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试卷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8课时间的脚印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6课阿西莫夫短文两篇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5课大自然的语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3课安塞腰鼓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课回延安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第1课社戏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7课土地的誓言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8课木兰诗同步练习
- 部编版2017-2018学年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6课最后一课同步练习
-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划线句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
2、阅读下面的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文段一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者,必有过人之节,人情有所不能忍者。匹夫见辱,拔剑而起,挺身而斗,此不足为勇也。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选自苏轼《留侯论》)
文段二
包明者,不知其乡里,少为兵,事①汤岐公。绍兴②末,岐公以御史论罢。久之,御史中丞汪公澈拜参知政事,一府③皆往。汪公,盖前日劾岐公者也。于是明独不肯往,曰:“是尝论击吾公者,持何面目事之。”虽妻子饥寒,不之顾④。未几,以病死。
(选自《陆游文集》,有删改)
【注】①事:服事,侍奉。②绍兴:宋高宗赵构的年号。③一府:全府,这里指原来在岐公府上效劳的人。④顾:拜访。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①卒然临之而不惊
②是尝论击吾公者
(2)、根据孟子提出的“大丈夫”的标准,说说两则材料分别印证了其中的哪些观点?请结合文段内容简要分析。 -
3、阅读《桃花源记》文段,完成下列题。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桑竹之属/具答之 B、不足为外人道也/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C、处处志之/寻向所志 D、遂迷,不复得路/后遂无问津者(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①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②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
4、综合性学习。
“天下国家”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家国情怀”是一种朴素的情感。九年级⑶班准备开展以“天下国家•家国情怀”为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
(1)、[活动我策划]请你为本次活动设计两个具体活动形式。活动一:爱国人物图片展
活动二:
活动三:
(2)、[活动我邀请]班级将于4月28日下午两点在本班教室进行“天下国家•家国情怀”的主题活动,班长小江打电话邀请语文老师担任评委,小江该怎么说?
(3)、[活动我展示]在爱国诗篇朗诵中,小渝朗诵了《黄河颂》后,小文接着将朗诵《我爱这土地》,假如你是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两个节目的衔接写一段串词。(串词不少于50字)
-
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中国空间站双光子显微镜的测试成功,靠的是神舟十五号航天员们共同努力取得的。 B、随着考古成果不断融入现代生活,国家考古公园日益成为传播中华文明的重要阵地。 C、梅花奖激励着戏剧演员发展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助力其登顶新时代文艺高峰。 D、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最终结果显示,我国流动人口规模总量已经超过3.76亿以上。
-
6、阅读文字,完成下面问题。
志不求易,事不避难。①能否为未来培养更多新时代的建设者,关键是要激发青少年的奋斗精神。②青少年需要用臂膀扛起如山的责任和青春的风采。
在周而复始的日子中,我们英姿勃发;在浩瀚的学海里,我们孜孜不倦;在海枯石烂的时代浪潮中,我们尽情遨游。即使经历挫折,我们也会持之以恒,接踵而至。③只有保持一股中流击水的劲头,奋斗就将成为实现梦想的阶梯。
多年后,我们历历在目地回忆往事时,会因努力过而能自信地道一句:“青春无悔。”④那些以梦为马、激情奋斗的日子,终将成为我们人生的财富。
(1)、以上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周而复始 B、海枯石烂 C、接踵而至 D、历历在目(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① B、② C、③ D、④ -
7、 成长的路上,我们总会经历一些特别的时刻。那一刻,我们仿佛褪去了一层旧壳,长出了新的羽翼;那一刻,我们也许战胜了胆怯,也许理解了责任,也许学会了坚持……
请你以“那一刻,我蜕变了”为话题,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选择恰当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400字的习作,题目自拟。
要求:抓住重点,选取典型的事例,把印象深刻的内容写具体,把情感真实自然地表达出来,特别要注意写好开头和结尾。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
8、文言文阅读
弈喻
予观弈于友人所① , 一客数败② , 嗤其失算③ , 辄欲易置之④ , 以为不逮己也⑤。顷之⑥ , 客请与予对局,予颇易之。甫下数子⑦ , 客已得先手。局将半,予思益苦,而客之智尚有余。竟局数之⑧ , 客胜予十三子,予赧甚⑨ , 不能出一言。后有招予观弈者,终日默坐而已。
(节选自《弈喻》【清代】钱大昕)
【注释】①予:我。弈:下棋。所:处所。②数(shuò):屡次、多次。③嗤:讥笑。④辄欲易置之:总是想替换他去下棋。⑤逮(dài):及,比得上。⑥顷之:过一会儿。⑦甫:刚刚。⑧竟局数(shǔ)之:终盘计算棋子(以定胜负情况)。竟,完毕。⑨赧(nǎn):羞愧得脸发红。
(1)、借助注释读懂故事,完成下列图表。客的表现
我的反应
观弈
①
②
对局
客胜予十三子
③
(2)、对文中画线句“予颇易之”,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A、意思是“我认为它很容易” B、这句话表明了我对客的轻视 C、原因是客之前已经“数败” D、从中可以知道我下棋赢过客(3)、这个故事带给你什么启发?请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自己的理解。 -
9、现代文阅读
一路阳光
①那排双人座上坐了一位老人和一位年轻人。老人的脸上皱纹拥挤,年轻人的脸上长满粉刺。他们是一起上车的,年轻人小心地搀扶着老人,微笑着,让她坐了靠窗的座位。车子马上就要启动,老人打开窗子,把头伸到窗外张望。
②乘务员对年轻人说:“让你妈把车窗关上吧,要开车了,那样危险。”年轻人于是轻轻推推老人。老人不好意思地笑,关上了窗子。她靠着椅背,很快打起了盹儿。
③车子驶出车站,在土路上颠簸。车厢里很快挤满了人,车子被挤得几乎变了形状。有人提着鼓囊囊的旅行袋,有人扛着脏兮兮的蛇皮口袋,有人抱着色彩鲜艳的纸壳箱,甚至有人在手里拿了钓鱼竿和新买的拖把。车厢里也许是世界上最复杂最拥挤的空间。何况,要过节了,似乎所有人都着急赶回家。
④年轻人承受着拥挤,端坐不动。他的姿势有些别扭,细看,才知是因为老人。老人睡得安静香甜,脑袋歪在年轻人的肩膀上。车不停地晃,年轻人用一只胳膊支撑着坐椅,努力保持上半身的静止。看得出来,他所作的努力,只为身旁的老人能够睡得更舒服一些。后来他干脆将一只胳膊护在老人面前,以防有乘客不小心撞上老人,或者他们手里的钓鱼竿和拖把突然碰上老人的身体。年轻人做得小心翼翼,他像保护一个孩子般保护着老人。
⑤乘务员挤过来,年轻人掏出钱,买了两张车票。乘务员看了他的样子,说:“您可真是孝顺。”年轻人笑一下,不说话。他费力地将找回的零钱揣进口袋,上半身仍然静止不动。身旁的老人依然睡得很沉,灰白色的头发被风吹乱,黏上她淌着汗水的脸。于是他冲前面的乘客轻轻地说:“劳驾关一下窗子。”他指指身边的老人说:“她睡着了,怕受凉。”
⑥车子一直往前开,车厢里的人越来越少。有那么几次,年轻人似乎想推醒身边的老人,他把手一次次抬起,又一次次放下。终于,年轻人在一个小站推醒了老人。他对她说:“我们到了,该下车了。”
⑦他扶着似乎仍然停留在睡梦中的老人,慢慢下了车。车子继续前行,将他们扔在小站。
⑧老人看着离去的公共汽车,忽然想起了什么。她说:“我好像还没买票吧?”年轻人笑着说:“车已经开走了,您现在不用买票了。”“这怎么好?刚才,我一直在睡觉吧?”老人说着又突然想起些什么,“我记得上车时,你说你在东庄站下车,你坐过了两站吧?你怎么会坐过站呢?你也在睡觉?”年轻人继续着他的微笑,点点头说:“是的。刚才我也在睡觉。好在您没有坐过站。”
⑨老人向年轻人道别,阳光下,她一边走一边笑。她没有办法不笑,五分钟后,她就能够见到日夜思念的儿子。
⑩年轻人独自站在站牌下,等待回程的公共汽车。阳光照着他生机勃勃的脸,透进他的内心。他感到温暖并且幸福。
(作者:周海亮,选自《中国微型小说百年经典(第一卷)》,有删改)
(1)、读小说想情节,用简洁的语言将下图补充完整。
(2)、小说第③段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3)、小说第④段主要通过对年轻人进行描写,表现了年轻人。(4)、读第⑥段划线句子,联系前后情节,写一写年轻人当时的心理活动。(5)、小说到结尾才点明年轻人和老人的关系,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6)、有同学认为,选文题目是《一路阳光》,但是在最后两段才有写到“阳光”,因此这个题目不恰当。你同意吗?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 -
10、下面一段话,语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当阳光照射到这些水滴时,光线会发生折射和反射。
②)彩虹是大气中的一种光学现象,由阳光和雨滴共同作用形成。
③最终,不同颜色的光以特定角度进入人眼,就形成了我们看到的彩虹。
④这是因为阳光是由多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折射角度不同。
⑤雨后的空气中悬浮着大量微小的水滴。
A、②⑤④①③ . B、⑤①④③ C、⑤②①④③ D、②⑤③④① -
11、 下列诗句按季节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②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③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④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A、③②④① B、②④①③ C、③④②① D、②③④① -
12、 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A、“快看!”小明指着天空喊道,“那朵云像一匹奔跑的马!” B、我们准备了运动服,水杯,和防晒帽,准备明天春游用。 C、谁是最可爱的人呢?我们的战士,我觉得他们是最可爱的人。 D、我们班获得了合唱比赛第一名——这是全班同学努力的成果。
-
13、 下面的语句,关联词使用最恰当的一项是( )
蜜蜂是自然界的超级授粉员。____它们的体型很小,____每只蜜蜂每天能拜访上千朵花。____没有蜜蜂授粉,____许多水果和蔬菜的产量都会大幅减少。
A、虽然 但是 如果 那么 B、不但 而且 因为 所以 C、不但 而且 如果 那么 D、虽然 但是 因为 所以 -
14、 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辩论赛上,洪涛同学语无伦次地逐一论述,把对手驳得哑口无言。 B、老师在课堂上夸夸其谈 , 同学们都有很多收获。 C、小明演的孙悟空栩栩如生 , 赢得同学们的掌声。 D、一聊起足球乐乐真是滔滔不绝 , 眼里都闪着光。
-
15、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炎帝之少女诸儿竞走取之 B、大漠沙如雪日初出大如车盖 C、故为精卫西出阳关无故人 D、群儿戏于庭少年胜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
-
16、 下面加点字的读音都相同的一项是( )A、相对相互相貌好言相劝 B、稍微稍后稍息稍纵即逝 C、结束总结团结张灯结彩 D、哄闹哄骗哄抢哄堂大笑
-
17、 下面四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挪移 证剧 凑和 五湖四海 B、书藉 严峻 唯恐 心平气和 C、齿轮 通霄 坚硬 焉之非福 D、残暴 领域 拨弄 万象更新
-
18、 下面四组词语中带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溺水(nì)敞开(chǎng)家雀儿(què)菜畦(qí) B、麦秆(gǎn)灰烬(jìn)依偎(wèi)搅和(huó) C、给予(jǐ)侵袭(qīn)哺育(bǔ)立即(jí) D、徘徊(huái)刹那(shà)窥伺(sì)僻静(bì)
-
19、作文。
破晓的微光划破黑夜,让我们看到白昼的希望;萤火虫的微光汇成星河,让我们看到聚集的力量。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一缕微光,给他人带去希望,带去力量,带去······你曾是谁的微光呢?请以“我是一缕微光”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不少于600字;(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姓名和校名。 -
20、按要求回答问题。
【甲】“小弟弟,我告诉你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我知道你会有出息,我讨厌那些苟且偷生的家伙。现在全世界都燃起了熊熊烈火,奴隶们起来造反,他们要推翻旧世界。但是,干这种事需要的是勇敢的阶级弟兄,而不是jiāo生惯养的公子哥;需要的是能够坚决斗争的钢铁战士,而不是那种遇到打仗就像蟑螂见到阳光马上往墙缝里钻的软骨头。”
【乙】无线电广播把失明所夺走的东西又还给了他,他又可以学习了。于是他凭着一股永无止境的强烈欲望如饥似渴地学习,忘却了不断侵袭全身的发热和剧痛,忘却了双目火烧火燎的肿痛,忘却了生活对他的残酷无情。
(1)、【甲】文中的“我”指的是(填人名)。(2)、结合上面两个语段,简要概括促使保尔成长的因素。(3)、下列对《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的内容或艺术特色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它由前苏联作家尼古拉·阿里克谢耶维奇·奥斯特洛夫斯基所著,是一部以作家自己为原型的长篇自传体小说。 B、作品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写人物以叙事和描写为主,环境描写也很出色,语言简洁优美,富有表现力。 C、小说中的日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如冬妮娅的日记,记录了保尔与伤病做斗争的过程,丰富了主人公的形象。 D、手风琴在小说中多次的出现,它不仅是抒发情感的乐器,也是启迪思想的利器,还起到了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