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阅读下面的文字并按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下面是小深写的一段读书笔记,请你阅读并帮助他完善读书笔记。
①在课本人物长廊中,有很多令人难忘的身影:唐雎挺剑而起怒视秦王时,那声清脆有力的剑鸣是他与秦王jiào liàng( )的回响;诸葛亮准备北伐兴复汉室时,那份恳切委婉的表文是他对先帝托付的míng jì( );邓稼先隐姓埋名奋战戈壁时,那朵腾空而上的蘑菇云是他对爱国情怀的表达;【甲】______,______。
②他们用不同的故事告诉我们:课本里经典的文字 A 是往事的记录, B 是照亮未来的星辰。那些文字所体现的精神,终将在少年心中凝聚为探索人生意义,指引我们在属于自己的时代里,书写成长的答案。
(1)、小深在写读书笔记时,有两个词语不确定,请你根据拼音帮他补充完整。(1)jiào liàng (2)míng jì
(2)、请你结合所学课文,在【甲】处补写一个句子,并使之与其前三句构成排比句。(3)、请在A、B处填上恰当的关联词,使句子更加连贯。(4)、第②段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帮忙修改并写出正确的句子。(5)、小深对课文标题进行了探索,下列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诗歌体裁上划分,《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是词,《山坡羊·潼关怀古》是曲。 B、课文标题大多以短语形式出现,如“纪念白求恩”“中国石拱桥”分别属于动宾短语、主谓短语。 C、从词性上划分,“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从”是介词,“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的“有”是动词。 D、从文体上看,《小石潭记》属于游记,侧重于叙事、描写;《马说》属于古代文言文中的“说”体,侧重议论。(6)、近日,浙江杭州学子张潇冉的一篇《旧轨还乡》感动全网。小深电话采访了张潇冉同学,请你完成表格。采访目的
(1)______
采访问题
(2)______
采访记录
张潇冉:其实《旧轨还乡》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构思,只是如实记述了寒假回乡途中在火车上的见闻,这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尤其是一对爷孙的互动让我很受触动,于是就记录了下来。当然,我平时喜欢写作,最喜欢的作家是史铁生。语文真的是一个可以让自己抒发真实情绪的工具。
(1)请根据采访记录拟写采访目的。
(2)请根据采访记录提出一个采访问题。
-
2、下列有关名著的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骆驼祥子》叙写了旧北京人力车夫的辛酸故事,小说中有不少关于老北京风土人情的描写,是白话小说的经典作品。 B、《水浒传》结构很有特点,作者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 C、《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他经历了退学、筑路、参军、著书四个阶段的磨难,是无产阶级英雄的代表。 D、《儒林外史》中描绘了一幅士林“群丑图”,其中比较典型的人物有周进、范进、严贡生等,展现功名利禄对读书人灵魂的毒害,表明了作者否定功名富贵的基本立场。
-
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村里的绿帐篷
胡玲
①成片的竹林和古榕树相拥,形成一个巨大的绿帐篷。村子静悄悄地躺在绿帐篷的影子里。李老汉坐在绿帐篷中,脆亮的粤曲唱腔,清泉般从他手机里淌出来,流进他耳朵里。他听得心醉神迷,浑然忘我。
②“爸,回家吃晚饭了。”一个声音将李老汉拉回现实,是儿子李辉。李辉大学毕业后在外闯荡了几年,去年回村。“爸,这片竹林,这些古榕树,以后估计没了。”
③“没了?什么意思?”李老汉的心惊得像那片突然从古榕树上坠下的叶子。
④“我们下午开了会,村里就要开发了,咱们这儿马上大变样了。”
⑤“怎么个变法?”
⑥“这些树挡道,可能要全部砍掉,把道路拓宽。”
⑦李老汉原本舒展的脸沉下来,像慢慢暗淡的天色。父子俩沿着青石板小路,慢悠悠地往回走。路边,一栋栋空置的黄泥老屋,破旧不堪。李辉指指那些老屋,说:“这些屋子计划拆除,建乡村酒店。”李老汉咂咂嘴,话到嘴边又咽下。
⑧经过长满了野草的农田时,李辉说:“爸,这些荒废的农田计划改建成生态景观田,种植格桑花等花卉。”一路上,李辉活跃得如路边烂漫的野花,李老汉却沉默得像脚下的青石板。
⑨吃晚饭时,李老汉对李辉说:“明天把开发小组的人全部请到家里来,我请他们吃晚饭。”“为什么?”李辉问。“开发建设咱们村,这是天大的好事。作为村民,我请他们吃顿饭,感谢他们,不行吗?”李老汉说。
⑩第二天一大早,李老汉就操持起晚饭了,煎炸蒸煮,忙得不亦乐乎。晚上,开发小组成员应邀来到李家。李老汉给他们端茶、拿水果,热情得不得了。
⑪晚饭准备妥当,李老汉领着李辉,抬起大圆桌,搬到了村子的绿帐篷中。李老汉给大家倒上茶,举起茶杯,说:“你们为村子的建设劳心劳力,作为村民,我先敬大家一杯。”说着,仰起头,一饮而尽。大家边吃边聊,又提起了村子的开发计划。李老汉仔细地听着,若有所思。
⑫月色照进绿帐篷里,亮堂堂的。李老汉抿了口茶,说:“这片竹林,这些老榕树,打我出生就有了。我小时候,常和小伙伴们在这里玩耍;长大后,我们常常结伴来这儿聊聊家长里短;后来,我们老了,就在这里喝茶叙旧;再后来,这些老伙计们都走了……”李老汉的眼圈红了,“前年,我老表带着孙女从城里来玩,小姑娘跟我去地里摘番茄,她说她家的番茄是从超市里长出来的,又问我家的番茄怎么是长在地里的?我吓了一跳。地里不种庄稼,以后子孙后代以为什么都是从超市里长出来的,那样太可怕了。听说那些老屋要拆了,要建酒店……”
⑬听完李老汉的话,大家一时间都沉默不语,静得可以听见树叶落在地上的声音。
⑭从那以后,开发小组的成员敲开一家又一家村民的大门,了解他们对村子建设的意见,倾听他们的心声。开发小组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晚又一晚 , 建设施工现场的机器轰鸣声响了一天又一天。
⑮半年后,路边的老屋经过修缮和加固,改造成了民宿,但保留了原本的风貌,黄泥土墙,黑瓦覆顶,充满乡土气息。民宿门口,已有客人拖着行李箱进出。
⑯走过民宿,李老汉走进一望无际的农田里。没错,这里就是他上班的地方。原本荒废的农田,披上了绿油油的新装,里面点缀着蔬果开花时的姹紫嫣红,成为体验农耕生活的场地。李老汉的工作就是种地,很多村民和他一样,成为在农田里上班的人。农田如今生机勃勃,还有越来越多人来体验田园乐趣,他心里真叫一个美。
⑰下班了,李老汉披着夕阳织就的金衣裳往家走。村道上,不时有游客的身影。道路两边,有很多返乡村民开的饭店,还有村民在路边支起小摊,卖起了农产品。村子里一派热闹的景象。走着走着,李老汉又走进绿帐篷。他坐下来,拿出茶杯:“老伙计们,你们都走了,就我还在。现在的日子多好啊,真希望你们能亲眼看看。来,我跟你们喝一杯。”
⑱他捧起茶杯,轻轻啜了口茶……
(选自《小说选刊》2024年第10期,有删改)
(1)、请从李老汉的角度梳理选文内容,概括其情感变化,补充完整表格。事件
情感
李老汉在绿帐篷中听粤曲
陶醉
(1)
吃惊
李老汉听儿子讲村子的开发计划
忧虑
李老汉邀请开发小组来吃饭并吐露心声
(2)
(3)
喜悦
(2)、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1)一路上,李辉活跃得如路边烂漫的野花,李老汉却沉默得像脚下的青石板。(从修辞角度赏析)
(2)开发小组办公室的灯亮了一晚又一晚 , 建设施工现场的机器轰鸣声响了一天又一天。(从用词角度赏析)
(3)、文章最后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4)、读完这篇选文,你也许会联想到“和谐发展”“改革创新”“共同富裕”等词语。请选择两个你认为最符合选文主题的词语,并说明理由。 -
4、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4年10月9日,诺贝尔化学奖揭晓,与此前揭晓的物理学奖相呼应,这一殊荣同样授予了人工智能(AI) 领域的突破性成果及其背后的科学家。随着AI技术的突破性发展与创新应用,人工智能与人文历史研究也碰撞出不少火花,那么,AI对于古代汉语的理解能力怎么样?
②日前,研究者们推出了智能古汉语新引擎,AI可以像人一样联系上下文理解古文含义。为了检测其理解效果,研究者们引入了断句任务。在古文学习过程中,断句通常是必备的基本功。在断句的过程中,有三项重要的技能点:利用古汉语特有的节奏和结构,联系上下文语境信息推敲求解,调用文本之外的历史文化知识。
③虽然现在很多古代经典都出版了标点本,但其中常常包含错误,并且,在现有的古籍数据中,大部分文献仍未实现断句。如果依靠人工继续整理这些古籍,则不知何年何月才能整理到头。
④为了让AI在理解文义的基础上具备断句功能,研究者们准备了大量带标点的数据,包括超过30万首古诗,2万余首词,800多万段古文,模型还引入了处理标签序列的机制来专门学习断句方法。在测试环节,首轮测试对象为一批模型从来没见过的诗词古文数据(古诗5000首,词2000首,古文5000段),AI模型在诗、词、古文的断句准确率上分别超过了99%、95%和92%,取得了巨大提升。升级版测试中,AI模型在已出版古籍的断句疑难误例上也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⑤从应用角度看,这里的断句方法既可以用于大规模古籍整理中预断句工作,大大减轻专家负担,也可用于校对环节,帮助检测人工断句或标点的错误。后续,除了提升已有的断句模型,还希望将基于深层语言模型的古汉语知识表示方法应用到古文翻译、古诗文创作等其他古汉语信息处理任务中。
(摘编自胡韧奋、李绅、诸雨辰《让AI一口气读完〈四库全书〉会怎样?》)
材料二
①2024年8月27日,古汉语大语言模型“AI太炎2.0”发布会在京举行。“AI太炎”是专门适用于古汉语文本理解的大语言模型。该模型具有较强的古典文献释读能力,支持词义注释、文白翻译、句读标点、用典分析等多种具有挑战性的文言文理解任务,且兼容繁简中文输入。此外,在辅助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和语言研究等方面,该模型也表现出了很大的应用潜力。
②据悉,学术科研、基础教育、编辑出版等不同行业领域的4000余名用户参与了“AI太炎1.0版”的内测,为模型改进提出了宝贵建议,研究团队在此基础上对模型进行了持续迭代优化,并发布了该模型2.0版,以期更好地助力古籍整理和古汉语信息处理研究。
材料三
当AI遇到古诗词,会出现什么样的结果呢?同学们将经典古诗文作品输入模型,利用AI绘图软件进行绘制,AI贡献出了以下画面:
甲:刘禹锡《陋室铭》“孔子云:何陋之有?”
乙: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
(1)、下列对材料一、材料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虽然很多古代经典都出版了标点本,但其中也存在错误,并且大部分文献未实现断句。 B、材料一中,AI模型首轮测试中,在诗体断句准确度上表现最好,词体、古文次之,三者差别不太大。 C、材料二中,给出的数据具体说明了参加内测的用户之多,这样可以收集到更多的用户反馈和建议。 D、材料二中,“AI太炎”模型能很好地解决在辅助古籍整理、辞书编纂和语言研究等方面的困境和难题。(2)、你认为材料三的甲、乙两幅AI生成图中,哪一幅图文吻合度更高?请进行判定鉴赏。(3)、刘教授近期在研究一本冷门的古诗文典籍,仅靠个人之力非常困难。请你结合以上材料,向刘教授介绍AI模型在古汉语研究方面有何优势。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乙】
临武君与孙卿子议兵于赵孝成王①前。王曰:“请问兵要②。”临武君对曰:“上得天时,下得地利,观敌之变动,后之发 , 先之至,此用兵之要术也。”孙卿子曰:“不然。臣所闻古之道,凡用兵攻战之本在乎一民。弓矢不调则羿不能以中微六马不和则造父③不能以致远;士民不亲附,则汤、武不能以必胜也。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故兵要在乎善附民④而已。”
(选自《荀子·议兵》,有删节)
[注]①临武君:战国时楚国将领。孙卿子:即荀子。赵孝成王:名丹,赵惠文王的儿子。②兵要:用兵的关键。③造父:历史上著名的善御者,周穆王驾车出游,得知叛乱消息,造父驾车日驰千里,使周穆王得以迅速返回,平定了叛乱。④附民:使民众归附(支持)自己。
(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地利不如人和/至若春和景明 B、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上使外将兵 C、观敌之变动/余观夫巴陵胜状 D、后之发/舜发于畎亩之中(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2)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
(3)、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弓 矢 不 调 则 羿 不 能 以 中 微 六 马 不 和 则 造 父 不 能 以 致 远
(4)、【乙】文中“故善附民者,是乃善用兵者也”所表达的观点与李贺《雁门太守行》尾联“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所蕴含的道理有相似之处吗?请简要分析。(5)、在古代的朝堂之上,君王正在与众大臣讨论作战策略,君王提出“从古知兵非好战”,并强调中华文化向来主张和平、反对战争。请你代诸位大臣依据孟子的《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和荀子的《荀子·议兵》,阐述“知兵”的孟子、荀子均认为作战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是什么。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现代科技让“奔月”成为现实。为激发同学们的科学兴趣,更好地充实班会内容,小文搜集了以下两则材料,请你帮助他完成任务。
材料一:
“神舟”意为“神奇的天河之舟”,汉语里“船”又称为“舟”。自战国时期邹衍“大九州说”以后,中国名曰“赤县神州”一直沿用下来。
材料二:
2025年4月24日,神舟二十号成功发射。距离中国首次载人飞行任务成功已过去22年,从“神五”到“神二十”,中国人不断踏上飞天之路,也引领了太空经济和航天产业的加速升级。
(1)、请你根据材料一的提示,帮助小文总结中国系列飞船命名为“神舟”的理由。(2)、广东省近几年来积极推动航天科普教育,例如2025年举办的中国航天日系列活动,邀请航天员赵传东进校园讲座。作为班长,小文也想邀请他于2025年5月16日下午5点到班级教室做以“月”为主题的航天事迹专题报告,请你代小文写一则邀请函。邀请函
XX中学九年级(X)班班长:小文
2025年5月15日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粤曲是用广州方言(粤语)演唱的汉族传统曲艺,是广东地区最大的地方曲种,主要流行于广东、广西、香港、澳门等粤方言区域。粤曲脱胎于粤剧,它和粤剧在唱腔、音乐方面长期存在着相互吸收、融合、促进和共同发展的关系。
现今,在现代都市文化的猛烈________下,粤曲的处境________。粤曲在péng bó发展的繁盛时期,可谓jiā yù hù xiǎo,粤港澳、珠江三角洲各中小城市,以及粤北的韶关、粤西的湛江、广西的梧州等地都开设有数量众多的营业性曲坛,仅广州一地就有30多家。现在全省仅广州存在约十支粤曲演出队伍。粤曲现状令人wǎn xī。________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必须振兴粤曲艺术,使传统艺术焕发新的青春和生命力。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力量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提高粤曲的演出条件,抢救、保护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péng bó (2)jiā yù hù xiǎo (3)wǎn xī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撞击 不容置疑 宣扬 B、撞击 不容乐观 弘扬 C、冲击 不容乐观 弘扬 D、冲击 不容置疑 宣扬(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只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力量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提高粤曲的演出条件,保护、抢救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B、只要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改善粤曲的演出条件,抢救、保护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C、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多方面力量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改善粤曲的演出条件,抢救、保护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D、只有政府主管部门加大扶持的力度,发动力量多方面共同努力,逐步恢复专业曲艺场所,提高粤曲的演出条件,保护、抢救和发展粤曲是有可能的。 -
8、默写古诗文。
(1)水击三千里, , 去以六月息者也。(《北冥有鱼》庄子)
(2) ,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黄鹤楼》崔颢)
(3)不畏浮云遮望眼,。(《登飞来峰》王安石)
(4)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 。(《题破山寺后禅院》常建)
(5)品读古诗文,感受景与情的滋养。杜甫面对国都沦陷、城池破败的景象,以花、鸟为喻,“ , 。”(《春望》)来反衬内心的悲伤和忧愁;岑参“ ,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以梨花喻冬雪,更让我们耳目一新;李商隐在《无题》中的“ , 。”用春风不再,百花凋零写尽了离别之痛。
-
9、作文
鲁迅笔下朦胧的江南月色,自由淳朴的少年;贺敬之笔下窑洞欢聚的热闹场景,延安的崭新面貌;吴伯箫笔下村口传递善意的灯笼,母亲充满爱意的纱灯;刘成章笔下后生们忘情的腰鼓表演,奇丽的舞姿……这些都成为了作者记忆深处的“风景”。
在你的生命中,那些曾让你难忘的景物、场景、风俗、物件、人……都成为了你心中独特的“风景”,伴随你成长,给予你启迪。
请结合你的生活体验,以“记忆深处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写作时注意以下要求:①力求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②文体不限,但不要写成诗歌或戏剧;③不少于600字,不要抄袭,不要套作;④文中不得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10、《经典常谈》是写给中学生看的一本书,与一般学术著作不同,娓娓道来,常有引人入胜之处。请你结合材料和自己的阅读体验,至少从三个不同方面探究阅读经传统经典的意义。
材料一:在中等以上的教育里,经典训练应该是一个必要的项目。经典训练的价值不在实用,而在文化。有一位外国教授说过,阅读经典的用处,就在教人见识经典一番。
——《经典常谈》序
材料二: 造字和用字有六个条例,称为“六书”。一是“象形”,象物形的大概,如“日”“月”等字。二是“指事”,用抽象的符号,指示那无形的事类,如“刃”字,在刀形上加一点,指示刃之所在。……
——《经典常谈·说文解字第一》节选
材料三:司马迁自遭李陵之祸,更加努力著书。他觉得自己已经身废名裂,要发抒意中的郁结,只有这一条通路。他在《报任安书》和《史记自序》里引了文王以下到韩非诸贤圣 , 都是发愤才著书的。他自己也是个发愤著书的人。
(选自《经典常谈·史记汉书第九》)
节选材料四:他们凭他们的智谋和辩才,给人家画策,办外交;谁用他们就帮谁。他们是职业的,所图的是自己的功名富贵;帮你的时候帮你,不帮的时候也许害你。翻覆,在他们看来是没有什么的。苏秦说连横不成,就改说合纵,在策士看来,这正是当然。张仪说舌头在就行,说是说非,只要会说,这也正是职业的态度。他们自己没有理想,没有主张,只求揣摩主上的心理,拐弯儿抹角投其所好。
——《经典常谈·战国策第八》节选
-
11、请参考《经典常谈》目录,在下面横线处依次填写内容,正确的一项是( )
《经典常谈》目录
说文解字第一……4/周易第二……11/尚书第三……18/诗经第四……25
三礼第五……32/春秋三传第六………7/四书第七……42/战国策第八……47
史记汉书第九……51/诸子第十……63/辞赋第十一……73/诗第十二……80
文第十三……91
张老师提出可以在《经典常谈》中的章节寻找关于“和”的知识。请补全以下对话。
小爱:我想阅读《 》(篇目名),了解墨、道、法等不同学派对“和”有什么看法。
小南:我想知道“和”字的本义以及演变,那我可以读《 》(篇目名)。
小雅:“和”不仅是一种内在精神,也逐渐成为了一种礼节。我可以看《 》(篇目名)尝试寻找儒家礼教中的“和”。
A、《战国策第八》 《三礼第五》 《诗经第四》 B、《诸子第十》 《说文解字第一》 《三礼第五》 C、《尚书第三》 《诸子第十》 《文第十三》 D、《春秋三传第六》 《说文解字第一》 《诸子第十》 -
12、瓜子道
侯发山
①喜欢嗑瓜子的人,没有不知道“瓜子道”的。“瓜子道”是一种南瓜子的品牌名称,至今已祖传四代。与其他厂家生产的南瓜子不同,他们精选颗粒饱满的南瓜子,经过卤制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不像常见的那种瓜子一般干干脆脆,反倒湿润爽口,味道独特,老少皆宜,一吃大有欲罢不能的感觉。真的是“酒香不怕巷子深”,商超的杨老板在五月中旬一下子订购了20吨,要求“六一”前发货。“瓜子道”的老板喜春签了合同后,四条生产线满负荷生产,每天24小时连轴转。
②到了5月27日,还有5吨任务,不出意料的话,再有3天完全可以生产出来,5月31日走物流不成问题。
③这时候,发财、福安等四五个工人要回家收麦,说再高的工资也得回家。喜春愁上了。妻子美丽说:“添个蛤蟆四两力,咱两个顶班。”喜春白了她一眼,说:“蛤蟆不行,孙猴子差不多。”
④美丽建议:“再招几个临时工?”喜春摇摇头,说:“眼下是麦忙时节,人比大熊猫都宝贵。即便有人,新手培训需要三天,这个也不中。”
⑤美丽瞅着喜春的脸,犹豫了一下,说:“我倒是有个想法……”
⑥“有话快说,别吞吞吐吐的。”喜春着急地说。
⑦美丽说:“要不咱收购其他厂的瓜子,冒充‘瓜子道’……”
⑧“你这话等于没说,”喜春截断美丽的话,“人家看上咱的‘瓜子道’,咱不能胡来,不能坑人。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一旦传出去,门缝里夹鸡蛋——彻底完蛋了。”
⑨美丽不高兴地看了喜春一眼,嗔道:“我只是随便一说,你还当真了。”
⑩“想都不要想。”喜春狠狠瞪了美丽一眼。他拿起身边一个瓜子箱,指头捣着上边的广告语,示意美丽看。美丽不用看也知道:“一个古老的村子,一颗有故事的瓜子,四代人的人文历史。自古诸事皆有道,道可道,瓜子自有其道,瓜子有道,瓜子之道,处世之道也。”她叹口气,迟疑了片刻,又说:“给杨老板打个招呼,拖两天发货咋样?”
⑪喜春的头跟拨浪鼓似的晃了两下,说:“我听杨老板说,当地有不少企业利用儿童节献爱心,订购‘瓜子道’。若是晚几天,黄花菜都凉了。”
⑫美丽眼珠一转,说:“咱可以租几台收割机,帮助工人们收割嘛。”喜春高兴地捶了美丽的肩膀一下:“这才像个主意。”
⑬听喜春说了租收割机帮忙的事,发财、福安他们几个并没有表现出过多的惊喜。发财说:“喜老板,感谢您一直以来对俺们的关照,收割机倒不是紧要的,今年的麦子遭雨了,湿漉漉的,收下来怎么办,这才是俺们发愁的。”他说这话的时候,脸色阴沉得可怕。
⑭啊?喜春大吃一惊。
⑮“听说村里有人收购湿麦,三四毛一斤,怕是成本都收不回来。”福安的脸色也不好看。“天灾啊,谁也没办法。”发财重重地叹口气。
⑯喜春垂下头,想了半天,忽然抬起头,眼睛一亮:“停止生产瓜子,烘干车间的设备全部用来烘干湿麦!”
⑰“啊?”“这?”福安和发财面面相觑。他们都知道,喜春的厂子正在加紧生产瓜子,若不及时兑现合同,损失不可估量。“就这样,发信息,收湿麦!”喜春挥了一下攥紧拳头的手。美丽给搞糊涂了,心想难道烘干麦子比生产瓜子更赚钱,能弥补瓜子厂毁约带来的损失?喜春似乎知道她的心思,说:“免费给麦农烘干湿麦!”美丽想阻止,但她清楚喜春的脾气,说了也是嘴上抹石灰——白说。
⑱“喜春两口子没有想到,杨老板没有责怪他们失信,收到15吨“瓜子道”后,依照合同上的价格给他们打了20吨的款。杨老板解释说:“瓜子有道,老杨也有道。多出5吨的款项,你们替我捐给当地小麦受灾的农民。还有,从此以后,我们商超的瓜子只进‘瓜子道’。”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第①段写到“瓜子道”品质好,受青睐,但生产时间紧,营造了紧张氛围,吸引读者。 B、文中美丽考虑事情动辄“钱”字当头,表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与春喜形成了鲜明对比。 C、文中春喜让美丽看看“瓜子道”经营的广告语,意在提醒美丽不要忘记初心。 D、第③段春喜夫妻俩的对话,采用方言俚语,语言粗俗,有损于喜春这个人物的形象。 E、故事情节巧妙,订单急,工人请假,天雨麦湿,全力烘麦等情节,一波三折,引人入胜。(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文中第⑰段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就这样,发信息,收湿麦!”喜春挥了一下攥紧拳头的手。
(3)、这篇小说的标题“瓜子道”内涵丰富。请结合内容和主旨,从多个角度说说你的理解。 -
13、材料一:
①2025年电影春节档成功创下中国影史新纪录,其中《哪吒之魔童闹海》(简称《哪吒2》)对票房的贡献度超过90%。截至3月25日20时16分,《哪吒2》内地综合票房(含预售)突破15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首部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150亿的影片。在此之前,2024年对中国电影行业而言是异常艰难的一年。(详情见下图)
②《哪吒2》以其独特的叙事和现代的表达方式,讲述了传统神话故事里哪吒与敖丙的友情羁绊、对命运的抗争,超越了文化边界。影片探讨了个人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关系,展现了当代青年在传统与现代之间的抉择与担当,其传递的价值观既符合时代精神,又能引发观众共鸣。
③“我们把这个IP的价值(即知识产权)提炼出来,再结合当下的时代环境和精神,人们生活中的感悟,重新编出一个真正让大家相信的故事,而且用一种让大家喜闻乐见的方式表现出来,体现出一种时代性,我觉得创作就成功了一半。”饺子说。
材料二:
①“哪吒”以脚踏风火轮的速度不断超越,走出了一条自强之路。
②《哪吒2》的成功,根本在于讲好了中国故事。《哪吒》系列所表达的孝道、正义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那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则诠释了反对偏见、追求自我的现代主题。坚守文化内核,创新内容表达,赋予古老故事新的生命力,让这部作品赢得更广泛的市场认可。
③《哪吒2》的成功,也受益于这个大好时代。它的成功,背后是国家鼓励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以及一群热爱动画、热爱电影的观众的合力托举。
④只要把创新思维贯穿始终,在技术硬实力、文化软实力、工业体系支撑等方面持续发力,中国动画定能从一次超越走向全面腾飞。
材料三:
①曾经,电影特效被视为西方专利。如今,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掀起一场新质生产力革命,以科技自主创新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
②《哪吒2》90%以上的3D动画图形渲染任务由GPU(一种图形处理芯片)承担,如“哪吒化身火焰巨人”场景,GPU凭借数千核心并行计算,将原本CPU需几小时的渲染缩短至几分钟,算力成本还降低了70%。
③成功研发的全球首个“动态水墨渲染引擎”,将水墨牵染效果融入3D动画,破解了传统水墨数字化表达难题;粒子特效技术把火焰枪的火焰效果转化为3.2亿个火焰粒子,创造出超越肉眼极限的视觉奇观,构建起国产特效美学特有的语言体系。
④总之,《哪吒2》的火爆,源于对科技自主创新的不懈追求。制作团队自主研发了多项技术专利,在角色建模、场景渲染、物理模拟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标志着中国动画产业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些技术突破不仅打破了长期以来好莱坞对全球票房的垄断,更展现了中国电影工业的崛起。
(1)、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关于《哪吒2》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截止到3月25日20时16分,《哪吒2》内地综合票房突破150亿人民币,成为全球首部在单一市场票房超过150亿的影片。 B、《哪吒2》导演饺子的话体现了自信者正确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和方式,这也是他的创作能够成功的原因之一。 C、《哪吒2》代表了中国动画产业的巨大提升,从材料三中可知《哪吒2》标志着中国动漫从“制造大国”迈向“创造大国”。 D、《哪吒2》中90%以上的3D动画图形渲染任务由GPU承担,缩短了制作时间,算力成本大幅降低。(2)、根据上述材料,下列分析或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中运用了列图表的说明方法,从图中可以知悉,2024年电影总票房较上年同比下降23%,年度观影频次6次以上的较上年下降3%。 B、材料二采用了逻辑顺序,其中第②段和第③段是并列关系,可以互相调换顺序,不影响表达的严密性。 C、材料三中划线句中“3.2亿”一词以精确的数字直观地说明运用粒子特效在视觉效果上的优势,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D、材料三采用“总——分——总”式的结构,首先总说中国凭借前沿数字技术掀起新质生产力革命,然后分说《哪吒2》中的科技创新,最后总说科技创新的意义。(3)、《哪吒2》票房超过150亿人民币,创造中国影视记录。它的成功引人思考,请根据以上材料,探究其成功的原因。 -
14、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勃,字子安,太原人。六岁善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九岁读颜师古注《汉书》,作《指瑕》十卷,以正其失。年未及冠,应幽素①举及第。尝遇异人,相之曰:“子神强骨弱气清体赢难以显贵然才华绝世。”后往交趾②省父,渡南海,堕水惊悸而卒。年二十八。
初,勃作《滕王阁序》,时阎都督新修阁成,大宴宾客,欲夸其婿吴子章之才,令宿构③序。及宴,勃在坐,公故遣纸笔遍请,众辞,至勃,欣然受之。公怒,命吏伺其下笔即报。首句“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老生常谈。”次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沉吟不语。至“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④然曰:“天才也!”遂请成文,极欢而罢。
(选自《唐才子传·王勃》,有删改)
【注释】①幽素:即“幽素科”,唐代的一种科举科目,选拔那些文词雅素、品行端方的人才。②交趾:古地区名,泛指五岭以南包括今越南中北部等地,此处为地名。③宿构:指已写成的诗文。④矍jué:惊讶。
(1)、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或推断,正确的一项是( )A、“以其境过清”(《小石潭记》)和本文“以正其失”的“以”用法相同,都是连词,表目的,可译为“用来”。 B、“年未及冠”中的“冠”指的是古代男子的十八岁成年礼——冠礼。 C、“尝遇异人”和“尝贻余核舟一”的“尝”用法不同。前者理解为“经历”,后者理解为“曾经”。 D、“故”字在文言文中有“缘故、因此、故意、原来的”等多个义项,结合上下文,“公故遣纸笔遍请”中的“故”意思是“特意,故意”。(2)、对画横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难以显贵然/才华绝世。 B、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难以显贵/然才华绝世。 C、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难以显贵/然才华绝世。 D、子神强骨弱/气清体羸/难以显贵/然才华绝世。(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后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惊悸而卒。
(4)、班上开展“唐代诗人大推荐”的活动,王勃在被推荐之列。依据本文和诗歌《别薛华》,概括王勃的形象特点。 -
15、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别薛华①
[唐]王勃②
送送多穷路③ , 遑遑④独问津。
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
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
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
【注释】①薛华:字曜华,以诗文知名当世,是王勃最亲密的朋友。②此诗写于王勃被贬漂泊蜀地时所作。③穷路:为阮籍穷途而哭的典故,阮籍因不满现实,常独自驾车至穷途而哭。④遑遑(huáng):惊恐不安;匆忙。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切题,通过写送别友人来感慨世途艰难,感伤友人独去,暗含对现实的不满。 B、整首诗描写离别场景,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深沉。 C、尾联写离别后都会出现在对方梦中,表明两人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美好憧憬。 D、诗中使用叠词“送送”“遑遑”,增强了诗歌的音韵美。(2)、这首诗和《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王勃所写的送别诗,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请你完善下面的表格。相同点
都体现了诗人对友人①的情感。
不同点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通过“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传达出了诗人②的胸襟。
《别薛华》中流露出诗人③和④之情。
-
16、八年级开展“古诗苑漫步”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小礼想整理一本主题诗集,她准备把下列诗句分门别类放在不同的主题之下,请你根据诗歌内容帮助她进行主题词的拟写和诗句的选择分类。
①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②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③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④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⑤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1)、主题一:送别怀人选择诗句:
A.①④ B.②④ C.③⑤ D.②⑥
(2)、主题二:(参照主题一写四字词语)选择诗句:①⑤
(3)、为营造活动氛围,请给本次“古诗苑漫步”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
17、古诗文默写
(1)走进桃花源,陶渊明笔下描写桃花源人精神和乐、悠闲自在的句子是:“ , 。”
(2)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描写洞庭湖水汽升腾,汹涌澎湃的磅礴气势的句子:“ , 。”
(3)《关雎》中,表达文静美好的女子是君子好配偶的句子是:“ , 。”
-
18、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用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如“子鼠”“丑牛”。2025年是乙巳年,这一年出生的人属蛇。 B、清明节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既是自然节气,也是传统节日。 C、“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从内容上看,可记人和事,可记山川名胜,可记器物建筑;从表达方式上看,可以记叙、描写,也可以抒情和议论。 D、社戏是中国农村举行迎神赛会或岁时节庆时所演的戏,鲁迅曾以此创作短篇散文,收录在《呐喊》里。
-
19、班级《经典常谈》阅读讨论中,一位同学提出:“这些古代经典离我们生活太远了,学《诗经》《尚书》不如多读现代实用书籍。”你作为主持人,最得体的是( )A、你连传统文化都不尊重,还讨论什么经典? B、经典的价值在于跨越时空的对话,比如《诗经》中的情感与现代人的心灵仍有共鸣。 C、按你的说法,所有古人智慧都该被淘汰了? D、今天只分析文本内容,不讨论现实意义。
-
20、下列是对“世界读书日”活动邀请函的修改建议,其中正确的一项是( )
尊敬的王校长:
①您好!最美人间四月天,草长莺飞,生机盎然,我们即将迎来第30个“世界读书日”。②为了在书页间聆听智者低语,在思想碰撞中开启奇妙的旅程,在书香中感受知识的力量,校图书馆特发起此次活动。③兹定于2025年4 月23日19:00在学校图书馆召开“读书与成长”主题读书沙龙活动。④目的是为了激励更多同学热爱阅读,我们特邀请您担任活动嘉宾,并做读书分享。⑤真诚期待您的到来!
雅礼中学图书馆
2025年4月11日
A、第②句中的逗号应该改为分号。 B、第③句中的引号使用不准确,应改为书名号。 C、第②句搭配不当,“开启”应改为“开创”。 D、第④句句式杂糅,应删掉“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