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西游记》中唐僧师徒四人历经千辛万苦,跋山涉水,冲破重重难关,终于取得真经。请从下面的形象中任选其一,结合作品内容,分析其在团队中的特点。

    孙悟空             唐僧             白龙马

  • 2、小粤在设计研学路线时发现名著中也有许多有意思的地方,所以特地按照《水浒传》→《朝花夕拾》→《西游记》的顺序为本次研学设计了一条“名著研学之路”。下列路线设计符合要求的是(     )
    A、探险“景阳冈”→寻访“水帘洞”→老北京的“美食” B、探险“景阳冈”→游逛“五猖会”→“西安事变”纪念馆 C、品茗“浔阳楼”→老北京的“美食”→火焰山的“前世今生” D、品茗“浔阳楼”→童年的“百草园”→火焰山的“前世今生”
  • 3、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题目。

    秤砣消

    木兰

    ①“秤砣”可不是一般的物件。俗话讲,“秤砣虽小,能压千斤”,个中道理不言自明。还有谚语,“吃了秤砣铁了心”,这个决心可就大啦!沉重,不易撼动,这都是民间赋予秤砣的涵义。但这天地间竟还有一种叫“秤砣消”的草药,它有多大的能耐?这就要从我的童年说起。

    ②父亲在乡镇工作的那几年,是我儿时在大自然的游乐场里玩得最“野”的时光。下河,上树,去大山里走访每一处溶洞,乐此不疲。脸晒黑了是小事,裤子刮破了也是小事,只是在乡野里混久了不太讲卫生,脏了的小手照旧在身上乱擦乱搓。于是疹子一拨又一拨长出,全身奇痒无比,按捺不住把它抓破,又演变成一个个脓疱,每每疼得我心发慌、茶饭不思、眼泪巴巴。父亲气极,严厉呵斥我的顽劣和自食其果。母亲惯我宠我,每次都内疚万分:“都怪我,太忙了,没有好好看管她。我去采点秤砣消来。”在父亲的叱责中,“秤砣消”三个字无疑是我的救星。

    ③傍晚,母亲披一身晚霞进屋。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用捣烂的草药将我的脓疱团团围住,仅露出丁点疱头。疱头在绿色的药坨坨中红红绿绿,煞是滑稽。或是疼,又或是觉得丑,我委屈至极,眼泪又吧嗒吧嗒掉下来。母亲心疼地低声安慰我:“这药是你外公传下来的,可管用了。别急,很快就会好了。”

    ④这些草药闻着就是个苦味,没有一点“卖相”。但是没过几天,那些脓疱要么自行溃破,要么就偃旗息鼓,被霜打过一样,完全蔫了。我年年长疤,母亲年年用此方,直到离开乡镇,我如父亲意愿一样“淑女”起来,再也不玩水,再也不爬树,自然不长疤,也用不着秤砣消了。但我仍然对秤砣消的功效念念不忘。

    ⑤大三那年,我的眼眶边无端长了个疖子【注释】 , 求医问药一个星期还是无计可施,半边脸肿得老高,疼得晚上睡不着。那时我的脆弱劲儿上来了,特别想念母亲,顶着个馒头似的脸坐了一晚上的硬座,奔向母亲的怀抱。结果母亲只用了三天的秤砣消药方,就把疖子给平复了。那是我最后一次用到秤砣消。此后几十年,那些脓疱、疖子在我的脸上、身上没再留下过一点痕迹。

    ⑥前不久和朋友聊起草药,脑海里第一时间浮现的就是秤砣消。我很想知道它的学名,也很想再去母亲当年采药的地方走走。我把这个想法告诉了母亲,约她太阳落山、暑气稍消时陪我去郊外找找秤砣消。等我午睡醒来,已是日头偏西。母亲打来电话,告诉我今天天气太热,太阳太大,她不想我去受热,便在中午时一个人采了秤砣消回来,我只管去她那里拿就是了。

    ⑦我一时满是心疼:“我的妈呀!我不是要您采了秤砣消来,我是要您带我去看看秤砣消长在哪里,我要看它新鲜时候的样子!”母亲却不以为意地说:“它不就长在岩坎、田坎上吗?我把它放在冰箱里了,很新鲜的!”母亲把采来的秤砣消放在我手中时,我心里很酸,也很心疼母亲。即使我已成人,她还像老牛护犊一样护着我。

    ⑧在一位老中医那儿,我终于了解到了秤砣消的学名——夜交藤。这夜交藤药用广泛,历代中医用来治疗失眠、痈疽、风疮疥癣等。而它的块根,则是广为人知的“何首乌”。夜交藤、何首乌,名字叫起来都挺有意蕴的,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秤砣消”。它让我觉得,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

    (选自《人民日报》2024年04月20日第08版)

    【注释】疖jiē子:一种毛囊的炎症或者毛囊周围的炎症。

    (1)、文章第②~⑦段,围绕“秤砣消”写了母亲为“我”做的三件事,请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
    (2)、第②段中,父亲和母亲对“我”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里的问题。

    (1)她麻利地把秤砣消和着苦瓜叶等一起捣烂,再把我轻轻拢到她身前。(从描写的角度赏析句子)

    (2)夜交藤、何首乌,名字叫起来都挺有意蕴的,可我还是更愿意叫它“秤砣消”。(说说“我”更愿意叫它“秤砣消”的原因)

    (4)、“只要有母亲在,有母亲的爱陪伴着,一切困苦都会一一消融。”亲情珍贵而无价,请你回想亲人关爱你的场景,描述一个感人细节。
  • 4、阅读下面的四则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

    【材料一】

    ①2022年3月,教育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公布,当年9月秋季学期,单独设立的劳动课出现在了中小学生的课表里。

    ②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有利于发挥劳动课程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对贯彻落实国家教育方针、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要求、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③教育部教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可以从四个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__________、在课外校外活动安排劳动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强化劳动文化。

    ④南京师范大学劳动教育研究院院长顾建军认为,家长对劳动教育的参与和支持,除了体现在劳动过程中的适时适当指导外,还在于以身作则、言传身教,潜移默化中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材料二】

    为加强劳动教育,某校拟增设“种植”特色劳动课程。结合该课程,制定了学习方案。见下表。

    学科

    学科知识

    “学科+劳动”实践活动

    可解决的种植实践问题

    化学

    酸和碱

    测量种植园土地的酸碱度

    确定能够种植的作物类型

    生物

    植物分类

    植株的生长

    了解作物的基本特征观察、记录作物的生长变化

    选择适宜种植的品种授粉、剪枝、间苗、除草

    语文

    应用文写作

    撰写种植日志

    总结种植经验

    【材料三】

    2023年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育英学校,看望慰问师生,向全国广大少年儿童祝贺节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学生农场,看到孩子们为西红柿、黄瓜等浇水、松土、除草、授粉,总书记说,很多知识和道理都来自劳动、来自生活。希望同学们从“学农”中感受到农作的限辛和农民的不易,从小养成热爱劳动、珍爱粮食、尊重自然的良好习惯。劳动,锤炼意志品质,增长学识才干,增强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在陕北梁家河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同乡亲们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从而“看到了人民群众的根本,真正理解了老百姓”。

    (节选自“学习强国”2023年5月)

    【材料四】

    1950年至今,我国先后召开过16次表彰大会,共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3.4万余人次。在2020年全国劳模表彰中,一线工人和企业技术人员占比已高达71.1%。

    (节选自《人民日报》2023年5月)

    (1)、对上述四则材料概括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劳动教育必修课的独立设置,体现新时代教育要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B、家长只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就能帮助孩子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的观念。 C、“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知识和道理不仅来自书本,也来自劳动和生活。 D、国家尊重劳动者。在平凡的岗位上,普通劳动者也能干出非凡业绩,获得表彰。
    (2)、根据材料二,请你推断材料一横线处的内容,并用简明的语言表述出来。
    (3)、某班开展以“学习紧张,劳动还有必要吗”为主题的辩论赛,下面是反方辩手的辩词,请你作为正方代表,结合材料进行反驳。(不少于两个理由)

    反方:我方观点是在学习紧张时没有必要参加劳动。其理由有二:一是学习任务重,没有时间参加劳动;二是劳动不是必考科目,临近考试时可暂时不参加劳动。

    正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甲】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节选自诸葛亮《出师表》)

    【乙】

    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之,与天下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节选自《史记·高祖本纪》,有删改)

    【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⑤子房:西汉谋士张良。

    (1)、解释【甲】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事无大小,以咨之

    (2)性行淑均,晓军事

    (3)必能使行阵和睦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2)高祖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

    (3)、解释【乙】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所降下者因以

    (2)百万之军

    (4)、请用“/”给【乙】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断句。

    此 三 者 皆 人 杰 也 吾 能 用 之 此 吾 所 以 取 天 下 也。

    (5)、回答下列问题。

    (1)【甲】文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有何用意?

    (2)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不同之处?

  •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披荆斩棘,我们见证着中国的发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代又一代“心中有火,眼里有光”的中国人,汇聚起举世瞩目的中国力量,共同建设起一个波澜壮阔、灯火灿然的国家。

    【材料二】

    为呈现中国当代美术的精神面貌,向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献礼,广州画院美术馆正在策划“先生之风——当代艺术名家作品邀请展(第一回)”。2024年7月18日,广州市职工书画协会李桂恒会长一行到广州画院拜访著名国画家宋陆京先生,并为其献上题字:“书画沉香,以彰极品雍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请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再补写一句。
    (2)、题字后半段顺序被弄乱了,请你将它恢复正确的顺序。

    华堂 璀璨 为骨 人文 直令

  •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阅读经典古诗文,青少年能感受文人墨客豪迈的qì gài和坚韧的品质,看到他们__________在diān pèi liú lí的岁月中,也能以诗文为载体,表达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和对理想至死不懈的追求。诵读经典古诗文,对青少年的精神世界也是一种__________的rú yǎng。青少年要__________经典古诗文的精神力量,以古诗文文化涵养自身。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1)qì gài             (2)diān pèi liú lí             (3)rú yǎng

    (2)、下列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虽然     潜滋暗长     汲取 B、即使     潜移默化     摄取 C、虽然     潜滋暗长     摄取 D、即使     潜移默化     汲取
    (3)、语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B、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文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C、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古诗文无时无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D、作为经典古诗文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时刻刻都在影响着中华少年。
  • 8、按要求默写古诗文。

    (1)学而不思则罔,。(《论语》)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木兰诗》)

    (3)莫笑农家腊酒浑,。(陆游《游山西村》)

    (4)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5) , 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

    (6)边塞诗是中国文学史上极具华彩的一章,可谓隽永千年。如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就用“”描写了塞外风猛雪早的奇特景象;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用“”描写出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

  • 9、请从以下作品中任选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其中某个人物的曲折命运给你的启示。

    《骆驼祥子》《儒林外史》《简·爱》

  • 10、请你根据提示补充表格内容。

    作者

    书名

    内容举例

    我的发现

    埃德加·斯诺

    “红小鬼”自愿参加红军,与游击队员并肩作战,他们吃苦耐劳,刚强坚韧。

    我感受到一个充满力量的革命世界。

    《昆虫记》

    (填昆虫名)善于利用“心理战术”制服敌人,一旦出现猎物,便摆出吓人的姿态来震慑猎物,然后迅猛出击。

    我认识到一个充满奥秘的生命世界。

    朱自清

    《经典常谈》

    我领悟到一个博大精深的文化世界。

  • 11、请从“自律”“合作”“乐观”中选择一个,将题目《             , 让我成为更好的自己》补充完整,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600字以上;③文中不能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名称。

  • 1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养一窗鸟鸣

    陈立明

    ①不小心,打湿半袋小米。阳台上支起晾衣架,展开纸板,再铺上一层保鲜膜,黄澄澄的小米摊开晾晒。洞开窗子,让风自由出入,掠过小米,带走湿湿的水气。斜阳也不客气,如不疏不离的老朋友,从西边的窗子斜斜地探身进来,散漫地洒在小米上,给小米镶上了灿灿的金光。

    ②晾好小米,下楼去菜市场买菜,顺道再去接娃。忙了一个多小时回来,带娃上楼,掏钥匙拧开锁,刚推开门,就听见阳台一片欢腾,一群小鸟正扑腾着翅膀,叫着,跳着,笃笃地啄着小米,浸在霞光里,像穿了一身彩霞做的衣裳,眼眸里也闪着镀着霞光的喜悦,仿佛是在开一场免费的霞光小米派。

    ③我心里一紧,心想完了,我的金灿灿的小米成了小鸟的下午茶。那小米可是朋友去陕西出差带回来的,不仅米好,粒粒饱满,且还浸润着跋山涉水而来的友情。我赶忙趿拉着拖鞋,边吆嘁吆嘁地大声喊,边冲向阳台。我的吆喝声,仿若在平静的池塘草滩投下一颗石子,扑腾一声惊起一滩水鸟。鸟儿们哄的一声,穿窗而出,四下散去。但它们并未飞远,而是站在窗外的树枝上,叽叽喳喳,不知道是在讨论我的小气,还是在庆幸逃得快,没被我捉住。有几只还歪着脑袋,眼巴巴地朝阳台这边望,像是被硬生生夺掉乳汁的孩童,心有不甘。鸟主要是麻雀,还有几只灰黑色的,像鸽子,又略微比鸽子小。叫不上名字。驱走鸟雀,定睛一看,阳台上稀稀拉拉,一地金黄。这帮顽皮的家伙,嘴不闲着,爪子也不闲着,连吃带刨,小米散落了一地。纸板上的小米已所剩不多。更可气的是,不知道是哪几只可恶的家伙,还边吃边拉,在铺着小米的纸板上卷起几朵“白色小花”,小花上嵌着粒粒分明的小米。

    ④小米是没法要了,扫到垃圾桶里也是浪费,索性敞开窗子,让那些贪嘴的家伙来把“战场”打扫干净。起初,我坐在客厅沙发上,有几只鸟跳到窗台,歪着头警觉地往里瞧,一瞥见我,立马扑腾着翅膀,子弹一般弹射飞走。飞走了又不甘心,过了会儿,又调转回头,再次来试探。我闪进厨房,准备晚饭,也给它们创造一个安心宁静的下午茶氛围。没见我的身影,小家伙们就放开了手脚,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小米。阳台上欢腾的喜悦,又骤然响起。

    ⑤小米被偷食后,阳台似乎又恢复了平静。可隔三差五的下午,总有几只鸟雀落在窗玻璃上,用尖尖的喙笃笃地敲几下玻璃,复又失望地飞走,却又不甘心,再飞回来,再敲……起初,我并未在意,敲得次数多了,我才醒悟,小家伙们大抵是在讨东西吃。冬天,食物难觅。阳台上的小米,或许让它们的味蕾记忆犹新。

    ⑥小米没了,全被它们吃光。我支起晾衣架,铺上纸板,倒了半碗大米,试试它们可喜欢。有了上次的教训,我把米堆成小堆,不容易被刨到地上,省去了打扫的繁琐。铺好米,打开所有窗子,我去书房看书,或者到卧室的阳台上晒会太阳,不打扰鸟儿们的下午茶时光。

    ⑦侧耳倾听,没一会儿,阳台上又响起了热闹的欢腾。笃笃笃,叽叽,喳喳,喜悦,开心,满足,在阳台上腾起,一半飞出窗外,一半涌入客厅,跑进房间,像徐缓的流水,盈满整个房间。浸在阳光里,闭上眼睛,脆生生的鸟鸣此起彼伏,仿佛置身于无人叨扰的幽静森林,身和心彻底松弛下来。

    ⑧我守着阳台上鸟的秘密。这群小精灵似乎很懂礼貌,也很守规矩,上午从不来叨扰,只是下午,固定的时间,在我打开窗,放好米后,摆上半碗水,它们才鱼贯而入,吃饱喝足,相约着离开。每天下午,我打开窗,支起晾衣架,铺上纸板,倒半碗米和半碗水,自觉远离鸟的视线。鸟们如约而至,拖家带口,热热闹闹地跳着叫着,吃着唱着。我只远远地听着,让鸟鸣流水般随心随性地流淌,缓缓地淌进心湖……窗内的世界是我的,窗外的世界是鸟儿们的,窗台上短暂的欢愉是我和鸟的,也是鸟和我的。熟识之后,有时我坐在客厅,望着它们,它们也不害怕。偶尔抬头,默默注视,不远不近,隐约听见彼此心跳的声音。

    ⑨每天按时喂鸟,渐成习惯,也成了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原本以为,我给小鸟提供了吃的,是我对它们的恩泽。慢慢沉浸在这毫无杂质的鸟鸣里,带来旷远的心灵的悠然愉悦,才惊觉是鸟雀带给了我澄澈的恩泽。每天半碗米,收获一阳台鸟鸣,一阳台鸟的歌唱,值得。原本,我是不喜欢养小动物的,可是现在,我养了一窗鸟,没有鸟笼,没有禁锢,只有相互的默契。而儿子却不同意我养了一窗鸟的说法,他一本正经地说,你顶多养了一窗鸟鸣。儿子的话像是天籁诗人的箴言,令我信服。是的,我养了一窗鸟鸣。

    ⑩天空和大地是鸟儿们的家,而这一方斗室是我的小天地,像鸟的巢,家人围坐,灯火可亲。鸟儿们来去自由,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鸟,它们吃饱了,把米和幸福的饱胀感带走,给我留下一窗值得细细品咂回味的鸟鸣。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叙述了“我”因小米被鸟偷吃而与鸟产生矛盾,又因爱养鸟而与之和解的故事。 B、本文第③段交代“我”见鸟啄米而着急的原因,体现了“我”珍视友谊、爱惜粮食。 C、作者多次运用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鸟儿啄食的场景,使读者感受到鸟儿的活泼与生机。 D、结尾提到“鸟不属于我,我也不属于鸟”,暗示了“我”对默契与自由的深刻理解。
    (2)、请按照括号中的提示,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线句子的表达效果。

    (1)没见我的身影,小家伙们就放开了手脚,叫着跳着,吆喝着,呼朋引伴,笃笃地啄着小米。(从描写手法的角度)

    (2)我只远远地听着,让鸟鸣流水般随心随性地流淌,缓缓地淌进心湖……(从修辞手法的角度)

    (3)、在与鸟相处的过程中,作者对鸟的态度逐渐变化,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4)、为什么儿子认为“我”顶多养了一窗鸟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3、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①2025年2月,中国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称《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并携“东方魔童”开启全球上映。中国动画以科技为笔,饱蘸五千年文明的浓墨,书写出兼具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故事。在技术与艺术的珠联璧合中,在文化自信与科技进步的相互激荡中,世界看到了一幅既原汁原味、又好玩好看的中国文化新图景。

    ②影片将《山海经》中的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结合,重构了东海龙宫的视觉体系,传统水墨的晕染效果通过自主研发的“动态水墨渲染引擎”融入3D动画,让“蛟龙入海”的传说既保留古典意境,又充满未来感。这种技术突破并非炫技,而是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

    (整理自新华社)

    材料二:

    ①《哪吒2》“出海”,可通过原始的情感共鸣来催化价值观的共振。对于海外观众而言,哪吒的自我救赎之路既带有英雄史诗色彩,更具有独特的中国式生命美学。影片中“灵珠魔丸本为一体”的设定、对正邪双方立场的解构,有力冲击了日渐固化的文化二元对立思维。

    ②值得一提的是,《哪吒2》作为文化载体所展现的,不仅有古老价值观的“复刻”,还有传统文化在现代化进程中的创造性转化,这种“古今对话”恰恰体现了中华文化守正创新的特质。中国故事的魅力长存,在于其深厚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其始终与时代、与世界进行着开放而深刻的交流。

    (整理自中国新闻社)

    材料三:

    近年来优秀“国漫”院线电影概况一览表

    上映

    年份

    作品名称

    累计票房

    (亿元)

    作品评分/满分(分)

    评分人数

    (万人)

    与传统文化有关的题材来源

    2015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

    9.54

    8.3/10

    69.99

    神魔小说《西游记》

    2016

    大鱼海棠

    5.73

    7.0/10

    59.00

    年俗相关的门神形象

    2017

    大护法

    0.88

    7.8/10

    36.71

    /

    2018

    风雨咒

    1.12

    6.8/10

    15.42

    五行学说

    2019

    哪吒之魔童降世

    50.35

    8.4/10

    186.39

    哪吒闹海传说

    2020

    姜子牙

    16.03

    6.6/10

    61.47

    真实历史人物、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角色

    2021

    新神榜:哪吒重生

    4.56

    6.8/10

    22.30

    哪吒闹海传说

    2022

    新神榜:杨戬

    5.55

    7.0/10

    29.22

    劈山救母传说、神魔小说《封神演义》中有关角色

    2023

    长安三万里

    18.24

    8.3/10

    63.39

    唐诗

    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文化资源集群,从中寻找可用的创作题材,是当前“国漫电影”创作者的普遍选择。上表显示,大部分作品的题材来源都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密切相关,而经典小说、经典民间传说是国漫电影最主要的取材来源。

    (整理自《中国电影市场》)

    材料四:

    ①近期,全球热议的国产游戏《黑神话:悟空》和电影《哪吒2》,展现了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的突破性进展。《黑神话:悟空》将传统神话与现代游戏技术相融合,精良的制作水准获得了全球玩家的认可,而《哪吒2》则以新颖的美学设计和当代叙事手法,让千年传说焕发新生,为中国动画电影树立了新的里程碑。

    ②然而,在为这些成就感到欣喜的同时,我们更应该保持清醒。这些作品的成功固然可喜,但我们是否思考过:人们对诸如《西游记》《封神演义》这样的经典作品究竟了解多少?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传统文化是否真正渗透进了我们的生活日常?尽管很多年轻人对传统文化持积极态度,但其对传统文化的了解往往停留在表层。比如,许多人能随口说出几个神话人物的名字,却说不清这些人物背后的故事及其文化背景,相比起知晓传统文化的具体内容,人们更熟悉被改编和重新创作的文化衍生产品。这种现象提醒我们:传统文化传承,不能只依赖几部热门的作品,而应该更加注重日常的浸润、积累。

    ③文化传承不是一蹴而就的工程,更不应该只注重表层的符号输出。在力捧优质的文化产品的同时,我们更应该关注如何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让年轻一代在潜移默化中体悟中华文化的魅力。

    ④《黑神话:悟空》和《哪吒2》的成功给了我们重要的启示:优秀的文化作品,既要有创新的表达形式,更要有对传统文化的真切、深入理解。而这种理解,恰恰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浸润、浇灌,精心培育。当更多人对传统文化有了强烈的情感认同,我们的文艺创作才能有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只有让传统文化真正融入现代生活,才能持续孕育出令世界瞩目的文化精品。

    (整理自《中国艺术报》)

    (1)、下列对《哪吒之魔童闹海》的表述,与材料相符的一项是(     )
    A、影片融合神话元素与赛博朋克美学风格,再现了《山海经》中东海龙宫的神话场景。 B、影片采用动态水墨渲染引擎技术,这不仅是炫技,更是对中国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码。 C、影片通过解构“正邪对立”与“中外对话”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守正创新的特质。 D、影片将新颖的美学设计和当代叙事手法结合,赋予了流传千年的传说新的生命力。
    (2)、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哪吒2》中“蛟龙入海”的情景,在古典意境中充满未来感,展现出传统与现代的融合。 B、中国故事既具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又能够在与时代、世界的开放而深刻的交流中保持魅力。 C、哪吒题材的影片备受欢迎,票房逐年升高,2025年2月,《哪吒2》登顶中国影史票房榜。 D、《黑神话:悟空》融合传统神话与现代游戏技术,深入理解传统文化内涵,创新表达形式。
    (3)、下列对材料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哪吒自我救赎的故事表明:展现人类共同情感,就会让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接受作品价值观。 B、“灵珠魔丸本为一体”的设定表明了灵魔总是相互转化的,冲击了文化二元对立思维。 C、不了解原作故事背后的文化内涵,而更熟悉被改编的作品,这属于对传统文化的浅层认识。 D、力捧优质文化产品是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要途径,能孕育世界瞩目的文化精品。
    (4)、越来越多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被改编成“国漫”电影。怎样让中国传统文化在荧幕上焕发新生?请结合四则材料简要分析。
  • 14、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定风波

    苏   轼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1)、词中有不少描写动作的句子,哪一句与小序中“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呼应?
    (2)、“也无风雨也无晴”一语双关,请简要分析此句体现了词人怎样的人生态度。
  • 15、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

    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权衡时机,尤当精察,毫厘必较,成败由此。择时之妙,如逐如竞,如捕如捉。待时而动,动不妄举。动静,迟速,轻重,繁简,必以时定。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得时则发如疾电,时不我待,稍纵即失。疏于此而欲其功,无异缘木求鱼。

    (选自《计然之策·计然篇》,有删改)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A、又何焉/其千二百里 B、分人/必时定 C、公问其/温而知新 D、得时则发如电/不以
    (2)、下列对【乙】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 B、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 C、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 D、此一时非彼一时也/待时蓄势/备而待/发则静如泰山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

    (1)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2)审时度势之妙,在择时捉机。

    (4)、【甲】【乙】两文运用不同的表达方式阐述了对时机的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 16、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本,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六题只选四题作答)

    , 切问而近思。(《<论语>十二章》)

    , 望峰息心。(吴均《与朱元思书》)

    ③坐观垂钓者,。(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怜君何事到天涯!(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⑤塞下秋来风景异,。(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⑥以中有足乐者,。(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2)请根据画面描绘的内容,在下面表格中填写恰当的诗句。

    画面

    诗词

    出处

    洛城风轻,笛声悠扬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

    鹤舞云端,诗韵凌空

    刘禹锡《秋词(其一)》

    战马冲锋,弓弦雷鸣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 17、班级正在开展“羊城印记”主题研学活动,请你参与其中并完成以下任务。
    (1)、本次活动共设计了三条研学路线,请你将设计表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研学主题

    研学路线

    研学意义

    陈家祠→五羊石像→镇海楼→北京路

    串接广府文化精粹,让你挖掘千年古城的厚重底蕴

    重走红色道路

    团一大广场→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中共三大会址纪念馆

    重温革命峥嵘岁月,让你铭刻热血奔涌的红色记忆

    探索科学基地

    广东科学中心→广州大学光电科普基地→广州青少年科技馆

    (2)、经推选,班级选择主题为“重走红色道路”的路线开展研学活动,将于5月20日上午8点从学校正门出发。请你以班委会名义撰写一份通知。

    通知

    班委会

    2025年5月18日

    (3)、研学活动结束后,班级举办了研学成果分享会,同学们共同创作了一副对联。请结合知识小卡片的内容,运用对联知识补充下联。

    上联:华夏赤子存远志

    下联:

  • 18、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防患于未然,气象部门会在台风、沙尘暴等灾害性天气来临前发布气象预警信号。 B、满载着游客的熊猫主题旅游列车从成都市安靖站开出,其目的地是前往贵州安顺。 C、雕塑作品《银蛇飞舞》,建造出欢乐与祥和的氛围,展现出蛇年的生机与活力。 D、当亚洲冬季运动会的圣火在哈尔滨点燃时,为世界呈现了一届精彩的体育盛会。
  • 1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他在演播间工作时,总是不修边幅 , 穿着整洁得体的衣服,给人留下了良好的印象。 B、故宫数字文物展使用全息投影,将《清明上河图》中的市井百态呈现得神采奕奕 C、老匠人郑重其事地捧出珍藏多年的紫砂泥料,在徒弟屏息注视下演示传统制壶技艺。 D、修理工妙手偶得 , 把生锈的自行车链条修理得灵活如新,仿佛赋予了车第二次生命。
  • 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斟酌        华众取宠        侍侯        戛然而止 B、燥热        恹恹欲睡        震悚        杳无消息 C、选骋        力不遐供        辐射        战战兢兢 D、灰烬        俯仰生资        真挚        一代天娇
上一页 378 379 380 381 382 下一页 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