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诗歌鉴赏
江亭夜月送别(其一)
[唐]王勃
江送巴南①水,山横②塞北③云。
津亭④秋月夜,谁见泣离群⑤。
江亭夜月送别(其二)
[唐]王勃
乱烟⑥笼碧砌⑦ , 飞月向南端。
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
【注释】①巴南:地名,在今重庆市。②横:横亘。③塞北:指长城以北。亦泛指我国北边地区。④津亭:古在渡口建亭,供旅客休息。津,渡口。⑤离群:离开同伴。⑥乱烟:凌乱的烟雾。⑦碧砌:青石台阶。
(1)、下列意象中,没有在两首诗中都出现的一项是( )A、江 B、亭 C、山 D、云(2)、王勃这两首同是送别诗,在表达感情的手法上却大有不同。第一首用“谁见泣离群”直言离愁,抒情稍显浅露;第二首以“江山此夜寒”作结,则含蓄蕴藉得多,尤其“寒”字极妙。请你结合第二首诗对此做简要分析。 -
2、古代诗文阅读
吕蒙正①相公不喜计人过。初参知政事② , 入朝堂,有朝士③于帘内指之曰:“是小子亦参政耶?”蒙正佯为不闻而过之。其同列④怒之,令诘⑤其官位姓名,蒙正遂止之。罢朝,同列犹不平,悔不穷问。蒙正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故不如毋知也。且不问之何损?”时人皆服其量。
(选自《宋史·吕蒙正传》)
【注释】①吕蒙正:宋代政治家。②参知政事:官名,副宰相。③朝士:朝中官员。④同列:同僚。⑤诘:追问,询问。
(1)、吕蒙正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 )A、他不敢跟朝士结仇 B、他并不介意朝士之举 C、他怕自己对朝士耿耿于怀 D、他对朝士的无礼极为不屑(2)、请为选文拟一个标题。(不超过8个字)(3)、下列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一致的一项是( )A、有朝士于帘内指之 其一犬坐于前(蒲松龄《狼》) B、令诘其官位姓名 其真无马邪(韩愈《马说》) C、则终身不能忘 则是无礼(刘义庆《陈太丘与友期行》) D、是小子亦参政耶 是鸟也(《北冥有鱼》) -
3、现代文阅读
成大事者需要关注小节
佚 名
①东汉时有一个少年名叫陈蕃,自命不凡一心只想干大事,一天他父亲的朋友薛勤来访,见他独居的院落龌龊不堪,便对他说:“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客?”他答道:“大丈夫处事,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薛勤当即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陈蕃无言以对,陈蕃怀有成大事的胸怀固然可贵,但不屑于做琐碎的小事,忽视小节,殊不知“屋”也是“天下”的一部分,“扫天下”又怎么能够排斥“扫一屋”呢?由此看来,成大事者也需要关注小节。
②纵观历史,可以看到,有许多人因关注小节做出了大事情。
③“别人讲话时,不要插嘴;别人站着时,不要坐下;和别人在一起,不要读书或者看报;事先没有得到允许,不要看别人的书或写的东西……”这是美国开国总统乔治·华盛顿14岁时抄在笔记本上的部分“守则”。可以说,这都是些容易忽视的小节,甚至是很拘束人的小节。然而,华盛顿却把它看作了自己成长所必需的“维生素”。假如他不关注小节,从不顾及别人的感受,很难想象他日后会受到众人的拥戴,当上美国总统。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在处理国际事务时非常关注小节,一次在为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及夫人送行时,亲王的飞机刚起飞,我国送行的人们就散开准备离去,只有总理仍笔直地站在原地,并叫回了散开的人。正是他这种对待别人认为的小事一丝不苟的态度,赢得了众多国际友人的高度赞许。“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从伟人们的例子不难看出,关注小节能够赢得人们的好感,从而获得众人的认可和支持。
④关注小节,可以及时把握成大事的机会。一片草叶割破了手,鲁班发明了锯;一个苹果落地,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小节中包含着成大事的机会,包含着成大事的重要条件,他们正是因为关注了小节才抓住了成大事的机会,为自己成大事奠定了基础。
⑤小节不仅关乎上文所论及的“治国平天下”这样的大事,其实也关乎“修身齐家”这一类的大事。成大事对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目标。一个踌躇满志的青年,以天下为己任,对他来说忧国忧民是大事;一个家庭主妇,心里装着全家老小,对她来说安排好一家人的生活是大事。无论其内涵如何,可能都需要他们在成就大事的过程中去关注小节,只有如此,才能在自己的生活领域内做出对个人或对社会有益的大事。
⑥今天,关注小节不仅是国民素质的一种反映,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一些人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在禁止吸烟的地方随意吞云吐雾……这些看似小节,但不拘小节,大事难成。愿年轻的朋友们从小事上着手,在细微处努力,最终成就自己的人生理想。
(选自教育网,有删改)
(1)、下列名言能证明文章观点的一项是( )A、规则是秩序,是对于快乐和欲望的控制。 B、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C、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D、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2)、本文论证严密而丝丝入扣,下列对原文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介绍了陈蕃打扫屋子的故事,既可作为本文的道理论据,又能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简洁明了,在文章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过渡自然,引出小节对个人发展作用的阐述。 C、第③至⑤段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说明关注小节不仅能得到众人的认可,更是成大事的基础。 D、第⑥段由个人延伸到社会的要求,点出注重小节与构建和谐社会相契合,使论述更为深刻。(3)、第③段主要列举了哪两个事例?请简要概括并分析事例的作用。(4)、你的同学小雨不拘小节,比如他本能写一手好字,但上交的作业总是潦草,请结合文章内容对他进行劝导。 -
4、现代文阅读
(贵阳名校联考)大地的声音
徐建英
马南五岁,如风一样奔跑在结着盐壳的沙土上,任张开钰在后面撵着他喊,马南,马南你慢点儿跑啊!地硬,别摔着了,痛。
马南呢,不应,也不理,把一路无拘无束的笑丢进夹着咸燥味的风沙中。
出生不久,张开钰就发现马南听力上有障碍,顺上风,什么都能听得到,可有时明明就在他的旁边说话,他却啥也听不清。张开钰是基地上的气象探测员,与马南的爸爸马川婚后没多久就来到了罗布泊①。生下马南后,夫妻俩在这片戈壁滩上一待就是六年。六年来,张开钰仅有的两次外出,都是为马南寻医。各种检查都做过,但医院并不能准确地说出个所以然来,各种药也吃过,可声音还是若隐若现地钻进马南的耳朵里。
一天,马南可能是跑累了,又一阵风似的跑回自家,一屁股坐在地窝子前的路上。远处响起了高昂的打夯歌,他侧着耳朵听了一会儿,伴着调儿哼起来:“喝咸水那么,嗬嗨!早穿袄来午穿纱那么,嗬嗨!蚊咬屁股沙打脸那么,嗦罗罗罗嘿……”
跟在后面气喘吁吁的张开钰笑骂道,猫耳朵哩,跟着你旁边炮打雷样地喊,你听不到,隔了这么远的夯歌,你倒是学得有模有样的。
看着喘着粗气的张开钰,马南停了声,转头问,妈妈,什么是象耳朵?
马南的听觉又跑偏了。
你这孩子……张开钰叹了口气,温柔地抹了抹马南脸颊流下来的汗,贴在他的耳边说:象耳朵指的是大象的耳朵,很大很大,整天耷拉着的。
妈妈,什么是大象呢?
大象啊,它是一种生活在热带丛林中的动物,很高,很大,还可以骑的哦。张开钰再次贴近马南的耳边说。听清了的马南歪着头问,大象的耳朵有多大呢?
张开钰比画起扇子的形状,马南摇摇头。张开钰比画起翅膀的样子,马南还是摇头。摇头过后,他拉起张开钰的手跑进自家的地窝子里,手指着墙上挂的那张耳廓形的罗布泊地图问张开钰:是不是跟这只耳朵一样呢?是地图上的这只大耳朵大,还是大象耳朵大呢?
跟它相比,象的耳朵可小多了。张开钰再次努力地在马南的面前比画大象耳朵的样子,马南圆睁双眼,一脸的迷茫。
夏季也有寒风,马南如风一样钻进了戈壁滩,他想去找大象。当张开钰从监测站返回时,发现那个小小的身影已笼罩在一片黑黄色的沙尘暴中了,____。
风沙终于吹累了,地上的尘土也累了,颤着身子趴在地上的母子俩也成了一对土人儿。
妈妈,我们为什么要住在这个喜欢刮大风的地方呢?马南边抹着脸上的灰土,边哭着问张开钰。
因为爸爸在这里啊!张开钰指指远处的基地。
那爸爸为什么不去有大象的地方呢?
因为这里更需要爸爸,爸爸和同事们在这里工作,可以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强大!张开钰边说边比画。
马南似懂非懂地点点头。
回到家,几声“哼哼”的猪叫传来。张开钰略一沉思,抱着马南,指着说,看,我们这里有“小象”呢!马南说,妈妈,小象能骑吗?我想骑小象。
张开钰看着马南被风沙刮得通红的小脸,摸着他脸颊上一层层被风沙吹得皲裂的皱口,钻进地窝子,给猪打来半桶食,待猪吃饱后,把马南带进猪圈,小心翼翼地把他放在猪背上。猪“嗷嗷”地叫,驮着马南绕着猪圈跑,张开钰扶着马南半跑着绕猪圈打转。一时间,大人小孩开心的笑声,夹杂着一股浓浓的猪屎味儿飘了起来。
金色的秋天来临时,基地更忙了。
马南一连十几天都没见到爸爸的影子了,他一个人在屋里时,就画墙壁地图里的大耳朵,或趴在隔壁猪圈旁与“小象”嗷嗷对话,或坐在地窝子前等张开钰从监测站下班返回。
到了深秋,罗布泊的天空被一声撕裂般的巨响划破,一朵巨大的乌金色的云腾空而起,广袤的戈壁滩霎时笼罩在这片金光之中。几十公里外的地窝子前,张开钰激动地摇着马南小小的身躯,说:马南,你爸爸他们成功啦,你听到了吗?“砰”的一声,真是太美妙了!
妈妈,我也听到了……马南点点头。张开钰抱着马南,任凭泪水流了满面。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
【注释】①罗布泊:中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东南部湖泊,现已干涸,仅为大片盐壳。由于形状宛如人耳,被誉为“地球之耳”。1964年10月16日,中国在罗布泊地区成功试爆了第一枚原子弹。
(1)、下面选项中与小说内容不符的一项是( )A、马南听力有碍 B、马南骑“小象” C、马南寻找大象 D、马南听力恢复(2)、若删去“打夯歌”的具体内容,并不影响情节的发展,作者为什么要写?(3)、根据前后文判断,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 )A、她也风一样跑了过去 B、她连滚带爬扑了进去 C、她气喘吁吁钻了过去 D、她不顾一切跟了进去(4)、小说结尾处提到原子弹爆炸的声音如“撕裂般的巨响”,张开钰却认为这声音“太美妙了”,为什么? -
5、 整本书阅读(1)、下面这首诗出自《艾青诗选》,这首诗是( )
中国的路/是如此的崎岖/是如此的泥泞呀。/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透过雪夜的草原/那些被烽火所啮啃着的地域,/无数的,土地的垦殖者/失去了他们所饲养的家畜/失去了他们肥沃的田地。
A、《大堰河——我的保姆》 B、《北方》 C、《雪里钻》 D、《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2)、阅读名著《艾青诗选》片段,说说作者在诗歌中抒发了怎样的感情。我是地主的儿子;/也是吃了大堰河的奶而长大了的/大堰河的儿子。/大堰河以养育我而养育她的家,/而我,是吃了你的奶而被养育了的,/大堰河啊,我的保姆。/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
6、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敬业与乐业》作者梁启超,中国近代思想家,别号饮冰室主人。 B、雨果,美国作家,主要代表作品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九三年》等长篇小说。 C、《老子》又称《道德经》,道家的主要经典。 D、令,敬辞,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如令尊(对方的父亲)、令堂(对方的母亲)等。
-
7、根据所给信息默写相应内容。(1)、金樽清酒斗十千,。[李白《行路难》(其一)](2)、若夫日出而林霏开,。(欧阳修《醉翁亭记》)(3)、 , 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槲叶落山路,。(温庭筠《商山早行》)(5)、露从今夜白,。(杜甫《月夜忆舍弟》)(6)、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艾青《我爱这土地》)(7)、《长沙过贾谊宅》中渲染出贾谊故宅萧条冷落之景,抒发了诗人寂寞、怅惘的痛苦、无奈之情的诗句是: , 。(8)、韩愈行至蓝关,回望秦岭,发出“?”(《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疑问,道尽英雄失路的悲慨。
-
8、 基础积累
在我看来,英雄从来都不是高高在上的神坛人物,不是附庸风雅的文人,也不是高谈阔论的说教者。英雄,就是普通人拥有一颗伟大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有hán①____养的心。就像《水浒传》中的鲁智深,他为了解救金翠莲父女,不仅把盘缠给了他们傍身,还跑去找郑屠。所以才有鲁智深拳打镇关西的大快人心。就像种树人杨善洲,他把生命的一半给了沙漠,用行动来实现他的誓言 , 跟沙漠死磕到底,将不可能变成可能。是他多年来的一意孤行 , 最终将沙漠变成绿洲。又像在大山创办女子高中的张桂梅,一个人,一条路,一颗心,一面旗。她不仅是我们每一位平凡人人生路上前行的灯塔,还是不倒的jǐ liáng②____,更是不灭的蜡烛。由此可见,英雄并非可望而不可即,也可以是那些其貌不扬、朴实无华、fǔ③____身于地的,如我们一样的平凡之人。
(1)、请根据上面文段的语境和拼音,用楷体字写出横线处的汉字。(2)、上面文段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附庸风雅 B、伟大 C、誓言 D、一意孤行 -
9、【任务驱动型试题】班级开展《艾青诗选》朗诵会,请完成下列任务。(1)、选择朗诵背景图:( )
第1小组要朗诵艾青第一次创作高峰的作品,请你根据艾青这段时期的诗歌特点,帮助他们选择一组最恰当的元素制作朗诵背景图。
A、土地太阳 B、土地礁石 C、太阳鱼化石(2)、明确朗读方式:第2小组想朗读《当黎明穿上白衣》,请帮助他们完成下面的朗读卡片。
紫蓝的林子与林子之间
由青灰的山坡到青灰的山坡, 这节需重读“紫蓝”“青灰”“绿”,
绿的草原, 因为:
绿的草原,草原上流着
——新鲜的乳液似的烟……
啊,当黎明穿上了白衣的时候,
田野是多么新鲜! 这节重读“白衣”“微黄”,看,
因为:
微黄的灯光,
正在电杆上颤栗它的最后的时间。
看!
-
10、【任务驱动型试题】学校开展以“寻访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的党史教育进校园活动,请完成下面任务。(1)、为本次活动拟一则宣传标语。(2)、学校组织同学们参观了烈士陵园等红色教育基地,班委会商议并经班主任同意,由你去联系学校团委赵老师,当面邀请他于10月20日下午第一、二节课到本班教室给同学们作党史学习辅导报告。作为班长,你应该对赵老师怎么说?(3)、学校举行红色经典朗诵比赛,仿照示例,在下面两个作品中任选其一,写一段节目串词。
朗诵序号
朗诵题目
作者
朗诵者
①
《沁园春·雪》
毛泽东
王林
②
《周总理,你在哪里》
柯岩
李莉
【示例】浩瀚壮阔的黄河奔腾不息,哺育着世世代代勤劳勇敢的黄河儿女,它是中华民族之魂!下面请听我们对黄河精神的颂歌,掌声欢迎张亮带来诗朗诵《黄河颂》。
-
11、续写诗句。
乡音是婴儿时母亲在摇篮边的呢喃细语,乡音是 , 乡音是春天田野里油菜花的馨香流溢,乡音是 , 乡音是故乡山川里那最美丽动人的音符。
-
12、家书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应成为尘封的话题和遥远的回忆。请你阅读材料,按要求作答。
材料一
①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唐·杜甫
②江水三千里,家书十五行。行行无别语,只道早还乡。
——明·袁凯
材料二
家书大约是从文字产生的时候孕育出的一种艺术形式。家书是家庭的情感纽带,是家教的重要载体,也是家风的一面镜子。家书包含着浓浓的亲情,同时也凝聚了做人、处世的智慧。《诫子书》《曾文正公家书》等都是家书中的经典,给予后人无限启迪。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家书传统”在中国人的家庭关系中起着绝对重要的作用。
但在这个通信技术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微信代替了书信。那些曾经的慢时光,已似经年的墨迹慢慢褪去了,从前那种品一杯香茗读一封信的时光已经成为一种奢侈。家书,这种作为亲人间沟通桥梁的书信形式,似乎距离我们已经很远了。近些年随着《朗读者》《见字如面》《信·中国》等节目的热播,“家书”这种被渐渐淡忘的形式再一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激起了人们对优良传统的重视和传扬。时代环境在变,习惯方式在变,但人们对家书的推崇和渴求不变。好的家书能够引导家庭成员向上向善、开拓进取,带领家庭与时俱进。好的家书也能引导国家民众团结向上,为国家兴旺做出自己的贡献。
材料三
“一封家书”活动的标识图
(1)、请分别写出你从材料一和材料二中得出的一条信息。(2)、请介绍材料三“一封家书”活动标识图主体部分的画面内容及构图特点。(要求:要素齐全,顺序合理) -
13、青铜器“何尊”上最早出现“中国”二字,请结合“中国”二字的形态推测其含义。

-
14、根据上联,选择合适的下联( )
上联:自强不息兴华夏
下联: ▲ 。
A、拼搏进取创佳绩 B、厚德载物振中华 C、锦绣山河扬正气 D、尊老爱幼传美德 -
15、【情境化试题】新时代的中国精神
是什么精神支撑着五千多年的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奔涌不息,推动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hóng)____伟画卷徐徐展开?是中国精神。它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在竞技赛场,中华儿女【甲】____ (A.坚守 B.坚韧)理想、超越自我,那是直挂云帆济(cāng)____海的奋勇拼搏。在科技领域……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薪火相传,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荡神(zhōu)____,激励着我们在逐梦的道路上开拓奋进。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hóng)伟 (cāng)海 神(zhōu);
(2)、根据语境,为【甲】处选出合适的词语 -
16、阅读下面材料,任选一题作文。
“老物件”,可以是“大件”:如村前的旧石碑、院里的旧磨盘、老街零食店里的大木质柜台、家中珍藏的器物(瓷器、字画……)等。可以是生活小物件:如门环铜锁、算盘、镜子、电灯、电话、电视、钟表、风扇、照相机、录音机、爷爷用过的课本、奶奶用过的缝纫机、外公用过的烟斗、外婆用过的蒲扇……
⑴围绕你身边的有意义的“老物件”,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①自拟题目,然后作文。
②表达意图明确,内容具体充实。
③600字左右。
④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⑵根据你对“老物件”的一些看法,自拟题目,写一篇简单的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①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②600字左右。
③文中请回避与你有关的人名、校名、地名。
-
17、请从下面两个小题中任选一题作答。(1)、艾青曾被称为“太阳与火把”的歌手,他的诗歌影响了几代人。请结合以下《艾青诗选》中的一首诗歌,谈谈你的理解。
①《太阳的话》②《火把》③《黎明的通知》
(2)、请你结合艾青诗歌创作的时期,以他的诗歌《树》为例,跟同学们分享你是如何理解诗歌意象的。一棵树,一棵树/彼此孤立地兀立着/风与空气/告诉着它们的距离
但是泥土的覆盖下/它们的根伸长着/在看不见的深处/它们把根须纠缠在一起
-
18、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水调歌头
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下面诗句与“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暗含的感慨最接近的一项是( )A、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杜甫《月夜忆舍弟》) B、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C、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D、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婵娟”指 , 说说你对这个名句的理解。 -
19、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小题。
【甲】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拏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张岱《湖心亭看雪》)
【乙】(卫)律知武终不可胁,白①单于。单于愈益欲降之,乃幽②武,置大窖中,绝不饮食。天雨雪,武卧啮雪,与毡毛并咽之,数日不死。匈奴以为神,乃徒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③ , 羝乳乃得归。别其官属常惠④等,各置他所。
武既至海上,廪食⑤不至,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
(选自《汉书·苏武传》)
【注释】①白:禀告,报告。②幽:囚禁。③羝(dī):公羊。④常惠:苏武的随从。⑤廪(lǐn)食:公家供给的粮食。
(1)、下列选项中加点词语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A、湖中人鸟声俱绝 往来而不绝者 天下独绝 B、上下一白 而或长烟一空 一拥而上 C、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是日更定矣 少不更事 D、是金陵人 是进亦忧,退亦忧 实事求是(2)、 把【甲】文段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3)、使用白描手法是【甲】文段描写景物的一大特点,请简要分析这种手法在文中的作用。(4)、【甲】文段的作者张岱和【乙】文段的苏武都可以说是“痴”人,但两人的“痴”却不尽相同。谈谈你对两人“痴”的理解。 -
20、阅读下面两个文本,完成小题。
【文本一】
①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明史和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其中的形象和情节都蕴含着民族成员的情感、伦理、道德和理想“密码”,直到今天仍具有不可低估的文化价值。但如何使传统故事走进当代电影场域,吸引年轻受众呢?这需要对优秀中华传统故事进行创新演绎,使之更符合当下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
②传统故事要成为商业电影的剧情底本,存在明显瓶颈。这些故事对观众来说太过熟悉,如不改动直接用,往往缺乏新鲜感。近年来,有些改编自《西游记》经典段落的电影,比如《西游记之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西游记之大闹天宫》,就因主干情节过分拘泥于原著,无法满足观众期待而遭遇口碑滑铁卢。
③相比之下,国潮思维框架下的动画、奇幻电影,借助传统故事的底本聚焦当代观众,尤其是当代青年观众关心的时代命题,获得票房口碑双赢。《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依据的故事底本都是“哪吒闹海”。《哪吒之魔童降世》改写了哪吒与父亲之间的关系,将两代人之间的冲突转化为父为子的牺牲和子对父的理解,诠释当下年轻一代在叛逆外表下的秩序意识和传承意识;而《新神榜:哪吒重生》将现代社会矛盾注入“哪吒故事”,使哪吒从古典语境中走出来,成为敢于反抗资本家压迫,能解救劳苦大众的“青年革命者”,赋予作品一重符合建党百年纪念语境的象征意义。
(摘编自《中国电影:“国潮”带热传统文化》,有删改)
【文本二】
①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广受观众喜爱。通过这些节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专业领域,进入广阔的公共视野并得以流行。每一次文化节目热,都带来一波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与普及。《百家讲坛》热播之后,人们再说三国;《中国诗词大会》热播之后,每当传统节日到来,人们彼此的问候中便多了一份诗人感时抚事的风雅;同样,看过《国家宝藏》与《典籍里的中国》之后,再去博物馆、图书馆,文物和古籍背后的历史与传承就鲜活生动起来,这传承本身就体现着文化的赓续。
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出书斋的另一面,是不断走进大众生活。这里既包括生活美学,比如传统服饰、传统装扮的再度流行;包括工艺设计,比如故宫文创对传统工艺和美学的运用;还包括文艺创作,比如今年河南卫视春晚中受到赞誉的舞蹈《唐宫夜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内含的创新因子,正被有力激发和深入开掘。
③“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推进传统文化创新。传统文化“老”,但不能“旧”;传统文化“古”,但不能“板”。无论是综艺“爱上”诗词,还是故宫文创产品成“爆款”,都是把准时代脉搏、洞悉社会变迁、创新表达方式,让优秀传统文化拥抱现代生活,做到现代化、年轻化表达,自然“圈粉”无数,润泽心灵。由此可见,想要弘扬传统文化,必须要以“新”为根本,只有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才能激活传统文化的“一池春水”。
④“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守护传统文化之精魂。推动传统文化活起来需要的是去粗取精,而非简单地照搬照抄甚至粗制滥造。现实中,有人罔顾事实戏说历史,将其变成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或制作雷人的“穿越剧”,内容空洞、毫无营养。种种乱象,既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更难以让其活起来。专家呼吁“我们绝不仅仅是传统文化的承袭者而已,我们更肩负着检讨、批判、创新文化的责任”。故此,传统文化是“根”,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枝繁叶茂花满天”;才能提高国人素养,守护传统文化之精魂。
(摘编自《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有删改)
(1)、下列对两个文本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本一运用“总—分”的结构表明,若要使脍炙人口的传统故事走进当代电影场域,最重要的是需要做好文化传承。 B、《哪吒之魔童降世》《新神榜:哪吒重生》依据“哪吒闹海”的故事底本,被赋予了不同的价值核心。 C、《百家讲坛》等文化类节目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迈出学术研究的专业领域,进入了广阔的公共视野。 D、守护传统文化之精魂与推进传统文化创新并不矛盾,即我们要对传统文化中的精华部分进行创新发展。(2)、文本一主要运用了哪两种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3)、简要概括两个文本提到的传承传统文化好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