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1、下列各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奋斗是推动时代前进的动力,奋斗是实现自身成长的阶梯。②千千万万的奋斗者就像海中的舵手,面对风浪紧紧抓住舵,最终寻得前进的方向。③成就更美好的明天,遇见更好的自己,呼唤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的奋斗精神。④在波澜壮阔的时代洪流中,唯有奋斗能留下深深的印记 , 唯有奋斗者能永葆青春的朝气。
A、语段中加粗的“奋斗”“洪流”“印记”都是名词。 B、②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奋斗者面对困难时的无畏。 C、③句中“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之间应用顿号。 D、“奋斗是奋斗者永远的座右铭”这句话适合接在④句后。 -
2、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而夏天,就更是别有一番风情了。____
①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②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③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④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⑤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
A、④①②⑤③ B、②④①⑤③ C、⑤③④①② D、③①④⑤② -
3、对下列语句修辞手法判断及赏析都正确的一项是( )A、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赏析:本句运用了排比、夸张手法,“朗润、涨、脸红”等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万象更新的新气象,表达了作者越来越欢喜的情绪。
B、水珠子从花苞里滴下来,比少女的眼泪还娇媚。赏析:这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春雨的美丽与妩媚以及降临时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C、这时,整个大地是美丽的。小草似乎像复苏的蚯蚓一样翻动,发出一种春天才能听到的沙沙声。赏析:这句话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小草在春雨的滋润下复苏的情态,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D、那点薄雪好像是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赏析:本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害了羞”将雪赋予了人的情感,形象地写出山腰薄雪在夕阳下的颜色特点,表达出作者对薄雪下小山的喜爱之情。
-
4、下列对本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通过对雨在四季中不同特点的描绘,抒发了作者对雨的爱恋之情,感情真挚而浓烈。 B、本文从不同角度写出了雨的趣味、雨的性格,将雨写得可感可触,可亲可爱。 C、本文条理清晰,先总写对雨的感受,再具体描绘不同季节雨的特点,最后抒发对雨的爱恋之情。 D、本文在写春雨时,调动各种感官,从视觉、听觉和嗅觉的角度,直接写出了春雨本身的特点。
-
5、下面句子语序排列连贯的一项是( )
①打伞、戴斗笠固然能保持身上的干爽,可光头浇、洗个雨澡更有滋味,只是淋湿的头发、额头、睫毛滴着水,挡着眼睛的视线,耳朵也有些痒索索的。
②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犷。
③可这时雨并不可怕,因为你浑身的毛孔都热得张开了嘴,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
④这时,你会更喜欢一切。
⑤天上聚集几朵乌云,有时连一点儿雷的预告也没有,你还来不及思索,豆粒大的雨点就打来了。
A、④①③②⑤ B、④①⑤③② C、②⑤③①④ D、②①③⑤④ -
6、下列句子中,加粗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超市大优惠活动正式开始了,一大早人们就争先恐后地拥进去。 B、时间就像小河里的水,不断向前,永远也不回头。但小时候老觉得时间过得慢,迫不及待地想长大。 C、这鬼天气,真是说变就变,刚才还是艳阳高照,转眼间,瓢泼大雨就淅淅沥沥地下起来了。 D、他说话总是咄咄逼人 , 叫我们很难接受。
-
7、下列各句中加粗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雨仍然偶尔造访大地,但它变得更吝啬(lìn sè)了。 B、静谧(nì)的夜晚,水声在屋檐下,水花在窗玻璃上,会陪伴着你的夜梦。 C、它既不倾盆飘泼 , 又不绵绵如丝,或淅淅沥沥(xī xī lī lī),它显出一种自然、平静。 D、你只会感到更高邈(miǎo)、深远,并让凄冷的雨滴去纯净你的灵魂。
-
8、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夏天的雨也有夏天的性格,热烈而又粗旷。 B、而荷叶铺满了河面,迫切地等待着雨点。 C、但是,人们受够了冷洌的风的刺激,讨厌那干涩而苦的气息,当雨在头顶上飘落的时候,似乎又降临了一种特殊的温暖。 D、但这时候,雨已经化了妆,它经常变成美丽的雪花,飘然莅临人间。
-
9、观沧海(1)、《观沧海》中,交代了观察方位、地点以及观察对象的诗句是: , 。(2)、“ , ”(曹操《观沧海》)这两句描写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动静相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3)、曹操《观沧海》中“ , ”,抒写了鲜明的季节特征,描绘了大海壮阔的景象。(4)、曹操《观沧海》中的“ , , ;”,借助奇特的想象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包孕群星的壮丽景象,抒发了诗人渴望统一中原、建功立业的远大抱负。
-
10、天净沙·秋思(1)、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 , , ”与白朴《天净沙·秋》中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写法相同,意境相似。(2)、《天净沙·秋思》中用宁静美好的景色来反衬孤寂悲苦心情的句子是“”。(3)、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是散曲名作,“ , ”简练生动地传达出日暮之时游子的凄苦愁楚之情。
-
11、次北固山下(1)、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写青山绿水令人赏心悦目。(2)、我们看到潮水涨满,两岸与江水齐平,江面开阔,风平浪静的景象,不禁会联想到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 , ”。(3)、在论及“旧事物中孕育新事物”的哲理时,小吴脱口而出王湾《次北固山下》中的名句: , 。(4)、《次北固山下》一诗中的“?”两句,通过对鸿雁传书的想象,表达了诗人王湾对亲人的思念。
-
12、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问题。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
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巴陵送李十二①
王昌龄
摇曳巴陵洲渚分,清江传语便风闻。
山长不见秋城色,日暮蒹葭空水云。
【注】①开元二十六年(738年),王昌龄被贬岭南,第二年遇赦北还。在巴陵与李白不期而遇。
(1)、下列送别诗的句子,与王诗后两句所表现的意境差异最大的一项是( )A、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B、暂就东山赊月色,酣歌一夜送泉明。 C、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D、青枫江上秋帆远,白帝城边古木疏。(2)、在不同的传抄版本中,《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的尾句也写作“随君直到夜郎西”,如果是这样,根据内容来判断,李白寄王昌龄是希望(季节)风和明月能帮助表达自己的愁心,因为诗中写到了的意象;而王诗第二句是说,送别李白,靠(季节)风就可以遥遥传送。 -
13、佳佳同学用毛笔书写了这首诗,她用了哪种字体?
A.行书 B.草书 C.楷书 D.篆书
(1)、佳佳同学用毛笔书写了这首诗,她用了哪种字体?她用了哪种字体?(2)、童童同学认为这首诗中包含了至少两种古文化常识,你能看出来吗?(3)、这首诗的颈联描写了夜还没有消尽,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江上春早,旧年未过新春已来的景象。残夜与旧年,渗透着淡淡的哀愁,但海日与江春,又给人以微微的暖意。飞飞同学搜集了下面几组诗,你认为哪一组与它有着相同的哲理?( )A、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B、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D、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 -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代表作有《龟虽寿》《短歌行》等。 B、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等。其诗歌多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 C、王昌龄,字少伯,唐代山水田园诗人的代表,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代表作有《从军行》《出塞》等。 D、马致远,号东篱,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有“曲状元”之称。
学习了《次北固山下》一诗后,班级中的诗歌爱好小组开展了以下活动,请你参与。
-
15、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 )A、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B、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D、小桥/流水/人家
-
16、下列对《观沧海》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东临碣石”中的“临”,写诗人登高观沧海,起笔气势不凡。 B、“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水波和山岛。 C、诗中描写了萧瑟的秋风、汹涌的波涛,营造悲凉伤感的意境。 D、本诗寓情于景,体现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的豪迈情怀。
-
17、《天净沙·秋思》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天净沙·秋思
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A、“小桥流水人家”一句,呈现一派清雅、安适的景致,与沦落异乡的游子相映,使“断肠人”更添悲愁。 B、“夕阳西下”一句,把前面九个独立事物统一到一幅画面中,有一种凄凉之美。 C、全篇没有一句直接抒情,但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因此更加动人。 D、这首小令仅用28个字,生动地表现出一个长期漂泊他乡的游子孤寂愁苦的心情。 -
18、选出对《观沧海》和《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内容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观沧海》这首诗借景抒情,将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诗人以沧海自比,开阔的意境,雄浑的气势,也是诗人宽广的胸怀和豪迈气魄的表现。 B、《观沧海》全诗呈总分结构,分写的层次为:岛上的树木和百草,海上的秋风和洪波,天上的日月和星汉。 C、“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两句,借明月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关心之情,也可以看出李白的乐观豁达。 D、《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人将自己因友人被贬龙标而生的愁心赋予明月,仿佛明月与自己一样具有人的感情与性灵,使诗味更加醇厚。
-
19、 请你以“我不后悔”为题写一篇记叙文或议论文。
要求:①力争写出自己独特的感受或体会,给人以启迪;②合乎情理,不生搬硬套;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出现自己的真实姓名、校名等相关信息。
-
20、阅读下面《水浒传》的节选内容,回答问题。
【回目节选】
第一回 张天师祈禳瘟疫 洪太尉误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夜走华阴县 鲁提辖拳打镇关西
第四回 赵员外重修文殊院 鲁智深大闹五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销金帐 花和尚大闹桃花村
【片段节选】
话说当时住持真人对洪太尉说道:“太尉不知,此殿中当初是祖老天师洞玄真人传下法符,嘱付道:‘此殿内镇锁着三十六员天罡星,七十二座地煞星,共是一百单八个魔君在里面。上立石碑,凿着龙章凤篆天符,镇住在此。若还放他出世,必恼下方生灵。’如今太尉放他走了,怎生是好?”有诗为证:千古幽扃一旦开,天罡地煞出泉台。自来无事多生事,本为禳灾却惹灾。社稷从今云扰扰,兵戈到处闹垓垓。高俅奸佞虽堪恨,洪信从今酿祸胎。
当时洪太尉听罢,浑身冷汗,捉颤不住。急急收拾行李,引了从人,下山回京,真人并道众送官已罢,自回宫内,修整殿宇,起竖石碑,不在话下。
再说洪太尉在途中分付从人,教把走妖魔一节,休说与外人知道,恐天子知而见责。于路无话,星夜回至京师,进得汴梁城,闻人所说:“天师在东京禁院做了七昼夜好事,普施符箓,禳救灾病,瘟疫尽消,军民安泰。天师辞朝,乘鹤驾云,自回龙虎山去了。”洪太尉次日早朝,见了天子,奏说“天师乘鹤驾云,先到京师,臣等驿站而来,才得到此。”仁宗准奏,赏赐洪信,复还旧职,亦不在话下。
(选自《水浒传》第二回 王教头私走延安府 九纹龙大闹史家村)
(1)、下面是对《水浒传》内容的理解或分析,其中不恰当的一项是( )A、回目是章回体小说一大特点。回目语言工整,句式相同。读者通常可以通过回目了解本回关键人物和发生的主要事件。 B、“话说”二字,体现了话本小说中“说书人”的语言特点。早期长篇白话小说都是在宋元以来民间故事和说书底本的基础上再创作而成的。 C、“有诗为证”,这种表达在《水浒传》中多次出现,或概述前文,或引出下文,或暗示人物命运,有明显的文人雅士加工的特点。 D、《水浒传》中人物众多,“一百单八个魔君”衍化成一百零八位英雄好汉,他们的故事在全书一百二十回中均有体现,高俅和洪信是贯穿全书的关键人物。(2)、阅读完《水浒传》后,班级开展“重设人物结局,升华小说主题”的读书研讨活动,要求大家为人物重设一个能突破作者认知局限,体现人物性格发展的结局。请你以“林冲”为例,参考小说原著中的结局,为他重新设计一个结局,并具体说明这样设计的理由。(小说原著中的结局:林冲随宋江接受招安后,参与征讨方腊,战后因风瘫留在杭州六和寺养病,由武松照料。半年后病逝,被追封“忠武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