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新华社酒泉9月6日电   我国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的可重复使用试验航天器,在轨飞行268天后,于9月6日成功返回预定着陆场。此次试验的圆满成功,标志着我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技术渐趋成熟,后续可为和平利用太空提供更加便捷、廉价的往返方式。

    材料二

    年度

    主题语

    年度

    主题语

    2016

    中国梦,航天梦

    2021

    扬帆起航,逐梦九天

    2017

    航天创造美好生活

    2022

    航天点亮梦想

    2018

    共筑航天新时代

    2023

    格物致知,叩问苍穹

    2019

    逐梦航天,合作共赢

    2024

    极目楚天,共襄星汉

    2020

    弘扬航天精神,拥抱星辰大海



    (1)、材料一是小文搜集的一则航天新闻,请为其拟写标题,不超过20字。
    (2)、小语收集了历年“中国航天日”的主题语。请你结合材料二,帮助小语简要总结中国发展航天事业的积极意义。
  •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年者,人生之华也。时代总是把最重大的使命_____青春,把最(1)rè chén的希望寄予青年。百余年前,一批青年振臂高呼,发出______的呐喊,唤醒了暮霭沉沉的中国。今天,新时代青年(2)qiè ér bù shě地奋斗,不断____进取品格,厚植家国情怀,回答着“青春何为”的人生考题。历史波澜壮阔,(3)juān kè下青年的名字;未来长空万里,期待着青年的进发。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拉起手来携手共进,用青春的创造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蓝图。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rè chén       (2)qiè ér bù shě       (3)juān kè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赋予   醍醐灌顶   滋养 B、赋予   振聋发聩   涵养 C、给予   振聋发聩   涵养 D、给予   醍醐灌顶   滋养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新时代青年必将拉起手来携手共进,用青春的创造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蓝图。 B、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拉起手来携手共进,用青春的创造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篇章。 C、中国新时代青年必将携手共进,用青春的创造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蓝图。 D、新时代中国青年必将携手共进,用青春的创造力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华丽篇章。
  • 3、默写古诗文。

    (1)当余之从师也,。(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 , 到乡翻似烂柯人。 , 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3)夕阳西下,。(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4)。风休住,!(李清照《渔家傲》)

    (5)文以载道,经典诗文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是奔赴战场、保家卫国的勇毅(乐府民歌《木兰诗》);“不畏浮云遮望眼,”是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抱负(王安石《登飞来峰》);“ , 因人常热”是关注世事、关心民生的侠义(秋瑾《满江红》);“”是推己及人、广济苍生的情怀(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4、求学路上,以下两部作品中的人物都有强烈的求知欲,但在求学生涯中也有许多不同之处。请结合名著内容简要分析,并谈谈你的感悟。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

    《简·爱》简·爱

  • 5、青年时代的求学经历总是让人难忘。请你根据已读名著,按要求完成下表。

    名著

    人物

    情节

    性格特点

    《西游记》

    孙悟空

    (简要概述)

    聪明刻苦

    《朝花夕拾》

    “我”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事?”我上了生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红星照耀中国》

    早年熟读四书五经;小学堂求学时接受新思想;在湖南第一师范学校博览群书,形成了自己的思想体系和革命理念。

    好学进取

    ④《

    匡超人

    出身贫寒,最初跟着卖柴的父亲学习识字。后来,他得到马纯上的资助,开始专心读书应考。

    这个时期的他勤奋刻苦

  • 6、请以《找回_____》为题作文。

    要求:

    ①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

    ②文体自选(诗歌除外);

    ③600字以上;

    ④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月亮挂在狐须上

    敏奇才

    ①雨瓢泼似的下了三天两夜,空气湿冷,带着一丝霉气,让人透不过气来。

    ②赛里木踩着泥泞到院门外面望了无数回,就是不见小雌牛回来。这已经是第三天了。

    ③如果小雌牛滑倒在哪个泥坑或是在山崖下摔断了腿,那就真回不了家了。

    ④去年,也是这样一个雨天,小雌牛的母亲回来得迟了,老两口着实焦心了,赛里木穿上雨衣,顶着雨帘出门寻它。

    ⑤结果老伴没见赛里木把小雌牛的母亲找回来,倒是抱回来了一只瑟瑟发抖的野狐娃,心里就隐隐地涌起了一股子气。这不是玩耍呢吗?“老辈人常说,打死家禽不离人,养死野生不恋家,你抱回来一只臭烘烘的野狐娃,算啥样事呢?纯粹是脑子没亮晶。”

    ⑥赛里木不顾老伴的唠叨,在屋檐下给野狐娃钉了一个小木屋——一个软和舒适的窝。小木屋放在屋檐下,老伴有点儿嫌。赛里木讨好老伴:“我想这只野狐娃肯定是让老野狐抛弃了,或者是老野狐都死了,狐族里就剩它一只野狐娃了。”

    ⑦老伴不接他的话,心里却也不忍心把这只野狐娃送走——也是个生命,既然抱回来了,那就养着,权当赛里木给自己赎罪。

    ⑧以前,每天清晨,老伴挤了牛奶,先是给赛里木。可如今,老伴挤了牛奶,却不给赛里木喝了。

    ⑨赛里木端着牛奶,边走边嘟囔:“一只野狐娃能喝多少牛奶呢?”

    ⑩老伴笑着说:“多少也是牛奶。”

    ⑪过了几天,老伴挤了牛奶,先给赛里木,然后再给野狐娃。

    ⑫野狐娃喂养的时日久了,也就对赛里木和老伴依恋了。赛里木把野狐娃放出小木屋,它就围着赛里木转,像条小狗似的。“谁说野生养死不恋家?那是养的人没有费心费劲养而已。”赛里木大声说给老伴听。

    ⑬老伴听了默不作声,暗暗思考这句老话的对错。

    ⑭野狐娃慢慢长大,不但要吃奶,还要吃点儿肉食,这就让赛里木喂着有点儿吃劲了。牛奶够它吃,但要给它喂肉食,那可是要赛里木的老命呢。他和老伴省吃俭用,想攒点儿钱,以备将来动弹不了有个头疼脑热时花费。

    ⑮老伴看着野狐娃贼溜溜的眼睛,笑着对赛里木说:“养了几个月,养大它了,它该走了。再不走,家里的鸡让它惊得长不大。”

    ⑯“是该放归山林了。”赛里木说。

    ⑰赛里木当了半辈子猎手,牺牲在他手里的野狐、野兔、野鸡啥的不计其数。那些年,赛里木一家人嘴上没受过穷,顿顿有野生肉吃。可是害命的事情做久了,会生发出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来。有天下午,赛里木坐在院子里抱着枪擦枪时,枪突然走火,击翻了在一旁玩耍的外甥。还好,枪子儿只是穿破了外甥小腿的肌肉,没有危及性命,但这一下把赛里木吓得差点儿丢了老命——当晚他浑身发汗,大抖大颤,胡说乱喊。他喊着说睡梦里有无数的野兽和野禽张牙舞爪地朝他扑来,撕他的身体,咬他的脖子,啄他的眼睛。此后很长时间,他夜夜点着灯盏,不敢闭眼睛睡觉。这时候,他知道,该歇手了。

    ⑱他忏悔着。病好之后,他就狠了心,砸了枪托,让打猎的生涯成了历史。

    ⑲人心,有时候太绝情,太狠毒。只有当一个人自己的生命走到尽头或是遇到人力无法解除的险境时,才会恢复人性的善来。赛里木想着以往的一幕幕,默默地忏悔了无数次。

    ⑳那天清晨,赛里木给野狐娃喂了牛奶和几块鸡肉,然后用背篓把它背到了很远的一处山林,让它回归。可野狐娃站在离赛里木不远的地方,不肯离去。赛里木拿起石头扔它,吓它,赶它,直至把它赶进了一处毛梢林,赛里木才悄然下山,回家。

    ㉑在回家的路上,赛里木听到了野狐娃像婴儿似的哭叫声,凄绝悲惨,一声声悲情的叫声传得很远很远。

    ㉒赛里木回到家里,望着曾经圈养野狐娃的小木屋,心里空荡荡的,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东西。

    ㉓老伴也说,她心里空荡荡的,像丢了心肺似的。

    ㉔赛里木再也坐不住了,踵着泥水,一步三滑,三步一倒,一条条山沟一处处山崖地到处寻找小雌牛。

    ㉕雨雾拉得更重了,门洞外面的雨水像河一样淌着,淹过了老伴的鞋面。她就那样顶着塑料布,像木雕或泥塑似的站着,等着。

    ㉖到傍晚时分,雨突然停了,乌云也渐渐飘散。

    ㉗赛里木终于走到了那处巨大的天坑跟前,天坑里长着茂盛的青草,晴天牛羊循着小径走下去,再顺着路迹爬上来。下了大雨的时候,路迹上的红浆泥就滑得像镜子似的,牛羊下去根本爬不上来。

    ㉘走到天坑边时,天色已经很暗了,上弦月已经挂在了天边。赛里木沿着天坑边的草坡往下边望去,发现小雌牛就站在天坑里,也抬头望着他,朝他哞叫了几声。赛里木激动得手舞足蹈,不小心脚下一滑,像坐了冰车似的,在一扬一簸中飞驰而下,滑进了天坑。到坑底时,他的头磕在了一块小石头上,眼前一花,啥也不知道了。小雌牛围着他哞叫了几声,转身吃草去了。

    ㉙赛里木静静地躺在幽幽的月空下,梦见一弯月光擦拭着他的脸庞,又梦见几滴雨水落在了脸上,热乎乎的。他终于从梦境里醒了过来,头疼欲裂,看见了一只火红的火狐狸,正用舌头舔着他的脸庞。

    ㉚一弯月光清亮地照着,一闪一闪地挂在火狐狸银色的长须上,调皮,可爱,闪烁不定。

    (选自《百花园》,有删减)

    (1)、下列对本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中“寻牛”事件看似平淡,却推动了情节发展,引出了赛里木与野狐娃的故事。 B、文中赛里木将野狐娃放归山林时,野狐娃悲情的“哭叫声”衬托出赛里木的绝情。 C、小说的语言质朴平实,毫无雕琢痕迹,却描绘出生动的画面,传递细腻的情感。 D、小说通过讲述赛里木夫妇与野狐娃之间的故事,引发对人与自然如何共处的思考。
    (2)、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①“谁说野生养死不恋家?那是养的人没有费心费劲养而已。”(从描写手法角度)

    ②她就那样顶着塑料布,像木雕或泥塑似的站着,等着。(从修辞手法角度)

    (3)、赛里木误伤外甥的情节能否删掉?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本文的标题很有特色,请结合全文分析标题的好处。
  • 8、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2025年春节,《哪吒之魔童闹海》以百亿票房改写全球影史排名,中国动画强势走进了世界动画。为此,小童收集了中国动画的相关材料。

    材料一:

    ①哪吒这一经典人物形象经过多次改编和创新,从传统文学到现代影视,都展现出了不同的面貌。哪吒从《哪吒1》的叛逆少年成长为《哪吒2》勇敢承担责任的救世英雄,影片试图通过更宏大的叙事结构展现复杂的世界观,强调了多样化角色在推动故事进程中的重要性。

    ②《哪吒1》和《哪吒2》的成功,为今后的国产动画指明了方向。哪吒的形象不断在创新与挑战之间寻求平衡,电影在保留传统文化内核的同时,注入现代精神与技术元素,创造出既传承又创造的文化奇迹。

    (摘自《哪吒1与哪吒2形象创新演进与挑战:从叛逆少年到救世英雄》)

    材料二:

    ①1922年,由万氏兄弟制作的第一部动画广告片《舒振东华文打字机》上映,拉开了中国动画百年历史的序幕。20世纪中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主要的动画创作阵地,在“探民族风格之路”的创作主张中产出了诸多经典国产美术片,成为“中国动画学派”的标志。比如《小蝌蚪找妈妈》《大闹天宫》等,不仅获得中国观众的喜爱,还在世界动画舞台展露风采,使以中国文化为创意源头、以中国元素为表达形式、以中国风骨为精神内涵的中国动画学派声名鹊起。

    ②2015年的《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新的表现方式开启了国产动画的新时代,2018年的8K水墨动画《秋实》是一部由最前沿技术与动画艺术形式相结合的中国水墨动画,也是对新时代“中国动画学派”的美学探索。2019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证明了中国动画发展的逐步向好与中国动画导演的实力,2023年《长安三万里》与《深海》则打破了中国动画遭遇创作瓶颈、固守不前的观点,它们以对历史题材的新挖掘与对现实生活的新表现书写出独属于中国动画的魅力。

    ③中国动画在突破传统的基础上由“中国动画学派”衍生出“新动画中国学派”。这里的“新动画”首先便指视听技术上的创新,三维技术的使用从平面向立体、从写实向写意的画面塑造,向真正的动画电影靠拢;其次便是对动画电影类型的创新,虽然中国古典文学、神话故事、民间传说等为动画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但体现民族风格与中国价值观念的呈现不能局限于这些传统题材,而是应在文化传承中结合当下观众的审美进行影像语言建构方式的转变。

    (整理自张若瑾《总产值破2200亿元中国动画长大了》)(《光明日报》)

    材料三:

    艾媒数据中心的调研情况显示,动漫市场调研的受访者中,年轻群体占据重要组成部分,年龄段集中在25﹣34岁。“国漫”崛起离不开传统文化,作为国漫的两大故事源头,网文及网络漫画,因其生长于中文互联网语境,长期受中式思维和传统文化影响,故事不论瞄准东方奇幻,还是武侠世界,总是带着独属于中国的精神品质。

    (数据来源:艾媒数据中心)

    材料四:

    ①《哪吒2》最颠覆性的突破,在于将“文化自信”具象为角色对抗偏见的精神内核。影片中哪吒高喊“小爷是魔,那又如何”,申公豹在成见中坚持正义,东海龙族以万龙甲共抗压迫,这些情节无不传递一个信念:文化的主体性不在于迎合他者标准,而在于对自我价值的坚定认同。这种自信更体现在创作维度。当国外技术团队“不配合”时,中国动画人选择以“死磕五年”的工匠精神完成1900个特效镜头,用《哪吒2》证明:东方美学的现代化诠释无需依附西方技术标准。

    ②《哪吒2》的全球热映,标志着中国动画从“文化借船出海”转向“自主造船远航”。北美观众为“火尖枪刺破天鼎”的东方美学震撼,海外媒体惊叹于“中国动画的技术革命”,这背后是文化自信的深层逻辑:当传统文化通过创新表达获得现代生命力,便能超越地域界限,成为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摘自《以文化自信为火种——《哪吒2魔童闹海》如何重燃中华文明的生命力》)

    (1)、以下是小童整理材料时的发现,其中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哪吒形象无论是在传统文学还是现代影视里,各自展现了不同的面貌。 B、极具民族风格的《小蝌蚪找妈妈》,是“中国动画学派”诞生的标志。 C、动漫市场受众群体中,34岁及以下占比近八成,年龄段集中在25﹣34岁。 D、诸如申公豹在成见中坚持正义的信念,恰是《哪吒2》最颠覆性的突破。
    (2)、以下是小童对“新动画中国学派”的研究,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动画人不断地颠覆传统,才有了“新动画”。 B、立体的、写意的画面是“新动画”的重要特征。 C、“新”是视听技术的创新和动画电影类型的创新。 D、“新”是对传统的新挖掘,对现实生活的新表现。
    (3)、小童对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其中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哪吒2》为了强调多样化角色的重要性,构建了极宏大的世界观。 B、8K水墨动画《秋实》使用了目前最前沿的技术,探索了动画美学。 C、中国的精神品质借助中文互联网语境带给“国漫”极深远的影响。 D、“自主造船远航”是指中国动画通过文化创新超越国界,走向世界。
    (4)、请结合材料内容,分析中国动画近年来取得显著成就的原因。
  • 9、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的体裁是什么?
    (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蕴含了什么人生哲理?写出了诗人怎样的政治抱负和精神?
  • 10、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甲】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 , 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

    (节选自《礼记•礼运》)

    【乙】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 , 并怡然自乐。

    (节选自陶渊明《桃花源记》)

    【丙】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繁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 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节选自司马光《资治通鉴》)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俨然/鱼而取熊掌者也 B、哂之曰/子在川 C、盗窃乱贼而不/其中往来种 D、用重法邪/燕雀知鸿鹄之志哉
    (2)、下列对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B、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C、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D、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

    ①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②或请重法以禁之。

    (4)、三篇短文都提到理想社会,其中对理想社会的看法有何共同之处?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 11、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漏断人初静。(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②欲为圣明除弊事,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③我报路长嗟日暮, 。(李清照《渔家傲》)

    ?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

    ,不舍昼夜。(《<论语>十二章》)

    ⑥受任于败军之际, 。(诸葛亮《出师表》)

    (2)小文发现了古诗词中有很多关于“雁”这一意象的诗句。请根据批注完成表格。

    诗歌

    批注

    出处

    远赴边疆的孤寂之感

    王维《使至塞上》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身处异乡的思念之情

    王湾《次北固山下》

    苦守边塞的无奈之情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 12、学校将要开展以“秧BOT进校园,播种科技与文化的种子”为主题的科技节活动,请你结合下列材料完成任务。

    《秧BOT》是2025年央视春晚的创意融合舞蹈节目。在激昂的唢呐声中,机器人身着花坎肩、持手绢大秀扭秧歌。动作融合现代舞、机械舞元素。机器人凭借特制关节与算法,让手绢抛接自如,还设计专属舞步,精准定位、稳定连接,随音乐实时调整动作,将传统秧歌与现代科技相融,韵味与科技感兼具。

    (1)、任务一:请你为学校科技文化节设计一则宣传标语,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
    (2)、任务二:学校邀请《秧BOT》节目编导团队开展关于“非遗科技传承”的讲座。请你为这次讲座写一段开场白。
    (3)、任务三:为推进科技活动的开展,校园公众号将开设“古艺•新生”专题栏目,请根据示例,给专题栏目设计一个活动,写出名称,并简要解说活动内容。

    示例:

    活动名称:技启刺绣焕新程

    活动内容:用3D建模技术解构刺绣针线的复杂规律,推动传统刺绣技法的传承与发展。

    活动名称:

    ②活动内容:

  • 1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老师反复强调遇到难题不要轻易放弃,要积极思考寻找解题方法,逐步培养独立思考。 B、部分商家借口原材料大幅涨价为名,过度上调商品售价,扰乱了市场秩序。 C、专家建议,青少年应尽量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产品,以免近视不断加深。 D、在这次探险活动中,我们不仅增强了环保意识,还学到了许多有趣的知识。
  •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这幅壁画以瑰丽色彩和精湛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 再现千年文明辉煌历史。 B、春天,挂绿湖边的百花盛放,湖岸前呼后拥的市民仿佛掩映在花海中。 C、那些建筑从材料到工艺都遵循统一标准,整体风格更是大相径庭 , 极具韵味。 D、研讨会上,他强词夺理地阐述观点,其新颖视角和深刻见解赢得阵阵掌声。
  • 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诀别       惊慌失措       修葺       不修边幅 B、瞭望       姗姗来迟       徇职       雕粱画栋 C、聒躁       销声匿迹       恣睢       言不及意 D、狼籍       殚精竭虑       喧嚣       不屑置辨
  • 16、下列词语中,每对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
    A、/忸作态                 逗/拨离间 B、/忍俊不                 掇/级而上 C、红/妄自薄                 辈/将就木 D、原/眼花乱                 职/铢两悉
  • 17、阅读下面的文字,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青春的河流奔腾不息,裹挟着成长的浪花奔涌向前。在这条河流中,我们时而顺流而下,时而逆流而上,每一次转折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都见证着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从脆弱变得坚强……现在,请跟随记忆的脚步,回首那些让你成长转变的时刻,把它们写成属于自己的青春故事吧。

    (1)请你以“我的青春里有转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按文体要求写作,不少于500字。②不要套作,不得抄袭。③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2)题目:这是一次_______________的转变

    要求:①请在横线上填写合适的内容,把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 18、有位著名教育家曾建议“每个成长中的青少年,都应该读读《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部小说为什么值得一读呢?试从写法、内容、人物形象中任选一个视角,联系原著谈谈你的看法。
  • 19、下列名著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     )
    A、《儒林外史》刻画了许多因为科举制度而失魂落魄的人物形象,意在展现这种制度对人心灵的毒害,揭露了科举制度本身的不合理。 B、《西游记》中有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如三打祝家庄、大闹天宫、真假美猴王等。 C、《红星照耀中国》不仅记录了考察所得的第一手资料,而且深入分析和探究了“红色中国”产生、发展的原因,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了客观的评价。 D、《狗·猫·鼠》中,作者追忆童年时所救养的一只可爱的隐鼠遭到摧残的经历,表达了对弱小者的同情和对暴虐者的憎恨。
  • 20、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校门口的地摊

    叶骑

    ①他曾经跟其他孩子一样爱着学校门口的这条小街。

    ②街上“物产丰富”,有小吃、有玩具、有漫画,只要是孩子们喜欢的东西,这条街上应有尽有。

    ③傍晚,放学了,他花一块钱买两串油炸土豆片,再跟同学一起翻翻新到的小人书,脸上绽着红扑扑的笑容。

    但现在,这条街是他的噩梦,每天放学从这里经过,都成了一种无法逃脱的苦役。

    ⑤前段时间,街上新开了一个地摊,摊子左边是一些杂牌的鞋袜,右边是一堆廉价的笔记本。一开始,他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小摊的存在,直到有一天,站在摊后的那个人不小心跟他四目相对,一切才猝不及防地闯进了他的世界。

    ⑥站在摊子后面的人,是他的母亲。

    ⑦他脸上的微笑一下子凝固了。他有些难堪,甚至认为母亲是在故意出他的丑。县城这么大,为什么非要把摊子开到这条街上来?他红着脸,尽管理智告诉他,这条街聚集了县城一半以上的学校、三分之二的学生,但眼前的一切,还是深深地击中了他。

    ⑧他的步伐变得越来越快,每天以最快的速度通过小摊。他也不再跟母亲一起上街,就算非要同行,那也得隔上五米开外的距离,或前或后,泾渭分明。

    ⑨母亲看着儿子渐行渐远的身影,默默不言,没有指责,也没有点破

    ⑩那天放学,他准备如往常一样匆匆而过。但就在他从母亲摊前经过的时候,突然大雨倾盆,小街两旁顿时乱成一团。

    ⑪他迟疑了一下,不知道是走,是留?

    ⑫他转过身,看见雨水落下来,打湿了母亲摊上的鞋袜;他扭过头,发现身后的人群里,到处都是自己的同学。

    ⑬他如同陷在沼泽里,挣扎着,几乎窒息。但最终,他加快了脚步,消失在熙熙攘攘的人群里。离开时,他感觉身后有一道目光看向自己,他不敢回头,逃一般地离开了小街。

    ⑭晚上,他在家里假装写作业。母亲回到家,擦干湿漉的头发,开始做饭、烧菜,一切就像什么都没发生一样。“三儿,吃饭了。”母亲说。“嗯。”他回答。

    ⑮他轻轻坐到饭桌前,盛起母亲为他做好的香甜的饭菜,蓦然发现,灯光下,母亲的头发仍未干透。他的心像被什么刺了一下,微微有些颤抖。

    ⑯放学了,学校门口的小街仍然车水马龙。他走出校门,母亲的摊子越来越近了。他试着放慢脚步,慢一点儿,再慢一点儿,踽踽前行。他听到母亲轻柔的吆喝,看到学生经过时,母亲眼中望眼欲穿的期待。而这一切,他曾经充耳不闻。

    ⑰他的步伐慢慢透出温柔,目光也渐渐变得透亮。

    ⑱一个昏黄的傍晚,天空飘着细雨,母亲忙乱地收拾起摊上的鞋袜。一个孩子,撑着一把大伞,静静站在了她的身后。

    ⑲母亲回过头,满脸惊诧地看着他,他那么高大,已经不是孩子了,像个小大人。母亲转了身,继续收拾摊子。

    ⑳“雨真大,头发都湿了。”母亲说。母亲转身时,眼中掉下一滴泪。

    ㉑他微笑着,也没有点破

    (《微型小说月报》2022年第8期)

    小峰想以本文的解读为例,在班上交流写人记事类文章的阅读经验。请你帮助他完成下列任务。

    (1)、通读全文,小峰在阅读以下文段节选时做了一点批注,请你帮他补全表格内容:

    原文语句/情节

    表现手法或结构技巧

    批注:在文中的作用

    第④段“现在……噩梦”对比

    第②段美好街景

    ①对比

    第⑩段“突然大雨倾盆”的天气变化

    ③铺垫

    母亲的摊子反复出现

    ⑥贯穿全文,象征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困境

    (2)、小峰发现文中有些句子很有意思,请你结合语境,按要求赏析。

    (1)但现在,这条街是他的噩梦,每天放学从这里经过,都成了一种无法逃脱的苦役。(从修辞角度品味画横线句的妙处。)

    (2)他的心像被什么刺了一下,微微有些颤抖。(此处蕴含了“他”怎样的情感?)

    (3)、小峰认为文中的母亲,除了对儿子充满爱之外,还具有其他怎样的性格特点?试作简要分析
    (4)、请你帮小峰赏析文章以“校门口的地摊”为题,有什么妙处?
上一页 637 638 639 640 641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