡林。有删改)
【注释】①堂奥:房屋的深处,比喻深奥的道理或境界。
(1)、本文写了有关陈寅恪先生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第①段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本文的题目是“回忆陈寅恪先生”,但文章却用大量笔墨来写“我”,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文中的陈寅恪先生有哪些优秀品质?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概括。(5)、在学术方面,陈寅恪先生“对每一个学者都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他几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贬损的话”,甚至包括专门攻击他的学者。对陈先生的这种做法,你怎么看?请结合本文内容并联系现实谈谈你的看法。 -
1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
上①谓侍臣曰:“治国如治病,病虽愈,尤宜将护,傥②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今中国幸安,四夷俱服,诚自古所希,然朕日慎一日,唯惧不终,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魏征曰:“内外治安,臣不以为喜,唯喜陛下居安思危耳。”
【注】①上:指唐太宗。②傥:倘若。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空乏其身 (使……财资缺乏) B、人恒过(过错、过失) C、而后喻(了解、明白) D、病虽愈(即使)(2)、下列加横线词语用法或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后作 病复作 B、入则无法家拂士 则不可救矣 C、故天将降大任 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D、然后能改 然朕日慎一日(3)、下列对两文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一开头运用举例论证,论述了一个人虽身处逆境,但经受磨炼之后,终能成就不平凡的事业的道理。乙文开头运用比喻论证,则论述了一个国家虽然强大,但仍要“居安思危”的道理。 B、甲文第二段先谈人,主要体现“死于安乐”;后论国,主要体现“生于忧患”。 C、乙文中的“朕”与“陛下”都是对封建帝王的称呼,“朕”是皇帝的自称,“陛下”是其他人当面直接对皇帝的称呼。 D、乙文魏征不以“内外治安”为喜,而以“陛下居安思危”为喜。(4)、翻译下列句子。(1)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2)故欲数闻卿辈谏争也。
-
14、请从A、B中选择一处,运用小文总结的阅读方法,帮助他完成诗歌赏析。
黄鹤楼
唐·贾岛
高槛危檐势若飞,孤云野水共依依。
青山万古长如旧,A黄鹤何年去不归。
岸映西山城半出,烟生南浦①树将微。
定知羽客②无因见,空使含情对B落晖。
【注释】①南浦:南面的水边。②羽客:这里指仙人。
-
15、小文在学完古诗文后,制作了一份古诗札记,请你协助他完成整理。
【诗句积累】
(1)无可奈何花落去,。(晏殊《浣溪沙》)
(2) , 江入大荒流。(李白《渡荆门送别》)
(3) , 沉醉不知归路。(李清照《如梦令》)
【诗句品析】
方法一:循象探情
(4)刘祯通过 , 一句描写松柏在冰雪中常年傲然挺立的形象,以此鼓励堂弟坚守志向。
(5)白居易描绘衔泥筑巢的莺和燕,生动形象地展现春天一派生机的诗句是: , 。
方法二:寻典悟情
(6)《野望》中诗人运用伯夷、叔齐的典故,表达孤独无依之情的诗句是: , 。
(7)《黄鹤楼》一诗借用神话,表达时光飞逝,世事茫茫之慨的诗句是: , 。
-
16、
学习了新闻单元,同学们探究新闻的热情高涨,班级举行了“新闻你我,心系天下”的综合实践活动。
【活动一 新闻动态视野】
5月8日下午3时许,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完成为期8天的首次航行试验任务,顺利返回上海江南造船厂码头。试航期间,福建舰完成了动力、电力等系统设备一系列测试,达到了预期效果。下一步,福建舰将按既定计划开展后续试验工作。
(1)活动开始,同学搜集到了以上材料,请你阅读材料,给材料加个标题概括其主要内容。(不超过20字)
【活动二 优秀人物采风】
2023年6月4日,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成功着陆。三名宇航员健康状态良好,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三名宇航员中,有个面孔特别引人注目,他就是航天员邓清明。今年56岁的邓清明,是我国第一批航天人,曾三次进入飞天备选名单,可每次又与飞天梦擦肩而过。庆幸的是,邓清明从未放弃过飞天梦,并一直坚持训练。这次,他终于圆梦。他走出舱时说:“回到地球的怀抱,回到祖国的怀抱,看到这么多亲人,我非常高兴,非常幸福。25年的飞天经历,让我更加坚信梦想的力量,更加相信坚持的力量,无论年龄多大,能够被祖国需要,就是最幸福的。”
邓清明坚守的日日夜夜,有果敢和坚毅,有期待和梦想,也有一次次的失落与煎熬,但是梦想的力量,让他坚持下来,终在56岁飞天归来。
(2)活动中,同学们准备进行一次模拟采访。上面材料是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航天员邓清明的信息,假如你有幸能够采访到航天员邓清明,你会设计什么样的问题?
我的采访:________
【活动三 经典品读助力】
(3)活动接近尾声时,同学们为了下一步的新闻评论能顺利进行,一起将阅读经典的收获作为铺垫,请你也一起参与。
我第二次见他正当傍晚时候,他正光着头在街上散步,一边和两个年轻的农民谈着,一边热切地做着手势。我认不出是他,直到人家指出时才知道。南京虽然悬赏二十五万元购买他的首级,可是他却毫不介意地和旁的行人一起散步。他和红军战士没什么两样,所有的只是一条毛毯,几件个人用品——包括两套棉制的制服。
选段中的“他”是________(人名)本选段出自经典________(书名)从选段中可以看出“他”具有________品质。
-
17、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消息的正文一般包括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四部分(后两部分必须暗含在主体中)。正文的结构通常是按照重要性递增的原则安排的,即所谓“倒金字塔结构”。 B、《列夫·托尔斯泰》节选自《三作家》,作者是茨威格,他是英国著名小说家、传记作家。 C、他从不和别人吵一句嘴,这个句子的主干是“他不吵嘴”。 D、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通常规定每首八句,两句一联,共四联。通常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颈联,第三联为颔联,第四联为尾联。
-
18、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安徽庐江发现的西汉古墓中的千年古棺由金丝楠木制成,油漆鲜艳无比,油光可鉴。 B、自大唐开国以来,几任明君殚精竭虑 , 无数贤臣兢兢业业,造就了史所未有的煌煌盛世。 C、著名演员王刚把和珅这个老谋深算的角色演得入木三分 , 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这部小说凝聚了创作者毕生的智慧,构思非常巧妙,故事情节抑扬顿挫 , 引人入胜。
-
19、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琐屑 遁行 禁锢 粗制烂造 B、桅杆 私塾 拨款 不辍劳作 C、劳碌 燥热 泻气 百手起家 D、慰勉 猝然 鲜腴 暗然失色
-
20、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缥碧(piǎo) 翘首(qiào) 骤雨(zhòu) 振聋发聩(kuì) B、酒肆(sì) 瞥见(piē) 侏儒(rŭ) 千转不穷(zhuǎn) C、杀戮(lù) 悄然(qiǎo) 诘责(jié) 筋疲力尽(jīn) D、锃亮(zhèng) 滞留(zhì) 蒙昧(mèi) 潜滋暗长(qi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